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60年甲子轮回 任重道远

来源 :科学文化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chuanhe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6月1日,适逢中国科学院学部正式成立60周年。究竟何为学部?对于局外人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理解的事。根据现行中国科学院章程:“中国科学院由学部和院属机构组成”;“中国科学院学部由全体中国科学院院士组成”。由此可见学部非常高端,但在中国科学院的组织构架中学部却别居一旁,与其重要地位似乎并不相称。这种局面,并非自来如此。学部成立之初即是中科院的学术领导机构,30多年前,全体学部委员大会甚至是中国科学院的最高权力机构。只是这种体制并没有存在几年,就被改革了。
其他文献
1923年,英国遗传学家霍尔丹在剑桥大学发表了一篇题为《代达罗斯,或科学与未来》的演讲,畅想科学应用的未来,提出科学将造福人类并对传统道德提出挑战.翌年,著名哲学家罗素发
摘要 “李约瑟问题”是一个启发式的主题论纲,借助它不仅可以展开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宏大叙事,还能引导人们对科学革命、现代化的途径、以及文化多样性与科学普适性间的张力等议题进行深入思考。李约瑟1964年出版的《文明的滴定》已经为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之结论做了铺垫,并藉此奠立了他作为国际跨文化研究先驱的地位。2014年,两位美国历史学家通过互联网发布《历史宣言》,由此在西方掀起一场有关历史学之
核裂变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伴随产生放射性核素,并有大规模向环境释放的风险且后果严重。本文依据核能链放射性的来源及存量扼要分析了核能链的风险特征和各环节相对的风险。福
摘要 1961年杨振宁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百年庆的座谈会上发表“物理学的未来”,显现出当时与谈者中最年轻的杨振宁对物理科学的一种深刻视野。他的观点得到大物理学家维格纳的响应赞赏。该文后来收入杨振宁60岁出版的《论文选集评注》,也受到广泛注意和好评。2015年杨振宁在新加坡“杨一密尔斯规范场论60年研讨会”上,发表“物理学的未来重新检讨”主题演讲,对54年前自己的物理未来视野再次检讨,再次显现了他对物
本文回顾了最近100多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事业在中国发展的曲折历程,探讨了科技人才政策、科研项目管理问题和科技体制等问题对中国当代科技发展的作用。通过反思这一历史过程,我
编者按:此文发表于1924年,距今整好90年。它是哲学家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对遗传学家霍尔丹(John B.S.Haldane,1892-1964)前一年发表的《代达罗斯,或科学与未来》(Daedalus,or Science and the Future,中译本参见本刊2011年第8卷第1期29-50页)的回应。代达罗斯与伊卡洛斯都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传说米
20世纪中国理论物理学发展的速度明显落后于技术物理。早期出国学习理论物理的人少,留学回国的老一辈物理学家中缺乏真正的大师,国家对理论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政治
只有与科学知识本身和科学家所用的方法相结合,科学史研究的目标才能实现。这种结合应该是批判性的,带有历史学家独特的认识判断,而独立于当前科学家的认识判断。这些结论同
一 从院徽说起中国科学院的院徽最早的版本是1989年10月,后来到2009年10月做了小改动,含义上也做了一些新的解释。院徽上方“中国科学院”五个字,由首任院长郭沫若题写。院徽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