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的一天,正在日本留学的王翔浅看了四季剧团的《妈妈咪呀!》,那样的震撼令她至今难忘,“虽然看过了很多戏剧,可是,那是我第一次有不愿意走出剧场回到现实生活中的感觉”。当濮存昕初次走进四季剧团,看到那么多剧目同时排练的场景,他直言:“了不得!我目瞪口呆。”这个最初由 10个喜爱戏剧的大学生创建的四季剧团,在走过 60个年头之后,已经拥有 600多名演员,一年演出 3700余场,观众达到 330万人次,创造出日本演出业的神话。在王翔浅眼中,四季剧团仿佛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于是她凭借良好的文学与艺术修养,进行了大量采访、考察和资料搜集的工作后,完成了《艺术与经营的奇迹——浅利庆太和他的四季剧团》一书,为人们揭开了奇迹背后的奥秘。濮存昕说,“翔浅讲述了一个日本神话,是一个剧团的修行之路,对正纠结于剧团体制改革的人,可谓一枚他山之玉”。
一个巨大的艺术制作工厂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开始而开始的
BQ:为什么想把四季剧团的经验写成一本书呢,它会为中国戏剧带来什么?
W:2004年我回国之后担任了日本四季剧团在中国的代表,曾带不少国内团体到四季剧团参观学习。令我非常意外的是,虽然我已经很了解四季了,但每一次去都能有新发现。团体参观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看不够也看不透。我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而且咱们的音乐剧也正在兴起,国有体制正在走向改制,于是就想把他们的经验写成一本书,对大家有一点点启发。
P: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开始而开始的,我们需要太多的开始了,因为太多的东西已经陈旧了。我们曾经面对的和目前纠结的太多事情都不是自发的,是为革命、为公家、为长官干的。我们要改,体制改革也好、机制改革也好,中国的文化正在发生变化。音乐剧我们也可以做,美国太远了,咱们就到日本吧,向四季学习。
BQ:四季剧团有哪些经营奇迹?
W:他们每年的营业收入高达 16亿元人民币,是全日本演出行业的六分之一。每年日本都会给剧团拨款扶持戏剧事业,全国拨 16亿日元,但四季剧团给国家上的税是 20亿日元,比国家拨给所有剧团的资金还多。
P:我也去过四季,它完全是一个巨大艺术制作工厂,每一个排练场都有不同的剧目在排着。这么系统的一个运作机制,生产着这么多的剧目,每天都在演,每年都在演,这是任何一个剧院都难做到的。了不得!我目瞪口呆。浅利庆太先生很自豪地把我领到顶层,楼顶全部都是太阳能,他说我这是最环保最清洁的能源,是最爱护环境的一个排练场。
BQ:起初,四季剧团也度过了一段很艰难的时期吧?
W:创立之初他们的排练厅在一个简陋得就像日本当时最破旧的民居里。前十年,他们的话剧是艰难支撑的,有时候要靠自己徒手去推票,而且每个人还要去打工挣钱,把挣的钱像共产主义社会一样都交到团里来。当时有一个人有奖学金,他发奖学金的时候大家就会吃顿大餐,还有一个演员在外面有外快,他发工资那天也是全团最幸福的一天。他们真的经历了饥饿,但是他们也不向影视低头,也不去从事政治演出,是为了一个信念去往下做的。
BQ:转折出现在哪?
W:1964年,浅利庆太看了第一部音乐剧《西区故事》,特别震惊,它一共演了 30场,他看了几乎 25场。于是他萌生了四季剧团也可以做音乐剧的想法。十年之后,四季剧团才上演了日文版的《西区故事》。又过十年,1983年,四季引进了音乐剧《猫》,还专门为它建立了一个《猫》剧场,在社会质疑声中,一年里演出了 470多场,取得了成功,奠定了浅利庆太对音乐剧进行长期公演的决心。后来陆续演出了《歌剧院魅影》、《狮子王》、《美女与野兽》等,还在全国各地兴建起了自己的固定剧场。
有观众我就做四季剧团的历史就是浅利庆太的历史
BQ:艺术总监浅利庆太在四季剧团的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W:其实四季剧团的历史就是浅利庆太的历史。四季一共有剧目 156部,可以说它们的导演只有一个人,就是浅利庆太。另外,他也是四季的惟一最高的领导者。所以他既是一位造诣深厚的艺术家,也是一位运筹帷幄的企业家。现在浅利庆太 80岁高龄,还坚守在第一线。我问他时间是怎么安排的,他说自己是双重人格,上午时间做经营,要重新看一遍所有数据报表决定这个戏需不需要调整,然后发出各种指示,下午进行演出的排练指导,晚上去见客户。他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了戏剧上面。
P:我很惊讶的是四季剧团就他一个导演。浅利庆太的成功在哪儿呢,就是让自己梦想成真同时也拥有观众,而且观众的数量是不可想象的。在日本,有些人不同意他,说他做的东西不叫艺术,是复制,他不这么想。他不跟那些所谓的艺术家打交道,甚至不和政府合作。他说有观众我就做,不管是原创的还是学来的,一定让观众看到我觉得全世界最好的东西。
BQ:他们的用人机制中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W:日本没有专业院校培养演员,培养演员的任务就落在了剧团身上。演员招收门槛很高,一般是二十分之一左右的比例。即使经过百里挑一进来之后也要进行严格训练,一年后还有个考试,如果不合格还是会被淘汰。每年演员要进行一次换血。演员在舞台上的状态是随时都被浅利庆太掌控,一旦发现舞台上有个人可能倦怠了或状态不好,第二天他可能就会接到一个辞退通知或警告,毫不夸张。
P:这个剧团淘汰制很严格的,他的人才像流水一样,新陈代谢很好,是我们中国的戏剧制度应该借鉴的。浅利庆太只按上座率说话,很看重是不是日本观众一生中在我的剧场里面花了很多时间。四季也是一个没有明星大腕的剧团,不需要影星来吸引眼球和票房。它靠的是整体,包括技术、演员、售票,一直到进场服务。
BQ:据说四季剧团里面,对于一个钉子、一张纸都是有严格预算的,非常节省,真是这样吗?
W:这不是讹传,是我亲眼所见,他们所有的复印纸都是两面用。再举个例子,新演员进来只要有合适的服装绝不会做新的。所有服装都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查到,一个角色换人时,会检索一下,有没有适合新演员的衣服,如果没有,是可以微调还是需要重新做一套。如果需要培养一个演员,那就看这套服装的预算和培养他的力度是不是匹配。
P:管理这件事一定是要有非常系统、原则的规则和条款的,但又是可以调整、有弹性的这样一个机制,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标准化是工业化革命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有工业化管理的那种细致,它才能奔驰到今天。
BQ:你觉得浅利庆太和四季剧团的成功在中国可以被复制吗?
W:我之所以把书写得非常细,就是想朋友们可以在里面各取所需。四季剧团生长在一个资本主义环境中,我们无法百分之百照搬它的模式,但它的很多东西真的很值得我们借鉴。我觉得它最主要的成功还是它的一体化,它把戏剧做成了一个产业链。那我们没有做到产业链的时候,可以去找到可以学习的链条,去弥补我们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