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之光 王卫国 充满激情的法学教育者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h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便是在简陋的办公室内,即便是见缝插针聊天式的采访,王卫国身上也依然藏匿着一股灼人的光芒。他面带微笑,词锋锐利,反应迅速,内心盛装的激情会不经意地从胸腔中进出,让这个有点慵懒的春日午后变得熠熠生辉。于是,你会明白,他的光芒来自于何处,他的理想,他的情怀,他的责任感,如同闪耀在漫漫时光中的珍珠,在岁月的打磨下愈来愈亮,并有着经久的光。
  如果让王卫国自己叙述他所担任的社会职务,恐怕他自己也不能说全。名片上他只印着校长助理,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两个职务,而百度上则比较全面地列举了他的长长的一串头衔,除了如上两个,还有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破产法》起草工作小组成员,国际破产法学会创始会员,香港大学亚洲国际金融法研究中心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还有未收录的种种。
  此外,他还有一个身份有待提及,他是中国政法大学与中央电大法学教育的合作项目的执行负责人。作为中央电大主讲教师,他为电大法学专业的学生上课已经长达十年之久。同时,他还是中央电大法学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主任。
  
  十年合作情牵电大法学教育
  
  实际上,中央电大和中国政法大学早在1 999年就联合开展了法学专业开放教育试点,并签订了相关协议书,中央电大和中国政法大学合作,借助双方优势资源,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法律专业人才。2001年,中央电大与中国政法大学又共同签署了法学专业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协议书,电大众多优秀毕业生获得了法学学士学位。
  “电大教育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能够集中最优秀的师资资源,为各个专业的学子贡献最优秀的讲义,而普通高校很难有这样的条件。另外,电大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大都是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基层工作者,通过电大的法学教育,可以很快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说起政法大学与电大的合作成果,王卫国很有感触,“这十年来,我们与电大一起,为祖国大江南北,培养了三十多万法律专业人士,这些毕业学生,很多都分布在县乡一级的基层工作,大大提高了我们基层法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根据电大发布的毕业生追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电大毕业生有着一致好评。
  “总体来说,我们与电大的合作成果喜人,”王卫国说,“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想与电大继续合作,在培养法律专业的研究生上面多做些工作。既然我们能够通过电大这一独特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优秀的本科毕业生,为什么不给那些在社会上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以继续深造的机会呢?我相信,与电大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现实。”
  作为中国政法大学与中央电大合作项目的直接负责人,王卫国不仅在合作方式上进行过诸多努力,同时,也参与电大授课,制作课件,他的课也成为电大教学中的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此外,他也情牵电大教学中的各项活动,电大近几年来,多次举办法学案例设计与分析大赛,王卫国曾经作为评委现场观摩了学员们的精彩表演,并给予了热情的鼓励。今年,电大的法学案例设计与分析大赛开赛在即,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央电大合作十周年庆典的一个重要活动,参加此次法学案例设计与分析大赛的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将得到特别的奖励和表彰,同时,获奖作品还可以替代综合实践环节的相应学分,王卫国对这样的方式表示赞同。
  作为电大开放式法学教育的第一批耕耘者,十年来,王卫国用他惯有的热情与责任感始终关注着并参与着电大法学教育的发展进步。
  
  朝着地平线努力
  
  教学、学术研究,社会工作,这三者构成了王卫国的主要生活图谱。“三者,没有孰重孰轻,在我这里,是三分天下的局面。”王卫国幽默地调侃着。山城重庆长大,他的性格中自然烙印着重庆人的火热与豁达。
  王卫国的人生道路历经坎坷,却没有耽搁人生中的任何一次成长,1951年出生的他,名字中也带着那个时代的痕迹。此后,他的人生节奏亦如同一抹溪水汇流入滔滔浪潮中,上山下乡,当兵,如同那个时代的统一踱步,每一步都有他的共振参与。连悲苦也同样具有时代特色,父亲被关入“牛棚”达六年之久,母亲被迫害含冤而死……个体的命运在国家的疯狂前,显得那样渺小,那段暗色岁月随着时间的逝去,已经渐渐褪却了阴霾。如今,王卫国回想起那段日子,记忆最深刻的是下乡时一个人被放逐的自由——勞动之余的大把时间,他用来读书。开卷有益,他信奉这句话,并一生坚持。1 968年下乡,1 972年当兵,1 977年复员后进入重庆文化局工作,1 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大学,由于成绩优异获准提前毕业攻读硕士学位。
  青春在叙述中再次灼灼闪光。留在王卫国记忆中的一件事,是他在重庆市文化局工作期间,参加一个工作组,为重庆杂技团曾在疯狂岁月中蒙冤受害的一批人平反。年轻的王卫国充满激情地参与这项工作,他夜以继日地看卷宗写结案报告。他清楚地记得,当他随同局领导来到身患绝症的重庆杂剧团老团长、著名的杂技艺术家杜少义先生的病榻前,向他宣布组织上的平反决定时,这位病危老人眼里闪烁的泪光。王卫国从中体会到了一种履行使命的成就感。生命不是可以被自己任意放逐的光阴,它可以更多地被用来帮助别人。
  国家在七十年代后期渐渐步人正轨,惊涛骇浪渐渐收归于有秩序的涓涓长河。1978年,王卫国融入了严冬之后春意盎然的大学校园。“回想起来,那段岁月真是激情澎湃。”王卫国的脸上带着舒展的笑容。回望过去,那是一个人人都谈论理想的年代,稚嫩的肩膀期待扛起建设祖国的大任,求知的欲望灼烧着满腔热情的年轻人。他通读了《资本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马列经典著作。除却课本之外的书,他将触角伸向了更广袤的地方,毕业时,他的论文被答辩委员会一致决议建议授予博士学位(遗憾的是,当时国内还没有一个民法博士的学位授予点)。而他的这篇硕士论文经修改后于1987年正式出版,成为中国法学史上的第一部侵权法专著。
  年轻的王卫国很早就确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在文化局短暂的工作阶段中,他就对机关工作的“复杂性”有了体会。他爽利的性格不大习惯人事纠葛。“那些太牵扯精力了,人应该将有限的时间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不是吗?所以那时我就知道,我不适合在机关工作,我期待在学术的殿堂中有所成就。”
  于是,王卫国开始了一个学者的成长历程。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留校任教,1 988年由于成绩突出,破格晋升副教授,1989年出国留学,先后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加拿大不列颠 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研究和讲学,1 992年回国,1994年调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在这里,他成为了教授、博导,并且以另一篇论文取得了博士学位。他开始以大马力的加速度在学术道路上飞奔。他从1 998年起担任系主任,后来成立学院又担任院长。他可能是目前国内法学院中最资深的在任院长。“院长不是官。除了为师生服务,我的主要角色就是学术带头人。”他说,“学术研究的目的并不是满足个人乐趣或者追求个人成就,而是以创造性的成果服务国家和推动社会进步。”
  重庆人性格中的热烈,热情叠加在具有深厚理想情怀的王卫国身上,便有了一种浓烈的创作激情,他喜欢有所创新,如同他大学毕业时的研究论文《试论民事责任的过错推定》一般,他经常会做出一些令人惊讶的新之举,人大财经委组织专家起草《破产法》,他是执笔人之一,也是引进重整制度的首倡者。他对土地制度做过深入研究,并出版了引起广泛关注的《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他的研究领域,从侵权法合同法,土地法到、企业法,破产法和物权法,现在又进入金融法特别是银行法的领域。他的学术轨迹似乎飘忽不定,却有着一定的规律,那就是始终以改革和发展的前沿问题为自己的兴奋点。
  在王卫国看来,教师是他最引以为自豪的职业。从大学讲台到機关、企业,从1999年为中央政治局主讲关于国企改革的法制讲座,到2009年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主讲保险法讲座,他在广袤的国土上四处传播正义的激情和理性的智慧。为此他多次被中央机关颁发的教学成果奖和法制宣教先进奖。他的课程也开到了国外。在欧洲、北美、澳洲和东亚,都有他面授过的学生。
  所有的学术研究,所有的努力,都是奔向心中的理想之地——那就是至正,至公、至善的法治社会。对此,王卫国提出了一个颇有新意的理论地平线理论。“社会也好,法律也好,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人类社会永远是在不完美之中追求完美。这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程。但是,重要的不是我们能不能到达终点,而是我们坚持不懈地朝着那个终点前进。这就是社会的进步。”王卫国说,“地平线是你永远朝着它走却永远走不到的地方;但是,朝着地平线走,就是走向光明。人生也是如此。只要你认准一个你永远到达不了的美好终点,坚定不移地朝着它走,你就会领略到一路上的无限风光。”
  是的,王卫国曾说,法律是一个过程,一个朝着至正至公,至善的“地平线”勇往直前、不懈前行的过程。他的人生,不也是一个一路向“地平线理论”迈进的过程吗?
其他文献
王跃文 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国画》《梅次故事》《苍黄》等,现服务于湖南省作家协会。    对于有些媒体将自己说成是“官场作家”,王跃文有些不满:“用写作题材给作家贴标签,是件很无聊的事。托尔斯泰既写过《战争与和平》,又写过《安娜·卡列尼娜》,那他应该算是军事小说家还是爱情小说家?”  王跃文,湖南人,专业作家。1999年,37岁的他写出长篇官场题材小说《国画》,轰动一时,出版两个月之内即印行5次,
期刊
在中央国家机关第一批和第二批援藏干部中,吴云华颇有些特殊。这个特殊,不仅仅表现在他的援藏时间特殊:起止时间是1 997年4月至2000年6月,横跨第一,第二批;更因为他的身份特殊:援藏三年期间,他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被誉为两批共1268名援藏干部的“总领队”。  10年后,回忆自己当年的援藏经历,吴云华感慨万千:“虽然三年的时间在人的一生中并不算长,体会却非常深远。在西藏工作、生活的三
期刊
他曾两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他是国务院表彰的“全国先进工作者”,他是中央国家机关首批援藏干部在西藏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  黝黑的脸庞,憨厚的笑容,永远不到半寸的平头短发,在内地像个老农;在西藏像个藏胞——他,就是连续援藏10年的苟天林。  1 994年,中央召开了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提出了“全国支援西藏”。第二年,一批中央国家机关干部踏上西藏的土地。他们是中央国家机关首批
期刊
基督说“太阳之下并无新事”为至论。自孔子时代起,即感慨礼崩乐坏,向往夏商周三代之淳朴,之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叹息从未断绝,至今日为尤甚,黑良心的商人自不必说,吃的,用的,玩的,住的,假冒伪劣的,囤积居奇的,剧毒的不胜枚举:某些红顶子的官员也不必说,吃喝玩乐收贿赂养二奶;代表人类道德底线的几类职业也有江河日下之势,个别医生忙着收红包,某些教授忙着“出位”走穴,更有个别法官吃了原告吃被告。似乎还是九斤
期刊
一位美貌与演技兼具的演员,一位具有亿元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创下奇迹点击率的电子杂志主编,拥有亿万粉丝的“博客女王”……这些身份奇妙地集中在徐静蕾身上,让人忍不住想要探究这位笑容单纯的女孩身上到底隐藏着何种巨大的能量?有人称她为演艺圈的“玉女兼才女”,也有人说她是颇具商业头脑的“女强人”,熟悉她的朋友则说她冲动直爽,还有点糊里糊涂……多重身份的“老徐”具有多重角色和多重魅力。  2010年5月6日,在
期刊
在1995年赴任的中央国家机关首批援藏干部中,原国家经贸委派去的翟青是最年轻的副局级干部,时年31歲,正值而立。  弹指一挥间,十五载春秋荏苒。当现任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长的翟青向记者回忆援藏岁月时,已至中年。  “那是我一生中非常值得回忆的阶段”。说话时,翟青嗓音低沉而富具穿透力,眉宇间流露出坚毅,恍然间仍是那位刚刚走上高原的年轻人。    计经委来了个年轻人    1995年6月,原国家经贸委在
期刊
江苏省与上海陆路相通、水路相连,江苏特殊的地域位置决定着江苏边防总队将担负构筑上海世博会外围第一道防线第一道屏障的重任。世博边防安保工作启动以来,江苏边防总队党委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总队支队,大队所(队、艇)四级安保组织机构,结合实际开展了世博安全风险评估,把苏州南通确定为重点地域和“主攻方向”。   着力健全“三项机制”    2010年2月25日,2名“涉恐人员”在镇江口岸强行闯关冲上外轮欲实
期刊
黄沙舞风,驼铃摇曳;古道漫漫,丝路悠远。  在这条悠远的丝绸古道上,狂风淹没了摇曳的铃声,沙漠覆盖了骆驼的脚印。荒芜的道路,风化的白骨,楼兰的烽火,阻挡不了旅者的脚步: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纷纷东来。  行走在丝路的人们,也许只有靠心中的天堂,才能支持他们朝圣一般的征程。在进入关外世界前,嘉峪关是必经的一道险隘。  嘉峪关是明万里长城的起点,北面是陡峭的黑山,南面是白雪覆盖的祁
期刊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所以人们对神是顶礼膜拜。有记者说,要有光,结果总还是一片黑暗。所以人们对这些记者嗤之以鼻。  “记者”是干嘛的?顾名思义,记者,“做记录的人”也,通过媒体传达给大众,是记者应该干的事,做记录,就不能弄虚作假,所以我坚决反对使用“假新闻”这个词,新闻当然是真的,怎么可能还会有假与真之分?  但媒体上那些由记者们制造出来的东西该称作什么呢?如:有记者写道,“董藩”说房价会涨,但
期刊
近日,楼市调控新政出台后,笔者接到的楼房促销电话又多了起来,频率堪比2008年金融风暴冲击下的楼市寒冬。其中,—度鲜花着锦般的沿海城市海景房促销尤为急切,“距海滩只有200朱……”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诗意画卷在脑海中倏忽而过。但也仅仅是闪念而已。在自己工作、生活的城市里尚无蜗居之所,谁还敢奢望千里之外的海景房?  正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