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满怀深情 投身这片沃土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x_com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据新华网、《人民日报》等整理


  柴生芳院鞠躬尽瘁始终为民
  工作几年间,跑遍了临洮县323个行政村,行车4万多公里;写下30本工作日记,共计170余万字……这一串数字是柴生芳工作的印记,也是他付出心血的证明。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原县长柴生芳出身于农家,求学在燕园,海外留学取得博士学位,最终选择回到“苦瘠甲天下”的定西。2014年8月15日凌晨,柴生芳倒在了自己的办公室里,他的生命定格在45岁。
  柴生芳一生的轨迹是:十年寒窗,不负众望,从甘肃的山洼里考到北京大学;四年学成,报效桑梓,从北京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甘肃工作;七年磨炼,再次深造,从甘肃到日本神户大学深造;学有所成,谢绝高薪,怀揣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重新回到家乡。
  有人问,“肚子里有那么多‘墨水’,为什么非得跑到基层去吃苦?”柴生芳在他的工作日记里这样回答:“以天下为己任,是一条无比艰苦却无比光辉的道路。”
  从2006年起,柴生芳先后在陇西、安定、临洮任职。不管职务如何变,不变的是他那“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和追求。柴生芳来到定西,摆在他面前的是恶劣的自然条件、落后的基础设施,既缺资源也缺资金。困难没有让柴生芳退缩,他一干就是8个年头。在安定区,他推进了安定工业园、定西现代物流园、定西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促成了中国(定西)西部汽车城项目的签约落地;在陇西县,他参与筹建了陇西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和李氏文化产业综合开发项目;在临洮县,他带领干部赴乡镇深度调研,形成了一份数据翔实的140页长的调研报告,为制定精准扶贫的战略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这是一句写在他日记中的话语。柴生芳经常下乡,却从来没有在农户家吃过饭。柴生芳离开的时候,留给家里的只有工资卡上存着的几万块钱工资。
  事业未竟,柴生芳是带着遗憾离开的。他以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公仆情怀,他用短暂的一生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展现了共产党员的优秀本色。


  陈征院研究路上耕耘不辍
  2018年7月18日,德国柏林传来喜讯。世界政治经济学会第十三届论坛上,该年度“世界马克思经济学奖”由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陈征教授获得。那一年,1928年出生的陈征已是90岁高龄。
  “半路出家,自学自编。”获得殊荣的陈征,谈起自己的学术历程,却是十分谦虚。
  1949年,21岁的陈征,从原本学习中国文学开始转为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正在福建省委党校教书的陈征遇到了新问题———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热切渴望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然而,相对艰深的《资本论》却很难读懂。“要教《资本论》,一没教材,二没参考资料。”陈征回忆。
  怎么办?陈征一边自己学一边讲课,并将自己的讲稿整理出来,成为党校老师共同使用的教材。后来,这些讲稿材料经过三四遍修改,最终形成了陈征的学术著作《〈资本论〉解说》。
  从1978年出版第一册,到1982年全部出齐,陈征的《〈资本论〉解说》前后5册共144万字,是我国对《资本论》全三卷系统解说的第一部著作,填补了研究空白。
  “非常及时,十分解渴!”学术界对于这套书给予高度评价。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在经济建设等领域面临着许多困惑,都需要通过对《资本论》等经典著作的研究,寻找可资借鉴的经验。陈征的《〈资本论〉解说》被作为教材在全国广泛使用,影响了几代学子。
  1988年,陈征退休,然而他的学术生涯却并未止步。“退休后我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中,我密切关注现代经济,尤其是科技方面最前沿最尖端的信息。”2005年,陈征的研究再度结出硕果,其专著《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運用和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科学劳动”范畴,创建了现代科学劳动理论体系,这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
  几十载研究不辍,陈征为一批批经济学人的成长照亮了研究经济学经典著作的道路,引领着我国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和深入研究。


  李中华:矢志苍穹搏击蓝天
  18年试飞,多次与“死神”较量,他次次化险为夷。潜心钻研现代试飞技术,他把自己的智慧融入一架架蓝天新鹰。他说:“我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为蓝天而生。”他就是空军特级飞行员、空军指挥学院原训练部副部长李中华。
  1983年7月,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李中华正好赶上空军第一次从地方选拔飞行员,他报名并通过选拔。1989年空军从双学士飞行员中选拔试飞员,他再一次被选中。从此,他开启了18年的试飞人生。
  有人说,试飞是“悬崖边缘的舞蹈”,试飞员是“和平时期离死亡最近的人”。但李中华说:“心里装着使命,试飞就有了更大力量。”在18年的试飞生涯中,李中华多次和“死神”交手,成功处置多次空中重大险情。   2005年5月20日,他和战友驾驶某新型战机试飞时,突遇空中重大险情,飞机进入“倒扣”状态,从500米的高度急速坠向地面。
  座舱内,李中华和战友仰面朝天,座舱面朝大地。李中华镇定处置,压杆、蹬舵,但飞机没有任何反应。巨大的过载,把两人的身体紧紧压向机舱一侧。生死时刻,李中华挣扎着腾出右手,将座舱侧面的3个电门全部关闭!飞机瞬间响应了操纵。此时,飞机距地面仅200米,李中华毫不迟疑,迅速将倒扣的飞机翻转过来。猛加油门,飞机冲出死亡线,跃上天空!
  7秒钟!从遇险到脱险,只有短短7秒。李中华英勇无畏,沉着处置,凭着精湛的飞行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驾机安全降落,挽救了宝贵的某新型战机。曾经有试飞专家评价李中华这一代试飞员,说他们是知识型的,“他们不仅是新型战机的试飞员,也是设计研制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准确的称号是‘试飞工程师’”。
  在歼- 10战机试飞中,李中华先后提出10多项设计改进意见和建议,使歼-10战机的多项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6年,李中华因对歼-10战机研制贡献突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是仅有的两名获奖试飞员之一。
  18年的试飞生涯,李中华先后参与了空军多种新型战机极限课目试飞任务,先后驾驶和试飞歼击、轰炸、运输3个机种26种机型,成功处置多次空中重大险情,为一批批新型战机放飞蓝天签发了“通行证”。2007年,李中华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试飞员”荣誉称号。2017年,李中华获“八一勋章”。


  滿广志:转型先锋志在打赢
  多少回热血沸腾的重装奔袭,多少次陡然升级的战场局势,多少场惊心动魄的对抗演练……朱日和,这个全亚洲最大的军事训练基地,一场场实战化对抗演练在这里进行,硝烟弥漫,惊心动魄。
  作为专业蓝军旅现任旅长,最招“恨”的传奇人物,满广志在信息化、联合作战及外军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带领部队圆满完成“北剑”“砺兵”“铸盾”等20多项重大联合演训任务,被认为是“攻击、防御、速度、耐久、敏捷、谋略”统统满格的“六边形旅长”。
  20多年前,全军上下掀起轰轰烈烈的科技大练兵热潮,转型起步的中国陆军召唤更多高学历人才加入。1999年8月,在国防科大读了4年本科、又在军事科学院读完3年硕士研究生的满广志,放弃留校,主动申请当一名普通参谋,成为军事科学院第一个到基层任职的全日制研究生。
  一次参加朱日和实战化训练,满广志听到坦克轰鸣声,闻到炮火硝烟的味道,他笃定了自己未来的方向:到基层连队去!后来经过申请,满广志到基层连队担任了一名上尉正连职排长。基层连队任职只有短短两三年时间,却为满广志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2年后,满广志开始全程参与建设我军第一支陆军信息化部队试点。
  2015年3月,41岁的满广志走马上任朱日和训练基地蓝军旅旅长。在3个月后举行的“跨越”系列实兵对抗演习中,从来不按常理出牌的满广志使出了自己的“撒手锏”———信息作战和电子对抗,带着蓝军旅创下“十战十捷”的佳绩。今年“跨越- 2019·朱日和A”演习,这支让所有陆军部队既爱又恨的中国第一支专业化蓝军旅,再次转型,第一次以红蓝两种身份参加演习。面对新型合成部队和联合作战样式,他坚持针对不同对手采取不同打法,让每场演习都有新亮点。在检验参演红军的同时,旅队也经受了陌生环境、极寒条件以及首次与海军陆战队对抗等多重考验。
  曾经还是团长的时候,满广志就撂下过狠话:“任何国度的军人,从现在起,就甭想在中国军人身上,寻找任何创造荣誉建立功勋的机会!”
其他文献
回家?还是留下?唱寰宇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做出了选择,选择留在了成都。  七年之后,随着《哪吒》票房突破50亿,它背后的配音团队也从幕后走到台前,迎来“一举成名天下知”的高光时刻。这家扎根成都的配音团队,正是由唱寰宇一手搭建而成。和多年前一样,这个90后创客并没有沉湎于成绩和安稳,而是趁热打铁,在内容和平台方向继续发力。就在准备放手一搏的时候,新冠肺炎疫情让像他一样的草根创客都措手不及。唱寰宇坦言,
期刊
朱丽拉开窗帘,她惊呆了———窗台上,竟然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礼物和真诚的祝福:白衣作战袍,披甲赴荆楚。谢谢你,“朱丽”!  朱丽是一名护士,她的未婚夫徐豪是一名维修电工,他们本来定好了5月办婚礼的,可2月底的一个凌晨,朱丽接到通知驰援武汉,他们的婚礼不得不被推迟了。她走后,他每天都很想她,也很担心她。  朱丽和徐豪,相识于三年前一次旅途中。那天,朱丽同护士学校的两个女同学到望云山去游玩,天忽然下起
期刊
在何少华的办公室里,透过窗户就能看到秦山核电站的第一个反应堆。25年来,这已成为他最熟悉的风景。  位于浙江海盐的秦山核电站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核电站,被誉为“国之光荣”。1995年,从南京一所中专学校毕业的何少华被分配到这里,不过学机械制造专业的他当时对核电的了解几乎为零。  “我从老师口中了解到,我们国家核电事业起步比较晚,有幸投身其中很有意义。”回想当年,他笑着告诉记者,进
期刊
“一本196页的家谱,我和一位老师修了两年。6张纸粘连成1张纸厚度,我们只能半个字半个字地揭,再把揭下来的字,拼接粘连进行修复。”在浙江图书馆,古籍修复师汪帆已修了13年书,她说修古籍好比修行,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折腾。5月13日,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舍开放。该馆现为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保藏古籍共110余万册,包括原文澜阁四库全书,其他珍贵古籍也都收藏于此。但最特别的,莫过于这里还有一支古籍修复团队。开
期刊
“点点青萍随风而散,泠泠清歌乱了云烟。任时光千回百转,将一切化作绕指柔,只遥遥听那五音大鼓,铿锵激越抑或是缓缓悠悠,穿越厚重的时光,演绎着酣畅淋漓的视听盛宴……”  夏季的密云蔡家洼,远处青山如黛,河水在山谷中流淌;近处,薰衣草、月季花、玫瑰花开的正旺。一棵巨大的核桃树下,五位老人一字排开,中间一位身穿褐红色长袍的唱书人,右手拿着鼓槌不时敲击身前的大鼓,左手的两片鸳鸯板随着手指开合,发出清脆悦耳的
期刊
“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在四川省自贡市,一户龚氏人家可以把坚硬的慈竹变成一把扇,名曰龚扇,扇面薄如蝉翼、亮似绫绸。这把扇可不简单,它曾被慈禧太后视如珍宝,赐名“宫扇”,曾被郭沫若误以为素丝织锦,赞其“巧夺天工,世之少有”,也曾被作为珍贵礼品馈赠外国元首。  如今,龚扇第五代传人龚倩二十年如一日,作出了各式各样的龚扇作品,上展出,拿奖项,驰名中外。“龚扇制扇技艺”于2008年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
期刊
对于“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这句,如今的人会说这正是自己想活成的样子,好清闲,好炫富。事实真是这个样子吗?当然不是,再看这句的前一句“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便知,此老有钱吗?当然有,因为他有买一万本书的钱。此老没钱吗?或许吧,因为他只有茅舍数间,钱都买书了,自然无力再添豪宅。若论炫这一万本书,当然也算是另一种炫富———对书的富有。  这两天还真关注了两件跟读书有关的事情。  其一,
期刊
单位的前院里,有一棵且仅有一棵瘦高瘦高的老槐树,或许是太高了,或许是太老了———初春时节,院外的大杨树吐出了新绿,矮灌木绽出了鲜花,可这棵老槐树,比起已经满绿的同类,依旧是枯枝干杈,让人疑惑它是不是已经“死”了。  春天的風,有时可不像周杰伦唱的“河边的风吹着头发飘动”那么简单,反倒有点“塞外风沙犹自寒”的肆虐。大风带起风沙摇打着老槐树,发出嘎巴嘎巴的声响,有时甚至会撅折一些干枝,噼里啪啦地从高处
期刊
2020年5月8日13时49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船返回舱的平安归来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5月1 0日,央视《面对面》节目专访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项目负责人张柏楠。  “落点精度达到10.8环”  在轨飞行时,新飞船试验船完成了我国首次太空3D打
期刊
说起掐丝珐琅画,2000年出生的兰州姑娘李婕便打开了话匣子:“最初被珐琅画吸引,纯粹是因为它看上去特别漂亮,但真正学习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简单,要得到父亲的认可更是不容易。”  李婕口中严厉的父亲正是掐丝珐琅画甘肃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研究员李海明。5月中旬,李海明珐琅艺术馆在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落成揭牌,这是兰州市首个以掐丝珐琅命名的专题艺术馆,让金城市民近距离领略非遗传统工艺的魅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