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急避险能力是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良好的应急避险能力可以使学生在遭遇意外情况时及时脱离险情,从而提升生还的几率。为此教育部也将应急避险相关课程列入到学校教育中,从而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故时的能力。应对突发事故不仅需要有沉着冷静的心,更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而学校的体育课则可以作为锻炼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良好平台,因此本文对在高校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方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培养
在我国,因学校发生意外而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事故时有发生,但很多事故在发生初期是时学生是有足够的应对与逃离机会的,造成人身事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前高校中的很多学生缺乏系统的应急避险相关的知识,对突发事故难以及时处理与应对。而我国大多数高校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中并没有专门的应急避险相关的课程,学生也缺乏系统的学习途径。因此,以体育课作为培养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平台,对于提升学生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降低因意外造成的人身事故有重大意义。
1 应急避险能力概述
应急避险能力是指一个人在面对突发性事故时的所展示出的及时躲避危险和自我救援的能力。应急避险能力对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有心理、生理、行为、认知等。应急避险能力主要由应急知识、应急技能与应急能力构成,其中知识是理论依据,技能是技术手段,而能力是确保脱险的保障,这三者是应急避险能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三者同时具备,才能够在意外事故中做到冷静应对并帮助自己脱离险情。
2 高校体育课中进行应急避险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体育课中对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有三点,一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二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对学生心理意志的培养。
2.1身体素质培养
良好的应急避险能力需要学习者有较强的身体素质,突发意外事故时,周遭环境往往较为恶劣,且为了脱离险情往往需要进行消耗体力的操作,如搬动重物等。而学校中的体育课则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所在,通过体育课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从而使其具备应对突发事故时的身体素质,为及时脱险创造先决条件。
2.2实践能力培养
应急避险能力是一种需要不断练习与实践才能培养的能力,理论课难以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环境并进行操作,自然也就无法掌握遭遇意外事故时的脱险措施。而高校中能够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课程就是在室外的体育课,通过体育课,学生可以掌握应急避险时的能力,如攀爬、游泳、索降等。这些能力是遭遇意外事故时成功脱险所必须的能力,而仅通过理论课无法得到锻炼,但通过体育课的锻炼可以使学生熟练的掌握难度较高的技巧,从而在遭遇意外时能够熟练的使用已经掌握的技能帮助自己脱离险情。
2.3心理意志培养
意外事故往往现场较为惨烈,且由于缺乏安全感以及在脱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会对心理素质较差的人造成较大的打击,使之放弃自救或脱险,因此应急避险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传统的理论课中学生虽然会遇到困难,但这与意外事故中所面临的困难不同,无法培养学生的心理意志。但体育课中学生遇到的困难主要为体力不支时仍要完成任务或动作难度较高难以掌握的困难,这与意外事故中的困难一致,因此通过体育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意志,使之养成在面对困难时也能坚持不懈的意志,这对于意外事故脱险是非常有帮助的。
3 在高校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应急能力的方法
3.1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应对意外事故并成功脱险的前提,只有对意外事故足够了解,才能够及时的制定出适合脱险的方案并保障自身的安全。因此在高校体育课中,教师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首先是向学生科普各种意外事故的特征、造成原因、后果、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自救的方法等。从而使学生具备辨别不同种类意外事故的能力,并了解不同的意外事故中可能威胁生命安全的错误方式并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这一部分属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在体育课的理论授课环节进行。
3.2身体素质
体育课是高校中唯一能够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课程,而应急避险能力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是持续运动能力,如逃跑,和爆发力,如搏斗、搬动重物等,因此学校中的体育课也应当以这两种能力为方向进行教学。对持续运动能力的培养以有氧运动为主,如长跑、游泳等,对爆发力的培养则以引体向上、拳击等提升力量的运动为主。
3.3运动技巧
在进行应急避险时,往往需要进行一些对技巧要求较高的运动,如攀爬、潜水、索降等,这些运动侧重于对学生技巧的考验,因此在学校的体育课中应当引入一些锻炼学生运动技巧的活动。除了上文中所述的几种外,各种球类运动或旱冰等体育竞技游戏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灵活性,从而提升其运动技巧。教师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场地与硬件条件等自创一些技巧性较高的运动,从而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身体灵活性,提升其应对意外事故时的运动技巧,以增加脱险的几率。
3.4心理意志
心理意志是确保遭遇意外时成功脱险的关键,应急避险能力对心理意志的要求有两种,一种是临危不乱的能力,另一种是不屈不挠的能力。其中临危不乱的能力可在理论课上向学生科普各种意外事故时培养,通过学生展示各种意外事故中惨烈的现场图片提升学生的适应性,从而在遭遇真正的意外事故时也能冷静应对。而不屈不挠的能力则可以在脱险遇到困难时发挥作用,使学生不被眼前的困难打败,不断的寻找脱险的方式直至成功获救。而这一能力可在体育锻炼中培养,教师通过给学生安排小幅超过其最大运动量的任务,并在其体力不支时对其进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或是通过奖励的方式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从而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坚定意志,使之在遭遇意外时也能够持之以恒战胜困难。
4 结论
本文研究了高校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方法,在体育课中,可通过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身体素质、运动技巧与心理意志的方式使其掌握应对意外事故的能力,提升其应急避险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强,闵彬彬.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1):31-32+37.
[2]邹学芝.浙江省大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现状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6(14):162-163.
[3]夏肖林.應将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纳入中国学校体育课程体系[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4):236-236.
基金项目: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院级课题《在高校中培养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方式方法研究——以体育课为途径》(课题编号:DF2017YB04)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培养
在我国,因学校发生意外而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事故时有发生,但很多事故在发生初期是时学生是有足够的应对与逃离机会的,造成人身事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前高校中的很多学生缺乏系统的应急避险相关的知识,对突发事故难以及时处理与应对。而我国大多数高校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中并没有专门的应急避险相关的课程,学生也缺乏系统的学习途径。因此,以体育课作为培养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平台,对于提升学生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降低因意外造成的人身事故有重大意义。
1 应急避险能力概述
应急避险能力是指一个人在面对突发性事故时的所展示出的及时躲避危险和自我救援的能力。应急避险能力对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有心理、生理、行为、认知等。应急避险能力主要由应急知识、应急技能与应急能力构成,其中知识是理论依据,技能是技术手段,而能力是确保脱险的保障,这三者是应急避险能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三者同时具备,才能够在意外事故中做到冷静应对并帮助自己脱离险情。
2 高校体育课中进行应急避险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体育课中对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有三点,一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二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对学生心理意志的培养。
2.1身体素质培养
良好的应急避险能力需要学习者有较强的身体素质,突发意外事故时,周遭环境往往较为恶劣,且为了脱离险情往往需要进行消耗体力的操作,如搬动重物等。而学校中的体育课则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所在,通过体育课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从而使其具备应对突发事故时的身体素质,为及时脱险创造先决条件。
2.2实践能力培养
应急避险能力是一种需要不断练习与实践才能培养的能力,理论课难以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环境并进行操作,自然也就无法掌握遭遇意外事故时的脱险措施。而高校中能够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课程就是在室外的体育课,通过体育课,学生可以掌握应急避险时的能力,如攀爬、游泳、索降等。这些能力是遭遇意外事故时成功脱险所必须的能力,而仅通过理论课无法得到锻炼,但通过体育课的锻炼可以使学生熟练的掌握难度较高的技巧,从而在遭遇意外时能够熟练的使用已经掌握的技能帮助自己脱离险情。
2.3心理意志培养
意外事故往往现场较为惨烈,且由于缺乏安全感以及在脱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会对心理素质较差的人造成较大的打击,使之放弃自救或脱险,因此应急避险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传统的理论课中学生虽然会遇到困难,但这与意外事故中所面临的困难不同,无法培养学生的心理意志。但体育课中学生遇到的困难主要为体力不支时仍要完成任务或动作难度较高难以掌握的困难,这与意外事故中的困难一致,因此通过体育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意志,使之养成在面对困难时也能坚持不懈的意志,这对于意外事故脱险是非常有帮助的。
3 在高校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应急能力的方法
3.1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应对意外事故并成功脱险的前提,只有对意外事故足够了解,才能够及时的制定出适合脱险的方案并保障自身的安全。因此在高校体育课中,教师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首先是向学生科普各种意外事故的特征、造成原因、后果、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自救的方法等。从而使学生具备辨别不同种类意外事故的能力,并了解不同的意外事故中可能威胁生命安全的错误方式并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这一部分属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在体育课的理论授课环节进行。
3.2身体素质
体育课是高校中唯一能够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课程,而应急避险能力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是持续运动能力,如逃跑,和爆发力,如搏斗、搬动重物等,因此学校中的体育课也应当以这两种能力为方向进行教学。对持续运动能力的培养以有氧运动为主,如长跑、游泳等,对爆发力的培养则以引体向上、拳击等提升力量的运动为主。
3.3运动技巧
在进行应急避险时,往往需要进行一些对技巧要求较高的运动,如攀爬、潜水、索降等,这些运动侧重于对学生技巧的考验,因此在学校的体育课中应当引入一些锻炼学生运动技巧的活动。除了上文中所述的几种外,各种球类运动或旱冰等体育竞技游戏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灵活性,从而提升其运动技巧。教师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场地与硬件条件等自创一些技巧性较高的运动,从而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身体灵活性,提升其应对意外事故时的运动技巧,以增加脱险的几率。
3.4心理意志
心理意志是确保遭遇意外时成功脱险的关键,应急避险能力对心理意志的要求有两种,一种是临危不乱的能力,另一种是不屈不挠的能力。其中临危不乱的能力可在理论课上向学生科普各种意外事故时培养,通过学生展示各种意外事故中惨烈的现场图片提升学生的适应性,从而在遭遇真正的意外事故时也能冷静应对。而不屈不挠的能力则可以在脱险遇到困难时发挥作用,使学生不被眼前的困难打败,不断的寻找脱险的方式直至成功获救。而这一能力可在体育锻炼中培养,教师通过给学生安排小幅超过其最大运动量的任务,并在其体力不支时对其进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或是通过奖励的方式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从而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坚定意志,使之在遭遇意外时也能够持之以恒战胜困难。
4 结论
本文研究了高校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方法,在体育课中,可通过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身体素质、运动技巧与心理意志的方式使其掌握应对意外事故的能力,提升其应急避险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强,闵彬彬.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1):31-32+37.
[2]邹学芝.浙江省大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现状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6(14):162-163.
[3]夏肖林.應将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纳入中国学校体育课程体系[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4):236-236.
基金项目: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院级课题《在高校中培养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方式方法研究——以体育课为途径》(课题编号:DF2017YB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