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守月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idu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秋守月是孩提时最美丽的一件事情。
  “十五十六,它落它出;十七八,杀只鸭;十八九,坐地守;二十冷等,月出一更……”我们一边念着奶奶教给我们的守月歌谣,一边仰起嫩脸,叽叽喳喳地坐在坦荡如砥的淮北平原上,睁着亮光闪闪的眼睛,等候着月亮从天空的东南方向爬上来。
  十五的月亮既没有十四的月亮不需要等候的直白,也没有十六的月亮需要耐心等候的含蓄。她恰到好处地暗合了我们孩子的性情,只需稍微守上一会儿,便轻盈地挪着步子,从平原的尽头走上来了。十五的月亮是一位爱打扮的女孩,她人还没有走出闺房,脸上的光芒就晕在了天上。那光晕不像是围绕在十四月亮周围的富有质感的嫩黄,而是淡淡的橘红,宛如腌好的沱湖野鸭蛋蛋黄边缘的颜色,但又不甚清晰,氤氲着一圈薄薄的粉色。她刚露出的粉脸,是黄色和橘红正在融合一
  处的颜色,并伴有液体波动的感觉。那光一点也不耀眼,柔柔的,照在身上,像是鲜花的影子在慢慢地爬动。此时,我们周围也仿佛袅起了莫名的气息,淡青色的雾一样,静静地弥漫着,有时竟会发出沙沙沙的微响。
  坐在淮河岸边守候月出比平原上更美丽。月亮就要升起来时,淮河河面上先是投过来一条长长的银色光带,从我们眼前的水面一直拖到淮河拐弯的地方,其情状就像嫦娥姐姐在我们身后看不见的地方,突然用一块白璧朝水面上打了一个漂亮的水漂。那白璧在水面接连跳跃着,猛地一跃,再向前顺势一滑,倏地变成一轮又大又白的月亮,映照着我们的嫩脸。当月亮完全跳出淮河岸边垂柳的树丛时,就不再像纸一样的单薄了,而是有了球状的立体感。看得久了,她便有了旋转的动感。随着高度的增加,她脸上的橘红也越来越淡,其变化过程就像是冬天里的黄芽菜,剥了一层,颜色便淡了一层。最终,只有在她的边缘还有点黄的颜色,中间已完全是雪样的纯白了。可以看得见桂花树的枝条,看得见举着杵儿在树下捣药的吴刚模糊的身影。
  月亮升起来了,我们心里也随之汪出了一眼泉水。那泉水透明、清澈,咕嘟着朵朵菊花似的花瓣。此时,小伙伴们一双双眼睛就像是花蕊间刚刚停泊下来的露珠,晶莹明亮,银光闪烁。不知是谁起的头:“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紧接着,十几副童声齐声应和起来:“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们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随着这花开一样的声音,我们身边弥漫起了白亮亮的一片光雾,好像置身于天堂,四周尽是花朵喷出的光焰。
  唱完了月亮的童谣,我们意犹未尽,干脆又唱起了其他歌谣。“我跟姐姐把船摇,一路说了多少桥,铜山桥、马家桥,三棵柳下清水桥,够不着,是高桥,须须溜溜是毛桥,买粮食到胥浦桥,叽叽喳喳鸭嘴桥,收猪窝,骚猪桥,矮矮墩墩万年桥,进城里,走双桥,走一桥,摸一桥,夫妻打架上吊桥,宝塔下边天宁桥,乡下人买针上鼓楼桥,开蒙馆买纸到纸坊桥,三江四水都会桥,伢子打架童子桥,丞相点将安墩桥,鲤鱼跳过龙门桥。”“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这些童谣有的是奶奶教的,有的是外婆教的,有的是唱花鼓灯的老头教的,还有的是住在队里牛房里的要饭的瘸子教的……它们虽然与月亮的关系不大,但在當时的情境中,它们却全都沾了月亮的光,那声音怎么听都像是在月光里泡过一样,是那样的柔软、亮堂,闪烁着萤火虫一样的光。
  守来了月亮,我们便围成个圈儿,带着各自的影子唱歌、跳舞、丢手绢、捉迷藏。捉迷藏游戏中,我最喜欢充当捉人的角色。月光下,只要看柳树的影子变粗了,便可以知道有人双手抱着树在背面藏着呢。轻轻走过去,装着没看见的样子,猛地向前一抱,连人带树都抓住了。
  捉够了迷藏,我们就会三三两两地围坐到麦场上乘凉的老人的床周围,津津有味地听老人谈古道今。老人喜欢讲聊斋故事。讲到惊险的地方,老人故作害怕状,唬得孩子们直往床边凑。不讲到周围听古的孩子哈欠连天,恹恹欲睡,老人是不会躺下睡去的。
  月亮走到天中间了,连淮河岸边的垂柳的影子也只剩下一小团儿了。我们这才互相吆喝着彼此的乳名,约好明天晚上守月游戏的地点,这才相互喊着绰号,恋恋不舍地往家走去。
  (选自《郑州日报》2019年9月20日)
  阅读
  练习
  ⒈选文主要叙写了中秋节晚上孩子们的哪些活动?
  ⒉文中多次引用歌谣,其作用是什么?
  ⒊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就作用而言,有什么相同点?
  ⒋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月亮就要升起来时,淮河河面上先是投过来一条长长的银色光带,从我们眼前的水面一直拖到淮河拐弯的地方,其情状就像嫦娥姐姐在我们身后看不见的地方,突然用一块白璧朝水面上打了一个漂亮的水漂。
  (张希波 设计)
  参考答案:
  1.坐在淮河平原上守月,坐在淮河边守月,唱歌谣,捉迷藏、听故事。
  2.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处由平原上守月过渡到淮河岸边守月,第二处由唱月亮的歌谣过渡到唱其他歌谣,第三处由捉迷藏过渡到听故事。
  3.表现中秋守月的活动内容,表达中秋守月愉悦快乐,增强中秋守月的人文色彩。
  4.把月亮要升起来时的河面比作银色光带;把月亮比作白璧,把月亮刚刚落在河面时的样子比作用白璧在河面上打水漂。前者生动地写出了月亮要升起时淮河的色彩和形状,后者则形象地表现了月亮初升照在河面上闪烁动荡的样子。细致入微地写出了淮河守月的意境之美。
其他文献
贬谪是不幸之事,但是文人的贬谪,却成就了诗歌的另一种繁荣—贬谪诗,中国古代诗坛词苑中一道独特的风景.rn805年八月,永贞革新匆匆谢幕,革新派人物纷纷遭到迫害,柳宗元也未幸免,一贬再贬,三贬为柳州刺史.离群索居的柳宗元在刺史任上,怀友望乡,愁思郁结.一个秋日,他与好友一同登山望景,本“登高欲自舒”,不料“弥使远念来”.(柳宗元《湘口馆》)诗人触景伤怀,于是写下了七言绝句《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期刊
诗仙李白常常运用设问或反问语式,“问”出名诗妙句,引人思索,撩人遐想。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知”不是真不知,这两句是激愤语、痛切语。诗人大半生中所受排挤压抑,壮志未酬,因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怎能不知?写此诗时已五十多岁,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
期刊
记叙文当然也是高考作文可供选择的常规文体之一,如果试题本身没有限定文体,那么高考作文尽可以写成记叙文。怎样才能写好考场记叙文呢?让我们读例文、悟写法。  有师如斯  一考生  踏进校门成为学生,接触过的老师不下百位,直接授过课的也有数十位之多,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我最敬佩、最爱戴的还是教了我三年高中语文的戴老师。有师如斯,幸甚!幸甚!  戴老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首
期刊
我家的狗儿乐乐终于生产完了,一共四只,三只黑色的、一只灰色的。它看着那四只虎头虎脑的小家伙在自己怀里微微颤动着,流露出无限爱怜的目光。  小狗满月了,乐乐被妈妈牵到离家不远的一棵树旁拴了起来。而当乐乐被牵回家时,那四只小狗已被乡邻们抱走了。乐乐发了疯似的到处寻找,结果一无所获。最后它就像丢了魂似的蜷缩在角落里,耷拉着脑袋,嘴里发出“呜汪呜汪”的声音。中午和晚上我喂了它两次饭,它都没有吃。我怎么逗它
期刊
[中考真题]rn作文.(60分)rn生活自有精彩,感动需要表达.我们为自己的成长进步而感叹,为他人的精神气度而慨叹;为自然的美丽神奇而惊叹,为祖国的伟大辉煌而赞叹……rn请以“送给你,我的感叹号”为题写一篇作文.rn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n[解析与指导]rn2021年盐城市中考作文题,延续了多年的命题风格,仍为题面简洁明了的全命题作文.当然,与前两年的“裸题”相比,也略有变化,那就是增加了引导语.
期刊
有人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然而,往来既有利,行止岂无情?在有些人看来,利益就是那颗在浮躁社会中依然坚守不移,散发着人情暖热的初心,所以纵使他处熙熙攘攘,我只向那灯火阑珊处。  我的家乡是个偏僻的小山村。那里被群山环绕,别说教育了,连生活资源都只能依靠一条不算长的长街,那是村里人与外面世界接轨的唯一路径。我是从大山里出来的孩子,深切地知道大山深处的教育有多匮乏。  在我小时候,
期刊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三者“相依为命”,孕育出小说的生命,决定着小说的档次.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虽说不能完全与小说相提并论,但这“三要素”同样是记叙文必需的“零部件”.所以,向名家大师学习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和环境描写乃是提升记叙文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这里,我们重点谈一谈环境描写,希望能给你以启发.
期刊
唐宣宗大中初年,原任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的马戴,因直言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从北方来到江南,徘徊在洞庭湖畔和湘江之滨,触景生情, 仰慕前贤,感怀身世,写下了《楚江怀古》五律三章.这是其中的第一篇.rn这一首诗虽题“怀古”,却泛咏洞庭景致.诗人履楚江而临晚秋,时值晚唐,不免“发思古之幽情”,感伤自身不遇.“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首联是说,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夕阳已落下楚地的山丘.秋风摇落的薄暮时分,江上晚雾初生,楚山夕阳西下,露气迷茫.这种萧瑟清冷的暮秋景象,深曲委婉地透露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情怀.
期刊
1962年9月,我刚跨进那吉屯中学的大门,就去学校的农场劳动,在那里捡土豆、掰苞米。有一位脚穿胶鞋、身披羊皮袄的中年人,像是工友,而那副戴着眼镜的面孔,虽沾满泥土,却让人感到有种内藏的慈爱与文雅。他指导我们干活,热情又严格。据说他孤身一人,在农场里劳动好几年了,他的家在遥远的云南。  初一的下学期,语文课堂里走进的老师竟是他!一身板板正正的蓝色中山装,白净的脸庞上隐隐透出几分憔悴与疲累,一副刚从苦
期刊
我跟孩子谈起他最近的情况:数学考试连连失利,演讲比赛被淘汰,试图加入一个高年级的街舞队被拒……我颇为惋惜地说:“如果你肯听妈妈的话,接受那位数学家教的辅导;如果你当初使用我替你修改过的演讲稿;如果让妈妈先去与街舞队队长的妈妈沟通,这些失败都是可以避免的。”  孩子摇头:“不!妈妈,不是这样的!”  他有些激动:“从小学至中学,妈妈一直教给我各种经验和技巧,避免错误和失败。小时候觉得妈妈是诸葛亮,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