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官渡之战中袁绍失败的原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book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教版教材是这样分析袁绍失败的原因的:曹操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经济上,采取了恢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些措施。所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打败袁绍。”但我更倾向于“性格决定命运”的观点。
  关键词:袁绍;失败;原因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时《三国志·魏志·杨阜传》中,杨阜曾说:“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令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必能济大事者也。”当时,对曹袁二人持类似观点的还有郭嘉等人。在杨阜、郭嘉等人看来,曹之所以能灭袁,实因袁绍遇事不断、少决所致。在我看来,袁绍遇事不断、少决,是其性格使然。正因如此,原本强大的袁绍在同曹操的角逐中,机会不断丧失,走向末路。
  再从当时的历史场景看: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灵帝病逝。以何进为首的外戚和蹇硕为首的宦官争权。董卓进京,擅行废立,且性极残忍,引起官僚士大夫的愤恨。在此情况下,出身于东汉后期,四世三公、势倾天下的世家大族子弟——袁绍被推为盟主,讨伐董卓。然而,袁绍既不率先杀敌,也指挥不了这数十万大军。酸枣粮尽,诸君作鸟兽散,一场讨伐不了了之。按理讲,假设讨伐董卓成功,袁绍将名副其实的成为世家大族的领军人物。然而,机遇垂青了袁绍,而他却没有抓住机会。反观讨伐董卓时的曹操,其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应趁机与之决战。随后,曹操与董军大战。虽败,但其果敢与袁绍遇事不决的性格不言而明。
  再如,兴平二年(195)十月,汉献帝逃至曹阳。沮授提议袁绍把汉献帝这面旗帜抢到手,但袁绍最终没有采纳沮授的建议。而曹操则毫不犹豫抓住机会,于建安元年(196)八月,亲自迎汉献帝于许县。此后,曹操借天子以自重,略取了河南大片土地,甚至关中的割据势力也纷纷来归附,势力发展很快。在这场较量中,袁绍再次因遇事不决的性格失去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即使如此,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伎俩面前,袁绍完全可以凭借优于曹操的军事力量,抢回汉献帝,重新赢得政治上的优势。于是,官渡之战爆发。
  当时,袁绍帐下有田丰、许攸等谋士。开战之前,即建安五年(200)元月,曹操领兵攻打刘备,许都空虚。田丰建议袁绍领兵袭击曹操后方,一定可以胜利。但袁绍却说孩子有病,无心出征。而待曹操击败刘备,还军官渡之后,袁绍才匆促决定出兵。此时,机会已失。
  在讨论出兵时,田丰认为:“曹操既破刘备,则许下非复空虚。今不如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克也。”袁绍不从,后田丰强谏,被投入狱中。
  战争期间,许攸提出乘曹操倾军而出,轻骑奔袭许都的建议,但袁绍不从。后来,当曹操奔袭袁绍粮仓乌巢之时,袁军部将张郃主张救援在乌巢的淳于琼,而郭图却主张发兵去进攻曹军大营。袁绍认为郭图说得对,于是派高览、张郃率领重兵攻击曹营,而只派一支轻骑救援乌巢,致使绍军土崩奔北,此战失利。
  战后,袁军皆拊膺而泣曰:“向令田丰在此,不至于于是也。”甚至,当许攸同曹操谈及自己的建议时,连曹操也感慨,如用汝(许攸)计,未可知也。纵观曹袁之争,可以看到,袁绍既不缺人才,也不缺少机会,但袁绍色厉胆小、遇事不断、刚愎自用的性格却暴露无遗。这種性格使其在“有才不能用,闻善不能纳”局面中,一步步走向灭亡。而曹操则善于听取荀攸等谋士意见,逐渐将劣势转化为优势,赢得了胜利,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再观,曹袁不同命运,诚如杨阜所言:“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令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必能济大事者也。”
  由此两点,可知袁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其性格使然,而不能只从曹操的优势分析。
  参考文献:
  [1]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M].
  [2] 三国志·魏志·董二袁刘传[M].
  作者简介:赵金朋,山东省青州市,青州市五里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写作能力可以具体体现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的综合能力,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板块。对于处于高中时期的学生来说,只要清楚了进行作文写作的基础写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但是怎样能够写出文采好、有创新色彩的优质作文,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能够在实施高中語文教学的时候可以不断地优化写作教学,创新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的作文能够锦上添花。  关键词: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为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开始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而“数形结合”是众多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尤其是八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出现频数最多,这说明在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由数猜形为数配形;由形验性数形结合  本节课的主要
摘 要:文章剖析在数学课堂活动中如何重视实践探究,通过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旧知,有效地丰富新的数学经验,完善数学知识的建构。  关键词:探究;活动;经验;显性  学生通过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探究、思考与交流,直至总结和概括,获取新的数学知识模型,同时也获取了数学基本的活动经验。而这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就是学生的感性、理性认识,以及感官情绪体验提炼而成的。教师应让学生获取和积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当代重要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不仅能使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地进行交流,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關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合作学习既是
摘 要: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应该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乡土课程资源,从而丰富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学资源。通过对张掖市6所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分析探究其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乡土课程资源;美术活动;农村幼儿园;现状  一、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了张掖市农村幼儿园6所,其中公办幼儿
摘 要:在高中学习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因此很多同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一定的困难,而从笔者的学习经验出发,笔者认为高中数学学习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对此在本文中笔者将对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做出以下思考,希望能够对身边的同学产生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思考  一、 针对性做好课前预习  高中数学知识系统复杂,而课
摘 要:语文课堂借助了音乐元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受,催促了学生的心理效应,让其泛起怀旧回忆——走进节日的生活情景,重温节日体验情怀。同时也结合生活中所见到的春联进行思考,把作品(春联)想象和音乐联想结合起来,从而进入作品(春联)的意境中,切实感受到春联所蕴含的思想、道理、情感等,唤起欢乐生活积累的释放,激发审美情感、提升人性的品格。  关键词:音乐;生活化;元素  音乐是启发人想象力的特殊语言
摘 要:培养孩子们举一反三的能力是现在教师的职责。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正是活泼、好动、爱好广泛、求知欲望强的时候,但是他们缺乏注意力,注意力极易容易被分散。这也让许多老师不知道怎样去做,所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数学枯燥的课堂气氛并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学生坚持学习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最重要的一点,将会打造一个和谐、舒适、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更能保持学生
摘 要:吟诵是古代的读书方法,也是古人创作诗文的重要手段,当今,我们把吟诵作为一个对古诗文理解的途径。在部编教材中,优秀古诗文占到所有选篇的30%。针对部编教材的这一变化,教师若能教会学生吟诵,将吟诵注入格律诗教学,对促进格律诗乃至其他古诗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吟诵;部编教材;格律诗教学  一、 前言  吟诵是中国古诗文的传统诵读法,也叫唱诗,从先秦开始流传至今,它也是古人创作诗文的重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和源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才能将自身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也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开展创造性的学习。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教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本文重点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教学;生活化  一、 引言  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与生活相脱离,课堂教学不善于挖掘数学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