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小时候读古代章回小说和话本之类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句话,叫作“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当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而真正完全透彻地感悟这句话的意思,则是在我踏上社会,进入职场之后。
我大学毕业那时候,不像现在,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都是双向选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都是由国家统一分配的,也就是说,作为个人,你根本就没有任何选择从业部门和行业的权力和机会,一个萝卜一个坑,把你安插在哪里,你就得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颇有点拉郎配的意思。
上大学的时候,我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影视编剧。因此,即将毕业的时候,颇为了解我的班主任动用了若干关系,给我争取到一个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编辑的职位。这让我顿时感到豪气干云,以为即将可以圆了自己多年的梦想,在影视艺术上施展一番自己的才华。然而,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我踌躇满志的时候,用人单位一个电话就粉碎了我全部的梦想。由于北视中心当时是刚刚成立的单位,用人编制完全掌握在其上级主管单位北京电视台,当年原计划的用人指标最终没能审批通过,我的工作也就因此泡了汤。沮丧之余,只能听由老师另行筹划了。好在那时国家包着分配,无论如何也不存在“失业”之忧,倒也没有过分的不安和紧张。
发放“派遣证”的时候,我和其他同学一样领到了,我的新单位是一家北京市属的小报纸,虽然不甚理想,但好歹算是专业对口。报纸虽小,但记者的光环还是很诱人的,那时候,“无冕之王”还是很吃得开的。于是,依旧是兴高采烈地跑去报了到,揣了一张“实习记者”的记者证,人前人后地也狠狠炫耀了一阵子,走起路来趾高气扬神气活现,感觉着实不错。
初到报社,人事部把我分配到新闻部,大约是沾了北大中文系这块牌子的光,一进新闻部立刻又被安排到了“要闻组”,据说这是任何一家报纸最受重视、最为风光的一个部门了,很多报社的前辈们都半真半假地问我,是否和报社领导或者更高层的要人们有什么瓜葛来往,让我在愤怒之余,也多少生出一些额外的自豪。虽然记者证上写着“实习记者”,但进了报社没几天,我就开始独当一面,干起了老记们的活。
要闻组的工作不像其他部门,要求格外严谨,我的组长,也是我的顶头上司,据说是报社新闻部的台柱子之一,是一个平时大大咧咧,但工作起来较真较得让人头疼的中年人。起初,我抱着虚心求教、勤勉好学的态度,处处事事请教、汇报,每文必定交由组长签定,每事必定经过组长裁决,毕竟人家是前辈老师,虚心一点总没有坏处。然而时间一长,我发现自己实在是给自己的脖子上套了一重枷锁,我的稿子经由组长审看之后,发排出来十之八九已经面目全非;我的采访计划,每每上报之后,经过组长裁定,往往南辕北辙。俗话说,有一而再,没有再而三,如此反复几次之后,我对组长彻底失去了耐心,经常想方设法绕过他去,直接把稿子交给主任,或者是不打招呼,径自安排采访,却不料习惯了我事事逢迎的组长终于表示了自己的不满。于是,主任委婉地告诫我要尊重前辈,尤其是自己的直接领导,虽然是委婉告诫,但我听来不啻是批评教育,于是,我只能重新夹起尾巴做人,继续全心全意地服从组长的领导和指教。
一年之后,当我的实习期满,转正之后,我忽然发现,自己竟然已经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了。惶恐之余,我扪心自省,思前想后,终于明白了,原来一切的症结都出在我那位做事认真、克己奉公、以身作则、模范带头的组长大人身上,我四年的大学文学专业教育,竟然抵不过一个政论八股文写手一年的潜移默化。看着报纸上自己那些铅字码成的所谓“文章”,我真是欲哭无泪,欲喊无声。
为了挽救自己,挽救自己那一向自视甚高的文才,我毅然向报社领导递交了辞职报告。奖掖后学,关爱下属的领导百忙之中召见了我,询问我之所以辞职的初衷,我直言不讳,把一年的郁闷一吐为快,领导于是哑然,或许,他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像我这样因为对上司的能力和水平不满而炒了自己鱿鱼的员工吧。
如果说我当初离开报社,只是因为不甘心在一个低水平的领导手下堕落的话,那么,我的一个大学同学的亲身经历则更加验证了“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的重要。
我的这个同学是蒙族人,来自内蒙古大草原,我们俩是同一个宿舍,上下铺的死党。大学毕业的时候,他被分配回了家乡,在盟(相当于内地的地区)里做了一个局的局长秘书。他们那个局长是典型的乡镇干部出身,基层工作做久了,身上难免有一些陋习,工作上没有改革创新的举措,喝起酒来却是一把好手,无论上下级,酒过三巡,一概称兄道弟,脸红脖子粗地灌酒,每次不灌趴下几个不算完。我的同学做了这样的局长的秘书,结果可想而知,不到一年,酒量猛增,据说在全盟机关已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了。终于有一天,我这位同学从沉醉中醒来之后,忽然意识到自己是在虚度青春,浪费才华。于是,他通过关系,找到组织部门,要求调动工作。幸运的是组织部门经过权衡,重新安排了他的工作,让他做了盟里一个最年轻的局长的秘书。年轻的局长魄力十足,风头强劲,尤其是能力超群,抱负远大,我的那位同学来到他的身边,顿时如鱼得水,一时间也成为当地的青年才俊。几年之后,同学的上司高升到自治区,同学接任了局长,再后来,同学又接连升迁,如今已经是内蒙一个地级市的市长了。谈起当年的经历,同学总是颇为感慨,他说,如若当初不是离开那个嗜酒如命的上司,转向一个年轻有为的领导,或许现在他除了醉生梦死,还是一事无成,绝不可能像如今这样成就非常。
职场的繁复,是多种多样的,或许你机缘巧合地获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一个不错的职位,但倘若你没有遇到一位好上司,好领导,好老板,那你前面的一切努力可能最终还是化为乌有。所以,别忘了那句老话,“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当你发现自己正在一个庸碌,刻薄,狭隘,或者刚愎自用,或者嫉贤妒能诸如此类的领导手下艰难地“活”着的时候,我劝你,不妨换个活法。
我大学毕业那时候,不像现在,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都是双向选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都是由国家统一分配的,也就是说,作为个人,你根本就没有任何选择从业部门和行业的权力和机会,一个萝卜一个坑,把你安插在哪里,你就得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颇有点拉郎配的意思。
上大学的时候,我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影视编剧。因此,即将毕业的时候,颇为了解我的班主任动用了若干关系,给我争取到一个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编辑的职位。这让我顿时感到豪气干云,以为即将可以圆了自己多年的梦想,在影视艺术上施展一番自己的才华。然而,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我踌躇满志的时候,用人单位一个电话就粉碎了我全部的梦想。由于北视中心当时是刚刚成立的单位,用人编制完全掌握在其上级主管单位北京电视台,当年原计划的用人指标最终没能审批通过,我的工作也就因此泡了汤。沮丧之余,只能听由老师另行筹划了。好在那时国家包着分配,无论如何也不存在“失业”之忧,倒也没有过分的不安和紧张。
发放“派遣证”的时候,我和其他同学一样领到了,我的新单位是一家北京市属的小报纸,虽然不甚理想,但好歹算是专业对口。报纸虽小,但记者的光环还是很诱人的,那时候,“无冕之王”还是很吃得开的。于是,依旧是兴高采烈地跑去报了到,揣了一张“实习记者”的记者证,人前人后地也狠狠炫耀了一阵子,走起路来趾高气扬神气活现,感觉着实不错。
初到报社,人事部把我分配到新闻部,大约是沾了北大中文系这块牌子的光,一进新闻部立刻又被安排到了“要闻组”,据说这是任何一家报纸最受重视、最为风光的一个部门了,很多报社的前辈们都半真半假地问我,是否和报社领导或者更高层的要人们有什么瓜葛来往,让我在愤怒之余,也多少生出一些额外的自豪。虽然记者证上写着“实习记者”,但进了报社没几天,我就开始独当一面,干起了老记们的活。
要闻组的工作不像其他部门,要求格外严谨,我的组长,也是我的顶头上司,据说是报社新闻部的台柱子之一,是一个平时大大咧咧,但工作起来较真较得让人头疼的中年人。起初,我抱着虚心求教、勤勉好学的态度,处处事事请教、汇报,每文必定交由组长签定,每事必定经过组长裁决,毕竟人家是前辈老师,虚心一点总没有坏处。然而时间一长,我发现自己实在是给自己的脖子上套了一重枷锁,我的稿子经由组长审看之后,发排出来十之八九已经面目全非;我的采访计划,每每上报之后,经过组长裁定,往往南辕北辙。俗话说,有一而再,没有再而三,如此反复几次之后,我对组长彻底失去了耐心,经常想方设法绕过他去,直接把稿子交给主任,或者是不打招呼,径自安排采访,却不料习惯了我事事逢迎的组长终于表示了自己的不满。于是,主任委婉地告诫我要尊重前辈,尤其是自己的直接领导,虽然是委婉告诫,但我听来不啻是批评教育,于是,我只能重新夹起尾巴做人,继续全心全意地服从组长的领导和指教。
一年之后,当我的实习期满,转正之后,我忽然发现,自己竟然已经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了。惶恐之余,我扪心自省,思前想后,终于明白了,原来一切的症结都出在我那位做事认真、克己奉公、以身作则、模范带头的组长大人身上,我四年的大学文学专业教育,竟然抵不过一个政论八股文写手一年的潜移默化。看着报纸上自己那些铅字码成的所谓“文章”,我真是欲哭无泪,欲喊无声。
为了挽救自己,挽救自己那一向自视甚高的文才,我毅然向报社领导递交了辞职报告。奖掖后学,关爱下属的领导百忙之中召见了我,询问我之所以辞职的初衷,我直言不讳,把一年的郁闷一吐为快,领导于是哑然,或许,他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像我这样因为对上司的能力和水平不满而炒了自己鱿鱼的员工吧。
如果说我当初离开报社,只是因为不甘心在一个低水平的领导手下堕落的话,那么,我的一个大学同学的亲身经历则更加验证了“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的重要。
我的这个同学是蒙族人,来自内蒙古大草原,我们俩是同一个宿舍,上下铺的死党。大学毕业的时候,他被分配回了家乡,在盟(相当于内地的地区)里做了一个局的局长秘书。他们那个局长是典型的乡镇干部出身,基层工作做久了,身上难免有一些陋习,工作上没有改革创新的举措,喝起酒来却是一把好手,无论上下级,酒过三巡,一概称兄道弟,脸红脖子粗地灌酒,每次不灌趴下几个不算完。我的同学做了这样的局长的秘书,结果可想而知,不到一年,酒量猛增,据说在全盟机关已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了。终于有一天,我这位同学从沉醉中醒来之后,忽然意识到自己是在虚度青春,浪费才华。于是,他通过关系,找到组织部门,要求调动工作。幸运的是组织部门经过权衡,重新安排了他的工作,让他做了盟里一个最年轻的局长的秘书。年轻的局长魄力十足,风头强劲,尤其是能力超群,抱负远大,我的那位同学来到他的身边,顿时如鱼得水,一时间也成为当地的青年才俊。几年之后,同学的上司高升到自治区,同学接任了局长,再后来,同学又接连升迁,如今已经是内蒙一个地级市的市长了。谈起当年的经历,同学总是颇为感慨,他说,如若当初不是离开那个嗜酒如命的上司,转向一个年轻有为的领导,或许现在他除了醉生梦死,还是一事无成,绝不可能像如今这样成就非常。
职场的繁复,是多种多样的,或许你机缘巧合地获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一个不错的职位,但倘若你没有遇到一位好上司,好领导,好老板,那你前面的一切努力可能最终还是化为乌有。所以,别忘了那句老话,“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当你发现自己正在一个庸碌,刻薄,狭隘,或者刚愎自用,或者嫉贤妒能诸如此类的领导手下艰难地“活”着的时候,我劝你,不妨换个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