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的国家从二战之后便再也没有什么大规模加速的变革,他们的文学可能习惯于一种沉思性,习惯于让一个一个的个体在安静的状况下展示出它独特的面貌。对于他们来说,中国的变革充满了吸引力。我觉得很多人对于中国的好奇心远大于我们对他们的好奇心。”胡继冬说。
大大小小的文学活动,中国作家胡继冬参与了不少。对于书,虫文学节,他认为独到之处在于国际间的交流。在一般的情况下,出席文学交流活动的作家都应带上自己作品的中译本或者英译本。在这方面,书虫却表现了相当的包容。也许是出于对新锐作家的支持,书虫文学节邀请来的很多外国新锐作家的作品都没有翻译成中文。
胡继冬回忆说,他在酒会上认识了苏格兰女作家路易斯·威尔士,她是苏格兰很重要的一位作家,但却并没有得过什么国际文学大奖,所以她的作品自然也没有中译本。因为要在酒会上朗诵自己的短篇,所以主办方便邀请胡继冬为路易斯的作品做翻译。“她写的是一个全身瘫痪几近成为植物人的这么一个小孩,用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叙述他看到的这个世界。在他的世界里,最远的距离无非是他病旁里天花板的墙角。我觉得她的小说描述的空间是非常窄的,但它的内空间却是非常大的。”
胡继冬和路易斯聊了很多事情,他发现虽然以不同语言写作,但大家面对的问题并没有太大差别。“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长篇小说,除了读者喜欢阅读一个完整的故事之外,商业化运作也让长篇小说有被改编成影视剧剧本的可能性。但是,短篇小说能展现一个作家的功力,而且其中的叙述安排和章法也最能展现一个作家的修养。”
做客书虫文学节的外国作家中,有很多人是中国读者从未耳闻过的,但这些人在本国却有着重要的文学地位,值得我们去阅读他们的文字。“一个国家文学素养的提高不单单要依靠阅读本国的文学作品,你会发现在一些诸如北欧等文学素养非常高的地区和国家,他们的阅读范围是非常广的。除了阅读母语文学之外,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都是阅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东西对锻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起了关键作用,而且能培养阅读者一个比较宽的视野,同时对认知世界也是一个宽容的态度。”
虽然这是第一次参加书虫文学节,但胡继冬以前也听说过,书虫文学节主要是老外过来给老外讲文学,形象点说,就是各国的老外来慰问这些在北京的老外。“但是现在,他们的观念在逐渐转变,意识到文学节的成功与否还是需要和中国本土文学做更多的沟通。它不再单单是老外慰问老外,更多的是让在北京的老外认识中国的文化。”
在和这些外国作家沟通的过程里,胡继冬觉得这些外国作家对中国是充满好奇的。“在过去的三十年,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经历了如此多的变化,无论是社会形态还是人的情感方面,都在经历一个高速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外国作家都好奇,中国作家是如何去面对这么大的一个社会变迁,以及它在人心灵层面上的反应。对于很多作家来说,也许他们的国家从二战之后便再也没有什么大规模加速的变革,他们的文学可能习惯于二种沉思性,习惯于让一个一个的个体在安静的状况下展示’出它独特的面貌。而对于这些早已习惯平静的人来说,这种运动中的变革充满了吸引力。我觉得很多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好奇心远大于我们对他们的好奇心。”
书虫文学节有个诗歌专场,作为诗人的胡继冬说,这也是一个为中国诗歌“拨乱反正”的绝佳契机。“在北京的这些老外对于中国的文学和诗歌有一种想、象性的理解。他们觉得中国的诗歌就是唐诗宋词,可能连1916年之后用白话文写诗或者其他的发展状况都不知道。在这么一个主要给老外展示中国状况的文学节上,这个专场很大程度地满足了老外的好奇。他们也会震惊,惊讶于当代诗歌和当下人的精神状况可以如此贴近。”
大大小小的文学活动,中国作家胡继冬参与了不少。对于书,虫文学节,他认为独到之处在于国际间的交流。在一般的情况下,出席文学交流活动的作家都应带上自己作品的中译本或者英译本。在这方面,书虫却表现了相当的包容。也许是出于对新锐作家的支持,书虫文学节邀请来的很多外国新锐作家的作品都没有翻译成中文。
胡继冬回忆说,他在酒会上认识了苏格兰女作家路易斯·威尔士,她是苏格兰很重要的一位作家,但却并没有得过什么国际文学大奖,所以她的作品自然也没有中译本。因为要在酒会上朗诵自己的短篇,所以主办方便邀请胡继冬为路易斯的作品做翻译。“她写的是一个全身瘫痪几近成为植物人的这么一个小孩,用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叙述他看到的这个世界。在他的世界里,最远的距离无非是他病旁里天花板的墙角。我觉得她的小说描述的空间是非常窄的,但它的内空间却是非常大的。”
胡继冬和路易斯聊了很多事情,他发现虽然以不同语言写作,但大家面对的问题并没有太大差别。“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长篇小说,除了读者喜欢阅读一个完整的故事之外,商业化运作也让长篇小说有被改编成影视剧剧本的可能性。但是,短篇小说能展现一个作家的功力,而且其中的叙述安排和章法也最能展现一个作家的修养。”
做客书虫文学节的外国作家中,有很多人是中国读者从未耳闻过的,但这些人在本国却有着重要的文学地位,值得我们去阅读他们的文字。“一个国家文学素养的提高不单单要依靠阅读本国的文学作品,你会发现在一些诸如北欧等文学素养非常高的地区和国家,他们的阅读范围是非常广的。除了阅读母语文学之外,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都是阅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东西对锻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起了关键作用,而且能培养阅读者一个比较宽的视野,同时对认知世界也是一个宽容的态度。”
虽然这是第一次参加书虫文学节,但胡继冬以前也听说过,书虫文学节主要是老外过来给老外讲文学,形象点说,就是各国的老外来慰问这些在北京的老外。“但是现在,他们的观念在逐渐转变,意识到文学节的成功与否还是需要和中国本土文学做更多的沟通。它不再单单是老外慰问老外,更多的是让在北京的老外认识中国的文化。”
在和这些外国作家沟通的过程里,胡继冬觉得这些外国作家对中国是充满好奇的。“在过去的三十年,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经历了如此多的变化,无论是社会形态还是人的情感方面,都在经历一个高速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外国作家都好奇,中国作家是如何去面对这么大的一个社会变迁,以及它在人心灵层面上的反应。对于很多作家来说,也许他们的国家从二战之后便再也没有什么大规模加速的变革,他们的文学可能习惯于二种沉思性,习惯于让一个一个的个体在安静的状况下展示’出它独特的面貌。而对于这些早已习惯平静的人来说,这种运动中的变革充满了吸引力。我觉得很多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好奇心远大于我们对他们的好奇心。”
书虫文学节有个诗歌专场,作为诗人的胡继冬说,这也是一个为中国诗歌“拨乱反正”的绝佳契机。“在北京的这些老外对于中国的文学和诗歌有一种想、象性的理解。他们觉得中国的诗歌就是唐诗宋词,可能连1916年之后用白话文写诗或者其他的发展状况都不知道。在这么一个主要给老外展示中国状况的文学节上,这个专场很大程度地满足了老外的好奇。他们也会震惊,惊讶于当代诗歌和当下人的精神状况可以如此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