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心激发能量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了孩子,我们理解了自己过去的很多经历,包括跟父母的关系。也发现了自己的另外一种价值——与工作和薪酬无关的生命价值。但是,刚做妈妈,我们也会有面临很多混乱、困惑、愤怒以及内疚。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调动一些心灵中最本能的东西,重新激发能量。
  
  停下来,看看婴儿的微笑
  婴儿的笑总是那么安详,那种微笑,其实就是我们的老师。那张小脸上常常绽放的微笑教给我们:先让自己安详下来,世界还在那里。等你有了足够的能量,再去判断哪些事情要做,该怎么去做,还是交给谁去做,这样会更智慧一点。
  我们也曾经有过婴儿般的智慧,但是随着身边的压力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种灵性就被磨灭了。习惯一碰到困境或压力,想也不想就立即做出反应的姿态,就像打乒乓球一样。但是,真的需要反应吗?也许根本不需要动,至少是不需要马上动。结果是,我们把自己累坏了,累伤了。自己的状态不好,跟亲近的人就会相互伤害,生活就会变得一团糟。停下来一会儿吧,多欣赏孩子安详而单纯的笑容,这是新妈妈给自己的最好礼物。
  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们在遇到困境时,内心可能会有很多挣扎。当我们不能静心觉察时,本能的反应就是在用一个大我打自己的小我。而小我其实是有智慧的,但它比较脆弱。用强大的大我打击弱小的小我,非常可惜。比如大我经常教训小我:“你看你多蠢,连孩子都带不好。”这个时候,要安静下来,听到小我更智慧的声音:“我已经尽力了。在这样的环境里,在这个条件下,我已经做得不错了,不要再难为自己了。如果还是做得不好,那是因为我太累了,我实在需要休息一下。” 让大我去帮小我,携手合作,生活才能得以和谐地流动。比如毫无愧疚感地睡上2个小时,好好吃点东西,给自己补充能量。
  对自己好一点。即使在孩子面前什么都不用做,好的能量都会传递给他。但如果有太多的焦虑和纠结的话,他也会感受到。而且,当你的大我能够倾听小我的声音、愿意与小我合作的时候,你才会有更多的生命能量应对一切。你的生命,你的生活,只有你自己才是专家!
  
  相信自己的本能
  很多新妈妈由于缺乏经验,在刚开始照顾小婴儿时都会失误,比如不会抱,摔了他一下等等,这让新妈妈很有内疚感和挫败感。但实际上,事情并没有那么严重。生孩子、照顾孩子其实都是动物的本能。工业社会以后,有太多各种各样的知识把我们吓坏了,让我们基本上不相信自己的本能,而是过多地运用脑子,可脑子里装的又都是别人的想法。用脑不用心,成了现代人的通病。呵护生命,需要敏锐的觉察,需要相信生命本身的智慧。
  
  孩子并不需要那么多
  孩子的需要其实特别简单,不过是饿的时候你喂他,不安的时候你抱他……很多妈妈总因为不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而纠结,比如有阳光的大房子,名牌的婴儿服装,或者是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无法专心陪孩子而要上班等等。这些内疚背后好像有一个假定:如果我能把想到的对孩子好的事都做了,他就一定比现在好。但是,看看真实的生活,听很多妈妈讲她们的故事,我们就会发现,事实不是那样!孩子生命健康成长需要的元素和我们想给的,有时并不对等。我们不能做到的事情,本身不一定会伤害孩子,反倒是我们不能做到时产生的那种内疚和愤怒,很容易变成对孩子的伤害。
  内疚常常出自于比较,我们总怕亏了孩子。但其实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再去看,就知道,经常是我们认为亏欠了孩子的地方,往往变成了他成长的空间;我们强加给他不需要的东西,才是真的亏欠。另外,孩子还有自己的成长能量,而且比我们想象得要强大很多。
  
  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
  新妈妈能很快地恢复身心,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量,一定是集体努力的成果,不是新妈妈自己就能做到的。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全家人的能力和智慧能够相互配合,这个家庭便能充分地发挥出抚育、保护、支持的功能,个人和整个家庭都能得以健康成长。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
  家庭成员的相互支持是建立在满足彼此需要的基础上的。人有很多需要,人在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自然愿意去帮助和关心别人,这也是一种需要。如果丈夫能够帮助妻子分担育儿任务,那么妻子就有精力来关心他,培育婚姻关系。有了孩子之后的生活肯定会有些混乱,但是一定要从中找到秩序,每一个人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担在妈妈身上,她一个人是承担不起这样多样、重大的变化的。
  自我支持
  新妈妈可能都知道要照顾好自己,但这恰恰是最难的一点,因为有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所以,每个人都要学习一点本事,进行自我支持。过一段时间就要查看自己的需要,问问自己怎样做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看看谁能帮助你,邀请他帮忙。要改善沟通方式,不要用责备式,要用事实 感受 感受背后未被满足的需要倾诉,告诉对方自己因为在乎他,因为把他视为生命中重要的人,才需要他的帮助。然后,友善、具体地表达心愿:希望别人怎样做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不要懊悔,也不用担心未来
  生命是无常的。无常的意思是,不是每件事都有标准答案。我们要学习生命的智慧,跟着无常的生活,说白了就是“兵来将挡”。我们经常不是沉浸在内疚的过去里,就是过度担心孩子的未来,那样的话,基本就没有能量再过今天的生活了。
  过去的都让它过去,好也好,不好也好,都可以重新开始。而且要相信,即使很多事情现在看起来不好,而站在当时的处境来看,已经是最好的了。
  让每一刻都活在当下,连起来就是好的未来。其实,未来就是由无数个当下组成的。
其他文献
高中同学多年不见,再聚时孩子都读小学、中学了。大家一起感慨,如今养孩子可真不容易,虽说只是十几岁的小人儿,可已经对爹妈的说教和管束嗤之以鼻啦!一个常用来攻击我们的词汇就是:“你out 了!”很多受了多年教育、叱咤商界成为成功人士的我的同学,在孩子的这个词面前,也常常无语、无措。  一贯的乐天派高明还是笑声朗朗而来,仿佛一切负担都没有,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样子。有人以己度人,指着他说:“你还笑得出来
好几年前,读过一本书——《大脑研究与儿童发育》,书很薄,很轻。可在我心里,它是本很有分量的书,也因此被我一直小心地保存着。书的前半部分充满晦涩的脑科学研究方面的名词术语,后半部分谈到了目前已经被证实与未被证实的关于儿童脑发育的说法、研究。  小心地保存着它,就是因为它会始终提醒着:保持一份对科学的敬畏。  在这个育儿资讯无比发达、高焦虑、快节奏的年代,越来越觉得敬畏是个需要像宝贝一  样留存在心里
多大可以开始训练他大小便?  其实,并没有确切的开始大小便训练的时间。从宝宝的生理发育特点来看,12个月以内的孩子还没有控制排尿或排便的能力,大多数孩子要到1岁半~2岁才开始表现出这种控制能力,有的孩子甚至要到2岁半以后才具备这种能力,这都是正常现象,不用着急。  多数孩子到了3~4岁才真正可以控制排便和日间排尿,而且,即便他可以在白天控制排尿,也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后(多数孩子要到5岁以后),才可
刚出生时,宝宝就能记住妈妈的味道、声音以及食物的来源;半岁以后,他会试图模仿你的发音;8个月的时候,宝宝开始明白:一样东西看不见,并不是永久消失了……就这样一小步一小步,他慢慢地积聚力量,逐步走向新世界。    0~6个月     视觉  刚出生时  他会怎么样?  视野范围是45°,目光只能追随水平方向。最佳视距是20~35cm,正好相当于妈妈喂奶时与宝宝脸的距离。  你该怎么做?  喂奶时要看
犯点错误,可以让孩子在新的环境里较快地学到知识,与别人有更多的联结。经常犯点小错误的人,灵活性和创新性都会比较高,可能正是当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的推动者。  一对父母带着儿子来咨询。儿子8岁,小学二年级。写作业的时候,不是把字左右写颠倒了,就是把加号抄成减号。妈妈说,这些还不算,不到2年的时间,校服已经丢了3件,文具盒丢了3个,红领巾丢了5条。说也说过多次,骂也骂过多次,甚至忍不住还打过几次,却没有
京腔京韵,爆竹声声,北京的春节,怎么能少了我的花棉袄、新衣裳?!
宝宝抱着自己的小布偶,到哪里都不撒手。哪怕脏了,也不允许妈妈洗一洗。有的妈妈拗不过宝宝,也有的妈妈很聪明地买了一模一样的小布偶,悄悄换一换,洗一洗。可是,宝宝为什么那么离不开自己的小布偶呢?   带来安全感和信心  开始要独立睡小床了,宝宝睡得不太安稳;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宝宝变得不活泼了;见到了很多的陌生人,平时胆儿大的宝宝变得羞怯了。随着宝宝的成长,要不断面对新的环境,这对于他们有限的社会生
古今中外都有一些父母,详细记录了自己的育儿历程,甚至有些专家凭借翔实的记录在教育或心理研究领域成就斐然,皮亚杰与陈鹤琴就是这样的代表人物。还有很多父母,虽然本身不是专业领域的专家,但对家庭教育有独特的理解,并在养育儿女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他们的育儿经验经过提炼与梳理,形成了可以参考但无法完全复制的一类育儿书,就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大概可以分为4类。  侧重探究人类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策略  代表作:
收件人:healthykids@126.com  宝宝1个多月患了甲沟炎,怎么治疗?  我的宝宝现在2个半月,在他1个多月的时候,我无意中发现他两个手指的指甲周围有些红肿,后来逐渐发展到8个手指都这样。带他去医院看医生,诊断为甲沟炎,医生说很可能是剪指甲不当引起的,给开了康复新液泡手并涂抹立思丁,每天2次。  作为一个新妈妈,我感觉特别内疚,看着孩子红肿的指甲有说不出的心疼。现在孩子已经用了7天药
小牙何时才露尖尖角?  很多宝宝在这个月开始长牙了,看着淘淘一直流口水,总爱咬东西,就期待着淘淘什么时候能露出小白牙,于是经常扒开他的小嘴仔细看。虽然感觉他的牙床较硬,也有些肿胀,但却一直没有看到长牙的任何迹象,心里有些着急。后来问了姥姥、奶奶,才知道原来我和他爸小时候出牙都不是很早,估计淘淘也不会“准时”长牙了,毕竟遗传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爱“说”爱笑的乖宝宝  淘淘的活动能力比以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