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顶尖也风流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6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是最早建立地空导弹部队的国家。苏联地空导弹部队装备的第一种地空导弹是C-25型,西方称之为萨姆-Ⅰ,它是由苏联拉沃契金设计局研制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人已研制出“蝴蝶”、“莱茵女儿”、“瀑布”几种地空导弹,但是未来得及装备部队和使用,便成了苏、美的战利品。苏联组织了上百名学者和工程师,其中包括不少被俘的原德国导弹专家,加紧研制防空导弹,萨姆-Ⅰ就是在“瀑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过,由于它结构复杂、笨重,采用固定式垂直发射方式,缺乏机动能力,所以在导弹部队手中威力有限。
  苏联地空防空部队装备的第二种防空导弹是C-75,西方称之为萨姆-Ⅱ。它是在1957年初研制成功的,采用发射架倾斜发射方式,机动性好,在道路上的行军时速可达20公里,展开战斗状态只需4~5小时。为加强防空能力,苏联地空导弹部队普遍装备了萨姆-Ⅱ。到1960年,苏联建立了以萨姆-Ⅱ为主体的防空体系,发射阵地遍布全国。由于有了这样一个防空体系和这样一支防空导弹部队,防空司令比留佐夫元帅对苏联的防空充满信心。
  然而,在此之前,情况要糟糕得多。早在1956年6月,美国艾森豪威尔总统做出决定:使用新研制的U-2高空侦察机,进行全球性的军事间谍活动。从那时候起,U-2飞机通常从挪威、联邦德国、土耳其、巴基斯坦、日本、阿拉斯加和中国的台湾等地起飞,对苏联和中国大陆的空军基地、导弹发射场、潜艇船坞、工厂、核试验场等设施进行侦察,获取了大量极其有用的情报。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局长艾伦·杜勒斯毫不隐讳地宣称,U-2是中央情报局的一只眼睛,通过它可以掌握苏联境内的一切重要目标,“甚至地面一棵小草也逃不过它的眼睛”。他的话也许有些夸张,但如下事实却是千真万确的:到1959年的时候,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全部情报,有90%是由U-2飞机所侦察到的。
  U-2侦察机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为美国情报机关特制的,1956年试制成功。它的最大时速达800公里,最大航程7000公里,续航时间高达9个小时,实用升限为22870米。U-2的机载侦察设备先进,包括夜航系统、电子对抗系统、电磁波探测系统和多台侦察相机。在24384米高空拍摄的照片,U-2能分辨出步行和骑自行车的人,着军服和着便服的人。有的传媒甚至说,U-2在15240米的高度拍照时,地面上报纸的大字标题和贴在城市墙上的广告,也能从照片上看清楚;在9144米的高度拍摄-时,马路上的香烟头,同样能从照片上看清楚。这些说法也许未免言过其实,但U-2侦察性能良好却是公认的。所以时至今日,U-2飞机仍有用武之地。在海湾战争中,为探明伊拉克的军事部署,U-2飞机多次出动。
  20世纪50年代后期,U-2飞机进入苏联上空如入无人之境。苏联的“高炮之王”有效射高仅1.5万米,拿它毫无办法;所有歼击机、截击机都达不到2万米以上的高度,和它较劲,只能自认技不如人。
  
  击落U-2戏美国
  
  到了1960年,苏联的防空导弹部队已今非昔比,美国也意识到苏联防空能力的增强,艾森豪威尔曾打算停止U-2飞行计划。可是一个重大情况使他改变了主意:高空侦察发现了苏联在拜克努尔靶场的一枚洲际导弹,需要查明苏联在乌拉尔地区部署的洲际导弹。美国总统最终采纳了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的建议:宁肯冒风险,也要派U-2侦察。并且把U-2出动的时间选在“五一”这一天。因为这一天苏联要进行火箭发射试验,而且根据气象部门预报,这一天天气晴朗,便于进行高空侦察。
  1960年5月1日凌晨5点36分,美国空军上尉飞行员弗朗西斯·鲍尔斯,驾驶U-2从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机场起飞,飞往苏联境内。鲍尔斯有500个飞行小时,27次成功侦察的历史,多次在苏联领空执行过侦察任务,又是前中央情报局工作人员,深受中央情报局器重。不过这次驾机深入苏联领空,他内心有一种无名的恐惧。因为最近一个时期,他听到一个传闻,说俄国人已经部署一种新防空导弹,射高可达3万米,虽然上司一再否定这种说法,他还是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鲍尔斯的飞机开始在2.5万米的高空飞行,不久就到达了苏联的丘拉坦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发射场。他不时拨开照相机控制开关,以使飞机腹部的7个照相窗口、7部广角相机进行连续拍摄。然后,飞机穿越咸海,沿着通往车里雅宾斯克的铁路线继续向北飞行。莫斯科时间上午8点53分,鲍尔斯驾驶的U-2已飞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东南上空。
  鲍尔斯没有料到,他的飞机一进入前苏联领空,就被苏联军方所掌握。部署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地空导弹部队是一个团,导弹团的雷达发现目标后,团参谋长沃罗诺夫少校代理导弹营营长,指挥全营进入战斗状态。
  当U-2飞机进入射程之内时,沃罗诺夫一声令下,只见火光闪烁,长约10米的导弹直插云天。苏导弹部队发射的第1枚萨姆-Ⅱ导弹就将U-2击中了。据鲍尔斯后来回忆,他突然听到一声沉闷的撞击声,看到飞机旁闪现出令人眩晕的红光,飞机于是出现剧烈的震动。他为了恢复飞机的平衡,左手紧握着油门杆,右手则抓住操纵杆不放。然而完全没有用,飞机机翼断裂,机头直往下栽,已无法再控制飞机。
  鲍尔斯伸手摸了摸座椅边的弹射开关。他清楚地知道,中央情报局为了使对方得不到任何证据,只要一落千丈按弹射开关,一声爆炸就会将人和飞机炸得片甲不留。在生死关头,他不愿与U-2同归于尽,而是伸手向上猛力一推,推开了座舱盖,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他被甩出舱外,很快就打开降落伞,降落在市郊农民的耕地上,还没站稳脚跟就被市郊高度警惕的集体农庄庄员抓获。
  在苏联导弹部队发现U-2飞机的同时,苏联歼击航空兵部队也发现了入侵的U-2飞机,两架米格19歼击机奉命起飞拦截。它们在指定空域进行搜索,由于U-2已经被导弹击中坠落,所以米格飞机的飞行员什么也没有发现。地面指挥所命令他们继续搜索。地空导弹部队的另一个营尚不知U-2已被击中,也不知己方的米格飞机升空,见到雷达荧光屏上仍有飞机的信号,于是又射出了第2和第3枚导弹。萨费洛夫上尉驾驶的米格-19被导弹击中,凌空爆炸;阿依瓦江大尉反应神速,急忙操纵飞机向下俯冲,幸免于难。导弹误伤自己飞机和飞行员死亡的事故,遵照“最高级的命令”,一直严守秘密,一直到前苏联解体后,秘密才被揭开。
  U-2高空侦察机首次被导弹部队击落,使全世界都感到震惊。加上赫鲁晓夫对美国人的有意捉弄,更是把全世界 闹得沸沸扬扬。
  击落U-2后,苏联当局不声不响地将间谍飞机的残骸收集起来,其中包括一盘70毫米的胶卷,一张标着从巴基斯坦到挪威的航线图,以及卢布、金币、手表、戒指、钱包以及鲍尔斯的美国空军文职雇员的证件。苏联当局除含糊其辞地宣布一架入侵苏联领空的美国飞机被击落外,只字未提飞行员被活捉一事。
  苏联当局的意图是迷惑美国政府官员,造成飞行员已经死亡的假象。这样,美国当局就会编造谎言,说飞机因偶然偏离航线,在边境山区上空被击落,坠入苏联境内等。用赫鲁晓夫的话说,是要先诱使美国佬先不知羞耻地把屁股撅过来,然后狠狠地踢他一脚!
  美国人果然上当了,5月3日以国家航空与航天局的名义发表声明,说是1架气象飞机,在土耳其执行气象侦察任务时,机上氧气设备出了故障,飞行员因缺氧失去知觉,飞机靠自动控制飞行,无意中侵犯了苏联领空。
  当局的声明,把自己国家的老百姓骗得昏头昏脑。5月5日,美国各大报纸大量刊登国内群众的呼声,要求政府谴责苏联击落民用飞机。5月6日,美国驻苏大使馆迫于国内的压力,宣布失踪的“非武装气象侦察机”上的飞行员叫弗朗西斯·鲍尔斯,并请苏联外交部就飞行员的下落提供“全部事实”。
  正当美国政府煞有介事地编造谎言时,一枚定时炸弹爆炸了:5月7日,由赫鲁晓夫亲自出面,向出席最高苏维埃会议的数干名苏维埃代表、被特别邀请的数百名外国记者、以及驻莫斯科的各国使节,宣布苏联不仅击落了入侵的U-2间谍飞机,而且活捉了美国飞行员,披露了鲍尔斯跳伞的方式。随后,苏联报纸公布了鲍尔斯和飞机残骸的照片,并说鲍尔斯自己对一切供认不讳。
  美国当局的谎言被揭穿,似乎并不感到难堪,马上换了另一副面孔,说什么当今世界所有国家都在进行情报搜集活动,苏联也不例外。言下之意是,U-2飞机的入侵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由于苏联地空导弹部队用萨姆-Ⅱ击落了U-2,使美国4年来进行的间谍活动大白于世,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震惊和强烈谴责。一发萨姆一Ⅱ吓跑英国人
  1960年5月,美国U-2飞机在前苏联上空进行间谍侦察时,被苏军地空导弹用萨姆-Ⅱ击落,并活捉了美军飞行员鲍尔斯。此事曾震惊世界,事后对鲍尔斯的报道连篇累牍,不厌其详。然而,对英国皇家空军曾参与对前苏联的间谍活动,并被苏联导弹部队击落U-2的一发导弹吓得从国外一空军基地撤回国,却知之者甚少。这个秘密一直保守了30余年。
  当年的英国皇家空军中尉罗伯特·罗滨逊,曾驾驶过美国的U-2飞越苏联上空,进行侦察活动,上述秘密就是由这个亲历者透露出来的。
  1956年7月4日,美国U-2对苏越界的首次飞行获得成功。然而在这以后,美苏关系正在慢慢解冻,虽然艾森豪威尔对于获得苏联洲际弹道导弹和轰炸机发展情况的情报有点迫不及待,但还是颇看重美苏和平的进程,因此对于是否继续派U-2进行越界飞行产生了犹豫。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理查德·比索尔出了个主意:拉拢英国参与美国的U-2侦察飞行计划。意见被采纳后,比索尔于1957年制定具体计划,拟定了英国皇家空军参与U-2侦察飞行的活动。计划很快获得通过,第1批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被送到美国接受训练。
  罗滨逊不知是第几批被选中的,被选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是技术极为熟练的高空飞行员,曾驾驶“堪培拉”飞机,创下过21650米的飞行最高官方纪录。
  在派往美国之前,罗滨逊被英军副总参谋长紧急召见,还被破格提升为飞行中队长。副总参谋长问他是否能立即动身去美国,但没有提及派他去美国干什么,只是神秘兮兮地告诉他,最终会让他去开一架飞行极高的飞机在欧洲上空飞行。
  到华盛顿之后,罗滨逊先到英国军方驻美特别使团报到,后被领到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和美国中央情报局。这时候,才有人明确告诉他,他的使命是,接替一个在得克萨斯州死于U-2飞行的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
  罗滨逊在美国接受了空军飞行医学实验室的严格体检,然后来到靠近美墨边境的美国拉夫林空军基地,在那里学习偷越苏联边界的技巧,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飞行强化训练,并且开始驾驶U-2飞机。
  那时候,美国为实行对苏侦察飞行,建立了3个基地,土耳其的英克利克空军基地就是其中之一。1959年1月,罗滨逊飞往土耳其的英克利克空军基地,与先期抵达的英国皇家空军3名飞行员、2名领航员和1名飞行医生会合。
  当时,英国与土耳其因塞浦路斯问题而断交,因此皇家空军的人在土耳其绝对不能暴露身份,一举一动都特别小心,罗滨逊的感觉是,他和他的英国同事,在英克利克过的是不折不扣的“囚徒”生活。
  英皇家空军从1959年1月至1960年5月这段时间里,至少进行过两次对苏侦察。他们驾驶的U-2从南亚一个国家起飞,因为这里离要侦察的目标近,从那里进入的正是苏军防空最薄弱的环节。进入苏联后,横穿苏联中亚地区,经高加索进入俄罗斯心脏地带,以土耳其的英克利克基地为终点。
  此时美苏关系已日趋缓和,因此U-2对苏的侦察飞行反而在争分夺秒加紧进行。美国最感兴趣的是苏联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核武器的发展情况,英国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战略轰炸机的制造厂和飞机场上。美国飞行员和英皇家空军飞行员,进入苏联上空时,各自携带的证件是不同的。前者携带平民身份证,后者携带军官证。万一英国飞行员坠落在苏联境内,早已编好的谎言是他们正在进行监视天气变化的飞行。罗滨逊到达土耳其后,最初是在中东上空进行侦察飞行,随后的18个月的主要任务,是对苏联太空发射场进行电子窃听。
  每次执行对苏侦察的命令,都是由华盛顿用长波发射下达的。执行任务的飞行员,先由C-130“大力神”运输机送到起飞基地。U-2飞机已在基地等候,飞行员一般在凌晨两点半就被叫醒,然后吃一顿高蛋白的早餐,并花2小时尽情吸足氧气。凌晨5点多半是U-2起飞时间。
  飞行员携带的飞行路线图一目了然:绿线表示要经过的地方;红线表示该空域应打开照相机,启动侦察仪器。美英飞行员都认为,进入苏联领空后,只要避开已知的萨姆-Ⅱ导弹发射场,将飞行高度保持在19800米以上,苏联导弹部队是无能为力的。没想到的是,鲍尔斯的飞机被击落,他本人也被活捉。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英国人不仅仅是震惊,而且感觉到有极大的危险。再留飞行员在土耳其,万一暴露,伦敦将比华盛顿更加脸上无光,大丢其丑。因此,苏联导弹部队击 落U-2和鲍尔斯被活捉的消息被透露没过几小时,英国皇家空军在英克利克的所有人员,犹如惊弓之鸟,全部撤离了该基地,直接返回伦敦。
  英国飞行人员回到伦敦后,美国当局仍提心吊胆,他们的飞行员鲍尔斯仍在苏联人手中,他如果把英国在U-2计划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抖搂出来,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都会十分难堪。
  不过由于苏联人没有发现英国参与U-2计划的任何蛛丝马迹,所以从来就未向鲍尔斯打听过此事。鲍尔斯直到1962年2月被美国用1名苏联间谍换回去之前,对此事一直守口如瓶。
  
  导弹引发了导弹情结
  
  苏联地空导弹部队一共击落过两架美国U-2高空侦察机。其中1架是1960年5月1日在苏联国土上击落的;另一架则是1962年10月27日在古巴击落的。
  1962年7月,苏联和古巴秘密达成一项协议,决定苏联1962年就秘密在古巴部署中程弹道核导弹。在中程导弹运抵古巴之前,首先运去萨姆-Ⅱ地空导弹和米格-21高空歼击机等先进的防御性武器,待这些防御性武器部署好之后,立即从海上运进中程弹道导弹和能运载核弹的伊尔-28轰炸机等进攻性武器。协议还规定,这些武器只有发生在美国人入侵时才能使用,同时还必须有莫斯科的指导。
  7月下旬,萨姆-Ⅱ导弹和米格-21歼击机已基本部署-完毕,通过伪装的第1批中程核导弹、伊尔-28轰炸机和数干名苏联官兵及其家属运抵古巴。派往古巴的军人,包括一部分萨姆-Ⅱ地空导弹的官兵。这些武器和部队对美国形成了极大威胁。
  美国通过高空侦察和其他渠道,获得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情报后,极为紧张和愤怒,下令对古巴进行海上封锁,迫使苏联从古巴撤走武器。在双方都剑拔弩张的过程中,美军飞行员鲁道夫·安德森少校又一次驾驶U-2侦察机,于10月27日凌晨,在古巴上空2.2万米的高度进行侦察。他此前曾于10月14日驾驶U-2侦察古巴,并发现了苏联人的导弹。苏联驻古巴部队的防空司令对U-2飞机的跋扈早已非常不满,同时他又知道卡斯特罗曾命令其武装力量,对于侵犯古巴领空的一切军用飞机,不必发出警告即可将其击毁。于是,这位苏联防空司令向驻古巴的苏联地空导弹部队下达了击毁U-2的命令。结果萨姆-Ⅱ导弹一发命中,U-2坠落,安德森少校丧生。
  自从号称“高空幽灵”的U-2飞机第一次被苏联导弹部队击落,美国人就产生了一种导弹情结,对苏联地空导弹非常着迷,十分急切地想了解苏联防空导弹的秘密,于是发生了许多美国千方百计盗取萨姆导弹秘密的故事。
  
  美国人的兴趣
  苏联第1枚防空导弹C-25“鹫”,北约称之为萨姆-Ⅰ,是在1955年5月装备导弹部队的。这种地对空导弹射程达35公里,射高为3000至2万米,主要用于对付飞机,能同时跟踪30个飞行时速达1000~1250公里的目标,性能相当出众。然而,它有两大弱点:造价昂贵和固定式发射。设计的初衷,就是用它来保卫首都的安全的。
  冷战局势的加剧,苏联其他一些重要城市也开始组织防空,于是产生了对机动防空系统的需求,因此C-75“德维纳” (北约称之为萨姆-Ⅱ)应运而生。1957年1月,萨姆-Ⅱ进行了发射试验,此后开始装备地空导弹部队。萨姆-Ⅱ可以有效地拦截时速达1500公里、高度在2.2万米的空中目标。装备萨姆-Ⅱ的地空导弹营,可以在10分种之内消灭5个高速飞行的空中目标。不过,C-75“德维纳”对2.2万米以上、3000米以下以及飞行速度在300米/秒以下的目标,均无能为力。因此,1957年后,苏联又生产出“德维纳”的两种改进型——“捷斯纳”(即1962年运往古巴的那一种)和“沃尔哈夫”。“捷斯纳”导弹的射高为500-3万米,射程达34公里;“沃尔哈夫”的射高为400-3万米,射程达43公里。美国人特别感兴趣并企图盗取的,就是经过改进后的萨姆-Ⅱ“捷斯纳”。
  1962年11月5日,一份从华盛顿发往苏维埃部长会议的密电,是这样描绘美国人的导弹情结的:美国人对部署在古巴的导弹很感兴趣。自从U-2飞机被击落后,他们认为这种导弹性能很好。据美军称,他们尚无这种类型的武器。其专家认为,我国的防空导弹已相当完善,而美国还在不断生产存在诸多缺陷的“奈基”导弹。鉴于苏制导弹对美军事技术研究的价值,五角大楼正加紧制定一项紧急计划,企图从古巴获取苏制导弹并将其运到美国本土。
  现在,这份电报仍保存在前苏共中央政治局的档案柜里。当时,苏联政界和军界的巨头,都得到了这份密电的复印件。
  
  秘密试验善偷导弹的“铁手”
  中国人把小偷叫做“扒手”和“三只手”,因为行窃的那只手从功能上说,与正常人的两只能劳动的手是迥然不同的。然而人手即使力大如牛,也无法把那么重的导弹偷走的,于是美国人设计出了偷苏联导弹的“铁手”。
  1962年10月,美国佛罗里达州空军基地,一架直升机正在一辆货车上空滞留,试图用1个钩子从货车上吊起1根大约10米长的铁管子。这架直升机涂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紫绿色,它是一架军用直升机。它干吗要象疯子似的,用铁钩去抓吊这根锈迹斑斑的铁管呢?
  原来,直升机的铁钩非普通铁钩,而是设计人员费尽心机才设计出来的既灵巧而又强有力的“铁手”。制造“铁手”的主意,是美国空军司令部的一个参谋想出来的,赋予它的特殊使命,就是去偷苏联部署在古巴的导弹。
  U-2飞机在苏联被击落的时候,美国人开始还以为是克格勃在飞机上做了手脚,使发动机发生故障,飞机下降到1.2万米时被击落的。可是,从苏联传出的消息证实:U-2是从2万米至2.1万米的高度被击落的。不久,被俘的美国飞行员鲍尔斯也承认,飞机被击中是在6.8万英尺(20740米)左右。于是,一个引起轰动的消息不胫而走:俄国人拥有一种射程和射高都达到超级水平的防空武器。美国人不仅对此很感兴趣,而且朝思暮想地想得到这种武器。当1962年苏联防空导弹部队被派往古巴的时候,美国人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就产生了偷导弹的念头。
  
  对付偷的办法:把导弹捆起来
  古巴的反间谍组织,及时探听到了美国情报部门的企图是想利用被收买的古巴人,插手偷窃导弹。古巴军事领导人不敢疏忽大意,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他们向驻古巴苏军保证:“在我们的监视下,不会有一只老鼠从导弹阵地上溜走。”驻古巴原苏军总司令伊萨·普列耶夫大将,在一次有各部队指挥官参加的军事会议 上,也郑重其事地提醒大家:美国人打算偷走我们的导弹拿去研究,必须采取措施对付他们。
  由于苏联及时获得了有关情报,所以导弹没有被偷走。苏联人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莫斯科给驻古巴导弹部队的命令真出人意料:把导弹捆起来。这办法似乎很简单,但对于导弹这种沉重的武器来说,防止被盗却很有效。
  
  萨姆导弹的秘密落入美国人之手
  美军人试图在古巴盗取萨姆导弹没有得手。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北越导弹部队获得萨姆-Ⅱ导弹之后,又使美军在越南大吃苦头。那时候,美国再次采取行动,试图从越南获取苏联的防空导弹。可是,在越南得手并不比在古巴容易。劳神费力的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不过,美国人最后还是如愿以偿,解开了苏联萨姆导弹之谜。但获取秘密的地点不是在越南,而是在埃及。上世纪70年代初期,以色列入侵埃及,埃及为加强其防空体系,从苏联获得并部署了C-75和C-125(北约称之为萨姆-Ⅲ)导弹。C-125是苏联第二代地对空导弹,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研制,1961年开始装备部队,主要用于要地防空或野战防空。这种导弹属于全天候近程中、低空导弹,最大射程30公里,射高800米至1.5万米。可是,埃及总统萨达特上台后,完全改变了埃及的外交方针,美国的军事专家急不可待地涌往埃及,光明正大地开始研究苏联的导弹。这些导弹,连同与导弹有关的标有“绝密”字样的所有文件,都落入了美国人之手。从此,萨姆导弹对美国人而言,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
  
  “萨姆旋风”刮全球
  
  在1973年的第4次中东战争中,苏联研制的萨姆-Ⅵ地空导弹,在中东战场上取得了骄人的赫赫战绩,各国军界几乎无不对萨姆一Ⅵ刮目相看,全球都刮起了“萨姆旋风”。在国际军火市场上,萨姆-Ⅵ一时身价百倍。
  萨姆-Ⅵ(SA-6)是一种中近程、中低空导弹,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装备苏联地空导弹部队。它是为师级部队研制的第一种战术防空导弹。装备SA-6的部队以旅为建制单位,下辖5个火力营和1个技术营。每个火力营的编制是34名官兵,武器装备是4辆三联装履带式导弹发射车,还有指挥车、搜索制导车等。火力营具有独立作战能力,从发现目标到发射导弹,反应时间为30秒,作战高度为60米至1万米,作战半径5至25公里。这种火力营,战斗展开只需7分种,撤收时间为5分种。
  在第4次中东战争中,苏制SA-6真正出足了风头。在第3次中东战争中,美军为以色列提供的作战飞机上,装了一种“黑盒子”,它的作用是干扰来袭的导弹,使萨姆-Ⅱ、萨姆-Ⅲ都威力大减,无法击中目标。在第4次中东战争爆发前,埃及和叙利亚从苏联得到的SA-6约200套,全部神不知鬼不觉地补充到了两国的防空导弹网中。SA-6正是为对付“黑盒子”而研制的,它采用了新的雷达工作频率和多种制导方式。武器装备的改进、更新,使埃、叙地空导弹部队的战斗力大为提高,士气也为之一振。考虑到以色列飞机的来袭方向,埃、叙军队在新部署60多个SA-6导弹营的同时,仍保留了大批SA-2、SA-3导弹和高炮部队,使3种萨姆导弹和高炮互相结合,构成了严密的高、中、低空火力网。作战前,埃及萨达特总统和防空司令法赫中将视察了苏伊士运河西岸的地空导弹部队。法赫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说:“在战争史上,以地空导弹为防空体系主体,这还是第一次。我们的防空兵力和火力密度也是创纪录的。”
  可是,对于SA-6的特性以及埃、叙军队的新装备,以色列军队一无所知。以国防部长达场和空军司令佩莱德少将,在商议如何空袭埃、叙导弹阵地和空军基地时,依然固守以往作战的经验,认为以色列空军是不可战胜的,一开战很快就能夺取制空权。
  1973年10月7日,以色列空军开始向埃及导弹部队发起攻击,出动了近百架作战飞机,“鬼怪”式和“幻影”式在高空掩护,“天鹰”式则超低空进入。以色列空军飞行员亚西上尉驾机投入战斗时,仍然坚信飞机上的“黑盒子”会使自己化险为夷,并没有想到会发生危险,采用的作战方法,依然是几年前对付SA-Ⅱ的办法。他做梦也没想到,1枚6米长的导弹会突然袭来,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飞机便被导弹击中,他被弹出机舱,虽然没有送命,可是成了埃军的俘虏。
  开战仅3天,战况使以色列入再也笑不出来了,他们一共损失飞机120架,只有6架是在空战中经过一番搏斗被击毁的,其他的飞机几乎全是被SA-6导弹击毁的。
  每击落1架以色列飞机,埃、叙士兵都情不自禁地拍手称快,欢呼:“萨姆!萨姆!”按叙利亚人的说法,空袭大马士革的以军飞机,8架中有7架是有去无回。
  苏军高级将领得知SA-6在中东战场上的出色表现,都乐不可支,甚至夸口说,萨姆系列导弹是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效的防空武器。
  西方一些军事评论家更是以中东战场为例子,论证飞机已经失去存在的价值,振振有词地推出了“导弹制胜论”。
  在冷战时期,在前面打仗的是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在后面暗暗较劲的,实际上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东战场,实际上就是两个超级大国新式武器的实验场和高技术竞赛场。以美制装备为主的以色列空军,被SA-6导弹轰得七零八落,损失非常惨重。这一情况,在五角大楼引起了一场“地震”。尽快揭开SA-6的技术秘密,已成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和以色列情报机构的紧迫任务。为获得这些技术秘密,情报人员无孔不入,不择手段,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有一天,在开罗的一间高级酒吧间里,一位化名贝尔克的美国特工,结识了一位埃及军官。二人打得火热。经过长时间交谈,这位军官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袭击,和美国特工达成了一笔“灰色交易”。美国人付出的并不算多,也没有冒很大风险,就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SA-6的工作频率、制导方式等秘密。不仅如此,美国人以所获得的情报为基础,很快研制出新的电子干扰设备,把它们提供给了以色列,使以色列空军如获至宝,有了报一箭之仇的条件和机会。
  时隔9年不到,1982年6月,第5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90多架作战飞机,把紧靠叙利亚边境的贝卡谷地作为轰炸的首选目标。因为叙利亚地面部队的主力和防空导弹部队,大都部署在贝卡谷地及与谷地平行的叙黎边境地区。
  叙军由于有萨姆导弹编织的防空屏障,有恃无恐,依然陶醉于几年前的胜利,没有更多的思想和战斗准备。
  以色列飞机是有备而来。由于对SA-6的各种频率了如指掌,施放强大的电子干扰毫 无困难,使叙利亚的雷达一下子都变成了“瞎子”,不起任何作用,SA-6导弹有劲使不上,还没有被炸就变成毫无威慑力可言的废铁。这时候,以色列飞机上的高爆炸弹和激光制导导弹如倾盆大雨似的倾泻下来,贝卡谷地顿时血肉横飞,浓烟滚滚,成了任人宰割的对象。轰炸虽然只持续了6分钟,但叙军的19个萨姆导弹营,就在这几分钟内全部被摧毁。
  这一战况,不仅使叙利亚军队目瞪口呆,连阿萨德总统也很难接受,很难相信。没想到曾经威风八面的SA-6,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在电子干扰面前变得暗淡无光。这一战况使苏军统帅部受到的震动非同小可,苏联防空军司令尤拉索夫上将在莫斯科坐不住了,亲自率领考察团飞往叙利亚,并且秘密视察了贝卡谷地,目睹了萨姆导弹系统被炸毁的惨状,随行记者摄下了让苏联人心碎的镜头。
  苏联当时不愧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军事强国,他们研究了SA-6的弱点,不久就相继研制出了多种新型地空导弹。20世纪80年代后,具有更多优点和实用价值的机动式近程地空导弹,即萨姆-Ⅺ(sA-11),便被用来装备苏联地空导弹部队,逐步取代了SA-6。苏联不仅研制出了一些在全世享有盛名的地空导弹,使竞争对手眼红心热,而且从研制和装备地空导弹的数量看,苏联也可以得世界冠军。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全世界的地空导弹,大约有75%是苏联生产的,仅由美国给予代号的,就有SA-1至SA-19等近20个型号。
  苏联地空导弹部队,在上世纪70年代初还装备过一种神奇的“小黑萨姆”地空导弹。这是一种红外制导的肩扛式导弹,长1.4米,飞行速度大于1.5马赫,射程约3.5公里,有效射高2000米,装在1个发射筒内,由士兵肩扛发射。
  对于“小黑萨姆”的威力,外界从越南战争中才有所了解,西方把它叫做SA-7(萨姆-Ⅶ)。
  1972年6月18日,越南地空导弹部队用SA-7在顺化西南上空,击落1架美军AC-130武装运输机,这是SA-7击落的第1架大型飞机。当它发现地空导弹攻击时,立即投放照明弹以欺骗红外制导的SA-7。然而,SA-7并没有受到欺骗,继续攻击真正的目标,炸掉了飞机的1台发动机,右机翼也被炸掉。一声巨响之后不久,飞机笔直地栽到地面,机上15人有12人丧生。萨姆-Ⅶ虽小,作战效费比却很高。
其他文献
编者按:据《纽约时报》2005年10月31日报道,美国历史学家艾德根据一份解密文件,揭开了1964年“北部湾事件”的真相。他指出,这是美国为扩大越南战争而精心策划的一场骗局。从100多年前的美西战争,到40年前的越南战争,再到两年前的伊拉克战争,在美国历史上,这样编造理由发动战争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历史不容欺骗,真相终究会大白于天下。    美国借“北部湾事件”全面介入越战    1964年8月2
期刊
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中苏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了3次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是中苏两国矛盾长期摩擦并由苏方挑起的一个冲撞点。由于中方预先有准备,苏方被毁坦克、装甲车17辆。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公布的数字,苏军死58人,伤94人。显然,苏方“吃了亏”。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人为首的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
期刊
溃败中的  国民党“政治中心”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东北和华北地区局面已定,整个大陆的形势已很明朗。同年1月21日,蒋介石在南京宣告“引退”下野后,总统权力暂由李宗仁代理。当天下午,蒋介石在陈诚、陈仪、汤恩伯、蒋经国、俞济时和侍卫官范景孝陪同下,从南京明故宫机场飞抵杭州。是日晚,浙江省主席陈仪在风光旖旎的西湖“楼外楼”酒家设盛宴为蒋介石洗尘。宴会上,“不解风情”的陈仪竟劝蒋“
期刊
袁庚,1917年4月生,广东宝安县人,1936年入党并加入东江纵队,先后任队员、训练队教官、护航大队队长、情报官、联络处处长等职。1946年,他随部队编入第三野战军,任炮兵团团长,1953年任中国驻印尼总领事馆领事,1979年任深圳蛇口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主任,1992年离休,2003年被香港特区政府授予“金紫荆星章”。  许多深圳人都知道袁庚,因为他是深圳改革开放的“拓荒牛”。然而,许多深圳人并不知
期刊
尽管人们在朝鲜、越南、中东和其他热点地区的武装冲突中经常能看到苏/俄制武器的身影,但其在国外局部战争中的战斗使用经验不久前还是俄罗斯媒体公开讨论的禁区。如今这一情况开始发生变化,部分内容逐渐解密,在与美制战机激烈空战中大显神威的各型米格歼击机的胜败得失开始浮出水面。    朝鲜战场  米格-15大战F-86    二战结束后歼击机的战斗使用仅中断了5年,历史学家尚未来得及详细描述过去战役中的空战细
期刊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过后,蒋介石的地位明显上升。这时他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黄埔军校校长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有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的重要职务。与在广东的一些国民党领袖相比,从军事方面说,蒋介石比汪精卫强,拥有汪精卫所不具有的军事地位和实力;从政治方面说,蒋介石比李济深、程潜等人强,享有李、程所不具有的政治地位和影响。野心谋求权力,权力助长野心。这时蒋介石已经谋求到了相
期刊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与当时世界上唯一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之间进行了密切的情报合作,多年以来,双方的这次合作一直被一层神秘的面纱所笼罩。中苏为什么进行情报合作?中苏如何进行情报合作?中苏情报合作的成果又如何?近年来,随着史学研究的逐渐深入,答案慢慢的清晰了起来。    背景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面对强大的日军,国民党政府开始积极在国际上寻求援助,他们首先想到的
期刊
南方地区作战的需求  催生了一代铁甲轻骑    20世纪50年代末,我军装甲兵部队主要装备的是前苏联的T-34中型坦克等装甲战-斗车辆,并形成了以中型坦克为主的装备体系和格局。由于T-34坦克战斗全重达34吨(后来装备部队的国产59式中型坦克战斗全重也达36吨),因而机动时对道路相桥梁的通行能力要求较高。由于建国初期我国南方高等级的道路较少、桥梁的通行能力较低,加之南方水网稻田密布,因此,中型坦克
期刊
笑里藏刀奸诈战  深夜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清晨,刚度过周末狂欢夜的驻珍珠港美国水兵还在睡觉。突然,日本海军舰载机飞临珍珠港上空狂轰滥炸,海面和水下舰艇也对停泊在港中的美舰实施鱼雷攻击,美国驻太平洋的最大的海军基地顿时被炸成了一滩烂泥。美国总统罗斯福得知这一消息后懊丧地说,12月7日这天是美国的“国耻日”。第二天,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了这一不愿宣布的消息。日本突袭珍珠港顿时成了轰动全
期刊
1799年拿破仑在推翻督政府后,即准备粉碎1788年建立起来的以英国为首的第二次反法联盟。他先后同奥地利和俄国签订了和约,使英国陷于孤立,被迫停战议和。1802年3月27日,英法双方签订了《亚眠和约》,但这个合约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休战条约而已,双方都在破坏和约。拿破仑利用战争的间隙,重建法兰西殖民帝国。英国针锋相对,拒绝从马耳他撤军。1803年5月,两国重新宣战。  宣战之后,英国海军部长圣·芬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