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教育领域前进的步伐,随着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学更具针对性,反馈更加及时,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有了更好的突破,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充分体现了微课在课堂中的應用价值。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微课
引言:微课是以视频教学为载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是通过网络为媒介,制作出教学视频来完成知识点的讲解和教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行远程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学习。在网络教学的普及下,微课不仅适用于课内,更适合于课外,而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体系不完善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开设还未成熟,没有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另外,高中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较为缺乏,科班出身的教师并不多,甚至存课程表上是信息技术课,但是却由其他课程教师在授课。
(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高中生个性鲜明,喜欢接触新鲜事物,而信息技术是一门会考科目,很难引起学生像对待高考科目一样重视。因此,有些学生对待这门学科的态度不端正,认为可学可不学,反正不参加高考。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积极主动性。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比较陈旧。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具体实操能力的培养,势必会造成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无法提升,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微课在高中信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微课创设学习情境,方便教师引入教学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及技能,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操作技能教学与理论知识内容要保持同等的重视程度,在课程前期,教师可通过微视频为学生营造出相应的学习情境,并将教学内容引入其中,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在微课内容的引导之下开展实践操作课程。例如关于图像剪辑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出微视频或课件,然后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出图像剪辑的实际过程,学生通过视频中的图像剪辑技术使用及操作过程的详细介绍,再加上教师的实际示范,从而清晰地了解图像剪辑的操作流程及步骤,并进行实际训练练习。通过微课教学,引入学习情境,更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技能,提升实践能力。
(二)利用微课对学生展开分层次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兴趣爱好不同,以及我国大部分地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不够重视,学生差异较大。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有针对性的教学,继而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进行“图文混排”时,老师可以先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把教学分文 A 、 B 两个层次进行,然后教师将图片、剪贴画和艺术字的插入这部分内容,制成微课推送给 B 类同学,把插入文本框、插入图表、对自选图形的绘制推送给 A 类同学,这种方法,不仅能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还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二)针对性地进行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着十分丰富的教学内容,其所涵盖量非常大,同一单元中可能会包含多个知识的重难点,因此学生在学习中经常“碰壁”。例如,在高中信息技术的重点教学内容中,《几种常用文字处理软件及其格式》教学课程中,关于计算机多种软件与功能的教学重点过多,如,计算机写字板的使用、记事本的打开、关闭与保存、word文档的使用以及其中的工具栏的各项应用,包括对于Wps使用方法的拓展教学,这些内容不但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同时也是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必备技能,因此,必须强调学生熟识并掌握这些技能,达到灵活、熟练的运用要求。这些重难点知识如果在课堂中一一讲解,势必会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这样不仅会无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同时也会导致教学进度缓慢,影响下一堂课程的教学计划。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将这些重难点知识压缩教学,通过微课将其精简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加强对学生的操作指导,这样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理论应用水平,也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了学生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利用微课进行拓展练习
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有着重要地作用,如果将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固化于课堂之上,并不利于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根据新课改要求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适当进行知识拓展,才能实现现代教育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而微课的应用使得知识拓展变革更加便捷,例如在“制作多媒体幻灯片”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幻灯片,并加入自制视频,同时与新媒体技术融入,让学生选取一部分教学内容,并模仿课堂教学进行课件制作,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兴趣不仅会大大提升,还可以使学生懂得更好实际应用知识,对其内容进行拓展。
结束语: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越发普及,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实际的应用教学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微课应用的重要性,将其合理应用于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刁羽.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150.
[2]王光鹏.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143-144.
[3]金燕,苗洁.微课理念下信息技术与项目化课程整合的探索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06):264-265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微课
引言:微课是以视频教学为载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是通过网络为媒介,制作出教学视频来完成知识点的讲解和教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行远程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学习。在网络教学的普及下,微课不仅适用于课内,更适合于课外,而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体系不完善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开设还未成熟,没有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另外,高中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较为缺乏,科班出身的教师并不多,甚至存课程表上是信息技术课,但是却由其他课程教师在授课。
(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高中生个性鲜明,喜欢接触新鲜事物,而信息技术是一门会考科目,很难引起学生像对待高考科目一样重视。因此,有些学生对待这门学科的态度不端正,认为可学可不学,反正不参加高考。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积极主动性。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比较陈旧。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具体实操能力的培养,势必会造成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无法提升,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微课在高中信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微课创设学习情境,方便教师引入教学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及技能,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操作技能教学与理论知识内容要保持同等的重视程度,在课程前期,教师可通过微视频为学生营造出相应的学习情境,并将教学内容引入其中,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在微课内容的引导之下开展实践操作课程。例如关于图像剪辑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出微视频或课件,然后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出图像剪辑的实际过程,学生通过视频中的图像剪辑技术使用及操作过程的详细介绍,再加上教师的实际示范,从而清晰地了解图像剪辑的操作流程及步骤,并进行实际训练练习。通过微课教学,引入学习情境,更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技能,提升实践能力。
(二)利用微课对学生展开分层次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兴趣爱好不同,以及我国大部分地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不够重视,学生差异较大。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有针对性的教学,继而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进行“图文混排”时,老师可以先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把教学分文 A 、 B 两个层次进行,然后教师将图片、剪贴画和艺术字的插入这部分内容,制成微课推送给 B 类同学,把插入文本框、插入图表、对自选图形的绘制推送给 A 类同学,这种方法,不仅能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还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二)针对性地进行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着十分丰富的教学内容,其所涵盖量非常大,同一单元中可能会包含多个知识的重难点,因此学生在学习中经常“碰壁”。例如,在高中信息技术的重点教学内容中,《几种常用文字处理软件及其格式》教学课程中,关于计算机多种软件与功能的教学重点过多,如,计算机写字板的使用、记事本的打开、关闭与保存、word文档的使用以及其中的工具栏的各项应用,包括对于Wps使用方法的拓展教学,这些内容不但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同时也是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必备技能,因此,必须强调学生熟识并掌握这些技能,达到灵活、熟练的运用要求。这些重难点知识如果在课堂中一一讲解,势必会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这样不仅会无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同时也会导致教学进度缓慢,影响下一堂课程的教学计划。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将这些重难点知识压缩教学,通过微课将其精简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加强对学生的操作指导,这样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理论应用水平,也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了学生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利用微课进行拓展练习
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有着重要地作用,如果将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固化于课堂之上,并不利于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根据新课改要求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适当进行知识拓展,才能实现现代教育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而微课的应用使得知识拓展变革更加便捷,例如在“制作多媒体幻灯片”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幻灯片,并加入自制视频,同时与新媒体技术融入,让学生选取一部分教学内容,并模仿课堂教学进行课件制作,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兴趣不仅会大大提升,还可以使学生懂得更好实际应用知识,对其内容进行拓展。
结束语: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越发普及,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实际的应用教学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微课应用的重要性,将其合理应用于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刁羽.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150.
[2]王光鹏.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143-144.
[3]金燕,苗洁.微课理念下信息技术与项目化课程整合的探索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06):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