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作文就是作文片段,篇幅短小,字数一般为一二百字,形式灵活,不拘文体,非常适用于小学写话训练。要想写好微作文,不是一件易事。
随着信息技术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生活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度越来越高。同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微作文训练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技术,将写话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放飞才思。
微作文需要鲜活的内容来充实,而鲜活的内容来源于学生们通过感官接触事物、感知事物而得来的表象。由于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表象不能很好地在课堂上重现,成为写话训练的话题,这时就得借助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帮助他们唤醒、加深表象,重温当时的情感。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说说写写——“观察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动物,说说它的样子”一课时,我提前联系了几位养宠物的家长,偷偷拍摄了学生与小动物玩耍的视频。
当学生们七嘴八舌将自己想到的动物话题说完后,我告诉他们:“今天老师穿越空间隧道,把一些小动物请到了我们班,请你们边看边想,其中有没有你们熟悉的画面?”视频播放过程中,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当熟悉的面孔出现在视频中的时候,还会引发阵阵笑声。随后,他们美滋滋地说着平时观察到的小动物,与大家分享和小动物玩耍时的快乐。
视频调动了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接下来,我便让他们将提前准备好的与动物的合影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同时进行解说,加深日常觀察所得的经验在他们脑中的表象。
这堂作文课,我先用视频调动学生们的记忆,再用一张张照片激起他们的表达欲望。他们脑中“常见动物”的表象非常清晰、鲜明,思维打开后,写出内容真实、形象生动的微作文,可谓水到渠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而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大多停留在具体表象阶段。真实的表象怎样才能与抽象的语言文字建立起联系呢?信息技术正好可以将两者联系起来。因此,在微作文指导课上,我在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时,还不忘将词语与相应的表象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用准确的词语表达想法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在教说说写写“你喜欢吃的水果”时,每给学生提供一幅图片或一种水果时,我都会设置这样的提示语:“你能用一个或几个词说说你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吗?”他们畅所欲言时,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他们说出的精美词句写在图片或画面的恰当位置,及时加强直观感受与文字之间的联系。
当然,所采用的方法可以多样化,比如,还有“根据图片选择词语”“看图补充句子”“图文连线”等方法。
在看图感受意境和词句建构中,教师逐步将形象直观的表象与抽象的文字联系起来,为学生写作扫除障碍。
随着学生慢慢长大,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渴望自己的作文得到长辈的称赞,获得同伴欣赏,因此,《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把“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列为写作目标之一,教师也经常鼓励学生与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作品,交流思想感情。但现实情况是,学生作品的读者范围很小,只局限于父母、语文教师和同学,所以他们写作文没啥激情,感觉像是被逼无奈地完成任务,与他人缺少交流和互动, 更别说分享写作的快乐了。这也是学生们不喜欢写作、不认真对待写作、写不出真情实感的原因之一。
为了有效地激励学生们写作,教师得动员他们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征文比赛,积极投稿,同时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进行交流与展示。
1.视频展示
小学生偏向于直观地接受与表达,因此,教师可以提供机会让他们用视频的形式来展示微作文。
我在班上尝试让学生用视频展示自己的微作文,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家长们也非常配合,排练动作,甚至有的加上了背景音乐。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家长把学生去“泡泡工厂”的行程拍摄下来,用视频展示,配上学生的讲解,不仅画面感十足,充分展示了学生与家长的才能,也记录下了生活中精彩的点点滴滴。
2.博客展示
学生习作的畏惧心理不是天生的,大多是因为屡写屡败而造成的。为了帮助学生们克服这种心理,我将他们的作文投递到网上,并建立班级博客,展示他们的作文,并鼓励他们经常逛逛他人的博客,大量阅读别人的文章,写写评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顺便进行了作文推广、美文鉴赏,真是一举多得。
投稿不一定能被选中,为了不挫伤学生们的积极性,我特别设置了“每月投稿之星”奖项,以此奖励班上投稿积极的学生,让他们保持写作激情。
总之,时代在发展,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师在进行微作文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多种资源,有效地指导学生写活作文,让他们爱上写作。
不过,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不是万能的。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必须从教学实践出发,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以便充分发挥其优势,让作文教学快乐轻松地进行。
信息技术是风帆,助写作教学扬帆千里;信息技术是翅膀,携写作教学扶摇直上。
随着信息技术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生活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度越来越高。同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微作文训练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技术,将写话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放飞才思。
微作文需要鲜活的内容来充实,而鲜活的内容来源于学生们通过感官接触事物、感知事物而得来的表象。由于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表象不能很好地在课堂上重现,成为写话训练的话题,这时就得借助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帮助他们唤醒、加深表象,重温当时的情感。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说说写写——“观察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动物,说说它的样子”一课时,我提前联系了几位养宠物的家长,偷偷拍摄了学生与小动物玩耍的视频。
当学生们七嘴八舌将自己想到的动物话题说完后,我告诉他们:“今天老师穿越空间隧道,把一些小动物请到了我们班,请你们边看边想,其中有没有你们熟悉的画面?”视频播放过程中,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当熟悉的面孔出现在视频中的时候,还会引发阵阵笑声。随后,他们美滋滋地说着平时观察到的小动物,与大家分享和小动物玩耍时的快乐。
视频调动了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接下来,我便让他们将提前准备好的与动物的合影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同时进行解说,加深日常觀察所得的经验在他们脑中的表象。
这堂作文课,我先用视频调动学生们的记忆,再用一张张照片激起他们的表达欲望。他们脑中“常见动物”的表象非常清晰、鲜明,思维打开后,写出内容真实、形象生动的微作文,可谓水到渠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而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大多停留在具体表象阶段。真实的表象怎样才能与抽象的语言文字建立起联系呢?信息技术正好可以将两者联系起来。因此,在微作文指导课上,我在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时,还不忘将词语与相应的表象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用准确的词语表达想法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在教说说写写“你喜欢吃的水果”时,每给学生提供一幅图片或一种水果时,我都会设置这样的提示语:“你能用一个或几个词说说你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吗?”他们畅所欲言时,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他们说出的精美词句写在图片或画面的恰当位置,及时加强直观感受与文字之间的联系。
当然,所采用的方法可以多样化,比如,还有“根据图片选择词语”“看图补充句子”“图文连线”等方法。
在看图感受意境和词句建构中,教师逐步将形象直观的表象与抽象的文字联系起来,为学生写作扫除障碍。
随着学生慢慢长大,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渴望自己的作文得到长辈的称赞,获得同伴欣赏,因此,《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把“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列为写作目标之一,教师也经常鼓励学生与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作品,交流思想感情。但现实情况是,学生作品的读者范围很小,只局限于父母、语文教师和同学,所以他们写作文没啥激情,感觉像是被逼无奈地完成任务,与他人缺少交流和互动, 更别说分享写作的快乐了。这也是学生们不喜欢写作、不认真对待写作、写不出真情实感的原因之一。
为了有效地激励学生们写作,教师得动员他们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征文比赛,积极投稿,同时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进行交流与展示。
1.视频展示
小学生偏向于直观地接受与表达,因此,教师可以提供机会让他们用视频的形式来展示微作文。
我在班上尝试让学生用视频展示自己的微作文,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家长们也非常配合,排练动作,甚至有的加上了背景音乐。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家长把学生去“泡泡工厂”的行程拍摄下来,用视频展示,配上学生的讲解,不仅画面感十足,充分展示了学生与家长的才能,也记录下了生活中精彩的点点滴滴。
2.博客展示
学生习作的畏惧心理不是天生的,大多是因为屡写屡败而造成的。为了帮助学生们克服这种心理,我将他们的作文投递到网上,并建立班级博客,展示他们的作文,并鼓励他们经常逛逛他人的博客,大量阅读别人的文章,写写评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顺便进行了作文推广、美文鉴赏,真是一举多得。
投稿不一定能被选中,为了不挫伤学生们的积极性,我特别设置了“每月投稿之星”奖项,以此奖励班上投稿积极的学生,让他们保持写作激情。
总之,时代在发展,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师在进行微作文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多种资源,有效地指导学生写活作文,让他们爱上写作。
不过,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不是万能的。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必须从教学实践出发,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以便充分发挥其优势,让作文教学快乐轻松地进行。
信息技术是风帆,助写作教学扬帆千里;信息技术是翅膀,携写作教学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