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彩的提问成为课堂中靓丽的风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9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启动学生的思维,促使其主动思考,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时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本文在分析反思教学中的误区的基础上,探求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艺术。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提问 误区 技巧
  
  课堂善问是一种教学技术,又是一种教学艺术,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设置问题,使提问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课堂教学绩效。
  
  一、对数学课堂提问的认识
  
  1.促进师生互动。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用表述、说理、举例、论证、板演等方式,展示自己的认知,教师可据此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
  2.反馈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对问题解决情况的反馈,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同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不断调控教学程序。
  3.吸引学生注意力。适当地设置问题,可以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定的专题或概念上,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并最终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的。
  4.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表达,是课堂提问的真正目的。通过多种问题的解答,可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推理论证等综合能力。
  
  二、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
  
  1.如今不少初中数学课,教师意欲创新,有意渗透新课改精神,加强启发式教学,但不少问题都是无意义的。一则超过学生的实际;二则过多地重复,生怕学生不懂;三则太浅,根本没有问的必要,如过多地提一些“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这样的问题,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表面上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热闹非常,实际上并无实效。同时还存在这样情况,问题总是教师课前预设好的。课堂生成的问题常被置之不理,或者轻描淡写,不了了之,白白浪费了可贵的课堂生成资源。
  2.数学课堂应该让“提问—反馈—矫正”环节贯穿其中,而实际情况是不少教师将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极为有限,学生刚刚思考,教师就检查学习效果或者干脆接住话茬一讲到底,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
  3.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到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正在努力改变“满堂灌”、“一言堂”式的“独角戏”。但一些教师为追求课堂的热烈气氛,却转变为“满堂问”,学生只能忙不迭地应对教师的一个个问题,挖空心思揣摩教师的“标准答案”。教师美其名曰活跃课堂气氛,实际上这种提问往往只是一种课堂作秀,会偏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一提问目的,学生的创造性常被扼杀。
  
  三、课堂提问的技巧
  
  1.捕捉生成资源,灵活提问。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机应变,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抓住生成资源,把握时机,灵活提问,使得问题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环节的递进。笔者在一次公开课上听一位教师上课,有一道题:已知方程x +3x+1=0的两个根数为α、β,求 + 的值。一个学生上黑板板演,做出如下解答过程:
  解:∵△=3 -4×1×1=5>0
  ∴α≠β
  ∵α+β=-3
  α•β=1
  
  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是正确的,的确,他们也是这样做的,因为在化简过程中“步步有据”,怎么会错呢?实际上,上面的解答忽视了α<0,β<0。这时,教师抓住生成资源,引导、点拨,学生讨论交流,“柳暗花明又一村”,师生最后得出正确解法:
  解:∵α+β=-3<0
  α•β=1>0
  ∴α<0,β<0
  
  通过以上的提问设计,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判断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深刻性。
  2.留空思考,相机提问。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从问题提出到点名让学生回答应有一个适当的停顿,至于停顿时间的长短,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反应情况而定。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作出及时、明确的反应,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安排合理,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3.创设情境,激趣提问。数学总体说来是一门比较枯燥、抽象的课程,教师要善于提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而又暂时无法解答的问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创设诱人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促进学生的思维,这样有利于教师教学内容的展开。如在讲解“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教师设置悬念问:“教室的门不管开到哪一个位置,为什么总是与地面垂直?”学生兴趣盎然,都来琢磨和研究这个问题,求知的欲望自然而生。
  4.“愤”、“悱”之时,启发提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非到学生困惑时不可轻易提问。因此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注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循善诱,方能鼓起学生的信心,通过分层启发,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提问难度应巧设在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层次上,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能促其知识内化。提问启发,重在“善诱”、“博喻”,启发学生心志,培养其思维。例如: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和8,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多少?
  教师提问:题目中有没有明确指出哪条边是斜边?
  通过教师这一点拨,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讨论,解决了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找到“路标”,启发学生循着“路标”前进,找到解题途径。
  课堂提问既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门精湛的学问,又是一门深奥的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摸索,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敏.探究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建才.初中数学教材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3]察清平.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2003.6.
  [4]曹志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11:46-4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西尼罗病毒(WNV)是一种虫媒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在自然界中,西尼罗病毒在鸟和蚊子(主要是库蚊)之间形成循环链,主要感染人和马。西尼罗病毒主要分布在非洲、中东、亚洲
摘 要: 高中数学作业是数学学习的主要活动之一,它是发展数学思维、开发能力的数学实践活动,是师生交换信息的活动平台。本文就高中数学作业的结构、设计以及批改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中数学作业 结构调整 设计 批改 反馈    高中数学作业是数学学习的主要活动之一,它是发展数学思维、开发能力的数学实践活动,是师生交换信息的活动平台。下面就高中数学作业的结构、设计及批改等进行探讨。  1.高中数学作
用字母代替数字,是中学生最先接触到的数学思想,也是初等代数以至整个数学领域最重要的、最基础的数学思想之一。在数学中,由字母代数、各种量、量的变化以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理与演算都是以符号形式来表示的,即进行着一整套的形式化的数学语言,这里的符号形式包括数字、字母、图形和图表以及各种特定的符号。广泛地使用符号,有利于问题的陈述、推理的表达和定量的计算,大大简化加速了思维进程。[1]初等数学中方程的思想直
摘要: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师生互动教学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 师生互动 中学数学    随着新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互动式教学也逐渐地被各个中学教师所认可和采纳,并且在我国中学数学教育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互动式教学即指在教学中,师生互动起着主导作用。  何为师生互动?顾名思义:“师生互动需要
YSP45型上向式凿岩机的凿岩除尘是当前矿山防尘工作中急待解决的课题。文章分析了产尘原因,介绍了这一课题研究工作的基本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果,该项成果已通过鉴定,具有普遍推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能引起一周龄仔猪腹泻、呕吐、脱水乃至死亡的病毒性疾病。miRNA是一种长约22 nt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它是由基因组中某个转座子编码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目前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着过于简化的问题,长期采用“听录音——对答案”的单一训练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上过于统一化,难以保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课堂有效衔接,有助于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有助于学生取得良好的历史能力,有助于获得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有话语权,彰显出了我国的大国风范.全球各地创办了许多孔子学院,全球人民都在学说中国话、学写中国汉字,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
新课标初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建立在学生熟练掌握词汇基础之上的.在这个阶段,要老师和学生要有完美的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