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音乐梦幻世界”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wa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一词源于美术领域。1 8 7 4年,以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为首的新派画家们因对旧派艺术家的嘲讽感到不满,而将自己画派的风格称作“印象主义”。这一画派对传统的绘画题材和创作方法并不感兴趣,他们强调走出画室,身处大自然中作画,以捕捉阳光下千变万化的色彩,表达瞬间即逝的感觉和印象。法国作曲家德彪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十一岁便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一直以来被认为具有大胆的革新精神。他在意大利深造结束回到巴黎后,与这些画家有着广泛的接触,深受他们的影响,将绘画中的这种风格倾向体现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德彪西的音乐擅长使用简短的音乐主题、色彩斑斓的和声、丰富多变的织体、细腻的配器,通过对自然景物、生活风俗和神话意境的描绘,来突出主观的直觉印象和瞬间感受,音乐常常具有朦胧、飘忽不定、空幻、幽静的特色和气质,形成了德彪西式的“音乐梦幻世界”。


克洛德·阿施尔·德彪西

  德彪西一生的創作,涉及钢琴音乐、管弦乐、室内乐、艺术歌曲、歌剧等。由于德彪西音乐创作中独特的音色、和声、色彩魅力,他的很多作品也被其他音乐家改编为管弦乐版本。
  由古斯塔夫·克洛兹(Gustave Cloez)和安德烈·卡普莱(Andre Caplet)改编的管弦乐版本《贝加莫组曲》(Suite Bergamasque)凭借着配器的多样性,在不失意境的同时增添了更丰富的色彩感和表现力。该作品是德彪西早期带有风格探索性质的作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前奏曲》(Prélude)、《小步舞曲》(Menuet)、《月光》(Clair de lune)以及《帕斯比叶舞曲》(Passepied)。
  第一首《前奏曲》以“圣咏”式伴奏的出现,颇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四部合唱的影子,给人以庄严、高贵、神秘之感。五声性的调式色彩和双调式的出现,又增添了梦幻神秘之感和东方情调。第二首《小步舞曲》是一种源于法国乡村舞蹈的三拍子舞曲,十七世纪后逐渐进入宫廷。木管声部演奏的快速音型在弦乐的衬托下增添了跳跃灵动的特点,区别于古典优雅式小步舞曲的三拍子,同时又富有多种色彩和情绪转变,使这首作品充满趣味。同时,片段式运用的五声音阶使它让人感到清新质朴的东方美感。组曲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第三首《月光》,它的灵感来源于法国诗人魏伦的诗作。乐曲是带尾声的三部曲式。第一段为降D大调,平静充满魅力。第一段的第一部分意境朦胧,第二部分音响逐渐充实,仿佛月光之下层层叠障的树影。第二段的第一部分如闪烁在湖面之上的微微波光,迷幻且富有诗意;第二部分如从容月色,水面泛起涟漪,渐行渐远。再现段和尾声是由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部分衍生、变化形成的不完全再现。整首管弦作品正如诗歌所描述的那般,好似一幅光影变幻的风景画,使人迷醉于梦幻般的意境之中。第四首《帕斯比叶舞曲》与原本的法国古老的三拍子快速小步舞曲不同,德彪西的这部作品为四拍子,节奏律动鲜明。同时,旋律中的三度进行也渲染出了东方韵味。
  《小组曲》(Petite suite)是德彪西早期作品之一,完成于1888年至1889年,被看作其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向印象主义音乐风格过渡时期的作品之一。后经由亨利·布瑟(Henri Busser)改编为管弦乐曲,别具特色。
  第一首《泛舟》(E n bateau)为6/8拍的G大调小行板。全曲描绘了水面泛舟的奇妙旅行画面。精致的竖琴分解和弦伴奏声部上方流动着长笛奏出的旋律,其波动象征着水面泛起涟漪,给人以宁静之感,赏之波澜不惊。中间乐段增添了活泼的气氛。第二首《行列》(Cortège)为4/4拍的E大调中板。曲中的一大特点是有着优美的摇摆节奏,并以管乐的吹奏不时予以渲染,有些地方则运用声部的重叠增添气氛,一些转调也处理得很出色。此外,打击乐器的灵活使用也增强了画面感,庄严与诙谐兼具,好似闹市中的肃穆队列。第三首《小步舞曲》(Menuet)为3/4拍的G大调中板。此曲一开始以精灵般的“笛音与号声”作为暗示,乐曲运用力度从P减弱到PPPP的变化,使全曲魔术般的变幻消失在结束处,暗示着德彪西在他奇异的音乐幻梦世界里已经寻找到了归宿。第四首《芭蕾舞曲》(Ballet)描绘的是欧洲宫廷的舞蹈之一,充满华丽色彩,是组曲中情绪变化最为丰富的。速度、力度、织体的复杂变化象征着舞者伴随欢快的节奏翩翩起舞的隆重场面。最后的戛然而止,令人意犹未尽。


古斯塔夫·克洛兹


安德烈·卡普莱


亨利·布瑟


托尼·芬诺


罗宾·霍洛韦

  《春天回旋曲》(Printemps)也由亨利·布瑟(Henri Busser)改编。这部作品是德彪西于1908年至1910年创作的一套管弦乐作品,也是其印象主义风格成熟期的代表性实验作品,作品中饱含着作曲家对春天的无限遐想。音乐伊始,双簧管奏出朴素的“轮舞”主题,紧随其后的弦乐声部与其形成了鲜明对比,逐渐产生波动。因此曾有人认为这好似是对中世纪丰收节日的场景描绘。
  《黑与白》(En blanc et noir)是一部意味深长的双钢琴作品集,是德彪西晚期代表作品之一,创作于1915年。作品内容更加抽象而近乎绝对音乐,同时变得严肃起来,印象主义风格减弱。该作品后经由罗宾·霍洛韦(Robin Holloway)改编为管弦乐曲,共有三首。第一首中,作曲家旨在表达钢琴作为击弦乐器本色,感慨万千,十分激烈地敲击着键盘,但仍然依稀可以听到舞曲的旋律,隐含着强烈的曲式感。开头的强力定音鼓和华丽的乐队齐奏引人入胜。第二首是在爱国热情的启迪之下谱写而成,徐缓而阴冷的低音提琴曲调表达着他对于战争的愤怒。第三首是谐谑曲,以献给当时在乐坛上崭露头角的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滑稽的单簧管与弦乐声部的对话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B小调交响曲》(Symphony in B Minor)由德彪西创作于1880年,这是德彪西唯一一次尝试谱写交响曲,后被托尼·芬诺(Tony Finno)改编为管弦乐曲。第一乐章的快板中,弦乐声部的层层涌动配合着木管声部的主题旋律,带有一丝忧郁惆怅的气息。第二乐章的慢板中,双簧管奏出了如歌的悠扬旋律,蕴含着乡村田园之风。末乐章是第一乐章的再现,配器发生了变化,突出的铜管声部与弦乐的震音组合,情绪愈加高亢,是首乐章的再次升华。
  本期唱片中的音乐作品涵盖了德彪西创作生涯的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例如早期创作的《贝加莫组曲》《小组曲》和《B小调交响曲》,体现了德彪西音乐创作的风格探索,其中既包含鲜明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特色,同时又带有印象主义音乐风格语言的尝试。中期创作的《春天回旋曲》,体现着其印象主义风格的成熟,其中不仅表现着德彪西对印象主义绘画式的色彩和朦胧感的偏爱,而且还透露着哲学、心理学以及文学创作领域的意识流特征。晚期创作的《黑与白》则可以看到其印象主义的标志逐渐减弱的特征。总而言之,本期唱片是了解德彪西創作生涯三个重要阶段鲜明特点的、十分难得的听觉盛宴,感受德彪西音乐创作的独特魅力,尽情畅游于德彪西的“音乐梦幻世界”吧!
其他文献
最近我十分享受去小山泉汲水的乐趣,比起到小溪边,那样更触动我的心灵。前往汲水的路上,地面铺了厚厚一层干枯而蓬松的松树叶,踩在上面就像是走在毛茸茸的地毯上。  每次到小山泉边汲水,我都会联想起高丽时代的文人李圭报写的一首诗:独居深山的高僧/太喜欢月亮的柔光/趁汲水时捞起来/回到屋里/想起要把打来的水煮开/把水瓶斜着一看/月亮不在那儿/不知道跑哪里去了。高僧到井边打水,看见井中一轮明月,于是一把将它捞
期刊
距离2000年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已经过去二十年了。如今,我从当时青涩稚嫩的学生转变成了一名任职于上音附中的教师。站在不同的角度,回忆当时参加比赛的前前后后,无疑有着更丰富的意义。  那次比赛是我在音乐成长道路上的转折点,对它进行回顾,希望这段经历能够给当下正在音乐道路上的追梦人以启迪。同时也在此对我的母校上音附中,以及所有为我钢琴演奏提供帮助的家人、老师、朋友,尤其是在求学历程中给予我无私奉
期刊
兰天洋,中国流行声乐教育家、歌手、音乐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歌曲TOP排行榜》终审评审,《我是歌手》节目声乐总监、声乐指导。著有《流行演唱基础课》一书,截至2021年销量已达二十多万册。  他被网友称为“新生代歌手导师”“声乐界金牌教练”“歌唱比赛终极导师”,其得意门生遍布世界各地,众多欧美知名音乐院校毕业的学生慕名前来进修。《流行演唱基础课》  流行演唱是人声与话筒、音响结合最为紧密的一门演
期刊
作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开创性人物,舒伯特(1797—1828)虽然三十一岁就英年早逝了,但依然留给后人一千多首不朽之作。在这些作品中,其在艺术歌曲创作领域的成就最为卓绝。而在器乐作品创作方面,钢琴奏鸣曲的艺术贡献也令人赞叹与折服。舒伯特天性害羞又喜欢幻想。在放弃了循规蹈矩的教师工作之后,整日沉醉在浪漫诗篇里的他成了“无业游民”。虽然坦率的个性让他总能得到“舒伯特党”好友的帮助,但生活的拮据与作
期刊
圣-桑的《动物狂欢节》《骷髅之舞》,谁会不知道?水平稍微高一些的大众可能还听说过《参孙与达丽拉》,圣-桑的名字与这三部作品紧密联系,几乎一提到圣-桑,耳边立刻就会出现“水族馆”的音乐。圣-桑  有人说圣-桑的名字比作品响亮,铁中铮铮,庸中佼佼;也有人说圣-桑才华横溢,涉猎范围广泛,几乎每个领域都占一块,导致音乐这一块也被其他平分掉了(要知道他是个音乐神童,两岁半学钢琴,四岁生日还没到就创作钢琴曲。
期刊
据港媒报道,“我不会让你得到我的仇恨”,这是在巴黎恐袭中痛失爱妻的法国记者莱里斯(Antoine Leiris)周一在Facebook上向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IS)所传递的信息。他又承诺,不会让儿子在对ISIS的恐惧中成长。他的帖子目前已有6万多次转发。  莱里斯35岁的妻子海伦(Helene Muyal-Leiris)是一位美发化妆师,上周五晚在巴塔克兰音乐厅遇袭身亡,留下丈夫及只有17个
期刊
某年小S生日,蔡康永泪流满面地用破了音的声调献唱《无与伦比的美丽》,化烟熏妆的小S在旁早已哭成泪人,妆掉了一大半。  虽然康永哥音走得离谱,但听着《无与伦比的美丽》,由衷地觉得现在的小S真配得上这首歌,虽然她不是天下第一美女,但她爆棚的自信心,曲线的身材,白滑的肌肤,睿智的口才,怎么也不输给发嗲的林志玲。  虽然大S一直说:“我还没习惯我妹变美这件事!”但是观众早已不能漠视她的美,抱着膜拜的心情在
期刊
纵览古典吉他技术的发展进程,众多古典吉他教育家及演奏家都将音阶技巧训练视为基本功训练中的重要内容。不同时期及派别的教育家都为音阶技巧训练留下过珍贵的资料,例如西班牙古典吉他大师安德烈斯·塞戈维亚(Andres Segovia)编订的《塞戈维亚音阶集》,阿贝尔·卡雷巴罗(Abel Carevaro)编订的《古典吉他音阶教程》,马太欧·卡尔卡西(Matteo Carcassi)编订的《古典吉他音阶训练
期刊
《恨似高山仇似海》是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中演唱难度较大且对人物塑造十分关键的唱段。在《白毛女》上演以来的七十六年中,郭兰英等著名歌唱家都演唱过这一经典唱段。她们的精湛演绎使“白毛女”这个艺术形象更加鲜活立体,也把这一经典唱段推向了民族声乐艺术的高峰。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联袂上海爱乐乐团,于2021年4月10日至11日在上音歌剧院举行了“经典撷英——民族歌
期刊
柴科夫斯基  浪漫主义思潮于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在欧洲盛行,音乐艺术突破了古典主义时期一直遵循的理性,不动声色地展示了人们的理想追求与真性情,艺术歌曲便诞生于这一时期。作为西方室内乐性质的一种声乐体裁,艺术歌曲由作曲家根据文学家的诗作而创作,多为独唱曲,一般都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深刻反映了诗人与作曲家内心深处的艺术志向。  本期附赠的唱片是俄罗斯艺术歌曲,又称“浪漫曲”,主要介绍了三位作曲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