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觉得不管怎么说企业往前发展必须围绕着顾客去做。70年代零售是凭票供应;80年代是按柜台排队;到了90年代,超市兴起;到了2000年,渠道为王。2010年以后电商、跨界、格局发生了很多变化,这是零售几十年的变化。大浪淘沙,有倒下的,有兴起的,有坚挺的。北京超市发就是在这些年代延续过来的。
实体零售不进则退,所以业态重塑迫在眉睫。但业态到底怎么重生?做什么?
大家说现在便利店是风口、社区店是风口、小业态是风口。我回顾了一下,这些风口一直存在,只是我们自己没看到。
所有的零售都要回到原点,都在追逐顾客,并且帮助目标顾客解决他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到底追谁?顾客太笼统了。其实就看你要谁了,你想要谁就把这个店做成他喜欢的店。
首先给顾客画像。想让什么样的顾客进来,越细越好,越细你才知道要什么样的顾客。顾客确定下来了,就要把店秀成能吸引他们进来的店。
重构店铺有几个条件,我说说超市发。一个是社区生鲜,一个存量升级。
时间成本是最大的成本,要为离你最近的顾客提供便利和每日刚需。现在城市出行成本较高,不再有人肯为购物花费3个小时;为了省更多的时间娱乐、休息、陪伴亲人,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等。我们就服务于1.5公里之内的客群。店铺购物不仅仅是买卖,还有舒适的环境,还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场所。骑个小黄车十几分钟就能到这儿买东西,半小时内就可以采买到新鲜食材。我有一个观念,在我们店里面二十分钟让顾客出门。以前说让顾客停得时间越长越好,停得时间越长顾客买得越多机会就越多,现在年轻人、包括老人愿意花这样的时间吗?
还有存量的问题。我们现在都在不断开新店,那旧店改造呢?超市发(双榆树店)十年里我改了两次,今年依然在改,为什么?因为顾客在变化、市场在变化。它的商品结构不能满足目标客群,店铺陈旧了、落后了,不符合顾客要求了……这就是存量。
我们还要做透视顾客的店铺。现在网络发达,信息技术推进,以及大数据广泛应用。利用大数据可以让你了解目标客户,不能拒绝大数据,这就是透视顾客。
重构有温度店铺。我们提出超市发要做有温度的店铺,这个温度不仅仅是个服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温度,商品要温度,活动要温度,商品介绍要有温度。让顾客进来感觉到温度:老年人进来的温度是什么,年轻人、文化人、文化层次稍微低一点的人……都要研究。
我不敢想象5年后超市会是什么样,但我知道5年后我们依然离不开顾客,依然需要人的交流,所以要把现在的店鋪做成有温度店铺。
重构店铺要有六方面协同:采购部、营运部、信息部、人力部、门店等等协同发展。并不是说我想重新做个店就OK了,中间得协调。比如我们现在的采购部要做基地、做商品、做加工;营运部要做顾客规划、做需求识别;信息部要做前、后台,在无边的数据里做有效挖掘;人力部要做员工关怀,用企业文化来感染员工,让员工把热情送给顾客;更要做有温度的现场,商品促销、展示给顾客的东西要随客而动,随需而变,传递有温度的情怀。
这几个方面必须都要结合起来,才能做一个真正有温度的店,才能真正地叫重构店铺。
有了这个构建,一定要有预期值,要么增加顾客,要么增加利润。
提升利润有两块,一个是商品结构的调整;一个是售卖方式的改变,即陈列。
还有顾客结构的重组及吸引顾客。店铺的未来不仅仅是卖商品,还是社区交流的平台,提供所有顾客、所有居民需求。
超市发要打造什么样店铺,要做成什么样的超市?我想告诉大家,我们要做一个干净的店铺;新鲜的店铺;陈列丰满的店铺;提供健康食材的店铺;做温暖的店铺;做方便顾客的店铺……这些是我们要给顾客的。
我喜欢这个企业,喜欢这个行当。入行38年,顾客在发展,生活在跌荡,未来更精彩。等风来,不如追风去。这个风口永远都在,只要大家一起努力,零售行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实体零售不进则退,所以业态重塑迫在眉睫。但业态到底怎么重生?做什么?
大家说现在便利店是风口、社区店是风口、小业态是风口。我回顾了一下,这些风口一直存在,只是我们自己没看到。
所有的零售都要回到原点,都在追逐顾客,并且帮助目标顾客解决他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到底追谁?顾客太笼统了。其实就看你要谁了,你想要谁就把这个店做成他喜欢的店。
首先给顾客画像。想让什么样的顾客进来,越细越好,越细你才知道要什么样的顾客。顾客确定下来了,就要把店秀成能吸引他们进来的店。
重构店铺有几个条件,我说说超市发。一个是社区生鲜,一个存量升级。
时间成本是最大的成本,要为离你最近的顾客提供便利和每日刚需。现在城市出行成本较高,不再有人肯为购物花费3个小时;为了省更多的时间娱乐、休息、陪伴亲人,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等。我们就服务于1.5公里之内的客群。店铺购物不仅仅是买卖,还有舒适的环境,还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场所。骑个小黄车十几分钟就能到这儿买东西,半小时内就可以采买到新鲜食材。我有一个观念,在我们店里面二十分钟让顾客出门。以前说让顾客停得时间越长越好,停得时间越长顾客买得越多机会就越多,现在年轻人、包括老人愿意花这样的时间吗?
还有存量的问题。我们现在都在不断开新店,那旧店改造呢?超市发(双榆树店)十年里我改了两次,今年依然在改,为什么?因为顾客在变化、市场在变化。它的商品结构不能满足目标客群,店铺陈旧了、落后了,不符合顾客要求了……这就是存量。
我们还要做透视顾客的店铺。现在网络发达,信息技术推进,以及大数据广泛应用。利用大数据可以让你了解目标客户,不能拒绝大数据,这就是透视顾客。
重构有温度店铺。我们提出超市发要做有温度的店铺,这个温度不仅仅是个服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温度,商品要温度,活动要温度,商品介绍要有温度。让顾客进来感觉到温度:老年人进来的温度是什么,年轻人、文化人、文化层次稍微低一点的人……都要研究。
我不敢想象5年后超市会是什么样,但我知道5年后我们依然离不开顾客,依然需要人的交流,所以要把现在的店鋪做成有温度店铺。
重构店铺要有六方面协同:采购部、营运部、信息部、人力部、门店等等协同发展。并不是说我想重新做个店就OK了,中间得协调。比如我们现在的采购部要做基地、做商品、做加工;营运部要做顾客规划、做需求识别;信息部要做前、后台,在无边的数据里做有效挖掘;人力部要做员工关怀,用企业文化来感染员工,让员工把热情送给顾客;更要做有温度的现场,商品促销、展示给顾客的东西要随客而动,随需而变,传递有温度的情怀。
这几个方面必须都要结合起来,才能做一个真正有温度的店,才能真正地叫重构店铺。
有了这个构建,一定要有预期值,要么增加顾客,要么增加利润。
提升利润有两块,一个是商品结构的调整;一个是售卖方式的改变,即陈列。
还有顾客结构的重组及吸引顾客。店铺的未来不仅仅是卖商品,还是社区交流的平台,提供所有顾客、所有居民需求。
超市发要打造什么样店铺,要做成什么样的超市?我想告诉大家,我们要做一个干净的店铺;新鲜的店铺;陈列丰满的店铺;提供健康食材的店铺;做温暖的店铺;做方便顾客的店铺……这些是我们要给顾客的。
我喜欢这个企业,喜欢这个行当。入行38年,顾客在发展,生活在跌荡,未来更精彩。等风来,不如追风去。这个风口永远都在,只要大家一起努力,零售行业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