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高等职业院校更应该承担此重任。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已不再是过去的“只传授专业知识技能”为目的了。社会的发展向我们教育界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一定专业知识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探索了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目的与实施要点。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039-02
一、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目的
人文素质是指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所持有的内涵。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就不知不觉的接受了人文的熏陶,接受了他/她所处的环境的影响。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一个人的正常成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手段,使其内化成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所构成的内容,成为他们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现在很多人都把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看成是一种单纯的职业教育,进高等职业院校就是学好一门专业,掌握一门技能,毕业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这种观念的形成由来已久,并成为社会上一种很普遍观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的这种观念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目标不能只局限于对学生进行一种职业训练,而是要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然而到了近代,人文教育被职业教育所取代,只看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教化和人格的培养;人的创造性、想像力被压抑;人的同情心、道德感、审美感得不到启迪。学生被当作要加工的零件,教育完全颓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工具,而不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关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从十九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日益向世人表明,科学技术如果丧失了人文价值和人文目标,不仅会危及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且也会危及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危及经济的发展,甚至有可能从根本上危及人类的生存。而这种人文素养上的欠缺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碰到的这样学生,缺乏最基本的人文教育,不知怎样做人,甚至连起码的礼貌都不懂;更有甚者,有的学生把学到的技能用在违法犯罪上。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以适应和谐社会的需要,已是刻不容缓了。
二、高等职业学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要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关键
过去我们习惯于把思想政治教育、业务教育和身体训练看作教育的三大支柱,现在将人文教育与其并列,成为支持教育大厦的第四大支柱。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职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更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因此,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关键。
经验证明:转变教育观念关键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单凭教师在教学中教书育人,在人文教学方面孤军奋战是不行的。必须由领导直接抓,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等共同协调,才能有实效。另外,教师的言行和在为人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是春雨润物式的,是无形的,且又有着巨大影响力。因此,必须引导全体教师自觉转变观念,不仅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渗入人文教育,而且要在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方面,在“为人师表”方面,给学生以更深的影响。
(二)“四大课堂”是核心
1、深化教学改革,突出第一课堂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首先是通过教育开始的,即,先由‘知’开始。然后在形成“知、情、意、行”诸因素的辩证、协调发展。深刻的理论认识,是人文素质形成的基础。因此,首先要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体系结构。
过去的教学侧重于学生智育的培养,其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是相对完整、严密。为此,我们应以过去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为基础,加大文理渗透、文理结合力度。在教学过程中,既传授专业知识,又要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逐步增加相应的人文素质课程,如适当开设《礼仪》、《美学》、《音乐欣赏》、《普通话与口语交际》等人文与审美方面的课程;此外,改革教学方法,加速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拓宽教学途径,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有条件的可以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另外,让学生接触互联网,也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是非观。
以人为本,教师是关键。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师是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执行者,并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才可能有高素质的学生。为此,应切实制定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对广大教师的业务再培训、知识的再更新;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2、丰富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体现第二课堂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氛围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而潜在的因素,我们应力求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去,使学生身心从中受到陶冶。
首先,我们要着力培养优良的学风。学校通过实行“奖优助困”政策、“套读优惠”政策、引进‘激励’机制等,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有利于形成优良的学风。其次,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譬如,“迎新、国庆”晚会、元旦游艺活动、五四演讲比赛、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的广阔舞台;使学生在创造美、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并能增强各种学生能力和团队精神。
3、加强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体现第三课堂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近几年来,很多高校加大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绿化、美化力度,有的每年还开展植树活动,号召全体师生“留下一片绿地、奉献一片爱心”。经常开展“创文明班级、创文明寝室、做文明学生”的三文明活动,营造了一个文明、卫生、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以“春雨润无声”的境界,来影响学生。
4、精心组织实践活动。发挥社会大课堂对提高人文素质的整合作用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一方面,社会、家庭对学生有巨大影响;另一方面,在一定的校园文化背景下,学生与社会有一个不断融合的过程。因此,学校应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适应社会。通过社会大课堂,不断深化和优化学校的育人质量。我们可以利用寒暑假,广泛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引导学生了解国情、乡情、民情。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劳动人民,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对自身思想深层次问题的认识。也可以利用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机会,组织学生在社会岗位上感受祖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主动适应社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发挥图书馆对人文教育的基地作用
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等诸多信息的宝库;也是学生和教师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接受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图书馆独有的人文氛围,特有的资源优势,为文化的传播与贮藏,承担着责任。图书馆在人文素质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利用好图书馆这块基地,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学校图书馆每月向学生推荐必读、应读书目
学校图书馆每月利用宣传栏、宣传品向学生推荐、介绍关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比较普遍的意义图书,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对学生所推荐的课外读物,最好是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相互兼顾的书刊杂志。
2、对学生的读书活动进行各种方法指导
图书馆管理员最先知道图书的类型、卷数大小、借阅量等诸多信息,对学生和老师借阅需求一目了然,因此,应该指导借阅人选择书籍;此外,还可向借阅人推荐读书的先后次序,哪本书重要,哪些书仅供参考等等,不仅为借阅人节约时间,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读书效果。
3、引导学生多阅读优秀的古典与现代作品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学生在与先贤哲人进行心灵碰撞,使灵魂得以净化和升华。人文古籍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从中可以吸取高尚的情操、情趣,情怀和情感;特别是中华人文精神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
4、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进行阅读交流,读书笔记展评,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和老师的读书和科研兴趣,让师学感到自己有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推动学习、促进科学探研。
通过实施以上人文素质教育要点,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人格、气质、修养与校园文明,学生的身心、个性和品质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美]W.克莱门.斯通.获取成功的精神因素[M].海天出版社,2003
[2]任玲艳.高校人文氛围的营造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2004.7.
[3]吴光主编.中华人文精神辩析[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赵四亮,李毅.浅滩高校人文素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2.
[5]于群.浅谈教育学院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学院学报,2002,18(3)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039-02
一、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目的
人文素质是指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所持有的内涵。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就不知不觉的接受了人文的熏陶,接受了他/她所处的环境的影响。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一个人的正常成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手段,使其内化成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所构成的内容,成为他们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现在很多人都把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看成是一种单纯的职业教育,进高等职业院校就是学好一门专业,掌握一门技能,毕业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这种观念的形成由来已久,并成为社会上一种很普遍观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的这种观念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目标不能只局限于对学生进行一种职业训练,而是要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然而到了近代,人文教育被职业教育所取代,只看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教化和人格的培养;人的创造性、想像力被压抑;人的同情心、道德感、审美感得不到启迪。学生被当作要加工的零件,教育完全颓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工具,而不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关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从十九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日益向世人表明,科学技术如果丧失了人文价值和人文目标,不仅会危及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且也会危及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危及经济的发展,甚至有可能从根本上危及人类的生存。而这种人文素养上的欠缺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碰到的这样学生,缺乏最基本的人文教育,不知怎样做人,甚至连起码的礼貌都不懂;更有甚者,有的学生把学到的技能用在违法犯罪上。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以适应和谐社会的需要,已是刻不容缓了。
二、高等职业学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要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关键
过去我们习惯于把思想政治教育、业务教育和身体训练看作教育的三大支柱,现在将人文教育与其并列,成为支持教育大厦的第四大支柱。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职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更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因此,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关键。
经验证明:转变教育观念关键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单凭教师在教学中教书育人,在人文教学方面孤军奋战是不行的。必须由领导直接抓,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等共同协调,才能有实效。另外,教师的言行和在为人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是春雨润物式的,是无形的,且又有着巨大影响力。因此,必须引导全体教师自觉转变观念,不仅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渗入人文教育,而且要在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方面,在“为人师表”方面,给学生以更深的影响。
(二)“四大课堂”是核心
1、深化教学改革,突出第一课堂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首先是通过教育开始的,即,先由‘知’开始。然后在形成“知、情、意、行”诸因素的辩证、协调发展。深刻的理论认识,是人文素质形成的基础。因此,首先要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体系结构。
过去的教学侧重于学生智育的培养,其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是相对完整、严密。为此,我们应以过去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为基础,加大文理渗透、文理结合力度。在教学过程中,既传授专业知识,又要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逐步增加相应的人文素质课程,如适当开设《礼仪》、《美学》、《音乐欣赏》、《普通话与口语交际》等人文与审美方面的课程;此外,改革教学方法,加速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拓宽教学途径,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有条件的可以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另外,让学生接触互联网,也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是非观。
以人为本,教师是关键。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师是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执行者,并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才可能有高素质的学生。为此,应切实制定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对广大教师的业务再培训、知识的再更新;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2、丰富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体现第二课堂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氛围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而潜在的因素,我们应力求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去,使学生身心从中受到陶冶。
首先,我们要着力培养优良的学风。学校通过实行“奖优助困”政策、“套读优惠”政策、引进‘激励’机制等,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有利于形成优良的学风。其次,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譬如,“迎新、国庆”晚会、元旦游艺活动、五四演讲比赛、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的广阔舞台;使学生在创造美、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并能增强各种学生能力和团队精神。
3、加强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体现第三课堂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近几年来,很多高校加大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绿化、美化力度,有的每年还开展植树活动,号召全体师生“留下一片绿地、奉献一片爱心”。经常开展“创文明班级、创文明寝室、做文明学生”的三文明活动,营造了一个文明、卫生、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以“春雨润无声”的境界,来影响学生。
4、精心组织实践活动。发挥社会大课堂对提高人文素质的整合作用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一方面,社会、家庭对学生有巨大影响;另一方面,在一定的校园文化背景下,学生与社会有一个不断融合的过程。因此,学校应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适应社会。通过社会大课堂,不断深化和优化学校的育人质量。我们可以利用寒暑假,广泛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引导学生了解国情、乡情、民情。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劳动人民,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对自身思想深层次问题的认识。也可以利用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机会,组织学生在社会岗位上感受祖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主动适应社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发挥图书馆对人文教育的基地作用
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等诸多信息的宝库;也是学生和教师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接受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图书馆独有的人文氛围,特有的资源优势,为文化的传播与贮藏,承担着责任。图书馆在人文素质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利用好图书馆这块基地,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学校图书馆每月向学生推荐必读、应读书目
学校图书馆每月利用宣传栏、宣传品向学生推荐、介绍关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比较普遍的意义图书,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对学生所推荐的课外读物,最好是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相互兼顾的书刊杂志。
2、对学生的读书活动进行各种方法指导
图书馆管理员最先知道图书的类型、卷数大小、借阅量等诸多信息,对学生和老师借阅需求一目了然,因此,应该指导借阅人选择书籍;此外,还可向借阅人推荐读书的先后次序,哪本书重要,哪些书仅供参考等等,不仅为借阅人节约时间,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读书效果。
3、引导学生多阅读优秀的古典与现代作品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学生在与先贤哲人进行心灵碰撞,使灵魂得以净化和升华。人文古籍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从中可以吸取高尚的情操、情趣,情怀和情感;特别是中华人文精神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
4、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进行阅读交流,读书笔记展评,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和老师的读书和科研兴趣,让师学感到自己有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推动学习、促进科学探研。
通过实施以上人文素质教育要点,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人格、气质、修养与校园文明,学生的身心、个性和品质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美]W.克莱门.斯通.获取成功的精神因素[M].海天出版社,2003
[2]任玲艳.高校人文氛围的营造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2004.7.
[3]吴光主编.中华人文精神辩析[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赵四亮,李毅.浅滩高校人文素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2.
[5]于群.浅谈教育学院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学院学报,200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