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暖鲁甸 祈福灾区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jyl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8月3日,下午4点30分,红土高原的天空一阵阴云浮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从天而降。一股巨大的力量,让鲁甸地动山摇,山河破碎。顷刻间,无数鲜活的生命,在此时戛然而止,生灵涂炭。彩云之南发生了6.5级地震。无情的震灾之下,滇东告急!鲁甸告急!会泽、巧家、牛栏江纷纷告急!!!
  据统计,鲁甸“8·03”地震造成了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永善县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617人死亡(鲁甸县526人、巧家县78人、昭阳区1人、会泽县12人),112人失踪(鲁甸县109人、巧家县3人),3143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58万户8.09万间房屋倒塌,4.06万户12.91万间严重损坏,15.12万户46.61万间一般损坏。灾民无数,家园告急……在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原儿女众志成城,奋力抗灾,一曲“众志成城抗震灾,竭尽全力保民生”的战歌响彻云霄,回荡天地。灾魔还在肆虐,救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对云南人来说,那一个个刻骨铭心、豪情挥洒的镜头,那一幕幕感天动地、关心民瘼的场面,在报纸上、在网络中、在电视里,在每个云南人的心里,令人激动,感佩不已,永恒定格在我们的记忆里。
  地震可以移动山川,可以堵塞河流,但是动摇不了高原儿女的意志。只要我们众志成城,都伸出自己的手,星星之火才足可燎起希望之光!
  雪中送炭慰灾区
  云南鲁甸地震震惊全国,这场6.5级的地震,带着前所未有的破坏力,带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力,摇动了大半个滇东北的土地,也摇动了每一个云南人的心,给灾区的同胞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所有中华儿女都为之心痛流泪,灾害突如其来,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
  滴水成河,必将汇成壮阔的大江;聚沙成塔,定能垒起不倒的长城!为了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帮助灾区人民早日从地震的悲痛中走出来。中共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机关党委在2014年8月7日上午号召集全室共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开,伸出援手,慷慨解囊,为地震灾区群众奉献一份爱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大灾面前,需要的是信心、勇气,需要的是我们每个人伸出温暖之手,为他们点燃生命的火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援助灾区,奉献爱心,我们责无旁贷!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风光杂志社积极响应室机关党委的号召,在接到捐款通知的第一时间立即发动全社员工进行捐款,社内无论共产党员、职工纷纷响应捐款号召。
  高原儿女素有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美德,我们不能允许地震对震区同胞的无情折磨,我们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兄弟姐妹饱受灾害的摧残。2014年8月7日下午1点30分,风光杂志社“三刊一网”举行了为昭通鲁甸地震灾区捐款的活动,会议由支部书记、社长蔡金华主持。蔡金华首先向全社人员宣读了《关于开展向昭通鲁甸“8.03”地震灾区捐款活动的通知》,在向大家介绍了目前昭通鲁甸地震伤亡的最新情况之后,他提出了风光杂志社开展为期一周的“爱暖鲁甸 情系灾区——风光杂志社在行动”义卖活动的建议,把社内《风光·时代名流》《风光·G智生活》《风光·乌蒙元素》三本杂志以不定价的形式卖出,为灾区募捐。他说,这次的大地震发生在我们云南本土,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云南同胞生离死别之痛,流离失所之苦。鲁甸县和巧家县是昭通的一块热土,也是云南的一块热土,看着不断攀升的伤亡数字,看着受灾现场的残垣断壁,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涌起无限的哀思和磋叹。我们都知道昭通是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昭通的道路交通也跟不上,加上这次地震,更加是雪上加霜。我们团队中来自昭通的4位同胞,虽然家中都不在重灾区,但是大家要知道,我们的同胞在受苦受难。他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伸出我们的双手,奉献我们的爱心,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危难中托起爱的方舟,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灾区同胞渡过难关,早日赢得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提议一出,即刻得到了全社人员的赞同,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活动,都愿意为灾区出一份力。
  慷慨激昂地说完后,蔡金华同志在大家的掌声和泪水中率先捐款,社领导班子成员茹其平、吴安臣同志、邱星源、纪华楠、赵靖宇同志、字如方、陈友德、秦磊等带头捐款,采编中心、出版中心、经营中心、新闻中心、社长办、发行中心、行政中心等部门所有共产党员、全体干部职工也都积极捐款,为灾区人民献出了风光杂志社的爱心。
  没有仪式、没有渲染,却有一股暖流从风光杂志社内涓涓流淌,有一阵春风从风光杂志社内徐徐吹出。当天下午风光杂志社8名共产党员、44名干部职工为鲁甸灾区捐款9500元。这捐献的不仅仅是钱,还有全社员工们的爱心、员工们的问候、员工们的祝福。大家坚信,每一份爱心都在告诉地震灾区的人们,此时此刻,他们并不孤单,我们和他们在一起。大灾无情人有情,我们用自己的行动,用我们的心对灾区的人民表示最大的安慰与支持。
  大象无形,大爱无声。世间万物生生不息,人间有爱绵绵不绝。当天下午,杂志社2位年轻的90后女同胞自愿报名参加了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不日将奔赴鲁甸灾区,支援抗震救灾活动。
  活动次日,风光杂志社将所捐款项交研究室机关单位,由机关单位统一交到云南省红十字会,以尽快送达灾民手中。
  萬众一心筹善款
  不幸,总是在猝不及防的时候来临,在大自然无情的狰狞和肆虐面前,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和不堪一击,还来不及思考,一瞬间,已是生死两茫茫……谁也不会想到一场地动山摇的灾难会在瞬间爆发,将一具具脆弱的身躯残忍地吞噬!
  那是一种地动山摇的声音。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声音。在这样的声音中,滇东北的很多城镇夷为平地,房屋变成了废墟,道路掩埋,交通堵塞,通讯基本中断。在这样的声音中,无辜的百姓被掩埋,人们无家可归,父母兄弟妻子离散,无垠的废墟吞噬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这样的声音中,我们的武警官兵开赴灾区,我们的志愿者奔赴灾区,物资、善心、爱心源源不断的汇入灾区。   鲁甸6.5级地震发生以来,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群众早日恢复生产和生活。在取得城管等多个部门的行政审批和许可之后,作为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已形成“三刊一网”“发展格局,成为云南期刊媒体界最耀眼的品牌的风光杂志社于2014年8月16日、17日、18日开展了“爱暖鲁甸 情系灾区”义卖活动,为鲁甸灾区灾后重建进行募捐。风光杂志社麾下三刊共拿出1020本书进行义卖,其中《风光·时代名流》出刊350本,《风光·G智生活》《风光·乌蒙元素》各出340本,合计价值28520元。
  8月16日上午10点,爱心义卖活动正式开始。在昆明市中心最繁华的南屏街步行广场上,“义卖捐鲁甸 爱心随你献”“爱暖鲁甸 情系灾区”“灾情即号令 风光在行动”“大爱无疆 风光情浓”的横幅吸引了路人的目光,这就是风光杂志社义卖募捐点的帐篷,同时,桌子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的《风光·时代名流》《风光·G智生活》《风光·乌蒙元素》也让不少市民、路人驻足。虽然没有大声地叫卖、吆喝,而且距离地震已经过去了13天,但是充满爱心的群众听说要为鲁甸地震灾区的群众献爱心,纷纷踊跃参与、慷慨解囊,不论男女老幼,大家都伸出援助之手、献出自己的爱心。很多人“做好事不留名”,在义卖箱中投入“爱心”后便准备离开了,当义卖人员上前询问姓名和联系方式的时候,很多人都表示不需要;还有一些好心人连杂志也没拿便匆匆离去。每一天的活动都持续到夜幕降临,热心的居民才渐渐离开。
  环卫工人舒阿姨,已经40多岁了,她负责南屏街片区的公共卫生,当阿姨看到杂志社在进行义卖活动时,向义卖人员表示,自己没有很多钱,只能捐5元钱。阿姨投了5元钱之后,义卖人员请她带一本杂志,并留下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和捐款金额,阿姨却说,“不用了,我不识字、看不懂,我就想为灾区人民做点事。”阿姨走后,工作人员看着捐款名单上扭曲的字迹,依稀辨认出阿姨姓舒。
  90多岁高龄的马泽林大爷来到义卖现场为鲁甸灾区捐款。马大爷当时想原价购买一本《时代名流》,他微微颤颤地在捐款单上认真仔细地写上自己的姓名和捐款金额30元,但是当他用布满皱纹、微微颤抖的手打开钱包时,发现自己只有20元钱,马大爷很着急,尽管工作人员一再地安慰马大爷,献的是爱心,不要在意数目的多少,可大爷总是念叨,“我就想为鲁甸灾区的同胞表示一点心意。”
  就在杂志社义卖筹集善款期间,2014年8月17日6时07分,昭通市永善县务基乡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7公里。这是2014年以来在昭通永善县境内发生的第二次5级以上地震,距离上一次4月3日5.3级的地震仅仅4个多月的时间。两次地震,让原本就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的永善县雪上加霜。
  三天来,高原的气候始终阴晴不定,时而艳阳高照、时而大雨倾盆,参与募捐义卖的杂志社人员就在烈日和暴雨下放弃了周末2天的休息时间,每天早上以饱满的精神来到义卖募捐现场,每天活动结束后,拖着疲惫的身体,整理义卖物品,清点义卖善款、核对爱心义卖清单,累并快乐着。他们不但发扬了媒体人“白+黑”“5+2”,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雨无阻、兢兢业业,坚持开展活动;更彰显了风光杂志社作为一家省级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本次为期三天的义卖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积极踊跃的捐款,总共筹集到善款2900元,杂志社全部捐助给云南鲁甸灾区,专项用于救援活动以及灾后重建工作。
  涓涓細流可以流淌成浩瀚大海,点滴爱心可以汇聚成爱的洪流,正如歌中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因为有爱,人间才会温暖,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让我们双手紧握共同祈祷,一同祝愿,让我们一起体验感动和力量,一起传递希望和坚强,让我们为生命祈福,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灾区加油,鲁甸更加加油!
  责任编辑:李晓欢
其他文献
入刊理由:东川,一个有着傲世辉煌的西南边陲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老城镇,一个有着奇彩风景的旅游宝地,一个有着丰富资源的天然铜都,一个有着磅礴气势的现代化新兴都市。在2012年8月22日的东川干部大会,陆平被任命为东川区委书记。陆平上任后更写下了“东山再起,川流不息,铜都儿女豪气;牯牛冲天,红土地画,金沙江水环家;科学发展,振兴中华,小康社会顺达”的诗句,表达了他的壮志与愿景。今天,我们看到的
期刊
入刊理由:他,为云南文学的繁荣发展投注了大量的精力,为云南文化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组织工作。并在工作之余,针对当下云南文坛的种种现象,写了大量理论批评文章,他的理论批评文章关注点紧紧集中在云南这块瑰丽而神奇的红土高原上,把云南本土的当代作家作为研究对象,为云南文学的崛起,为文学“滇军” 能真正冲出云南而思索。同时他也撰写了一些反映当下、有时代特色的报告文学,对当下的社会热点做过深度有质量的报告
期刊
时间定格在这一刻: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世界的目光,也聚焦在地图上这个让人揪心的地方——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这是万人揪心的一刻:鲁甸、巧家、会泽……一栋栋房屋倒下了,一座座桥梁坍塌了,处处断壁残垣,瓦砾遍地,一个个生命也消失了。  鲁甸“8.03”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习,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当前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
期刊
入刊理由:刚刚踏入的2015年, 是云南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加强的重要一年,是打好“十二五”收官之战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在新常态背景下,2015年的云南省两会有着更为重要、更为特殊的意义。  一年一度的云南省政协会议,是各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就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发表意见、建言献策的重要场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形式。
期刊
探索和发展云南庄园经济,凤窝样本意义重大,内容丰富。  为丰富人们对庄园经济的认识,总结新经验,推介新模式,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赵鸭桥组织专家团成立课题组,以玉溪庄园凤窝园为样本,进行了庄园经济专题研究。通过田间调查、入户访问、村民座谈、台账查询、取样检测、数据分析等,对凤窝样本进行深度剖析,并在“云南庄园经济发展论坛”上做了“关于云南庄园经济玉溪庄园样本”的报告,与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
期刊
入刊理由: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无论是当代诗人、作家,还是评论家、演讲家,其文学理想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部分。“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文学的繁荣,中国当代文学不能缺失“中国梦”。作家应该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来把握和丰富个人的文学理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今天,无论文艺创作的“秘方”有多么灵验和神秘,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将“扎根
期刊
2014年8月23日,是云南省民营企业一年一度最为欢庆的日子。在这一天,云南省民营企业家协会(以下简称民协)在云南会都迎来了第二十六次相聚,以“滇商共聚首,携手铸辉煌”为主题的论坛在这里举行,论坛上可谓精彩纷呈。近千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齐聚一堂,为云南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此次会议为推动当前云南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意义。  滇商精神 传承永续  古时的云南,地势
期刊
八月的红土高原阴云密布,阴雨伴随着突如其来的6.5级地震毫无预警地降临滇东大地,刹那间,地动山摇,山河破碎,房屋倒塌,无数个生命被埋在废墟下,昔日祥和宁静的红土地,转眼间变成一片废墟,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顷刻间吞噬了我们的同胞。苍生泣血,泪眼横陈,山河变色,草木同悲。  当时间的指针走到2014年8月3日16点30分时便被永远地停滞了。多少条生命瞬间消失,多少人失去了联系,一朵朵娇艳的鲜花尽失容颜
期刊
滇缅公路支撑了1938年以后的中国抗日战争,世界上没有哪一条公路能像滇缅公路一样和一个国家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没有一条公路能够如此长久地留在世人心中。  徜徉滇缅公路,缅怀滇西抗战的历史,可以听到人们对正义和爱的呐喊;欣赏《情比山高》,可以看到滇西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也可以欣赏到发生在那段岁月中“情比山高”之爱的坚贞。  翠湖之畔,清风羽羽。2014年7月28日,以修筑滇缅公路为背景的
期刊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公布了2014年的工作总体部署。他指出,中国来年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世界经济复苏仍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一些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带来变数,新兴经济体又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更趋激烈。中国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深层次矛盾凸显,正处於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經济下行压力依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