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遇“景漂”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s8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任何一座城市都可以成为每个人有追求者奋斗拼搏的目的地。
  “北漂”、“海漂”、“广漂”、“深漂”……“漂泊者”们相信,繁华的大都市,尽管节奏快、竞争激烈,但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于是,在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还一双双充满希冀却又不安的眼神。然而,相对于大都市来说,有些城市看似“非主流”,却是有梦人的“天堂”。譬如,景德镇。
  这座千年瓷都,瓷土不老,窑火不息,历久弥新。在陶瓷手艺人眼中,景德镇是艺术的殿堂,也是安放理想的“故乡”。在这里,手与土,土与火,形与神,理想与现实,总会达成一种默契。于是,这片古老的土地,吸引了许多“乐陶陶”的年轻人。他们虽很草根,但有思想,有梦想,在日复一日的手作中,在赋土以形之同时,也赋予泥土鲜活的生命和有趣的灵魂。他们,被称之为“景漂”。
  2019年岁末,冬日的景德镇,气温跳水,滴水成冰,呵气成烟。当我就重访两枚有意思的“景漂”时,竟然忘记了寒冷……
  王驭峰:柴烧“技术死宅”
  1992年出生的王驭峰来自贵州。我从不正儿八经地叫他名字,更喜欢叫他“马又”。
  很多年前,我在乐天陶社结识了马又。那会儿,他还是个稚嫩的学生,跟着他学长一起做柴烧器。所以,他也算“90后”“景漂”中比较早接触柴烧器的一批。那阵子,国内柴烧器才刚刚兴起,因其素朴简约而在茶圈深受欢迎,很多茶会雅集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市场接受度还是颇高的。不像现在,景德镇柴烧器的市场已经烂大街了。
  这回我再次见到他的时候,有点小小的惊讶,脸上没了当年的踌躇满志,显得有点萎靡,可能刚从浙江参加个展回来有点舟车劳顿的疲累,也有可能他的南郊工作室(以下简称“南郊”)发展遇到了瓶颈吧。
  坐下,泡茶,寒喧。聊着聊着,我才隐约地感觉,这家伙近来不太顺当。工作室出的苏打烧卖得不太好,他的老婆也是他的大学同学也离开工作室,自己搞广告公司去了,就剩他一个人在苦苦支撑。
  马又是个不折不扣的“技术死宅”,对销售一窍不通。有次我参加“坑烧”活动,看到他正用幻灯片介绍工作室的新产品“窨花水罐”,说得磕磕碰碰,语无伦次,就像在介绍别人家的东西一样不熟悉。他讲完,一脑门已是汗涔涔。
  马又从景德镇陶瓷学院一毕业就变成“景漂”族。同许多。景漂”一样,一开始都是捉襟见肘,烧窑点火煤气钱都靠同学资助。后来,他在景德镇买房成家,自己一手创办的南郊也从荒草丛生的农家搬到了七四零厂(景光电工厂)。这一路走来,马又都是坐冷板凳,做着烧窑制陶之类不太与人交流的工作。跟着他的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在泥与火之间陶塑自己年轻的梦想。
  这班“90后”做的东西,不迎合,不奉承,有自己的个性。瓶瓶罐罐,杯杯壶壶,潜藏着一种安静的力量。在我看来,这些东西,似乎更接近自然接近茶的本质,又有着文人的优雅韵味。因此,在细细打量它们的时候,会莫名其妙地被感动到。
  离开“南郊”当天晚上,马又有点喝多了。我和他拥抱,望着他酒醉后有些空洞无助的眼神:“乖乖的,坚持,努力!”。
  “会的,会的!”他强笑着回答。
  王新:有梦的“单身狗”
  王新,比马又长2岁,是山西关二爷的老家人。
  他学的是雕塑专业,毕业后,在南方一家漫画公司做原画。6年前,—次偶然机会来景德镇游玩。然后,就没舍得走了,做了“景漂”,用他的话就是“我是被骗到景德镇的”。带他来的那位老兄告诉他说‘景德镇做陶一年能赚几百万’。结果,那位老兄自己都没有坚持下来,他却铁了心要留在景德镇。
  初来乍到,王新想学做陶,景德镇拉胚修胚的师傅收徒授艺是要收费的,而且学费还不低,向学徒收四五千块钱,然后再给師傅白干一年活。王新和一位师傅软磨硬泡了整整一个星期,最终也没结果。为了生存,他只好去面包房上班。他心有不甘,便找了一家瓷器店当学徒,白天在老板的工作室打杂,晚上回到店铺看店,每天从早上6点起床一直忙活到晚上10点,常年无休。这样,他坚持了两年多。
  他说,那时候早上6点就要到工作室,拉胚师傅8点左右才会来工作室。这2个小时的空当,他很好地利用起来,苦练拉胚修胚。半年后,他已经能做一些简单的器皿了。这两年多,他基本学会了所有制陶的流程,还学会了做菜。这对于一个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后生仔来说,实属不易。
  忽然有一天,他觉得累了,想辞职回老家养猪。但是,思来想去,又觉得不甘心。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决定留下继续“景漂”。于是,他选择去乐天陶市摆摊积累客户,递交了资料,但没有通过。陶社那边觉得他做的东西太过传统,不符合乐天创意集市的定位。无奈,他只好跟一位老乡星期天到明清园摆摊。之后的三年时间,他创立了自己工作室“新子号”,有辗转南北拜师学艺——去威海学锔艺,去云南学做银器。看似学得很庞杂,但艺术都是相通的。
  “做‘景漂’时最难熬的是什么时候?”我问他。他说,就是一年多前,工作室搬了新址,建了新窑,在陶艺街的店刚好也在装修,都在花钱,没法做东西卖,入不敷出。七七八八的费用扣掉,全身只剩20块钱!然后,他去朋友那边蹭了一个礼拜的饭。
  现在,王新还是只“单身狗”,独自一人住在新工作室。景德镇的冬天是非常阴冷的,睡觉时,他就裹四床棉被御寒,延续之前当学徒时的生活工作:早上在工作室做陶,晚上去店里接待来自全世界的游客。
  王新现在主攻文人茶器,小而精巧,大有明清文人器的气韵,算得上“大器晚成”了吧。这些年,他还有他做的东西,吸引了一些粉丝和经销商,日子也慢慢有了起色,最近他也买了房,从“实际”上结束“景漂”,但“理论”上还是“景漂”。
  我问他辛苦不辛苦,这个大男孩笑得很爽朗:“坚持下去,应该会有好结果的。”
  对于景德镇来说,这是最坏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
  2019年,许多行业都表现得比较疲软,景德镇陶瓷行业也受到不小的冲击。但是,这里很多年轻手艺人都默默坚守着,因为他们心中有梦。
  唯有梦想,方得始终。
其他文献
茶叶生长在茶树枝头时,它仅是地球上绿色植物汪洋世界中的一片绿叶。被奉为华夏祖先的神农氏发现了茶叶的与众不同,自此,茶叶被华夏儿女捧在掌心,用温暖的手轻轻揉捻、用火的热唤醒它的香甜,探索它的无限可能,越来越珍爱它。百姓爱它有滋有味,能清火克食,公卿贵胄爱它清雅恬淡,令人神思悠远。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郑国建  著作家饮茶,文思如潮。歌剧家饮茶,喉润音清。交际家饮茶
期刊
“新冠””疫情期间,宅家无事,喝茶读书,消磨时间。偶读到白3俄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切尔诺贝利的悲鸣》,竟不忍释卷。这部纪实文学,通过100多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幸存者的口述,还原了34年前那场惨绝人寰的灾难,深感震撼。  切尔诺贝利的伤疤尚未愈合,核灾再次来袭。2011年4月,因地震,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也发生了严重的核能外泄,让日本民众再次被“二战”时代核弹的梦魇所笼罩。“核”是原子核的简称。它
期刊
以福鼎白毫银针为代表的白茶,近些年来名声大噪,茶价连年看涨,品饮、保健、收藏三重价值的叠加,更使得它在茶市上叱咤风云。  其实,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作为中国独有的茶类,白茶在外的声名远大于本土。从香港的茶楼、台湾及南洋的茶行乃至欧美知名品牌的化妆品中,都能寻觅到它的芳踪。难得的是,在100多年前那场西方工业文明炫奇斗异的博览会上,代表着东方古老农业文明的福鼎白毫银针却能脱颖而出,摘得金奖,不啻为华茶
期刊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茶是土地创造出来的艺术。”一叶茶,连起了人与土地,也连起了过去、现在和将来。于是,在中国广袤的茶区中,每一棵茶树与它所根植的土地以及生活在土地,上的人们都有着共同的故事。  政和,位于福建北部,是中国白茶核心产区,也是政和白茶、政和工夫红茶的发源地。这座古老的茶乡,曾是宋代“北苑贡茶”主产区之一,以至于连县名据传都是因茶而得。  每一个生长在茶乡的人,对脚下的土地都有着深情的
期刊
法国大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中讲述了一个故事,主人公冉阿让盗取了教堂的银器,善良的主教为避免他身负罪名,便声称银器是赠与他的。冉阿让深受感动,灵魂得到了洗礼。银器缘何会有如此的功用?原来在当时的欧洲上流社会,银器使用非常讲究,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中国的银器始于商周,早期为社会权贵的奢侈品,到了唐宋开始走向平民,为普通大众所享受。盛世兴银,时至今银器文化演绎到了极致。2019年12月7日晚,一胜
期刊
一芯两叶,又叫“一芽二叶”,是大多数茶类的采摘标准。芽梢的自然形态,深蕴美感与诗意,在古人笔下化身为“一枪二旗”,生动形象,活泼可爱。  浪漫的想象,流转千年,在诗化的饮茶国度从未停止过。若把“芯”比作生生不息的中华茶文化,那么,“两叶”就是两岸。“两叶”同根同源,拱卫“一芯”。  这道浅浅的海峡,是诗人笔底浓郁似酒的乡愁,却在轻轻一叶香茗中变成咫尺。  两岸茶缘,不绝如缕。在遥远的鸿蒙时代,宝岛
期刊
1998年春天,刚满15岁的左春成,直身来到上海。这是她向往外面世界的冲动,也是仰仗几位远访亲戚在那里发展而做出的决定。然而,摩肩接踵的人流,无法安静的街市,置身其中,她感受到的不是外面世界的精彩,而是内心涌动的不安。  1998年春天,刚满15岁的左春成,直身来到上海。这是她向往外面世界的冲动,也是仰仗几位远访亲戚在那里发展而做出的决定。然而,摩肩接踵的人流,无法安静的街市,置身其中,她感受到的
期刊
丁敬的印章,最早见到的是“烟云供养”,且不说印之高下,单这四个字就把人生的一种大境界给说出来了。生而为人,“食色性也”,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喂养,可一个人偏偏活到“烟云供养”的份上,这得经历怎样的世事呢?  也许,丁敬是在说他自己。  被袁枚誉为“世外隐君子,人间大布衣”的丁敬,终身不仕,以酿酒为业,是浙派篆刻的开山之祖。嗜好金石铭刻的他,经常在西湖之畔的穷岩绝壁中寻觅、欣赏、摹拓前人妙迹,终日
期刊
日本独立式的草庵茶室,至少一面可以向外嘹望,在一些特别设计的较大茶室里,“可以从六个方向观赏庭院,而且每个方向都展示不同的风景。”  让茶室存在于茶庭之中,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让茶室孤立地存在,茶道的内涵除了要让客人吃一口好茶之外,更多的精彩和美感却在茶外。  茶庭里的景致,不仅可以让客人在进出时感受到主人的精心准备与真心迎客之道外,还可以在品茶的间歇欣赏到窗外的美景,让茶道之美和自然之美交融在一起,
期刊
12月8日,寻访福建最美茶乡暨第二届茶乡采风摄影大赛颁奖典礼在福州举行,作为一年一度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年会之重头戏亮相。颁奖期间,当一帧帧动人的茶乡美照在大屏幕上慢速播放时,引来现场嘉宾席的一片称赞声。虽然到场的来宾多为茶界中人,但看到自己所热爱而熟悉的山水被如此完美地呈现时,所有的人无不为之触动,给予了最热烈的掌声。  2019年4月,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美丽福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