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当代美术作品《开国大典》感受艺术美和形式美

来源 :中国教研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ufl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和掌握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使学生脱离只能分辨“漂亮”与“不漂亮”的自然状态,进入更高的审美阶段;难点是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知识的学习掌握及对概念的讲解。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审美标准来鉴赏美术作品。
  【关键词】美术作品艺术美形式美
  六十四年喜欲狂,赤龙奋起振炎黄。2013年,是我们伟大祖国“母亲”64岁华诞。中国共产党十八大胜利召开。一周年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习近平被推选为新一届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承接高举中国特色的伟大旗帜,要在21世纪中叶建成小康社会。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老百姓迎新忆昔,思绪万千,自49年建国6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生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感谢毛主席。”
  64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了崭新的时代。
  而著名画家董希文将这一历史瞬间以叙事性为主题,典型地代表具象再现,把创作意图通过艺术形式描绘出来,在构图上,画家以照片为基础作了较大变动,使观赏者能看到侧面、半侧面,把人物集中到左边,右边留出空间、天空,象征祖国未来前程似锦、光明美好。并让人民从中联想到新中国诞生时,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和喜庆的盛景。
  由画面可知,十月一日的北京,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古老的天安门城楼装饰一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端庄、瑰丽。城楼上大红宫灯放射着耀眼光泽,灯下垂吊的流苏在风中微微摆动。还有蓝天白云、黄菊花、色调单纯、对比强烈。衬托着(主体)国家领导人群像、笔直、挺立,以竖线形平等排列布局,恰当地表现了那宏伟的历史瞬间。画面的右边广场上,万众集会队伍,高举红旗,鲜花和彩旗汇集广场,这一伟大时刻当推到画家董希文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这幅油画是摄影作品难以塑造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是画家按美的规律和法则对现实生活进行抽离、概括、综合以致创造的结果,反映了艺术家个人的时代精神与审美联想。”我们通过画面与摄影比较:油画场景宏伟壮观,室外会场宽广、上下主次分明,前景后景有序、中心突出,色彩温暖、喜庆,有吸引力。而摄影照片上,毛主席作报告的气氛能感受到,有真实性。但是黑白的,显得灰蒙蒙的,人物前后站立不齐,队列有较乱的感觉。通过比较,更能感受到美术作品是艺术家经过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美术鉴赏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形式美(语言元素、语言手段、语言规则)以及意图的认识。使学生脱离了只能分辨“漂亮”与“不好看”状态,而进入更深度的审美阶段;就是通过感受、体验、理解、想象、回顾等鉴赏活动来认识美术作品,关键在于“感悟”。我归纳在以下五个方面:
  1.艺术内涵
  画家董希文所描绘的是一个新旧时代的转换瞬间,其意义不只是艺术的再现瞬间,也不只是画了一群国家功臣肖像;而是意味着一个民族从此站起来了!把人民希望国家强盛的心理与这幅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主要潜伏在观望、回顾、对比、联想等心态之中。
  2.艺术魅力
  A画家创造性地将共和国领导人和天安门广场上群众统一在一幅画面,毛泽东主席侧身站立在画面中间,其他领导人站在靠左三分之一处,右边是广场上集会群众,似乎有点左实右虚之感(不均衡),但毛主席的眼神、视线不是全注视讲稿,也看着下面群众,画家是靠主席的眼神把天安门城楼上下人物联系在一起的。为了使画面右边更加开阔、有意删去了毛主席右手处应该有的走廊上一根大红柱子,据画家女儿董一莎后来对记者说,她父亲在定稿之前,还请教了徐悲鸿(院长)和建筑专家(梁思成)获准,受到赞赏,“画面少画一根子,在建筑上是个大错误,在绘画上应该是一大创新。”B①从构图到设置采用横式竖立,安排城楼上领导人与广场上人民群众都是站着,这是寓意“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红、黄、蓝主色调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国人喜欢的色调;②从人物到场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画面左右均衡,红旗如海,人群如潮,排列有序,气势磅礴。从气派到宏声,毛泽东主席作为画面主体形象,位置正是横竖分割线上的交点。毛主席与人民同在蓝天下,面对广场,空间开阔,显得十分庄重、稳定、有大国领袖的风范,特别是毛主席那伟大形象,反映了泱泱大国领袖的风度;传播了庄重的历史瞬间;寄托了中华民族自信心;表达了站起来的民族自豪感;体现了新中国诞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唤起了中国人民对这伟大时刻的回忆;激励了中华儿女不断创新、开拓进取。
  3.艺术成就
  ①创造了人民喜闻乐见的油画新风貌;②继承了唐代壁画风采;③体现了中华民族绘画特色;④揭示了艺术创作要朝着民族化方向发展、升华。只有民族的精品才能走向世界。
  4.艺术创作手法
  利用了传统的写实画法。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而不是居高临下,离人民群众太远。例如,在主席讲话之后,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时毛主席作出回应,挥手致意呼喊“人民万岁!”。传递了庄重、稳定、宁静的形式美,并恰当表现了毛主席的伟大宏声。体现了人民领袖和人民心连心。另外画家在处理人物性格上,也表现了各种特色;如周恩来的手,就不象一般画家强调总理受伤的手总是放腰间的形态,而是放在腰后,这样表现总理的形象更显机警;还有朱德的憨厚、刘少奇的神采、宋庆龄的优雅、李济深的稳健都画得生动真实。至于张澜长袍大褂上的折痕,则是透过他头天晚上叠得平整这一细节,点出了他对开国大典的重视。
  5.艺术风格
  画家采用了盛唐时期的壁画风格,选用了大红、金黄、碧蓝构成的暖色调,我们中国人喜欢的颜色,并运用国画中的工笔线条和写意方法相结合,描绘了大红柱子、大红灯笼,显得圆润光亮;为了达到艺术效果,画家还掺入了沙子和木工的锯沫画成红地毯,呈现毛茸茸的感觉。这也许就是画家的刚毅、洒脱、聪明、单纯的绘画风格吧!
  其历史背景:《开国大典》1952年定稿后绘制是在作者姑姑家里完成的(当时中央美院画室小)。1953年国庆节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1954年国庆节首次以年画形式批量发行超100万份。后期又再出版二次印成邮票在全国发行,60年代初入选中小学教科书。其主要因素是作品的艺术内涵和艺术魅力感染了亿万人民群众,人民喜欢它。
  《开国大典》因历史原因,有三次改动:①1955年因“高饶事件”画家奉命删除高岗,改成菊花盘景;②1970年底“文革”中间,“四人帮”要强行改掉刘少奇,换成董必武像;③1972年身患重病的董希文被请到中国革命博物馆指导复制《开国大典》,执笔画家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董希文的学生)和青年画家赵域。最后一次是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提议《开国大典》还历史本来面目,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这次执笔者是北京的两位青年画家(阎振铎和叶武林)的复制品,原作已保存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画库。
其他文献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正值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缺乏关爱和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做到教育人、引导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寻求做好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
期刊
【摘要】情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要重视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应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应运方法  情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要重视情感在教育
期刊
【摘要】语文像意犹未尽的小说,让人沉醉其中;语文像优美的小曲儿,让人心情愉悦;语文像丰盛的佳肴,让人馋涎欲滴。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皆语文。从而,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和决不放弃的韧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兴趣学科特点  我喜欢学校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特别是和谐的人际关系,令人身心愉悦——教学工作中,贯彻着: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拿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看待,以心换心,以爱博爱!时刻关注着孩子
期刊
【摘要】对于技校学生文化素质差、专业技能低、很难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现象如何解决,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教学也应该相对应的进行改革,而且必须以教学的质量和社会的效益为基础,并且通过语文的教学提高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面临社会时所接触的专业知识学习、职业素养、自学能力、心理素质等,有利于从本质上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在如
期刊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学好或教好数学课程的必要条件。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激发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学好或教好数学课程
期刊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有能力独立地去探求新知识,是新课程基本要求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因人施教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
期刊
【摘要】教学改革贵在人心,高效课堂重在会学。教学模式只是为教学活动提供一个基本的框架,提出一条思路,并不是供教师机械模仿或模拟的样板。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是高效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013年11月9日—10日,我有幸参加了陕西省第一届初中高效课堂学习培训活动。9日下午,听了省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督学曹普选的动员报告,陕西省教科所所长齐管社做了重要讲话,接着山东省
期刊
【摘要】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是初中物理教育之重任。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投入教学改革,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意识实践活动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与新课程理念相辅相成。新课程是创新教育的营养皿,素材库。如何高效地挖掘新课程的创新培养的营养成分是关键。创新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为己任。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要善喻矣。新课改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教育理念营养皿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创新教育提供广阔的天地,创新教育是新课程理念全面实施的途径。  1
期刊
【摘要】“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试着从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文本阅读,激发学生思想情感;注重朗读训练,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三个方面阐述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情感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激发  著名教育家夏沔尊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也占有得天独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