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用《论语》:成就睿智人生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idaocao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注重“经世致用”,《论语》中不仅讲了“为人之道”更讲了“为政之道”。历代儒者多以天下为己任,常以王者师自居,希望通过“格君心之非”塑造理想君王,以达到经世济民的目标。
   《论语》中讲“修己以安人”,是通过“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的方式提升自己、充实自己,达到“修身”之功,以“修身”之功通达“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致用之理。
   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已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如何把《论语》中“修己安人”的智慧运用到企业管理中,重新挖掘《论语》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的价值与意义成为越来越多社会精英的研究方向。《论语与算盘》《孔门管理学》《半部论语治企业》等一系列研究《论语》致用哲学的书籍相继问世。无疑为《论语》更好地指导现代生活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
   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个走进《论语》的人,其血液中都已注入了经典文化的基因,这必定可以在他的事业中融会圣贤智慧,成就精彩的人生。
其他文献
“忘”在庄子看来是人的修养成。忘记是忘,忘却是忘,坐忘更是忘,这是忘的三个层次。忘记是一种情怀,忘却是一种艺术,坐忘便是一种境界。现在人追求幸福,但又不愿意忘,背负着那些惹人恼的情愫,沉重地前行,何以能逍遥?     不易忘记   只有忘记,才能给自己留有空间,“太珍惜生命就别随便掏心,舍不得看破就别睁开眼睛。想开心就要舍得伤心,有太多行李就别单独旅行,不能够离开就不要
期刊
西方智慧的源头是柏拉图,印度智慧的源头是《奥义书》,中国智慧的源头是《周易》。   《周易》成书于2500多年前,它的创作过程可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伏羲、文王和孔子这三个圣人经过了上古、中古和近古才完成了这本书。冯友兰先生说,一部《周易》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发生、成长、发展、定型、成熟的现象学。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儒家根据
期刊
唐宋时期,人们的住房差别很大,苦乐不均。一些皇室权臣,他们的住宅甲第连云,堂皇富丽,有的竟然多得数不胜数。与此相反,一些平头百姓,他们中有许多人则居无定所,头无片瓦,没有立锥之地。   唐代也有“候鸟族”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防止达官显贵过分奢侈,对他们的住宅、车马、服饰等,都按照官职大小作了严格规定,“应给园宅地者,良口三口以下给一亩,每三口加一亩;贱口五口给一亩,每
期刊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主要经典,后世学者对《道德经》的研究累代不绝。它不仅是与其他许多国学经典不同,它更像是一篇哲理诗,言简而意丰。也正因如此,不同时代的学者对《道德经》都各有不同的体悟和解读。  道源:紫气东来 函谷著书  通行的说法认为《道德经》是春秋末年老子所著。与孔子一样,老子也是轴心时代东方智慧的集大成者。相传他曾做过周代的守藏吏,晚年因不忍目睹王室的衰微,便辞官隐退,骑一青牛,欲西出
期刊
孟子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这句话很好地道出了道德和法律各自的局限性以及两者之间互补的关系。它对于我们在今天恰当地看待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礼记·曲礼上》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庶人就是平民,大夫则是贵族。唐代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说:“礼不下庶人者,谓庶人贫,无物为礼,又分地是务,不服燕饮,故此礼不下与庶人行也。”他又说:“刑不上大夫
期刊
由孔子弟子及其后学编集的《论语》,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必读的儒家经典。自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论语》的影响迅速遍及社会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人内圣外王的智慧源泉。   《论语》主要记载了有关孔子的言语行事。孔子梳理整合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精髓,开创了儒家,成为诸子百家影响最大的一派。《论语》中所提出的“孝悌仁爱”“忠恕诚信”“恭宽义礼”成为深植于中国人价值观的理念原则,中国人因此
期刊
《论语》中对修身智慧的阐释,不是空泛的议论、不是枯燥的说教,也不是居高临下的训诫,而是一种深沉、理性的思索。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仕途坎坷,但他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在孔子的生命中不仅有对人生意义的执着追求,更充满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实践探索。他用73年的人生,实践了他所笃信的为人之道。   修身是行事的基础,做人是做事的前提,“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期刊
仁者人之本,良知仁性,是每一个人的本性。然而,人人习性不同犹如其面,千殊万异,每个人的本性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习性的遮蔽污染。只有经过一番致良知的修养,才能逐渐驱除恶习培养善习,才有机会明心识性回归本然。    儒家经典是致良知最好的方法和教材,其中又以《论语》最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最适合非专业人士学习。作为提升道德修养、培养正人君子的人格主义圣典,《论语》正是当下泛滥成灾的物质主义、利益主义和享乐
期刊
《论语》本是孔子讲学以及与弟子对话的只言片语,但它却为中国人指出了一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清晰路径。“言而世为天下则,行而世为天下法”,几千年来,它所建立的一整套处世准则和行为规范一直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即便是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论语》中的修身智慧仍然或显或隐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所以,重新品读《论语》,亲近圣贤,仍然可以穿越时空,助益身心。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期刊
孔子出现在世界文明的“轴心时代”,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这六百年之间世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轴心时代”理念提出者亚斯贝斯说:“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