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城市是人类集中居住地,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人们常常通过城市的建筑和城市街道的结构形态来感知一个陌生的城市,城市的色彩帮助人们对城市形象进行整体阅读,城市色彩能够最形象化的体现一个城市的风貌,反映出这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水平。本文从城市色彩所具有的物理、装饰、心理、文化、经济五个角度,立体阐述城市色彩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城市色彩;色彩效应;色彩文化
一、引言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的外部空间中各种视觉事物所具有的色彩,它是一个广泛、综合的概念,分为人工装饰色彩和自然色彩两类,包括建筑、道路、标牌、广告、服饰、绿地、河流等城市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色彩,它们触及人们的活动空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受。狭义的建筑学上的城市色彩仅指城市内建筑物、构筑物的色彩,但城市是由多种元素组成,并非单一的建筑物,因此它的内涵应拓展到更广的范围,从而避免在城市色彩塑造中存在片面性。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城市在超高速发展及扩容过程中,由于缺少对城市色彩的指导和控制,各城市彼此模仿、争赶时髦,各种新材料、新涂料争奇斗艳,使很多城市失去鲜明个性,丧失历史文脉。特别是城市建筑,并暴露出普遍的视觉污染问题,给城市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城市色彩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与管理,才能控制无秩序的城市色彩泛滥,显现城市的整体性与秩序感。
二、城市色彩的物理效应
色彩是可见光的作用所导致的视觉现象,不同色彩对光波辐射的吸收和反射是不同的。黄、白色等反射系数最高、吸收系数最小,浅蓝、淡绿等浅淡色彩次之,紫、黑色反射系数最小、吸收系数最大。例如:在炎热的夏季,人们总爱穿浅淡色的服装,感觉凉爽些;而在寒冷的冬季,则偏爱穿红色、橙色等暖色调的衣服。同样,对于装有全空调的楼宇而言,其外粉刷色彩宜选用浅淡色调,具有节能省电的功效。且墙面的色彩若选择不当,墙面温度高,使外墙产生伸缩变形应力,有时会使外墙面粉刷脱落,而影响美观。
三、城市色彩的装饰效应
人类对外界的感知78%来自视觉,在视觉两大构成因素“形”与“色”之中,人类对色彩的敏感力为80%,对形状的敏感力约为20%,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提及城市色彩,很多人会产生错觉,认为色彩就是五颜六色,就是红黄蓝绿紫,城市色彩,就是用各种“最美”的颜色装饰建筑、装扮城市。实际上,色彩本身是没有美丑之分的,所谓色彩美,完全美在色彩与色彩、色彩与环境的搭配上。人们视觉认为最美的色彩,如果出现的地方的不对,或搭配的比例不协调,便可能是最丑的色彩。“五色令人目盲”,色彩杂乱容易产生视觉污染;但如果色彩过于单调,呆板,同样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
我们许多城市的商业街,往往从脚底到头顶,到处都是争奇斗艳的色彩:脚下是艳丽的红地砖,头上是飘动的彩旗;商店外墙,则是大幅商品招贴画;人行道旁,还矗立着灯箱广告;行走其间,人的色彩、人的美,几乎被淹没了。因此,在城市色彩规划中,要尽量使大面积的色彩不张扬、不艳丽,以突出人的美。巴黎街头最美的风景就是时装女郎了,而巴黎的地面、墙壁都是素雅的灰色、米色,这便突出了流动人群的色彩美。城市色彩在多样统一的前提下表现不同的特点与气氛,人们可以从正面、侧面和仰视的角度感受城市色彩,而且通常会伴随光影的变化或夜间灯光的变幻,也可以天空作背景。
四、城市色彩的心理效应
色彩具有精神的价值,人常常感受到色彩对自己心理的影响,这些影响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作用,左右我们的情绪。色彩的心理效应发生在不同层次中,有些属直接的刺激,有些要通过间接的联想,更高层次则涉及到人的观念与信仰。色彩的物质性心理错觉,色彩的直接性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
心理学研究早就注意到色彩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城市色彩对居民心理的影响也已被许多鲜活案例所实证。例如在早些年,日本东京就出现过一场市民的“色彩骚动”,不少市民面对艳丽的、高彩度的公交车、出租车,以及色彩迷幻闪烁的霓虹灯、五颜六色的广告和刺眼的玻璃幕墙,感到头晕目眩、心绪烦躁,为此提出了严厉的抗议,迫使东京市政当局不得不设法纠正色彩的偏差,消除市民心中的烦躁和不安的情绪。又例如白磁面砖,它作为是中国特色的南方暴发户文化代表,很快普及全国成为时髦建材,确是中国建筑文化史上的悲哀。不管功能造型环境,一律白面砖,只能给人以贫血的感觉。关键不在白色本身,而是这种亮度高、反光强的白面砖,夏日阳光下,白色刺目,萧瑟冬天里,白色寒心,从不给人悦目的感觉。
五、城市色彩的文化效应
对于有着庞大社会组织和经济能力的城市而言,色彩更多地反映着文化积淀、产业结构和功能转型。城市的主色调是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志,是建立统一和谐的城市形象所不可缺少的。文化色彩很明显的城市或城区,其色彩也往往极其突出。如在好莱坞和迪斯尼这样的电影城和娱乐城,当然是以彩色为主的;宗教是文化积淀的重要载体,伊斯兰教为信仰的城市,基本色彩是白的,而在泰国一些佛教居重要地位的城市,色彩的基调则是黄的——接近于寺庙外墙的颜色。
城市色彩没有文化,必然是无序的、浮躁的、视觉污染的色彩。中国城市色彩设计缺乏文化性眼光。文化眼光不是一般目光,它不仅必须具有人类的文化意识和素养,而且还要具有一种文化和历史远见,即一种超越时空和物质的高度、深度、广度。没有文化眼光的人,常常视旧的建筑、四合院为危房陋屋,视古城景观色彩、建筑色彩为愚昧落后。没有文化眼光的结果,使我们注重西方色彩太多,关注本民族色彩太少;注重短期色彩经济效益太多,关注长期色彩文化价值太少;注重主流色彩文化太多,关注非主流色彩文化太少。总之,城市规划既无视其色彩文化与历史,又无视后人生存的文化环境,为眼前经济发展、政治业绩,盲目“破其旧立其新”,疯狂地“拆”。那种“新比旧好”、“外比中好”的色彩设计上无文化眼光的价值判断,所带来的今否昨、明否今,必将会使博大、丰富的中国城市文化遭到彻底的破坏。
六、城市色彩的经济效应
城市色彩是人对于城市物质环境的视觉体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及其所处的阶段对于城市色彩具有显著影响,反之城市的有序的色彩体系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能动作用。
城市色彩要实现和谐并且得以维持,相对长时间的渐进积淀是关键。不能把我国的城市与国外的城市作简单的类比,城市主色调的确定,应当根据每个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而定,明确其应用范围。对于城市的历史地段及其周边的风貌区,由于其尺度与传统城市接近,可以根据其历史状态确定顺应文脉的主色调。对于城市的其他地区,在色彩配置方面应主要从色彩本身的协调考虑,控制好彩度、明度与面积,对于主色调则不应强求。
七、结语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由于缺乏城市规划控制,过去我们所熟悉的城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既陌生又难以令人喜欢的新城市。由于普遍缺少审美文化修养和对城市色彩的重视,城市建设的投机、浮躁和短期行为在城市蔓延起来。无论你到哪座城市,城市的差异越来越少,面貌越来越雷同,而杂乱無章的色彩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失去了安全感和归属感。
城市色彩是一种形式,一种象征,更是一种文化。城市色彩能够最形象化地体现一个城市的风貌,反映出这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水平,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环境感受,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应引起高度重视,进行系统、科学、统一的设计,创造一个自然和谐的新时代城市。
参考文献:
1、(西)布里奇特编,鄢格译,《建筑立面与色彩》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3
2、(德)海勒著,吴彤译,《色彩的性格》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01
3、(美)斯文诺芙著,屠苏楠、黄勇忠译,《城市色彩——一个城市化视角》水利电力出版社,2007.12
4、(美)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2011.05
5、施淑文,《建筑环境色彩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02
【关键词】 城市色彩;色彩效应;色彩文化
一、引言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的外部空间中各种视觉事物所具有的色彩,它是一个广泛、综合的概念,分为人工装饰色彩和自然色彩两类,包括建筑、道路、标牌、广告、服饰、绿地、河流等城市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色彩,它们触及人们的活动空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受。狭义的建筑学上的城市色彩仅指城市内建筑物、构筑物的色彩,但城市是由多种元素组成,并非单一的建筑物,因此它的内涵应拓展到更广的范围,从而避免在城市色彩塑造中存在片面性。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城市在超高速发展及扩容过程中,由于缺少对城市色彩的指导和控制,各城市彼此模仿、争赶时髦,各种新材料、新涂料争奇斗艳,使很多城市失去鲜明个性,丧失历史文脉。特别是城市建筑,并暴露出普遍的视觉污染问题,给城市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城市色彩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与管理,才能控制无秩序的城市色彩泛滥,显现城市的整体性与秩序感。
二、城市色彩的物理效应
色彩是可见光的作用所导致的视觉现象,不同色彩对光波辐射的吸收和反射是不同的。黄、白色等反射系数最高、吸收系数最小,浅蓝、淡绿等浅淡色彩次之,紫、黑色反射系数最小、吸收系数最大。例如:在炎热的夏季,人们总爱穿浅淡色的服装,感觉凉爽些;而在寒冷的冬季,则偏爱穿红色、橙色等暖色调的衣服。同样,对于装有全空调的楼宇而言,其外粉刷色彩宜选用浅淡色调,具有节能省电的功效。且墙面的色彩若选择不当,墙面温度高,使外墙产生伸缩变形应力,有时会使外墙面粉刷脱落,而影响美观。
三、城市色彩的装饰效应
人类对外界的感知78%来自视觉,在视觉两大构成因素“形”与“色”之中,人类对色彩的敏感力为80%,对形状的敏感力约为20%,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提及城市色彩,很多人会产生错觉,认为色彩就是五颜六色,就是红黄蓝绿紫,城市色彩,就是用各种“最美”的颜色装饰建筑、装扮城市。实际上,色彩本身是没有美丑之分的,所谓色彩美,完全美在色彩与色彩、色彩与环境的搭配上。人们视觉认为最美的色彩,如果出现的地方的不对,或搭配的比例不协调,便可能是最丑的色彩。“五色令人目盲”,色彩杂乱容易产生视觉污染;但如果色彩过于单调,呆板,同样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
我们许多城市的商业街,往往从脚底到头顶,到处都是争奇斗艳的色彩:脚下是艳丽的红地砖,头上是飘动的彩旗;商店外墙,则是大幅商品招贴画;人行道旁,还矗立着灯箱广告;行走其间,人的色彩、人的美,几乎被淹没了。因此,在城市色彩规划中,要尽量使大面积的色彩不张扬、不艳丽,以突出人的美。巴黎街头最美的风景就是时装女郎了,而巴黎的地面、墙壁都是素雅的灰色、米色,这便突出了流动人群的色彩美。城市色彩在多样统一的前提下表现不同的特点与气氛,人们可以从正面、侧面和仰视的角度感受城市色彩,而且通常会伴随光影的变化或夜间灯光的变幻,也可以天空作背景。
四、城市色彩的心理效应
色彩具有精神的价值,人常常感受到色彩对自己心理的影响,这些影响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作用,左右我们的情绪。色彩的心理效应发生在不同层次中,有些属直接的刺激,有些要通过间接的联想,更高层次则涉及到人的观念与信仰。色彩的物质性心理错觉,色彩的直接性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
心理学研究早就注意到色彩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城市色彩对居民心理的影响也已被许多鲜活案例所实证。例如在早些年,日本东京就出现过一场市民的“色彩骚动”,不少市民面对艳丽的、高彩度的公交车、出租车,以及色彩迷幻闪烁的霓虹灯、五颜六色的广告和刺眼的玻璃幕墙,感到头晕目眩、心绪烦躁,为此提出了严厉的抗议,迫使东京市政当局不得不设法纠正色彩的偏差,消除市民心中的烦躁和不安的情绪。又例如白磁面砖,它作为是中国特色的南方暴发户文化代表,很快普及全国成为时髦建材,确是中国建筑文化史上的悲哀。不管功能造型环境,一律白面砖,只能给人以贫血的感觉。关键不在白色本身,而是这种亮度高、反光强的白面砖,夏日阳光下,白色刺目,萧瑟冬天里,白色寒心,从不给人悦目的感觉。
五、城市色彩的文化效应
对于有着庞大社会组织和经济能力的城市而言,色彩更多地反映着文化积淀、产业结构和功能转型。城市的主色调是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志,是建立统一和谐的城市形象所不可缺少的。文化色彩很明显的城市或城区,其色彩也往往极其突出。如在好莱坞和迪斯尼这样的电影城和娱乐城,当然是以彩色为主的;宗教是文化积淀的重要载体,伊斯兰教为信仰的城市,基本色彩是白的,而在泰国一些佛教居重要地位的城市,色彩的基调则是黄的——接近于寺庙外墙的颜色。
城市色彩没有文化,必然是无序的、浮躁的、视觉污染的色彩。中国城市色彩设计缺乏文化性眼光。文化眼光不是一般目光,它不仅必须具有人类的文化意识和素养,而且还要具有一种文化和历史远见,即一种超越时空和物质的高度、深度、广度。没有文化眼光的人,常常视旧的建筑、四合院为危房陋屋,视古城景观色彩、建筑色彩为愚昧落后。没有文化眼光的结果,使我们注重西方色彩太多,关注本民族色彩太少;注重短期色彩经济效益太多,关注长期色彩文化价值太少;注重主流色彩文化太多,关注非主流色彩文化太少。总之,城市规划既无视其色彩文化与历史,又无视后人生存的文化环境,为眼前经济发展、政治业绩,盲目“破其旧立其新”,疯狂地“拆”。那种“新比旧好”、“外比中好”的色彩设计上无文化眼光的价值判断,所带来的今否昨、明否今,必将会使博大、丰富的中国城市文化遭到彻底的破坏。
六、城市色彩的经济效应
城市色彩是人对于城市物质环境的视觉体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及其所处的阶段对于城市色彩具有显著影响,反之城市的有序的色彩体系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能动作用。
城市色彩要实现和谐并且得以维持,相对长时间的渐进积淀是关键。不能把我国的城市与国外的城市作简单的类比,城市主色调的确定,应当根据每个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而定,明确其应用范围。对于城市的历史地段及其周边的风貌区,由于其尺度与传统城市接近,可以根据其历史状态确定顺应文脉的主色调。对于城市的其他地区,在色彩配置方面应主要从色彩本身的协调考虑,控制好彩度、明度与面积,对于主色调则不应强求。
七、结语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由于缺乏城市规划控制,过去我们所熟悉的城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既陌生又难以令人喜欢的新城市。由于普遍缺少审美文化修养和对城市色彩的重视,城市建设的投机、浮躁和短期行为在城市蔓延起来。无论你到哪座城市,城市的差异越来越少,面貌越来越雷同,而杂乱無章的色彩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失去了安全感和归属感。
城市色彩是一种形式,一种象征,更是一种文化。城市色彩能够最形象化地体现一个城市的风貌,反映出这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水平,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环境感受,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应引起高度重视,进行系统、科学、统一的设计,创造一个自然和谐的新时代城市。
参考文献:
1、(西)布里奇特编,鄢格译,《建筑立面与色彩》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3
2、(德)海勒著,吴彤译,《色彩的性格》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01
3、(美)斯文诺芙著,屠苏楠、黄勇忠译,《城市色彩——一个城市化视角》水利电力出版社,2007.12
4、(美)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2011.05
5、施淑文,《建筑环境色彩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