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普通小学教师对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gfdjligjregjmr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南宁市也有不少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进入普通班级接受教育,但其教育质量堪忧。本文通过调查南宁市普通教师对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态度,旨在了解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实施的质量,为研究者和教育行政管理者提供随班就读教师的工作困惑和支持期望等重要信息。
  关键词:普通教师;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态度
  目前,南宁市也有不少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进入普通班级接受教育,但其教育质量堪忧,他们仍是处在“随班就坐”或者“随班混读”的状态。为了解目前南宁市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实施的质量,本研究调查目前南宁市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工作的总体认识水平、教师的困难和培训状况,期望为研究者和教育行政管理者提供随班就读教师的工作困惑和支持期望等重要信息。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南宁市普通小学教师,一部分是南宁市普通小学培智班教师。从南宁市16所普通小学随机抽取教师100人,其中男21人,女79人;从南宁市5所开设培智班的普通小学抽取教师12人,其中男8人,女4人。样本总数为112人。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调查用自编问卷对南宁市普通小学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12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07份。自编问卷设计对孤独症的基本认识、对孤独症随班就读的基本认识、对孤独症儿童教育方式等问题。
  二、调查结果
  (一)认知纬度
  1.对孤独症的基本认识。在调查的107人中,有17.8%的人了解孤独症的相关知识;有58.9%的人对孤独症的相关知识有一点了解;有23.3%的不了解孤独症的相关知识。同时10名培智班教师,只有3名了解孤独症的相关知识,7名只是对孤独症有初步了解。
  在调查普小教师97人中,有26人的班级中存在孤独症儿童,有37人的班级存在疑似孤独症儿童(没有明确诊断,教师通过观察其行为认为其是孤独症);有36人的班级中不存在孤独症儿童,其中有13人的班级中存在其他类型的特殊儿童,如智障、脑瘫等。
  2.对孤独症随班就读的认识。有75.7%的老师是接纳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但是有60.8%的老师认为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不能取得进步,有58.9%的老师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对普通学生无积极意义,并且有79.3%的老师认为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对普通学校教学有很大影响。而在这4个问题,12名培智班教师都是肯定的态度。可以看出培智班教师比普小教师对孤独症随班就读更抱有积极态度。
  (二)情感维度
  对孤独症儿童的情感上,有71.1%的老师是接受的,其中47.6%是喜欢的态度;而与其他特殊儿童相比,有67%的老师是不愿意教授孤独症儿童。有93.4%的老师对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表示理解;而面对自己班上出现孤独症的学生,仍有20.6%的老师觉得不公平,28%的老师觉得无所谓。
  (三)行动维度
  南宁市普小教师对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知识的了解情况由高至低依次为:孤独症儿童心理及行为特征、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个别化教育计划、应用行为分析法。而孤独症儿童评估、关系发展干预疗法(RDI)、结构化教学法(TEACCH)这三方面基本没有接触,包括普小培智班的教师。此外,普小教师主观上想对孤独症儿童实施有效教育,实际上教育执行力不足:仅有22.5%的老师会开展个别化教育;不足一半的老师会关注并让孤独症儿童参与活动;遇到情绪行为问题,超过半数的老师选择先哄住。
  三、讨论
  (一)教师对孤独症的认知情况
  目前南宁市普小及培智班中的教师对孤独症相关知识的掌握仍仅限于对孤独症症状学的了解,对具体的孤独症儿童心理特征及行为特征仍一知半解。虽然思想感情上较认同孤独症,由于认知不足,导致理念与实践的脱节,不能对孤独症儿童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
  (二)教师的专业培训情况
  南宁市近些年对一些在岗的普小教师进行短期培训,并且从2014年开始,南宁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转款用于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使教师了解各类儿童的特点,获得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及因材施教的方法。但是调查显示,目前南宁市普小教师只有32.7%的人报告其接受过特殊儿童教育培训,而接受孤独症儿童教育专项培训所占的比例远低于32.7%。同时,我们发现,对于普小教师的专业培训呈现以下特点:内容泛化,没有专项培训;形式单一,理论为主;培训量少,以短期为主;不持续、不延伸。
  (三)教师对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接纳情况
  相关研究显示,教师们最愿意接纳的特殊学生是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学习障碍儿童,而最不愿意接纳脑瘫、情绪行为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和语言障碍儿童。本调查结果与相关结果一致,与其他特殊儿童相比,有67%不愿意接受孤独症儿童。有66.3%的教师认为应该把孤独症儿童安置在康复机构或特殊教育学校。有20.6%的教师对班上有孤独症学生感到不公平。这些表明普小教师虽然在思想情感上也能认同孤独症儿童,但在实践中对孤独症儿童的接纳度并不高。
  四、建议
  (一)扩大宣传,提高教师认知,促进理解
  理解孤独症是我们教育治疗的基础。从学校出发,普小应该加强宣传孤独症文化和人文关怀的环境建设。
  (二)建立的科学评估制度
  理解孤独症儿童,制定适合孤独症儿童教育需要体系的计划都需要科学的评估。我们发现南宁市安排孤独症儿童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到培智班就读,几乎不评估。这都导致许多疑似孤独症儿童得不到适合的教育。
  (三)深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
  我们应从“质”和“量”这两方面来推进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培训量方面,我们应做硬性培训要求,要求普校教师每年至少要参加30小时孤独症专业领域的继续教育。在培训内容方面,结合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对其进行培训,多采用观摩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的课题教学实况或实际操作的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韦小满,袁文得.关于普小教师与特教教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0(4).
  [2]李秀.普小教师对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研究——以福建省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16,(04).
  [3]于素红.上海市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现状[J].中国特殊教育,2011.
  [4]马红英,谭和平.上海市随班就读教师现状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0(1).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儿科的使用增加了人们对电离辐射暴露导致癌症风险的关注。本回顾性研究的目的在于量化确定在儿科使用CT和相关辐射暴露与癌症风险联系的趋势
不管人们承认与否,网络的崛起已使它成为当今全球最大的一个传播媒体,一些人将它称之为“第四类媒体”以区别于此前的报纸、广播、电视三类传统媒体。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姜妙香,本名纹,字慧波,为近代京剧界的小生名宿,有“圣人”之称.因为他知书识字,文质彬彬,而又对人谦和,品德高尚,得到内外行一致的好评,故为上此尊号.先祖寿夫公素嗜京剧,于
摘 要: 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促进古诗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等多种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古诗词 信息技术 感染力  古诗词语言精练、意境深远,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审美享受。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缺乏对古诗历史背景的认识和了解,因而对古诗诗意、诗情的体会与感悟难以透彻理解。那么,怎样借助多媒体优势优化古诗词教学,提高古诗教学有效性呢?  一、运用
摘 要: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最中心的内容是不断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主专政的政治发展路线。对于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来说,历经了曲折而又丰富的历史沧桑,并从中不断演化发展而来的。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通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态、理论的逻辑基础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中获得的宝贵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九大报告中,再一次的强调提出,“坚贞不渝的走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对学习的巨大作用。何谓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当一个学习者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他总是积极主动而心情愉悦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让他们充满激情地去听、去思考、去表现,
“人生就像是一盒多味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阿甘正传》2014年,农历甲午,对于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国人而言,或许是平淡无奇的一年。然而,对于刘梅,
教师怎样把“读”这门看似浅显实则深奥的学问教给学生,是十分值得深思和研究的。对于这个问题,我根据现有的教学经验,把“读”大致分为三个境界:阅读、朗读和诵读。下面我就这三境界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读”之大者——阅读  孔子有云:“上善若水。”在“读”这件事中,最重要的是广泛阅读,可谓“上善”。阅读即“若水”,纳百川而源远流长,汇通百渠,与水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任何语文能力的基础,谓之“读”之大者。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美国广播公司(ABC)在调查性报道的竞争中各执一杀手锏,那就是《60分钟》和《20/20》。两大名牌栏目作为美国社会的两面镜子,成为备受观众喜爱的节目,它们不仅
贾岛松,是一棵姿态十分优美、壮观,堪与黄山迎客松媲美,又极富神奇色彩和文化底蕴的千年古松.rn在北京市房山城西北的长沟峪,有一条南向的山沟,当地有人叫它东天宫,往西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