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版美国高中主流生物教材的插图比较研究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c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中的插图多为组织型和解释型,重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有助于通过图片建立心理模型;教材《培生出版社:生物》则多表征型插图,利于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的学习。根据插图在教科书中出现的位置(单元和章首图、栏目图及文中图)、插图的数量与密度和插图本身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不同维度的分类比较。
  关键词 教材比较 插图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基于梅耶的多媒体学习相关理论,选取《生物·生命的动力》(BIOLOGY·the Dynamics of Life)与《培生出版社:生物》(Prentice Hall:Biology)两版(为叙述方便,以下称前者为教材A,后者为教材B)美国高中生物教材中,均为第十单元“人体生理”的内容,进行插图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研究。
  1 教材插图特点与作用
  1.1 插图的数量和密度特点(表1)
  由表1可知,教材A比教材B的插图总数和密度大,说明教材A更为重视插图的配比,图文结合紧密。
  根据梅耶提出的双通道理论(图1),人类存在着两个独立的认知子系统,分别处理言语和非言语信息的表征和加工。这两个子系统彼此平行地工作,同时任何一个系统都可以激活另一个系统,产生相互作用。如果信息是以两种方式共同呈现的,学生就能够同时利用这两个系统加工材料。梅耶等人为此作了一系列研究加以证实,在所作的9项这样的研究中,有6项研究发现,学习文字与图片内容的学生在保持和迁移上,成绩优于只学习以文字形式呈现内容的学生。所以,相较于教材B,教材A有更多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倾向。
  但是,并非所有的插图对学习者都有帮助,需要图解的学习内容伴随有插图时对学习内容机乎没有影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oyer和cable(1976)的研究发现,在课文前加上有助于理解上下文关系的插图,将会提高学习者的记忆水平。梅耶也提出了装饰型插图多为诱惑性细节,对学习没有影响或者有负面影响。因此,搭配插图重要的是图文的有机联系。由于两版教材在文字信息上并不完全对等(事实上两者差别较大,如两版教材第37章中,同样关于循环系统这一节的内容,教材A基本是按照“血细胞-血管-心脏-循环系统”,从微观到宏观的思路编排;而教材B则是按照“循环系统的功能-心脏-血管-血细胞”,从宏观到微观的方式组织,并且最后还有一页半关于淋巴循环系统的知识,这是教材A中所未涉及的)。考虑到这一差别,则不能基于此数据断定两版教材中,哪一版的插图教学效果更好。
  1.2 插图的位置特点
  教材B章首图更具风格,栏目设置更丰富(表2)。
  由表2可知,两版教材的单元和章首图在数量上没有差别。单元和章首图一般被列为装饰型图片,两版教材对章首图都配有少量文字说明,即图片与学习内容相联系,表征了一定的实物或现象、場景。因此,两版教材的单元和章首图兼具装饰和表征功能。值得指出的是,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都有值得推崇的优点。
  教材A的章首图形式多样,包括实物照片、X光片、立体示意图和显微图四种,且较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彰显现行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从学生经验出发组织教学的教育思想。而教材B的章首图风格十分统一,全部为显微电镜图片,而且所占篇幅面积较大,色彩饱满,画质精美。这样设计的优势是,不仅给学生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更大,吸引其好奇心与注意力,发挥图片的导向作用,而且更能带领学生进入真实、专业的生物学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构建也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所重视的,这有别于过去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获得发展。
  由表2还可知,两版教材的栏目图差别较大。教材A只针对“生物在线”(引导学生在线学习或获取更多相关知识)和“想一想”(正文中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两个小栏目设计了图标;教材B则有7个栏目都设计了图标,即“Go Online(在线学习)”、“CHECKPOINT”(类似于“想一想”)、“Key Concepts(重要概念)”、“Connecting Concepts(相关概念)”、“Writing Activity(写作活动)”和“Discovery Channel School(探索发现频道学校)”。另外在实验或活动栏目中,以一系列小图标(本文仅计为1幅)的形式提示安全注意事项,十分简单美观、易于理解,而又能引起注意。这7个栏目中的4个栏目都是教材A中所不涉及的,故由此可以看出,教材B的栏目设置更为丰富,且注重细小插图的装饰和引起注意的功能。
  不过,教材A中也有一个特色突出的栏目设置,即“折叠式学习卡”,目前还没有在其他教材上见过这样的栏目。这是一个活动性质的栏目,配有活动操作步骤图,所以本文将其归为“实验和活动操作、步骤图”类图片,具有组织型插图的功能。具体来说,这一栏目通常设置在节首,通过以制作可折叠的表格式学习卡的形式,帮助在整节内容学习的过程中适当归纳要点。学习归纳完成后,该表格则类似于概念图的形式,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记忆重要概念和知识。而且在该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技能得到多样化的锻炼,同时还学到了组织归纳式的学习策略,有助于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举多得,值得推崇。
  1.3 插图的功能特点
  教材A多组织型和解释型插图,重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有助于通过图片建立心理模型;教材B多表征型插图,更利于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的学习。
  梅耶按照功能,将插图分为装饰型、表征型、组织型和解释型四类,并详细分析了这四种类型的插图,在促进学生学习上的作用,主要通过促进学生内部的学习来实现。
  梅耶把学生的多媒体学习过程,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① 选择——将注意集中于相关的信息上,并将其从感觉记忆迁移到工作记忆中。如图1中的“选择词语”和“选择图像”箭头所示,语词和画面作为多媒体信息,通过眼睛和耳朵进入感觉记忆,其中画面和视觉文本通过视觉通道(眼睛),作为视觉表象在视觉感觉记忆中,保持短暂的时间;听觉文本通过听觉通道(耳朵),作为听觉表象在听觉感觉记忆中,保持短暂的时间。在积极主动的意识状态下,工作记忆是短时存储知识和加工知识的系统。读者主动地选择语词和画面进入工作记忆中,形成画面的视觉表象和语词的言语表征。② 组织——在工作记忆中建立新信息内部的联系,或将所选择的新信息组织成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如图1中“组织词语”和“组织图像”箭头所示,视觉表象和言语表征在工作记忆中可以相互转换,即视觉表象可以转换为言语表征、言语表征可以转换为视觉表象。同时,读者在工作记忆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视觉心理模型和言语心理模型。③ 整合——在工作记忆中,新组织起来的知识与学习者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相关原有知识间建立外部联系,或者是将组织过的信息与记忆中已有的其他熟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如图1中“整合”箭头所示,学习者调用长时记忆中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整合视觉心理模型和言语心理模型这两个模型,至此完成了对多媒体信息的加工。   由图2统计可知,教材B中表征型插图比教材A显著数量多,而教材A中组织型插图与解释型插图更多。梅耶经过实验指出装饰性插图对上述三个过程没有影响,表征性插图只影响选择过程,组织性插图影响选择和组织过程,解释性插图则影响选择、组织和整合三个过程。则教材A对多媒体学习的三个过程都有较多影响,使学生更多利用插图,将较为复杂的知识点信息组织和整合进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与整合,产生有意义的学习,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更多有力支持。使用教材B,可使学生更多通过图片对有用信息进行选择,再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双重编码,能更多且迅速地从感觉记忆中,选择并获得有用信息,传输至工作记忆。但是,对于组织和整合过程的影响较教材A弱。不过,这也不能说明教材A的插图学习效果更好,因为插图的适用与否,还与知识分类和知识目标有关。
  使用教材A,较多的组织型插图和解释型插图,能更好帮助学生完成对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认知目标,对学生元认知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使用教材B,学生对大量配有插图的事实性知识和单独的概念性知识可能印象更为深刻。因此,两版教材只是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学习有不同促进作用,无谓优劣,各有千秋。
  2 几点启示
  2.1 对教材编写而言
  (1) 不同类型的插图对同种知识的学习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在编写教材插图时,应考虑不同知识类型采用不同类型的插图,使学生学习效果达到最佳。比如适当减少装饰型插图的比例,增加组织型和解释型插图的比例。因为装饰型插图所引起的情景兴趣不具有持久性,通常被归为对学习没有意义甚至有干扰性的冗余信息,而组织性插图和解释性插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插图应该精选,加强直观性、切合文本內容、图文结合紧密,尤其是要体现重要概念和核心知识的内涵。这就要求插图设计者除了具备画家的基本素养之外,还要具备生物学科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既要体现插图的生物学内涵,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教学。因此,插图设计者可以与学科专家、一线教师等人员沟通协作。
  2.2 对教师而言
  (1)教师要重视插图教学。教科书中插图的潜在作用是无法忽视的,插图所提供的信息有时是文本所不能表达的。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教材插图的认识,重视关于教材插图的研究,充分挖掘插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对于过于简单的图片,教师可以做必要的补充,向学生讲述与之相关的背景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事物的全貌。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当地补充一些插图,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教科书图片信息包括显性和隐性两大类,显性信息易被直接获取,隐性信息则需要依靠一定的解析方法或在教师的启发下才能更多地获取。在读图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初读获取的少量信息,将图片上的符号逐步具体化和系统化,并注意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概括,获取较为综合的图片形象,这样就使图片符号识别过程大大加快和简化,达到学生深入理解图片内涵的教学目的。
  (3) 引入教具制作。应当指出,教科书插图为自制教具和创新实验提供了丰富素材,充分体现了生物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因此,教师不能仅停留在“用眼看图,用心析图,用嘴说图,用手画图”的低层次,应以图片为蓝本,不失时机地引领学生因陋就简,自制教具,因地制宜,创新实验,把平面的、“死的”图片变成可供观察、触摸、操作、演示的立体的、“活的”教具,以弥补教学中“纸上谈图”的空洞,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比如根据教材上的动、植物细胞模式图制作细胞模型,又如让学生发挥想象,制作模拟肺部呼吸的实验模型,再如教材A中的“折叠式学习卡”也是可谓是一种实用的教具。
  参考文献:
  [1] 安洪鹏.诱惑性细节及呈现位置和背景知识对大学生多媒体学习效果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9.
  [2] [美]迈耶,傅小兰,严正.多媒体学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99.
  [3] 李鑫.新课标下高中三套化学教材(必修1)中插图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8.
  [4] 卞祖武,赖肖冰,应东庚,张剑硕.物理教科书图片的功能与利用[J].教学与管理,2009,(4).
其他文献
1 教学内容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是:ATP的分子结构简式和特点、ATP和ADP的相互转化、ATP的形成途径和ATP的利用。    2 教材分析    本章在本模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节的篇幅虽然不是很大,但它是学习以后章节(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分裂等)的基础,所以十分重要。  本节丰要介绍了ATP的结构、ATP与ADP的相互转换、ATP形成的
摘 要 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为例,讨论将养学生理性思维,落实核心素养于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史经典实验的分析,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方式,使核心素养培育方向渗透于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词 科学 核心素养 理性思维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摘要 以《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为例,浅谈基于单元教学设计理念的微课程资源设计。  关键词 单元教学 微课程设计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在“核心素养一学科素养一单元设计一课时设计”的课程发展与教学实施的链环中,单元设计是宏观的课程目标转化为微观课时教学的关键环节。单元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教材中的“章”,它是基于一定目标和主题的教材整合,
摘要: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例,利用科学史组织生物学课堂教学,通过开展鼓励质疑问难、倡导辩论共鸣和知识迁移应用等教学活动,充分挖掘科学史中蕴藏的科学方法,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期为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科学史教育批判性思维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如今,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俨然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发展
摘要 基于社团活动“不一样的精彩一生物实践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为目标,从社团活动实施前的内容设计,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策略的探究对社团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进行探索。  关键词 科学思维 社团活动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科学思维是指基于事实和证据,以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
“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因此,无论教师在课前预设多充分,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定的轨道运行,常会出现一些“意外”、“偶发事件”、“独到见解”和“错误认知”。不管是突发性的,还是诱发性的课堂生成资源,都能促进教师教学活动中突发灵感的生成,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启迪思维,捕捉灵感信息以及发现问题,以实现课堂创生,使课堂教学充满戏剧性
摘要:高校教育模式逐步从传统式教育向体验式教育转变,学生的教育工作不只局限在教室和课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探索新的模式。分析高校学生公寓党团工作建设的现状及缺陷,掌握体验式实践教育的基本情况和优势,将体验式实践教育融入学生公寓党团工作,对于全面建设高校学生党团基层堡垒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体验式教育 公寓党团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1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苏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三章的内容,是在“细胞的分子组成”之后的内容。本章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列出的知识性学习目标:了解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线粒体、叶绿体两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应用细胞学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也为后一章“细胞代谢”打下铺垫,且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始终占一定比例。  复习课应注重知
摘要:汉字识字教学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古代童蒙之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天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简要回顾汉字教学的历史,分析了当前汉字教学研究的现状;以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识字教学为例,结合字理识字教学理论,充分运用“班班通”现代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深刻体会汉字的意象美、文化内涵、情感温度和音乐美,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领悟汉字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而提高一年级学生
1 中学常见的否定性观点    中学教学中一般认为,ATP与ADP的转化不是可逆反应。关于这个知识点,很多复习资料和教学参考都有论述,其分析角度大致如下。  1,1反应条件  ATP的分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其进行的酶属于水解酶;ATP的合成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其进行的酶属于合成酶。从酶的专一性可知,水解酶与合成酶是不同的酶,也就是说,ATP的分解与合成是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的。  1,2反应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