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背俞穴合局部围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40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d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结合局部皮损围刺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背俞穴结合局部皮损处围刺,每周3次;对照组口服复方青黛胶囊,并外用卡泊三醇。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运用PASI评分来计算临床疗效。结果:两组PASI评分均明显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后PASI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刺背俞穴结合局部皮损围刺对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疗效优于口服复方青黛胶囊联合外用卡泊三醇软膏。
  【关键词】针刺;寻常型银屑病;背俞穴;围刺
  【中图分类号】R7586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061-02
  银屑病是一种顽固性慢性炎症性的皮肤病,其临床表现为明显的皮损浸润炎症,慢性红斑鳞屑,鳞屑增厚。具有易复发,病程长的特点,临床上可分为寻常型、关节病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四种类型,尤以寻常型多见。银屑病类似中医学中的“白疕”“蛇风”“松皮癣”“白壳疮”等,笔者运用针刺背俞穴结合选择性皮损围刺法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4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皮肤科患者80例,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828±1089)岁,病程2~26年,平均病程(12.78±826)年,银屑病PASI评分(768±335);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1.37±1104)岁,病程3~24年,平均病程(1356±871)年,银屑病PASI评分(790±32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PASI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皮肤性病学拟定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的诊断标准:皮损以红色丘疹、斑丘疹及大小不等的斑片为主,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一层光亮的薄膜,薄膜下面可有点状出血。斑块皮损较久,基底浸润,周围炎性红晕不明显,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皮损稳定,无新的皮损出现,炎症较轻。纳入标准:①符合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的诊断标准患者;②年龄18~65岁;③医从性好;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患有严重心、肺、肝、肾脏疾病及糖尿病患者;③有精神疾病或惧怕针刺,不能配合治疗者;④近2周内服用过类固醇类药物;或1周内服用过维甲酸类药物或外用过类固醇制剂。
  1.3治疗方法治疗组:①针刺背俞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肾俞,选用天津华鸿医材有限公司生产的汉医牌025mm×40mm规格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选定穴位,患者采取俯卧位,用75%医用酒精消毒选定处,肺俞、心俞、膈俞、肝俞直刺进针08寸,肾俞直刺进针1.2寸,肺俞采用泻法;心俞、膈俞、肝俞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肾俞采用补法行针,得气后留针30min。②皮损局部围刺:选取而处边界清楚的斑片状皮损,以酒精棉球消毒后,用025mm×25mm毫针在距皮损边缘02cm处进针平刺,针尖朝向皮损中心,针距约2~3cm(据皮损大小确定),留针30min,出针后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每周3次,2周为1疗程,共治疗8周。对照组:口服复方青黛胶囊(陕西天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05g/粒,国药准字:Z20010157),每次4粒,每日3次,并予皮损局部外用卡泊三醇软膏(香港澳美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10g/支),每日1次,2周为1疗程,共治疗8周。注意事项:①治疗期间禁烟酒辛辣之物;②劳逸结合,注意休息;③操作时注意消毒,防治感染;④拔针时应及时按压,防止针眼出血。
  1.4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以PASI积分变化为依据评定综合疗效。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详细记录患者皮损的红斑、鳞屑、浸润及皮损面积大小等客观指标,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皮损进行PASI评分。银屑病皮损PASI分数=[上肢面积分×上肢严重程度分(D+I+E)×02]+[躯干面积分×躯干严重程度分(D+I+E)×03]+[下肢面积分×下肢严重程度分(D+I+E)×04]。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临床症状消失,积分值减少≥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明显减轻,95%>积分值减少≥70%;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有所改善,70%>积分值减少≥3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症状未见减轻或反见恶化,积分值减少<30%。总有效率=(临床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本组总病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脱落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自行使用其他治疗银屑病药物,治疗组无脱落病例。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两组治疗后PASI评分均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94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安全性评价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新的皮损及其他不良反应出现。
  3讨论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易于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性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中国普通人群发病率约1%左右,现代医学认为其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T细胞功能的异常引发继发性的表皮KC过度增生。王雨娟认为CD4+T细胞通过细胞因子和角质形成细胞相互作用,TNF-α和IL-2在银屑病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骆云霄认为IL-18和IP-10可趋化炎症介质到病变部位,从而对银屑病皮损起到促进作用。西医治疗主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及各种生物治疗。
  中医学认为银屑病可因外来风热之邪,侵袭肌肤,邪气聚结于腠里,以及七情内伤,郁而化热,热毒藏于营血,发为红斑。病程久则致气血运行失调,气滞血瘀,皮肤失去濡养,从而发生肌肤甲错,皮疹鳞屑等症状。通过针刺背腧穴可疏风清热、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理脏腑,从而使气血运行通畅,肌肤得以润养。针刺肺俞可起到疏风泄热、固表、调节皮肤机能的作用。心俞靠近心脏,与心脏内外相应,心主血脉,针刺该穴可疏通血脉,行气活血。膈俞为血会,历代医家常用此穴治疗血证;针刺肝俞能畅通气机、行气活血、调节情志。肾为先天之本,针刺肾俞可固养先天,补益正气,扶正驱邪。患处给予围针刺可达局部疏经通络、活血化瘀、促进皮损恢复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围针刺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皮肤病患者的血清IgE水平,调节免疫细胞功能,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并能改善免疫反应所导致的炎性因子升高情况。针刺疗法无毒副作用,且疗效确切,在治疗银屑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9-302.
  [2]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5-146.
  [3] Fredriksson T, Pettersson U. sever psoriasis-oral therapy with a new retinoid[J].Dermatological,1978,157:238-240.
  [4]周兆坤,周广明.银屑病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2):291-294.
  [5]王雨娟,武三卯,骆志成.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IL-2、IFN-γ、IL-12和TNF-a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18(4):327-328.
  [6]骆云霄,盛晚香.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18 和IP-10 水平的检测[J].武汉大学学报,2007,28(3):392-393,403.
  [7]高宏,李雪珍,叶文伟,等. 粗针皮下透刺神道穴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症状积分及血清IgE 的影响[J].针刺研究, 2009,34(4) :272- 275.
  [8]王薇钧,卢峻,牛川森,等.电针对慢性炎性反应疼痛大鼠血清TNF-A、IL-1、IL-4含量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0,35(6):429- 432.
  (收稿日期:20150503)
其他文献
【摘要】云南民族医药文化孕育发展于云南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民族传统文化条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文化特征。全面系统认识和掌握云南民族医药文化内涵和特征,是有效传承该文化的前提条件之一。笔者从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实际出发,对云南民族医药文化的内涵和特征作多维度的探讨,以期对云南民族医药文化的认识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云南民族医药文化;文化载体;表现形式;主要特征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
期刊
【摘要】 “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是医家刘完素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提出的治疗妇科疾病的治疗大法。笔者通过探讨肾与青春期功血的关系,认为青春期功血病本在肾,肾虚是其病因病机,“少年治肾”是治疗本病重要的环节。在治疗中,要时刻谨记肾虚这一轴心,全面分析,辨证施治。  【关键词】少年治肾;青春期功血;中医  【中图分类号】R711.5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地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至今在我区进行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302例HIV/AIDS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临床观察登记表”对其一般情况、症状等信息进行采集和进行记录,按证候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其证候的总体趋势。结果:患者症状出现频率较高者依次为:乏力、腰痛、气短、自汗、关节痛、头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附子不同炮制品(刨附片、炮天雄、黑顺片)对比格犬的心脏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比格犬1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刨附片组、炮天雄组、黑顺片组,按照4g生药/kg灌胃比格犬浓缩液,检测灌胃前和灌胃后1h,1d、3d、7d和14d后比格犬体重、体温变化和心电图心率变化,并测定血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结果:给药后1h内黑顺片组犬出现呕吐,其余组未观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西南远志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D100大孔树脂、硅胶柱层析、Rp-18反相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结果:从西南远志(Polygala crotalarioides Buch. Ham.)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5个糖脂类化合物,通过光谱学方法鉴定,确定为:Fallaxose C(1)、Fallaxose D(2)、Senegose H(3)、β-D-(3-O-sinapoyl)-fr
期刊
【摘要】月经过少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对女性危害大。“经水出诸肾”,“经本于肾”,在月经的生成过程中,肾气盛是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笔者以“肾”为切入点,认为肾虚是导致月经过少的主要病因病机,常见有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据此进行辨证治疗,多获良效。  【关键词】从肾论治;月经过少;补肾调经  【中图分类号】R2711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
期刊
【摘要】对目前民族医学中发展较为完善的傣医学、藏医学等进行综述,并浅析其特色诊疗挖掘、发展和保护传承的模式,为探索发展的其他民族医学特色诊疗技术提出今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云南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003-02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省,除汉族外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有15个民族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儿童清肺丸中盐酸麻黄碱与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溶液(4:9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6nm。结果:盐酸麻黄碱与盐酸伪麻黄碱分别在00005~01000 mg/ml(r=10000)、00005~01009 mg/ml(r=1000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盐酸麻黄碱为967%,RSD为0
期刊
【摘要】通过查阅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医生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提供理论依据。缺血性中风病治法主要有活血化瘀、益气活血、化痰通腑、平肝熄风化痰、补肾益气活血、醒脑开窍、清热解毒、祛风通络、扶正护脑、育阴通络、益气温阳通络等,涉及主要方剂有血府逐淤汤、补阳还五汤、三化汤、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补肾活血汤、安宫牛黄丸、黄连解毒汤、续命汤、参麦饮、滋水清肝饮等
期刊
【摘要】斑秃作为一种骤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脱发的病证,病因复杂,而西药治疗本病有一定副作用,因此寻求高效、无毒副作用的中医针灸进行治疗具有现实意义。笔者主要从中医病因病机、针灸治疗研究、其他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文献的整理归纳。从临床研究结果来看,针灸治疗斑秃效果显著,尤其以针刺、梅花针、艾灸结合生姜为主的综合疗法效果更佳,建议在临床加强推广治疗。  【关键词】斑秃;针灸;中医;梅花针;耳针;艾灸;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