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性面对如此厚颜的世界

来源 :小说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inet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旭红的中篇《厚颜》摆在案头。小说读罢,掩卷遐思,忽然有了某种心灵悸动。觉得作家并非是写主人公的命运故事,而是写这个来自社会底层叫多多的乡村女人,面对如此厚颜的世界时,如何一步步走过了人生几十年,终于可以平静地面对这个世界。
  这个叫多多的女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作品名为“厚颜”,很容易联想到厚颜无耻,这是否就是作品不言之意?理解作品的这一隐喻,还需要还原文本情节。
  把四万多字的小说情节浓缩概括一下,可以理出主人公多多的人生轨迹——初三毕业,失学回乡务农,然后托舅舅的关系到镇上供销社工作。当乡镇供销社改制解体后,随舅舅到县城印刷厂,然后是恋爱结婚,又经历婚变离异,已是人到中年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样干巴巴梳理后看似简单的情节,貌似女作家常写的女性心灵轨迹和生命蜕变的成长小说。但是评价一篇小说的意义有多种,对于《厚颜》,关键要看作品所呈现的信息量。小说中这个叫多多的人物所经历的一切,都涉及到当下社会现实问题,信息量的冲击有时直击乡村底层女性所遭逢的心身之痛和现实困境。阅读《厚颜》有一种被意义充实的过程,忽略了作品叙事技巧本身的问题,也能在有时冗长的语句中读进去了。
  往往被小说家经过加工筛选的故事情节都是镜像,其背后映射出来的是被表象遮蔽的问题实质。初二的多多在学校宿舍看见了试图猥亵女学生的男老师时的心灵震动,对班主任反映后,在初三遭到了所有任课老师的侮辱谩骂;父亲重男轻女,并因为贫困把女儿的人生精准地换算成抚养成本;第一次恋爱遇到了脚踏两只船的登徒子;而结婚十年占有欲极强的丈夫,认为自己是替别的男人背锅而心理补偿出轨。
  从少女到中年的人生经历,对于主人公多多而言,每一段都是人生的沟壑,每一种情景都需要主人公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在贫瘠如沙砾般的底层生活中,多多必须一步步摸爬滚打冲出层层包围,奔向一个全新的自我,这才是作家写作的着力点。理解作品的意义在于作家如何处理人物所处的最关键的几个转折点,看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向度,最终是厚颜无耻的世界本身摧毁了人性温暖的光?还是人本身就有的生命力量救赎了自我?
  试想一下,一个童心未泯的初二少女,发现了自己身边的老师衣冠禽兽无良丑恶该怎么办?顺理成章她只能告诉自己信任的班主任。然而善良的孩子却从此处于人心黑暗的包围中,是成年人出于自保怕性侵丑恶曝光,还是人性鄙薄竟不约而同地达成攻守同盟,把一切想象的肮脏和羞辱都投向了少女?初三整整一年,主人公多多处于老师的精神凌虐中。这些温文尔雅为人师表的老师们,共同扑向一个弱小的猎物,因为当这个少女无意中看见的成年人的罪恶,让他们一起恼羞成怒——只有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个少女是个思想肮脏的异类,他们才会感到安全和无愧疚感。于是,多多成了魔鬼也成了老师们自己内心祭坛上的羔羊。
  在学校受到伤害的主人公,高中没考上回乡务农,亲情是否能够抚慰内心的创伤?作者写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贫困家庭的父亲那种不停歇的焦虑和暴怒。而在父亲的内心,早已经核算过成本——女儿们终究是外人,迟早要嫁人的,读书无用。女儿们面对的只能是父亲发脾气愤怒的脸。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有一句最戳心的台词:“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贫穷同样会扼杀亲情。失学回家的多多同样要面对来自父亲的家庭冷暴力。《厚颜》中这样描写父亲:“小伙伴的父母偏爱儿子,我的父母也一样,事实上,我的父亲尤其不爱女儿。只不过,父亲幽深,形同后来我经遇到的所谓正经人物那样,明里扯旗拉号宣扬的,暗里却相违,甚至更为卑劣。” 父亲以成年人的智慧与自己女儿们巧用心机,让女孩子们自己觉得读书不行智商不够,自愿辍学。重男轻女而又冠冕堂皇的瞒和骗,乃是中国父母们联手演的一出家庭大戏。既然要折算成本不能亏本,那就只能期望卖个好价,女儿们始终是待价而沽的商品。
  父母眼里如商品一样的女儿们,又怎么会有婚姻的自由?所以后来到县城工作的多多有一天谈起了恋爱,是反抗也是突围。只是她这次遇见了脚踏两只船的登徒子,一个有了已经订婚的未婚妻又要和多多谈情说爱的男人。偶然的相遇,半年多的交往,主人公多多感覺就像一个斗士,面对周边人的风言风语,也面对父亲的暴怒。而眼前那个口口声声爱她的男人,只会借酒浇愁,或者从来也没有真正走下去的决心,半年时间就和定亲的未婚妻结婚了。而多多在人们眼里从此以后却是一个伤风败俗的女人。诋毁一个女人的杀手锏,一定是性道德方面的污点,中国人在这方面有着异常兴奋的神经,就像霍桑小说《红字》中被当众惩罚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胸前被戴上了标志“通奸”的红色A字。《厚颜》中,有着悠久东方文明古国历史的当代女人多多,也因为和有未婚妻的男人谈恋爱,顺理成章地成了“厚颜”女人。
  这次无疾而终的恋爱,最为直接的后果,是一个女人的所谓坏名声对未来婚姻的影响,甚至直接导致婚姻出现问题。因为向来在道德认识上,中国人大多坚持男女两分法,伤风败俗的永远是女人。小说中的多多结婚了,新婚大喜之日,丈夫就当着众人面的说:“如今把你娶到了家,看你再往哪儿跑。”看似重情义却不无挑衅,几年后一次酒后吐真言:要不是因为认为多多当年有点姿色,他才不会替人背锅娶她这种女人。有“疑妻症”的丈夫觉得自己替别的男人“背锅”,吃亏而心理失控。这个婚姻从一开始就危机重重。和中国许多貌合神离的家庭一样,丈夫就这样理直气壮和一个自己喜欢的出狱女犯人在一起了。对于妻子多多而言,亲眼看见丈夫出轨的一刹那,就像自己成了犯人。突然间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被老师当众羞辱的情景。婚姻十年,作为妻子、母亲的多多,一瞬间变成了一阵风,任凭这个厚颜无耻的世界把自己化成了无。可能这就是一个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也不能承受之重的感觉吧。
  女性生命经验使作家陈旭红写到多多这个人物时,感慨良多:“想来一个女婴、一个少女、一个姑娘、一个女人能否平安成长生活得仰于命运垂顾,有父母兄弟或丈夫来庇护相伴即是有幸,若是缺失或所遇不淑,生活多半与虎狼同行,为人处事无不要小心谨慎。”作者感叹的是女性的命运,表达出对宿命般的女性苦难的理性认知。中国乡土大地上,女性这一性别以原罪的方式被歧视被损害,只能如作者所说,要仰赖于命运的造化。可是,在父权抑或夫权的家庭中,女性的命运从来不会有好的故事。
  小说结尾,离婚后的多多回到那间住过的小屋,她喜欢那里僻静的街道,被绿树环绕的小屋,像一条风雨中承载命运的小船,对于多多这个离婚女人来说,已经是世界的全部。或许只有自己的“一间屋子”,才能真正拥有女性自己的一片天空,即女性的精神世界的独立和被尊重。
  现代人经常会因为命运触碰暗礁搁浅,灵魂的漂泊往往以破碎的身心放逐的方式展现出来。《厚颜》作者陈旭红描写的女性人物,不同于我们熟悉的都市女性,多多这个从乡村底层一路走过来的女性,内心是坚韧与强大的,不同于那些都市女性经历风花雪月后伤情的痛苦,而是面对世界的无耻之人、无耻之事,必须咬紧牙关,以茹毛饮血般的狠劲儿来面对一切。这或许是作家命名这部小说《厚颜》的另一种意味。
  《厚颜》的意义在于人生的不放弃,我欣赏作家陈旭红对笔下人物的设定,即使命运让本身卑微平凡的人跌到阴沟里,也渴望阳光的温暖和星光的闪烁。作家的笔墨让人物多多面对如此厚颜的世界本身,依然会有小说结尾雪中那枝盛开的腊梅花留给她。这大概也是作家陈旭红对世界本身的理解。
  作者简介:郭力,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当代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国作协会员。
其他文献
一  启功先生评点历代书法家和书法作品,写了一百首七言绝句,一向温良朴厚的老先生,谈及武则天,也难免八卦了一下。且看第四十四首:  草字书碑欲擅场,  羽衣木鹤共徜徉。  缑山夜月空如水,  不见莲花似六郎。  这首诗我们从后往前来看,可能更具有戏剧意味。这里提到的“六郎”,肯定不是北宋勇冠三军杨家将的杨六郎了,要揭开此六郎真面目,就必须要考察一下武则天的私生活。武则天成为女皇之后,也像男性帝王一
期刊
一  傍晚时分,他们到了县城,就是胡喻诗每年春节都要随狄生回到的南城。只是这个男人现在应该叫做前夫了。胡喻诗站在巷口,有些犹豫,几个月前她在心里已经和这里诀别,把南城删掉了。可她还是没有摆脱狄生的纠缠,答应狄生最后再回来一次。  县城在省南,接近另一个省份,包括生活习惯有一多半随隔壁的那个省,车开进县境时就看到了很多的水,像一个水乡。狄生家的对面也有一个老湖,每次来都能看到一汪湖水,湖边停留的小船
期刊
写完这个小说,全国疫情似有缓解。自春节以来,每个人的心情大致相同:绝望、愤懑、紧张、屈辱、无奈……李文亮事件让这些情绪抵达顶点,近日又随局面趋缓而渐渐平和。一场大疫终究夺去了太多人的生命。别以为两三千是小数字,这些数字背后的家庭,个人,一切,瞬间灰飞烟灭,沦为灾难电影中才根本不值一提的齑粉。连“天地不仁”之“刍狗”都算不上啊。  太心痛,太难受。尤其,我是在武汉读的大学,足足生活了四年,武汉算是我
期刊
必有亭子,白日可以得荫避暑,  也可以作为藏身之处,躲避狂风暴雨。  ——《旧约·以赛亚书》  某一天,一个下午吧,最好是黄昏。一个疲惫的中年男人,被一场不期而遇的雨赶进了公园小山坡上的一处亭子。这亭子很漂亮,“六角尖顶,斗拱飞檐,四根朱红的大柱子,琥珀琉璃闪闪发光”。亭子里有一位四五十岁的男人正在拉小提琴,琴声悠扬,人们听得如痴如醉。此时,我们这位脸上没有半点生气的“落魄者”,像是被什么东西刺了
期刊
张光复先生是哈尔滨美术界的一位资深艺术家。人们比较熟知的,便是呼兰区萧红纪念馆院那尊萧红雕像。这尊雕像传神地表现了萧红作为旧时代的新女性向往自由的觉醒和气质。是萧红纪念馆最为令人心驰的作品之一。它表现了萧红的精神世界,来到萧红纪念馆的人都会对它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  實际上,若从艺术之路考量,光复先生是个挺不得志的艺术家。虽然也涉猎油画、水彩、水墨,但主攻的仍是雕塑。搞雕塑的市场空间不大,一般都是
期刊
一  这场灾难来得太突然了!  当全国人民正满怀希望,沉浸在欢度2020这个庚子年春节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带着一个陌生而可怕的名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然在湖北武汉市爆发,继而迅速传播开来,传向全国……  人们来不及收起欢乐的笑脸,就陷入了紧张的恐慌之中,电视上,不断看到每天几百几千的新增病人,不断传来武汉封城、武汉医护人员告急的消息。央视向全国人民发出警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告
期刊
一  秋天,在林中小路上,才更加清晰,更加灿烂。  阳光泼下碧蓝的天空,有些神秘,也有几分虚假,但是只要你在看,你就会看到寂静,喧嚣,悲伤,或者喜悦。几片枯黄的叶子飘摇着落下时,一阵秋风吹过,仿佛所有的时间都如火车过境,将那些隧道、桥梁和晦暗的城市远远地抛在身后,然后独自停靠在空空荡荡的旷野。只有那些不知名的小花,依旧在路边默默地开着,也默默地成为了秋天的一种约定。  突然而至的一场大风降温过后,
期刊
在我的记忆里,哥哥就是父母亲的一道伤疤,要他们用生命不时地去舔,去缝合,而我仿佛只是一位旁观者,日益麻木不仁,面对这一切,我无计可施。  哥哥比我大了整整十二岁,我俩一个属。哥哥结婚的时候,我还在上初中,新嫂子娶进门后和我还有父母亲一起住。当时我家是两室一厅,父亲经常出差去外地做技术指导,每次回来在家也住不了几天,家里通常就只有我、母亲、哥哥、嫂子四个人。  每天早晨我晨读的时候,都会看见母亲做好
期刊
这篇文章的内容,或者说要表达的主题,其实跟“24病区”没有多大关系,因为我无意要对这个病区做介绍或宣传,只是因为这个病区给了我很多的冷静思索和灵魂触动,让我脑海中总是淡忘不了它。人总有生老病死,结局难以回避。起笔前先做个说明,免得被指为标题党,搞噱头。  今年九月初的一个早上,岳父突然高烧,意识模糊,大小便失禁。帮他清理后,我和妻急忙把他送到家附近的一家医院急诊室。这是让病人快速得以救治的捷径。 
期刊
奥威尔总结出过四条写作动机。自我满足、审美追求、还原历史(真相)、政治目的(顺序不能颠倒)。说实话,我是冲着 “如有情节雷同,请君对号入座”去的。这篇作品属于第三个阶段“还原真相”。大概算了一下,距小说第一次写完到现在,至少十年。十多年前回忆这些事,我能做的,只是把感动自己的瞬间,一个不发放,全记下。写下的过程,就是“沉浸式”地活了一遍——写作最大的美妙就是这个。  原文最后一节影响整体结构,于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