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能力 分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A-
  0085-01
  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互助性的学习。小学生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能树立信心,学会尊重他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自我,提高表达、调控、评价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此,笔者以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例,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让学生迁移转换知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斯本提出了延迟评价原理。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表个人见解,主动探索新知识,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提高思维水平。
  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数基本性质”这一新知,教师在课前预热环节中首先进行了迁移转换准备,问:“什么叫商不变性质?你们能说出与1÷2的商相等的算式吗?”学生回答后,教师选出:1÷2=2÷4=4÷8。教师接着提问:“分数与除法有什么联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单小结:[a÷b=(b≠0)]。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同桌讨论:能否把除法中的语句(指商不变性质)改说成有关分数的语句?同学经过热烈讨论与细心观察,统一为如下说法: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独立地把旧知识迁移转换到新知识上来。接着,教师告诉学生:“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让学生动手验证
  对于运用旧知获得的新知,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进行验证,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师先从计算结果和商不变性质的旧知入手揭示等式:1÷2=2÷4=4÷8,再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将其转化成==,然后用折叠纸条的方法来验证。教师准备了不同颜色的纸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用纸条表示分数,并进行裁剪和比较。学生进行验证活动前,教师讲清操作的目的、要求和程序,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这样,从数形结合入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找出、、所表示的长度,然后让学说出操作过程和比较后所得出的结果。有的学生说:“我取3张同样长的纸条,把第一张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剪下;把第二张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2份剪下;把第三张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4份剪下。剪下的3张纸条的长度相等。”通过上述直观操作,验证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相等”这一结论。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反过来看刚才的操作过程,学生顺利地验证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大小也不变”。
  三、让学生发现问题
  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尽量让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学有的放矢。
  在让学生动手验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看课本,仔细阅读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叙述。通过讨论,多数学生认为:“0除外”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在分数中,分数的分母也不能为0。接着,教师出示一组开放题:=2÷3=(2×□)÷(3×□)=□÷□===6÷12=(6÷□)÷(12÷□)=□÷□=。教师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汇报和交流。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就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真正的意义。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小组汇报和交流,这样,学生的思维不容易被他人同化。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请你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小组合作讨论的要求,这可以让学困生得到交流的机会,避免了“人云亦云”的现象,实现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探究。
  总之,合作学习是实现数学教学“轻负高效”的有效渠道,能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数学教师应紧扣教学重点,设计关键性的提问,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责编 雷 靖)
其他文献
【关键词】数学味 数学思想 感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87-02  数学味,笔者的理解是一种数学思想在课堂中的传承和发展。要让自己的数学课堂有数学味,除了要有更多的专业的数学知识做支撑,更要把这种思想人文渗透在学生的数学故事中。看张齐华老师的课,再对比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在激趣导入中体现数学美  人教
期刊
【关键词】《中国人,你什么不生气》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70-02  【教材分析】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拓展阅读”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杂文,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文章以极具特色的语言风格不断质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针对自己发现的现实生活中破坏环境、违反社
期刊
【关键词】有效提问 《小老鼠运大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124-01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诚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是一种教育智慧、一种教学艺术,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做到由易到
期刊
【关键词】转化思维 初中物理  解题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83-0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管是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发现,还是定理、定律的建立,都需要经过思维的加工,才能实现思维的递进。对于某些题目,如果循规蹈矩地按常规解题,复杂的问题常常会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多走“弯路”。如果教师能运用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从思
期刊
【关键词】《10的认识》 教学尝试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86-02  “学而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一古训揭示了认知、实践等活动的基本规律。同时,也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实践,促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困惑,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愿望,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有
期刊
【关键词】出入相补原理 小学奥数 整数运算 平面几何的面积计算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16-03  出入相补原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在早期的《九章算术》《周髀算经》和《算术书》等文献中,利用这一原理就获得了很多有关题目的算法,如勾股定理的推导、“方田”问题、开平方法等,它不仅在几何上应用广泛,且这一原理的直观性有助于
期刊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 识字教学 《美丽的祖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A-0051-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交给识字方法,力
期刊
【关键词】大班幼儿 生命教育 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125-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綱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如何将生命教育融入幼儿教育之中,是近几年幼儿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方向。笔者所在的幼儿园试图探索通过角色游戏开展
期刊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读讲精练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A-  0083-02  “读讲精练教学法”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希濂于1983年提出的一种教学法。张老师主张“以言语训练为主线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推理
期刊
【关键词】《吨的认识》 教学思考 生活味 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A-  0072-02  数学课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理性系统,其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任何一种要素都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数学教师精心设计、细致调配和有机整合各种要素,使之成为井然有序、和谐统一的整体,打造出一个细腻扎实的数学课堂。现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