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双城记》是狄更斯创作的著名长篇小说,整部小说揭露封建阶级的残酷统治,并对劳苦人民表以深切同情。小说具有十分独特的写作视角与人道主义立场,本文通过分析《双城记》的写作视角与探究其人道主义思想,来解读这部小说,并提出一些粗浅的观点,供同行方家参考批评。
关键词:双城记;狄更斯;写作视角;人道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1
一、前言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Chalres Diekens,公元1812~1870年)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著作,这是一部狄更斯在他的成熟期的代表性长篇小说。小说的历史背景是法国大革命,旨在批评封建统治的残酷,并且深深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但是就个人而言,它的人道主义情怀与写作视角,恰恰是本人十分欣赏这部长篇小说的地方。本文首先分析狄更斯以及《双城记》写作视角的特点,然后分析小说的人道主义的特色,并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
二、《双城记》的写作视角
《双城记》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品,可以说是狄更斯的经典代表作。从大环境讲,是英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过程中,反对封建阶级的一部社会作品,也由此预示着英国革命的爆发,也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宪章运动”。文学家向来敏锐,狄更斯也不例外,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国家和十八世纪大革命前的法国十分相似,很可能有一场大的革命即将来到英国。他拥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力与同情心,反抗封建统治阶级,但又担忧革命一旦爆发,将会血流成河,担忧革命者变成无限制的杀人狂魔,从而丢失了人性。
《双城记》是通过主人公梅尼特的经历,来描写封建阶级的残酷统治,作者在小说当中对封建贵族的荒淫无道行为进行的无情的鞭挞。也就是说,将封建统治的荒淫无道描写得越厉害,越能说明大革命爆发的合理性,预示着大革命的来临。所以可以看出,作者狄更斯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一种历史性的必然,而不是偶然。压迫必然有反抗,这是相互依存的,当压迫得不堪时,反抗的力量就会更大,封建统治阶级的灭亡就来得更快、更彻底。所以另一方面,狄更斯是同情劳苦大众的,这可以说是整部小说的立场、写作视角。如果我们从这一点来解读这部小说,或许会更加深入一些。狄更斯是怀着仁爱的思想的,或者说他相信人性本善,有一点理想主义的成分。他认为人类的一定能战胜黑暗势力,通过梅尼特的经历与变化来表现他的人道主义精神。所以他一方面揭露封建阶级的残酷统治,一方面宣扬歌颂仁爱理想。
居于他的人道主义这一点,他虽然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道,但又不赞同革命群众的暴乱杀戮行为。以暴制暴是不可取的,因为人道主义的立场,狄更斯含有不十分赞同暴力革命的意思在里面。这就十分鲜明地展示了狄更斯自身的特点,从而拥有独立的写作视角。
三、人道主义的立场
谈到《双城记》,它的人道主义是永远避不开的话题。在宣扬革命夺权的国度中,狄更斯是一定要受批评的,因为人民革命是正义的,人民革命是合理的,人民革命的进步的。但是到了今天,我们盖棺定论,在评判历史的过程中,标准不再唯一,应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之一分为二的矛盾统一观点来看待任何一件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立场,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也有它不足的地方。今且一分为二分别加以分析。
(一)可取性
《双城记》里面透露出的人道主义精神说明了法国大革命的必然性。大凡是封建阶级罪恶的统治,不符合人道的都受到揭露与批判,是必将被反抗到底的。他同情劳苦大众,但是又反对血腥杀戮,以暴制暴是不好的,势必丧失人性,助长罪恶。所以凡是封建贵族的参考统治和暴力革命行为都被狄更斯列入了罪恶的范畴内,并且着重强调了革命不是杀戮,革命不是复仇。这一点是可取的,因为暴力不是唯一的手段,它像一把“双刃剑”,这是极端的行为,很可能为自己带来灭亡,并且迷恋于暴力会丧失人类善良的天性,这一点值得警惕。
(二)局限性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是具有局限性的,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需要革命的手段,革命不放弃暴力夺权。所以从这一点上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其缺陷正好是在对待阶级斗争的问题上是否采取暴力行为。他是反对暴力革命的,但是事实上我们不应该放弃这一有效手段,或者终极手段。平和解决的办法是最好,但平和解决思想不能处理一切问题,所以上文才说到狄更斯是含有一点理想主义思想的。这一点和他的人道主义立场紧紧连结在一起。
四、小结
狄更斯首先是肯定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功绩的,但是他同时在另一方面又察觉到革命群众的复仇行为,这样的杀戮与残酷的统治者有什么差别呢?他不禁提出了疑问。所以狄更斯的一大特点是不赞同过激的革命行为的,由此整部小说洋溢着人道主义的情怀,其实可以这么说,人道主义的特点是《双城记》的一大亮点,但也由于它的人道主义而招致各种各样的批评。《双城记》具有独立的写作视角,与人道主义的写作立场,可谓成也人道主义,败也人道主义。
参考文献:
[1]王坤.批评标准哲学基础的置换一文学的价值层面与批评尺度日].中山大学学报,2003(2).
[2]杜磊.从狄更斯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社科版) ,2008( 4) : 88- 89.
[3]张晓洁,许爱华.论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 1) : 144 - 146
[4]傅守祥.论《双城记》浪漫现实主义的仁爱精神[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49): 51-55.
关键词:双城记;狄更斯;写作视角;人道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1
一、前言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Chalres Diekens,公元1812~1870年)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著作,这是一部狄更斯在他的成熟期的代表性长篇小说。小说的历史背景是法国大革命,旨在批评封建统治的残酷,并且深深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但是就个人而言,它的人道主义情怀与写作视角,恰恰是本人十分欣赏这部长篇小说的地方。本文首先分析狄更斯以及《双城记》写作视角的特点,然后分析小说的人道主义的特色,并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
二、《双城记》的写作视角
《双城记》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品,可以说是狄更斯的经典代表作。从大环境讲,是英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过程中,反对封建阶级的一部社会作品,也由此预示着英国革命的爆发,也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宪章运动”。文学家向来敏锐,狄更斯也不例外,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国家和十八世纪大革命前的法国十分相似,很可能有一场大的革命即将来到英国。他拥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力与同情心,反抗封建统治阶级,但又担忧革命一旦爆发,将会血流成河,担忧革命者变成无限制的杀人狂魔,从而丢失了人性。
《双城记》是通过主人公梅尼特的经历,来描写封建阶级的残酷统治,作者在小说当中对封建贵族的荒淫无道行为进行的无情的鞭挞。也就是说,将封建统治的荒淫无道描写得越厉害,越能说明大革命爆发的合理性,预示着大革命的来临。所以可以看出,作者狄更斯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一种历史性的必然,而不是偶然。压迫必然有反抗,这是相互依存的,当压迫得不堪时,反抗的力量就会更大,封建统治阶级的灭亡就来得更快、更彻底。所以另一方面,狄更斯是同情劳苦大众的,这可以说是整部小说的立场、写作视角。如果我们从这一点来解读这部小说,或许会更加深入一些。狄更斯是怀着仁爱的思想的,或者说他相信人性本善,有一点理想主义的成分。他认为人类的一定能战胜黑暗势力,通过梅尼特的经历与变化来表现他的人道主义精神。所以他一方面揭露封建阶级的残酷统治,一方面宣扬歌颂仁爱理想。
居于他的人道主义这一点,他虽然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道,但又不赞同革命群众的暴乱杀戮行为。以暴制暴是不可取的,因为人道主义的立场,狄更斯含有不十分赞同暴力革命的意思在里面。这就十分鲜明地展示了狄更斯自身的特点,从而拥有独立的写作视角。
三、人道主义的立场
谈到《双城记》,它的人道主义是永远避不开的话题。在宣扬革命夺权的国度中,狄更斯是一定要受批评的,因为人民革命是正义的,人民革命是合理的,人民革命的进步的。但是到了今天,我们盖棺定论,在评判历史的过程中,标准不再唯一,应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之一分为二的矛盾统一观点来看待任何一件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立场,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也有它不足的地方。今且一分为二分别加以分析。
(一)可取性
《双城记》里面透露出的人道主义精神说明了法国大革命的必然性。大凡是封建阶级罪恶的统治,不符合人道的都受到揭露与批判,是必将被反抗到底的。他同情劳苦大众,但是又反对血腥杀戮,以暴制暴是不好的,势必丧失人性,助长罪恶。所以凡是封建贵族的参考统治和暴力革命行为都被狄更斯列入了罪恶的范畴内,并且着重强调了革命不是杀戮,革命不是复仇。这一点是可取的,因为暴力不是唯一的手段,它像一把“双刃剑”,这是极端的行为,很可能为自己带来灭亡,并且迷恋于暴力会丧失人类善良的天性,这一点值得警惕。
(二)局限性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是具有局限性的,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需要革命的手段,革命不放弃暴力夺权。所以从这一点上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其缺陷正好是在对待阶级斗争的问题上是否采取暴力行为。他是反对暴力革命的,但是事实上我们不应该放弃这一有效手段,或者终极手段。平和解决的办法是最好,但平和解决思想不能处理一切问题,所以上文才说到狄更斯是含有一点理想主义思想的。这一点和他的人道主义立场紧紧连结在一起。
四、小结
狄更斯首先是肯定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功绩的,但是他同时在另一方面又察觉到革命群众的复仇行为,这样的杀戮与残酷的统治者有什么差别呢?他不禁提出了疑问。所以狄更斯的一大特点是不赞同过激的革命行为的,由此整部小说洋溢着人道主义的情怀,其实可以这么说,人道主义的特点是《双城记》的一大亮点,但也由于它的人道主义而招致各种各样的批评。《双城记》具有独立的写作视角,与人道主义的写作立场,可谓成也人道主义,败也人道主义。
参考文献:
[1]王坤.批评标准哲学基础的置换一文学的价值层面与批评尺度日].中山大学学报,2003(2).
[2]杜磊.从狄更斯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社科版) ,2008( 4) : 88- 89.
[3]张晓洁,许爱华.论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 1) : 144 - 146
[4]傅守祥.论《双城记》浪漫现实主义的仁爱精神[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49): 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