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习实践环节模式设计探析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jia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宋飏,男,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研究实习员,法学硕士。
  摘要:专业学位教育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法律硕士作为专业学位的一个类别,其应以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为导向,其培养目标是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①法律硕士培养实习实践环节,是法律硕士研究生法律职业能力的关键性环节,是能否实现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将从梳理我国法律硕士教育实习实践环节现有的主要形式入手,对现有几种实习实践形式进行优劣势分析,查找问题,总结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者认同的法律硕士实习实践模式设计。
  关键词:法律硕士;实习实践;模式设计;法律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244-02
  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已有将近20年的历史,通过探索和实践,各个培养单位逐渐摸索出了集中典型的法律硕士培养实习实践模式,下面将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我国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习实践环节现有形式及存在问题解析
  1.现有形式
  (1)法律诊所教学
  法律诊所教育,又叫临床法学教育,是指参照医学院的诊所教育模式,在法学院建立法律诊所,教师指导学生在法律诊所中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诊断案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法律对策,进而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在司法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法律实务技能。②
  (2)模拟法庭训练
  模拟法庭训练即遴选典型案件,由学生扮演法庭审判中的各种角色,在与真实法庭基本一致的场景中,按照法定审判程序,演练审判过程。学生扮演的角色主要分为三组:原告(公诉人)、被告以及合议庭。三组学生相互独立准备,庭审环节前不进行交流,尽可能充分模拟法庭审判的真实情况。
  (3)实践基地见习
  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与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法律实务部门签订协议,在法律实务部门建立法律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为法律硕士研究生赴实务部门见习创造条件。法律硕士研究生在实践基地的见习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观摩法律实务活动。例如在法院听审、在检察院观摩提讯嫌疑人、在律师事务所观摩法律咨询活动等等。其二,法律硕士研究生在实践基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协助工作人员从事一些法律实务工作。
  2.现有几种实习实践形式优劣及存在问题分析
  (1)法律诊所教学
  法律诊所教学所体现出的优势如下:其一,法律诊所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的实际案件较多,给予学生对真实案例的思考、解决法律实践问题的机会较多。其二,学生接触的案件类型非常丰富,几乎包含了刑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甚至国际经济法等诸多类型案件,且在某一具体案件中可能会有多种部门法的交叉,有利于加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法律专业知识的理解深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法学知识解决法律实务问题的能力。其三,学生接触的案例均来源于真实情况,有利于学生感悟法律事务问题的复杂性和迫切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处理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加深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社会的认知程度。
  法律诊所教育作为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习实践环节的实现形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所接触的案例非常庞杂、凌乱,且案件往往拘泥于一些微观问题,在教学中容易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学生掌握的法学理论知识不能在实践中得到梳理和升华,有时会出现教学过程热热闹闹,教学成果却收获有限的不利情况。
  (2)模拟法庭训练
  模拟法庭训练所体现出的优势如下:其一,庭前准备、庭审等活动全过程由学生掌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和能动性,锻炼学生掌控庭审过程的大局观、组织能力以及缜密思维。其二,有利于学生对法定审判程序的把握和理解,加深学生对程序法的理解深度。其三,通过扮演各类司法实践主体,有利于学生体会各类主体的职业感受,锻炼各种不同类型法律实务主体的职业能力,有助于学生做好法律职业生涯规划。
  模拟法庭训练作为实习实践形式的现存问题有:其一,学生选择的案例虽然典型,但往往比较简单,复杂性和真实性与真实案件相差甚远,训练所得到的效果大打折扣。其二,庭审程序流于形式,由于庭审过程已提前设计,所以在庭审过程中遇到的特殊情况、复杂情况、意外情况都很少见,庭审过程过于顺利,有时会出现庭审普通程序演练时间比真实情况中运用简易程序审判所用时间还短的尴尬现象。
  (3)实践基地见习
  学生赴实践基地见习作为法律硕士实习实践的重要形式,具备以下优势:其一,学生在法律实务部门身临其境,真实的接触法律实务一线工作,有利于学生感受法律实务工作的真实情况。其二,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情景环境下思考法学理论问题,提高对法律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有利于提高解决法律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实习实践形式存在的问题体现在:由于学生实务能力的有限和法律实务部门的顾虑,学生在实践基地往往承担的都是一些简单的、机械性的、辅助性工作,再加上有些法律事务部门的实践导师指导学生实践积极性不高,学生常常不能参与到核心的法务工作中,锻炼的价值并不能充分实现。
  二、建立一套组织有力、形式多元互补、有效提高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法律职业能力的实习实践模式体系
  如上所述,现存的集中法律硕士实习实践形式各有其优势和问题,所以在法律硕士实习实践环节模式设计上,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发挥各种形式的优势,规避和解决各种形式存在的劣势和问题,并使这些形式能够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抵消各自劣势,设计建立一套组织有力、形式多元互补、有效提高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法律职业能力的实习实践模式体系。
  1.成立法律硕士实习实践环节的专门管理机构,该机构的主要职能为:其一,统筹实习实践活动,   协调各有关单位,对参与实习实践活动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管理。其二,保障对实习实践活动的资金投入,保证活动的硬件投入,同时还可对与培养单位共建实习基地的法律事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资金补贴,提高法律事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待学生实习实践的积极性。其三,还可协调有关部门,促进有关法律事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与培养单位及其师生共同承担实践性科研项目等政策支持。
  2.切实落实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制
  法律硕士实习实践并不仅仅体现在单独的一个环节,而是应该贯穿整个法律硕士培养过程,全方位的实现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提高。所以“双导师”制应体现在法律硕士培养的各个环节,避免出现专业导师只负责法学理论课程授课,实践导师只负责指导实习实践,这种“各管各事”的情况。应该将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理论课程环节和实习实践环节打通,专业导师应该在实习实践环节中帮助学生不断梳理和升华理论知识;实践导师也应该参与到理论课教学中,加深学生对法律理论的理解深度,提高对法学理论的运用能力。
  3.优化法律诊所教学模式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并不是培养只能解决微观法律问题的“工匠”,而是培养具备完备法学理论知识体系和较强法律职业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所以,在法律诊所教学中,专业导师要积极参与进来,将学生接触的庞杂、凌乱的案件进行整合梳理,帮助学生升华理论知识。
  4.改进模拟法庭活动程序
  (1)建立模拟法庭案例库。案例库中的案例由专业教师和实践导师共同进行甄别和挑选,甄选出适合模拟法庭活动的案例,加入案例库,学生在该案例库中选择案例,开展模拟法庭活动。
  (2)专业导师和实践导师可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到模拟法庭活动中,不断在庭审过程中制造各种复杂、特殊、意外的情况,使模拟庭审更接近于真实,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掌控能力、应变能力,保障活动不流于形式。
  5.加强与实践基地的合作,提升见习效果
  (1)培养单位与法律实务部门签订的共建实践基地协议中,应包含学生在实践基地见习所从事具体任务的条款,应明确约定学生应参与到案情讨论、提讯嫌疑人等具体的法律实务工作,保障见习效果。
  (2)用劳务补贴、共同承担项目等方式,鼓励实践导师指导学生实习,激发责任心,切实落实导师责任制。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习实践环节模式探析 》(项目号:52WT1117)研究成果
  注解:
  ①参见《关于转发<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及其修订说明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规范>的通知》(学位办〔2006〕39号)
  ②刘加良,刘晓雯,张金玲.法律诊所教育研究[J],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07。
  参考文献:
  [1]曾宪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创建与发展》,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第1期
  [2]刘加良,刘晓雯,张金玲.法律诊所教育研究[J],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07
  [3]霍宪丹:《法律硕士教育定位的背景和基础》,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4]刘恒:《中国法律硕士培养模式的思考》,载《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是文化教学。本文提出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本土文化缺失的问题,由此导致了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笔者通过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的现状和影响,并进一步探究解决本土文化失语的对策,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本土文化;文化失语;跨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借杜牧的两句诗作为文章的开头。古诗中说的是山与建筑的关系:在松林茂密的山坡上,一条迂回曲折、层迭向上的石级,伸向远处云烟缭绕之间
摘 要: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改革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趋势和方向。文章具体分析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改革的优势、设计及目的,进一步证实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加强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重视,从中考、高考再到大学时期的四、六级考试,听力的比重不容小觑。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值得探讨和研究。国外相关心理学的调查研究表明,人类通过视觉学到新知识的比率高达83%,而听觉只占1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作为现代教育化的基础,是服务于其他学科的课程。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那么通过信息技术课程让学生学会获取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了信息技术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而基于信息资源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环境也应运而生,它必将作为传统教育的一大补充。  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课程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迅速兴起、蓬勃发展的“多媒体”与“因特网”成了划
本文跟随苹果教父乔布斯挖掘“苹果力“的脚步,破译教育信息化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具备的综合”苹果力”——站得稳讲台的教学思想力、登得上高台的培训传播力、耐得住后台
摘 要:作为一门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曾受到许多高校的重视,被列为公共必修课,但当前大学语文在高校遭遇到了尴尬,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新时期下,大学语文课程只有深化改革,努力创新,才能不辱使命,逐渐走出“困境”,真正发挥其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语文;通识教育;文化素养;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
情感目标的实现既有利于学生心身更好的发展也有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融洽。但在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对于情感目标的教学还是有所欠缺,教师在内容的设计、组织与
《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规定:要“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还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文言文教学改革却要滞后得多。传统文言文教学长时期以来形成了一个特定的模式: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学生们忙于记词义、记用法、记译文。教学目的是应对考试,追求现成的、确定的知识,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