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体系下的数学计算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并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这个知识体系的建立过程,只有通过自己在学习和探索知识这个过程中的亲身体验才能实现。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探讨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数学;能力;计算能力;策略
体验过程,强化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主要是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在活动中体验到的结果,来认识和掌握要学习的数学内容;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体验性的学习,来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课程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许多数学概念的理解都要运用计算能力。比如,可以通过计算的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步骤,也可以通过计算的方式来得出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还有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表这些知识都需要通过计算来解答。可见,计算能力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课程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离不开计算,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计算的需求。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帮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
一、创设问题情景,增强学生体验,引发学生计算欲望
传统的数学教学课程中,学生只是为了学习数学而学习数学。不能真正领会数字的含义。而当教师在课堂上把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数学课程中的研究对象时,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自己在课堂上亲身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教学正负数相加的课程时,它的学习目的之一是让学生通过结合现实生活,创造情境,来理解正负数的计算规律。如果简单的依据书本上的解释来进行教学,学生无法深刻体会到这节课程的现实意义。
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这堂课的过程,在进入正题之前,先让学生们玩一个小游戏,可以教师跟学生之间互动,也可以学生和学生之间来互动。比如,①一方说,向左走2米,另一方就要说,再向右走4米,教师可以提问,那是向左走的多,还是向右走的多,多了几米呢?②一方说抬起头笑5声,另一方就要说低下头哭3声,提问那是笑的多,还是哭的多,多了几声呢?③一方说前面有8个人,另一方就可以说后面有3个人,提问前面人多,还是后面人多,多了几个人呢?并把这个游戏限定时间,但可以自由选择玩游戏的方式,比如说可以通过图片,也可以通过行动,还可以用文字;看谁的反应最快。
通过让学生这样的课堂游戏体验,激起学生的课堂兴趣,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学的就是正反数相加,然后开始今天的课程。把正负数相加运用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得出不同的观点。然后相互讨论,交流。这样的体验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把握思考时机,重视体验过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体验过程”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在情境中大胆猜想,积极思考,来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设计可应用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情境中,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计算出情境中所提到的问题。比如,某校某班有45名同学,老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春游的情境,但春游的时候要考虑如下的问题:①多少人租一辆车比较合适;②如何购买门票比较合理。老师为学生们提供了下面的数据:一辆大型客车可以坐50人,每辆大型客车收费300元;一辆中型客车可以坐30人,每辆中型客车收费200元;个人票每人10元,團体票每人8元(10人为一组)。
这时学生们就会联想到自己去春游的情境,便会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如何运用计算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思考过程:
问题1:这个班有45个人,一辆中型客车是200元,如果让45个人坐两辆中性客车,通过计算200 200=400元,两辆车一共是400元;如果45个人做一辆大型客车,需要花费300元。可见,全班同学坐一辆大型客车会比较合适。
问题2:因为团体票比个人票价格低,所以首先选择团体票。这个班一共45个人,8个人为一组,通过计算8 8 8 8 8 5=45,可见有5个8人组,1个5人组。那就是说这一个(下转第37版)(上接第36版)5人组要购买个人票,用总说45减去买个人票的人数,就是买团体票的人数,即计算45-5=40,也就是说其中的5个人买个人票,其余的同学买团体票。
很明显,在这两个答案中,学生们都会主动去思考,并通过思考后的思路,运用加减法,来计算出答案。
可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 的思考,有了真切的体验,得到的结论是属于学生自己的,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外加的。学生在这个体验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在思考中体验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回归现实生活,丰富数学体验,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中的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数字和图形,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演变而来的。它不像文字和图画,能让学生最直观的看到。学生必须把抽象的数字和直观形象的体验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体会数学的魅力。
比如,学生在学习“秒”这个数学单位的时候,首先需要联想到家里的钟表和手表,或者可以把钟表和手表当作教具,并让学生自己准备。在钟表上,可以肯定的是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时针和分针,而有些秒针是可以看见的,有些是看不见的,也摸不到的,当学生准备的钟表或手表是没有秒针的时候,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理解“秒”这个数学概念呢?除了在课堂上分享各自的观点,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体验数字生活的课后作业,把数学计算融入到生活中,让学生自己去生活中发现和计算数字之间的关系。
①让学生回想一下,每年的春节晚会倒计时的情境,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比如玩捉迷藏的有效,要求要倒数10秒才可以开始有效。
②让学生课后玩起立和坐下的游戏。比如,倒数10秒之后起立,再正数15秒之后坐下。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体验来感知秒,然后让学生之间来互相计算站起来用的时间长,还是坐下用的时间长,长多少呢?答案:15-10=5,通过计算得知坐下用的时间长。
③可以让同学在运动会时,完成数学计算的课后作业。短跑100米的时候,以秒为单位,小明跑了30秒,小红跑了40秒,谁的速度最快呢,比第二名快多少秒呢?答案:40-30=10,通过计算得知小明的速度快,而且比小红快10秒。
④让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观察所有做俯卧撑时,同在60秒内,看谁做的多,谁做的少。做的多的同学比做的少的同学多多少呢?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学生要通过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亲身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魅力,并把抽象的秒这个数学概念物化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通过计算来学习的兴趣,并通过把自己无数的生活体验和计算结合到一起,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数学情境。结合情境中的有关信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计算问题转变为实际的计算问题,重视体验过程,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计算能力,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梅艳.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6(07):206.
[2]史林霞.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欠缺与培养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6(17):60-61.
[3]王琼.新课标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124.
[4]彭诚.浅探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04):123-124.
[5]白蓉.浅谈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7):235.
【关键词】数学;能力;计算能力;策略
体验过程,强化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主要是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在活动中体验到的结果,来认识和掌握要学习的数学内容;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体验性的学习,来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课程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许多数学概念的理解都要运用计算能力。比如,可以通过计算的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步骤,也可以通过计算的方式来得出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还有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表这些知识都需要通过计算来解答。可见,计算能力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课程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离不开计算,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计算的需求。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帮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
一、创设问题情景,增强学生体验,引发学生计算欲望
传统的数学教学课程中,学生只是为了学习数学而学习数学。不能真正领会数字的含义。而当教师在课堂上把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数学课程中的研究对象时,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自己在课堂上亲身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教学正负数相加的课程时,它的学习目的之一是让学生通过结合现实生活,创造情境,来理解正负数的计算规律。如果简单的依据书本上的解释来进行教学,学生无法深刻体会到这节课程的现实意义。
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这堂课的过程,在进入正题之前,先让学生们玩一个小游戏,可以教师跟学生之间互动,也可以学生和学生之间来互动。比如,①一方说,向左走2米,另一方就要说,再向右走4米,教师可以提问,那是向左走的多,还是向右走的多,多了几米呢?②一方说抬起头笑5声,另一方就要说低下头哭3声,提问那是笑的多,还是哭的多,多了几声呢?③一方说前面有8个人,另一方就可以说后面有3个人,提问前面人多,还是后面人多,多了几个人呢?并把这个游戏限定时间,但可以自由选择玩游戏的方式,比如说可以通过图片,也可以通过行动,还可以用文字;看谁的反应最快。
通过让学生这样的课堂游戏体验,激起学生的课堂兴趣,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学的就是正反数相加,然后开始今天的课程。把正负数相加运用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得出不同的观点。然后相互讨论,交流。这样的体验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把握思考时机,重视体验过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体验过程”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在情境中大胆猜想,积极思考,来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设计可应用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情境中,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计算出情境中所提到的问题。比如,某校某班有45名同学,老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春游的情境,但春游的时候要考虑如下的问题:①多少人租一辆车比较合适;②如何购买门票比较合理。老师为学生们提供了下面的数据:一辆大型客车可以坐50人,每辆大型客车收费300元;一辆中型客车可以坐30人,每辆中型客车收费200元;个人票每人10元,團体票每人8元(10人为一组)。
这时学生们就会联想到自己去春游的情境,便会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如何运用计算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思考过程:
问题1:这个班有45个人,一辆中型客车是200元,如果让45个人坐两辆中性客车,通过计算200 200=400元,两辆车一共是400元;如果45个人做一辆大型客车,需要花费300元。可见,全班同学坐一辆大型客车会比较合适。
问题2:因为团体票比个人票价格低,所以首先选择团体票。这个班一共45个人,8个人为一组,通过计算8 8 8 8 8 5=45,可见有5个8人组,1个5人组。那就是说这一个(下转第37版)(上接第36版)5人组要购买个人票,用总说45减去买个人票的人数,就是买团体票的人数,即计算45-5=40,也就是说其中的5个人买个人票,其余的同学买团体票。
很明显,在这两个答案中,学生们都会主动去思考,并通过思考后的思路,运用加减法,来计算出答案。
可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 的思考,有了真切的体验,得到的结论是属于学生自己的,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外加的。学生在这个体验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在思考中体验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回归现实生活,丰富数学体验,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中的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数字和图形,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演变而来的。它不像文字和图画,能让学生最直观的看到。学生必须把抽象的数字和直观形象的体验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体会数学的魅力。
比如,学生在学习“秒”这个数学单位的时候,首先需要联想到家里的钟表和手表,或者可以把钟表和手表当作教具,并让学生自己准备。在钟表上,可以肯定的是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时针和分针,而有些秒针是可以看见的,有些是看不见的,也摸不到的,当学生准备的钟表或手表是没有秒针的时候,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理解“秒”这个数学概念呢?除了在课堂上分享各自的观点,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体验数字生活的课后作业,把数学计算融入到生活中,让学生自己去生活中发现和计算数字之间的关系。
①让学生回想一下,每年的春节晚会倒计时的情境,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比如玩捉迷藏的有效,要求要倒数10秒才可以开始有效。
②让学生课后玩起立和坐下的游戏。比如,倒数10秒之后起立,再正数15秒之后坐下。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体验来感知秒,然后让学生之间来互相计算站起来用的时间长,还是坐下用的时间长,长多少呢?答案:15-10=5,通过计算得知坐下用的时间长。
③可以让同学在运动会时,完成数学计算的课后作业。短跑100米的时候,以秒为单位,小明跑了30秒,小红跑了40秒,谁的速度最快呢,比第二名快多少秒呢?答案:40-30=10,通过计算得知小明的速度快,而且比小红快10秒。
④让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观察所有做俯卧撑时,同在60秒内,看谁做的多,谁做的少。做的多的同学比做的少的同学多多少呢?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学生要通过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亲身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魅力,并把抽象的秒这个数学概念物化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通过计算来学习的兴趣,并通过把自己无数的生活体验和计算结合到一起,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数学情境。结合情境中的有关信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计算问题转变为实际的计算问题,重视体验过程,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计算能力,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梅艳.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6(07):206.
[2]史林霞.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欠缺与培养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6(17):60-61.
[3]王琼.新课标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124.
[4]彭诚.浅探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04):123-124.
[5]白蓉.浅谈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