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而不离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qi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呈现
  材料一:《苏州园林》中写道:“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材料二:疫情期间,几乎所有人都有被隔离的经历。隔离了人,但不隔离爱。我们一起众志成城,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请以“隔而不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隔而不隔 马萌
  隆冬,寒风咆哮着撕下树上最后一片枯叶,我紧紧攥着刚买的口罩,望着街上空荡萧瑟的景象,鼻头一酸,疫情的隔离如一堵厚墙隔在邻里间,使得过往的温情烟消云散,唯留凉意在心头蔓延。
  我叹了一口气,拉低帽檐快步跑回小区。小区门口多了一个橘色身影,是防控志愿者阿姨!这抹亮色悄悄地敲碎了我内心寒冷的一角。此刻,她坐在岗亭内,摆弄着电子测温计。微亮的小电炉泛着红光,源源不断散发着温暖。她时而将测温计靠近炉子,过了一会儿又收回手,对着自己的手腕进行扫射:时而又将测温计举到自己眼前,仔细观察。似乎是感知到了我的存在,阿姨缓缓抬起头,口罩遮住了她大部分的脸。她温柔地对我说:“小朋友,不好意思,这电子测温计低于16摄氏度就无法正常工作,我正在给它取暖呢!好了,我现在就给你测温。”她眨了眨眼,快速举起测温计,微微俯身,在我腕上扫了一下。“快回家吧,外面冷。”她弯成月牙的眼睛里盛着暖人的关切。骤然间,心灵上的隔绝之墙裂缝四起,我感到温暖的阳光正从隔墙的缝隙里钻进来。
  又一次,我下楼取快递,再遇熟悉的她。小电炉“嗡嗡”运转,微微红光闪烁着。“小朋友,来拿快递?”志愿者阿姨热情地招了招手,我瞥见电炉旁堆着小山似的快递包裹,轻轻点了点头。“阿姨帮你用酒精消毒,很快就好。”她将碎发顺在耳后,娴熟地拿起消毒水,一压,一挥,一抹。“我刚用酒精洗过手了,别担心,高温消毒和化学消毒双重保险,不把病毒带回家。”阿姨孩子气地挥了挥自己的拳头,大声说,“小朋友,请放心,我们一定会用细心耐心用心,赶跑病毒!”
  伴着她铿锵有力的话语,心的隔墙瞬间坍塌,久违的阳光肆意冲进来,我的整颗心如沐春风,暖暖的。
  纵然山河有恙,不敌人间盛情。隔的是病毒,不隔的是情谊。这段隔而不隔的时光,也教会我,如何在黑暗中坚守追求光明之心。
  (江苏高邮外国语学校世纪风文学社)
  简评
  一场疫情,让寒冷的冬天变得更加寒冷,人们被隔绝了,但是爱是不会被隔绝的。小作者运用语言、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隔而不隔 韩沅皓
  面前是一座石桥,桥对面是我的家乡。
  桥上一个人也没有,暗青色的石桥拱起佝偻的腰,随着我的拾级而上发出沉闷的哼声,就连桥下欢快流过的溪水,也像孩子一样“笑问客从何处来”。
  我的心头一紧,想起鲁迅先生《故乡》中的一句话:“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昔时玩耍的石子路已被浇上了沥青,尽显庄严。记忆中的红瓦小屋,摇身一变成了高大的楼房,冷冷地盯着我这个“外来者”。金黄色的麦田被挖成了深不见底的鱼塘……我拼命走着,甚至跑了起来。我一把扯下戴着的口罩,似乎快要呼吸不到那股乡土的情味了。
  “哎,谁家的娃子到处乱跑?快把口罩戴好!”
  不远处传来一个嘹亮而粗犷的声音。我停下脚步,走近看,原来是一群老人。
  “咦,你这娃看着挺面熟,这不是村东头老韩家的孙子吗?这么大了!”还是那个声音,我仔细听着,隔着一道记忆的墙壁,我终于认出了他,是小时候经常给我糖吃的刘爷爷。
  “您,您还认得我?”我瞪大双眼,难以置信。
  “什么話!只要是咱村子里走出去的娃子,隔着千山万水,我也能把他认出来!”刘爷爷拍了拍他厚实的胸口,发出了“咚咚”的令人安心的响声。
  我的眼睛酸酸的,那是一种漂泊的孤船在海上望见了灯塔的感动。刘爷爷黝黑的脸上泛起了朴实的笑,让我感到灯塔的那道道光束隔着厚障壁穿射过来。
  我定睛看了看刘爷爷和坐在他周围的老人,虽然他们戴着口罩,但依然有股浓郁的乡土味儿从口罩背后传了出来。
  有人拍了拍刘爷爷的肩:“老刘,你自己都没戴口罩,干吗要人家孩子戴呀!”
  我们都会意地戴上了口罩。我们虽然隔着口罩,却融为了一个集体。
  老人们围坐在一棵老槐树下闲聊。我惊奇地发现,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我都认得,或许这就是岁月的手下留情。我无论走得多远,都不会与他们相隔太远。
  (江苏高邮外国语学校世纪风文学社)
  简评
  作文情景交融,开头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沮丧的心情:刘爷爷朴实的话语,温暖了“我”的心房,让“我”终于意识到自己与故乡其实没有隔开。小作者构思巧,善于选点展开,行文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隔而不隔 居心雨
  爷爷是个老教师,教语文的,桃李满天下。
  小时候,我虽然说不了文绉绉的话,但对吟诗作对的人有一种由心而生的崇拜。爷爷闲时也诵些诗,记忆犹新的是某天雨后,他瞭望屋外之夏,吟了一句:“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后来,爷爷陆续教了我一点诗词,不论是“绣口一吐,半个盛唐”的李白的诗,还是“自成一家”的苏轼的词,都让我深感珠玉在前。爷爷从不帮助我去理解一首诗、一首词,他说你自己和作者去交谈,去理解他们。
  我想,我和这群诗人、词人隔了很远。
  后来,又是一个下雨天,我坐在爷爷经常坐禅问道的席子上,看雨打芭蕉,想着李清照的那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那时,爷爷已经不在了。而我却始终没有学会和诗人、词人去交谈,我们相隔了千年,跨越了唐宋元明清数个朝代,没有相同的境遇,我们,相隔甚远。
  外面的雨渐渐停了,连日的雨涤去尘嚣,仔细想想发觉已是六七月了。一时间,心头一阵悸动。我看到一个安静又慈祥的老人,他在芭蕉房里,吟诵“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这首诗,叫《喜晴》。
  到底是爷爷吟的诗,还是范成大吟的呢?墙外竹笋成林,此时此刻,正如冯骥才所说:“感觉是找不到的,只有等它来找你。”我终于领悟到了《喜晴》的韵味,雨过天晴,夏意自然越来越浓郁。
  我想,我受诗词的熏陶也是如此。在这样一个时刻,我才突然察觉,我与那些文人墨客、即使隔了许久的年月,情感也是不隔的。
  我们隔了湘雨廊桥残雪的千年岁月,却不隔这段恍悟人生的情:我们隔着一场雨,却不隔这个夏。
  (江苏高邮外国语学校世纪风文学社)
  简评
  小作者写自己对古诗词由不理解到理解,由此发出感叹:我们与古代文人墨客即使隔了许久的年月,情感也是不隔的。从而很好地突出了主题。
  (本版作文指导老师:赵桂珠)
其他文献
门开了。  “小霖,你在干吗?”我手忙脚乱地退出手机上QQ页面,切换到老师发的教学视频。  母亲拿走手机,不急不缓地问道:“刚才在干吗?”她紧紧盯着我,压迫感像巨石一样砸下来。我心虚地望向一边,避开母亲锐利的目光。“看……看空中课堂啊!”说谎的感觉真的很不好,一向伶牙俐齿的我不免有些结巴。母亲的眼睛微微眯了一下。“没登QQ?”一听到“QQ”,我的心跳得更快了,额头上也冒出了汗。完了,要是被发现了,
期刊
读三峡  “船窗低亚小栏杆,竟日青山画里看。”我满怀着四十余年的渴慕,泛舟江上,暢游三峡,饱览这山川胜景。  三峡,这部上接苍穹、下临江底,近四百里长的硕大无朋的典籍,是异常古老的。早在语言文字出现之前,不,应该说早在混沌初开、乾坤始奠之际,它就已经摊开在这里了。它的每一叠岩页,都是历史老人留下的回音壁,里面镂刻着岁月的屐痕。  早在五千年前,这锦山秀水就曾闪烁着大溪文化的异彩。两千年前,一叶扁舟
期刊
左读范文  看,银杏树  教室外面是一排银杏树,一片金黄煞是好看。突发奇想,何不带孩子们来一次“秋游”,享受这份美好?带孩子们走出教室,站于树下,给他们分享了这排银杏树曾带给我种种感受。而后,各自散开,观察,写作。此刻,看着银杏树,我,还能想到什么?  整排开始的第一棵树,几乎是最矮小的,却同样满树金黄。  哪怕最矮小,都竭力全部变黄!是不是因为它想啊,自己既然被安排在第一的位置,就得克服种种困难
期刊
三月三,蒿叶飘香。  闻着缕缕蒿香,我的味蕾穿过时光,落脚在记忆中最温暖的一隅。  故乡的小院,桃树下。爷爷戴着老花镜,左手握着一块巴掌大的木头,右手持一柄雕刀,将刀口斜在木头一豁口处,手腕小心地转动着,不一会儿,便雕出一朵好看的刨花。爷爷一边雕花,一边絮叨着:“雕花手要放松,想着下一步怎么走,刀口要不断变换朝向……这年头会雕花的人越来越少喽!乖孙女,等你长大了,爷爷教你雕!”年幼的我嗯嗯唔唔地应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总是对富春江“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感到神往,想想当时收到这封信的朱元思,也定会陶醉于信中的山水,定能领会到朋友的一份深情。“烽火连三月”里,抵万金的书信里藏着一份牵挂;外出求学时,父亲的书信里藏着一份深沉的爱。   请以“给 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写作点拨   要写好这封信必须抓住两个方面:一是书信的格式,二是书信的内容。  1.
期刊
讲述,即把事情、感受、道理等讲给别人听。讲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言之有“礼”  言之有礼指说的话很有礼貌,谈吐文雅,讲究一定的“礼则”。讲述时所用的语言能够体现出本人的道德修养(如恭敬、和顺、谦让)。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讲述时,应始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真诚友善、谦虚随和,把握好一定的分寸。  二、言之有“物”  1.讲述要有思想。比如讲述“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出游”,听众如果从讲述中
期刊
文题速递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 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津  学会描写景物,是写好记叙文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几个方面要引起大家注意:   1.抓住特点,凸显个性。地有各貌,年有四季,景物在不同环境、不同季节会显现不同特点。景物特点通常表现在形状、色彩、声响、气味、气势、神韵、变化等方面。《三
期刊
文题呈现  有人说,三峡像一轴展不尽的山水画卷:有人说,三峡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三峡的模山范水令无数文人墨客驻足,让喜爱游山玩水的朋友趋之神往。想必,你的家乡也有不少美景吧,请你运用多种手法写一篇写景作文,为家乡代言。不少于600字。  写作点拨  写作点拨  1.认真观察。积累素材。观察景物变化的过程,比如,树枝什么时候抽芽,花朵什么时候盛开等,充分调动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来
期刊
作者感言  前些天,老师带我们采访了一家葡萄园,目的是写作县宣传部的扶贫奔小康征文。如何采访呢?我采用先看再听最后想的方法。先看,就是用心观察,然后再提出问题。如看到这么多亩地的葡萄,就询问:种植葡萄的本钱从哪里来?对葡萄的品相、口感极为赞赏,就询问:果木培植技术是怎么摸索出来的?听了园主创业之初的故事后,我一下子明白了:这全得益于政府扶贫奔小康政策。这样,也就一下子找到了作文的主题。  同窗评说
期刊
何为错置法?先举佳作《真情》为例,小作者在作文中写自己父母不久前因车祸双双去世,家庭负担全落在尚不到十六岁的哥哥身上。一次,她要去上学,临行前,哥哥把她拉到自己面前,给她缝补一颗掉了的衣扣。哥哥蹲在地上为她小心翼翼地补着,针似乎不锐,哥哥将针头放在地上磨了磨,又慢慢补了起来。没想到扎破了手指,汩出一团血。小作者的心也像针扎一般难受,忙叫哥哥别补了。可哥哥只是笑了笑,说“没啥”。补好后哥哥将线头打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