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阅读教学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2800487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近几年来,我一直重点实验的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下面就谈谈笔者在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1调动学生的情感来阅读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3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4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只有通过组织学生持之以恒的训练,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多角度的指导学生阅读,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作为班主任,应怎样管好这个班集体呢?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1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气息和活力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也要培养审美能力,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除了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说说汉字中的美  1.1汉字是一幅美丽的画。“艳”:左为“丰”,右为“色”,叫人不禁联想到“红
期刊
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班主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掌握着班级所有学生的具体情况,沟通着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班级。可以这样说,没有班主任老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很难顺利有效地进行。做一名专业化的班主任成了当今社会的迫切要求。  做一名班主任难,做一名农村小学班主任更难。当前的农村,许多家庭的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孩子都留给了爷爷奶奶。这就给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不便,更为农村学校的班主任的工作增添了许多
期刊
翻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你会惊讶地发现:六个单元中,有五个单元的教学重点,都提到了朗读,第一单元:“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第二单元:“还要练习朗读……”第三单元:“要反复朗读……”。……足见朗读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其实,朗读作为一种语文能力,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它既是一种教学的目的,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如果运用得好,会
期刊
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重要的地位,提倡学生在阅读学习活动中去探索、去体验、去感悟,进而获得语文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要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主动积极的心境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那么,如何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问题让学生提——培养质疑意识,发展思维  质疑
期刊
最近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争论:小学生作文能否虚构?一方说到记实作文,学生写了空话、假话,教师十分排斥“虚构”;而另一方则以名著,如《三国演义》的历史虚构,或以神话、寓言类的想象虚构来驳论作文可以虚构。我们不妨一分为二,将记实与想象区别来看待“虚构”。  1什么是虚构  “虚构”是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中使用频率极高的语汇,作为一个文论范畴,其基本涵义是指文学中的表现不同于作为原则的生活事物、事件本身。
期刊
一个具有丰富情感的人,会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人民。《论语》中有这样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实质就是强调情感在学习上的作用。积极的情感会引起人的认识上的积极性,使人锐意进取;相反,消极情感会使人消沉、沮丧,从而拒绝学习。可见,学生的学习情绪、思维活动是和情感紧密相连的。在小学语文课本里,许多文章都充满强烈的感情色彩,极富情感魅力。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加
期刊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一句话道出了现行数学教材的生活化,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就是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应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发展数学应用意识,从而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下面是我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应用意识的几点尝试:  1从实际问题导
期刊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今日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化,还是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物理学的许多基础理论。每一个合格公民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
期刊
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就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