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治未病思想之浅析

来源 :云南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f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金匮要略》;治未病;浅析
  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55-01
  
  在《内经》、《难经》的思想基础上,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中从人体内部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根据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阐明脏腑疾病有先后次序相传的规律,重点论述了内伤杂病“治未病”的治疗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即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正邪是产生疾病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秉承《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思想,仲景从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强调未病之前当重视养慎,即内养正气,外慎邪风。一是节制房事,勿令竭乏;二是注意饮食有节.避免偏嗜;三是避免邪风、虫兽、外伤等各种致病因素的伤害,即所谓“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忏经络……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遣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未病之时,内养正气,使气血流畅,阴阳平衡,外慎邪风,内适起居行为,使人顺应自然,与客观环境相协调,抗病力强,虽有不正常的气候,亦不会伤人致病,即《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谓“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反之,若五脏元真之气衰弱,营卫失调。抗病能力减弱.则易遭受“客气邪风”的侵袭,导致疾病发生,《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2 有病早治
  
  若一时不慎,感受病邪,疾病发生的初期,就应及早采取措施,积极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这属于治未病的另一层含义。《金匮要略》云“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以免病邪深入,病情加重,使患病之体早日康复,此即强调疾病的早期治疗,它体现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治者治皮毛”的早期治疗观点。又如肺痈“始萌可教,脓成则死”,强调早治者预后良好;再如“欲作刚痉”、“欲作奔豚”,在疾病将发未发之际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减轻病痛,缩短病程。另有云“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为胸痹轻证的证治,而仲景却设二方以治之,可见仲景对疾病早期治疗的高度重视。
  
  3 既病防变
  
  人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有着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在病理上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传变的五行乘侮亢害关系。因此,在诊治疾病时。仅对已病脏腑进行治疗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疾病发展传变的规律,准确预测病邪传变趋向,对可能被影响的脏腑加以固护,采取预防措施,以阻止疾病传至该处,终止其发展、传变。仲景以肝病为例,系统地阐述了这一传变规律,提出了治肝补脾,防止传变的原则,《金匮要略》指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强调肝之病,多传变至脾,治疗当“先安未受邪之地”,注意照顾未病的脏腑,以防疾病传变,加重病情。后世广为应用治疗肝郁血虚之逍遥散的配伍,即来源于此,方用柴胡、当归、白芍疏肝养血;白术、甘草、茯苓等健脾以防木郁克土。此外,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的方剂中,同样体现了“既病防变”的思想,如多数方剂体现了重视温补脾肾。这是张仲景为防杂病后期出现脾肾虚衰之证,影响其他脏腑,导致久虚不复,甚至病情变化,而采用的调补脾肾、扶正祛邪之法。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从祖国医学整体观和辩证唯物史观出发,全面地、科学地阐述了何谓治未病,怎样治未病,精辟地论述了一切疾病发生、发展和传变的规律以及怎样“防患于未然”。其学术思想,从摄生防病基础上发展到了治疗医学的预防方法,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实际上亦是现在的各类疾病学、治疗学、保健及预防医学的理论方法上的奠基者,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推动作用,并对临床有独特的指导作用,使后世医家深受启发。在临床实践中,如果能够掌握脏腑经络先后病的转变规律,有利于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因此,仲景在《金匮要略》首篇提出“治未病”的思想具有纲领性的意义。
其他文献
关键词:眩晕;中医药疗法;体会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14-02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年龄在20~35岁,以35~60岁患者居多,中年者女多于男,病程短,多属内耳眩晕;老年者男多于女,病程长,多为高血压所致的眩晕。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 临床分型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三伏天穴位中药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疗效。方法:12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除发作期予常规治疗外,缓解期在三伏天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60例,发作期予常规治疗外,在缓解期不给予任何处理药,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结论:中药三伏天穴位贴敷可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和控制哮喘发作。  关键词:中药外治法;三伏天穴位贴
期刊
关键词:冠心痛心绞痛;通瘀煎;失笑散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16-01    笔者近几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选66例全部为本院2004年3月~2006年9月住院病人,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参照第10版《实用内科学》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
期刊
关键词:小儿腹泻;止泻散;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25-01    小儿腹泻病是一种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感染是主要原因。其病原有细菌、病毒、真菌等,需要抗感染治疗,但是抗菌药物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或应用不当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使腹泻加重或迁延不愈。目前国内腹泻治疗中滥用抗生紊的现象巳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中
期刊
关键词:活血化瘀;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3-0049-03    1 肿瘤的形成与瘀血    肿瘤多有形,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是肿块、有形可征、坚硬不移,属于中医的血瘀证范畴。历代医家多认为积、石瘕、痞瘕及肚腹结块等皆与瘀血有关。《医林改错》中日:“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说明腹内有形的包块多由瘀血所致。  近年来,有关
期刊
关键词:眩晕;益气利水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13-02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笔者自2003年9月~2006年8月,采用中医益气利水法治疗该病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0例均为2003年9月~2006年8月本院针灸科病人,其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27~67岁。轻度头晕4
期刊
关键词:刺络疗法;天应穴;六经辨证取穴  中图分类号:R25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28-01    近年来笔者采用刺络疗法治疗关节疼痛59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9例均来自门诊病人,其中男37例,女22例;年龄最小21岁,年龄最大78岁;48岁以上38例,28~48岁14例-28岁以下7例;膝关节疼痛2
期刊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3.12 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15-01    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病,本院从2007年1月起对门诊56例确认为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患儿辅以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6月确诊为小儿支气管炎肺
期刊
槟榔南瓜子合剂治疗绦虫病20例 张运祥 (云南省武定县高桥中心卫生院,云南武定651604)    关键词:绦虫病;槟榔南瓜子合剂;疗效  中图分类号:R5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20-01    笔者自2000~2006年,采用槟榔南瓜子合剂治疗绦虫病2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
期刊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中药灌肠;黄芪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12-02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所有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所致的进行性肾损害,若控制不当或不正规的治疗,会促进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加速终末期肾衰竭(endstagen renal failu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