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e521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形式,设计出符合当代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策略。问题导学法正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所以,对问题导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探讨是很有必要的。那么,我们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又该如何发挥问题导学法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呢?
  一、注意问题的设计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新的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衍生出的一门全新的小学综合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但目前的教学形势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对学生来说,他们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一改原来被动的学习状态,变得积极主动,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问题导学法就是教师通过提问和解答疑问来启发学生思维,因此,在这种教学方式中问题的设计非常重要。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吸引学生注意力,就必须设计出能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激情的问题。我们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插上科技的翅膀》一单元时,教师可通过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或补充,展示有关我国科技在国防军事、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中的发展。特别是要从最新、最热门的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入手,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影像材料,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踊跃发言、激烈讨论,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也引起了他们的丰富想象,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顺利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另外,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新颖的、有特色的、学生感兴趣的,而不是总提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去思考、去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新颖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课堂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的成长背景、学习习惯等都对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影响,就会出现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切忌“一刀切”。
  二、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个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消除学习压力,创造高效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那么,我们该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呢?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是具有威信的,在教学时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给学生做榜样。但是威信不是绝对的权威,我们不能去压制学生的天性,让学生绝对服从教导。同时教师应该学会去聆听学生的意见,使问题导学更贴近学生的想法。其次,课堂互动非常重要,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么我们该如何增加课堂互动呢?课题导入非常重要。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大家在一起》一课时,我通过让两组学生参与“多人瓶内取球”的对比试验,让学生明确大家守秩序才会省力又高效,进一步引入课堂话题;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社会生活有规则》一课时,我通過两位学生的无规则画圆比赛,引导学生认识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新课;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战争,人类的灾难》一课时,我又采用了谈话交流的形式:“同学们,说说你们心中感到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么?”紧接着播放战争中的场景,通过对比,让学生讨论战争是怎样的,对人类意味着什么。这样,一节课有了很好的烘托和前奏,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起到了营造良好课堂学习气氛的效果。几年来,我总结出了讲故事、现场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利用直观教具、听录音或看视频、精心设疑等多种导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注意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走在学生前面,问题导学法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也需要教师的参与,需要教师去思考。在设计新课导读的问题时,教师既要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又要考虑学生是否会产生新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引导作用,但是具体的学习过程需要由学生自己做主,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所以,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思考,不能限制他们的思维。当学生遇到很难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不能置身事外,要和学生一起去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防止学生向错误的方向发展。对那些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教师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教师要有明确的自我定位,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提点、启发、引导学生。
  小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是我国未来各个领域的人才,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笔者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际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注意问题的设计、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注意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三个方面对问题导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希望可以给各位教师一些借鉴,设计出更好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绥宁县红岩镇盐井学校)
其他文献
1921年6月初,上海公共租界的四川路上发生了一起因买卖纠纷而枪击毙命的案件,称之为乔杨案。该案发生后,坊间迅速流传开来,在马路商联会、同乡会等商界团体的组织下,华商进行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发病率逐年增高。此病易反复发作,而且一旦进展可发展为小脑、脑干梗死,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早期有效治疗非常重要。我
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银企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用担保机构的介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文章提出了信用担保机构运行的统一分析框架,结合数理模型,研究了
在高考语文复习中,大多数教师在执教的时候,是将林林总总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线性排列,遵循着“考纲解读一知识点讲解一典例(前一年高考试题)分析一题海战术”这一思路。然而如果所
黄宗羲在康熙二年作《明夷待访录》,提出二十年后交入"大壮"盛世的理想,并设计了这一盛世的蓝图。此后他毕生为之奋斗,其言论或明或隐见之于康熙八年的《孟子师说》,又见之于康熙十五年海昌讲学之时。及至康熙三十三年临卒前一年所作的"破邪论",他仍在遗恨"大壮"盛世之未能实现。全祖望"犹闻老眼盼‘大壮’,岂料余生终‘明夷’"的诗句,恰当地表达了黄宗羲一生的心路历程。
幼儿园是幼儿和学龄前儿童集体生活的主要场所,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及患病率检出是衡量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解河北省邢台县儿童体格发育变化趋势和患
裁判的可接受性是指裁判具有被受众容纳而不被拒绝的属性。裁判的受众可以分为当事人、法律共同体和社会大众三种类型。理想的状态是三类受众都可接受,但在不能被同时满足的情况下,应当将法律共同体作为评判可接受性的核心受众。在评判的标准上,理想的状态是裁判结果正确,且程序公正。但在结果未知的现实裁判中,所谓"结果正确"是裁判者自信结果正确,同时使裁判受众相信结果正确。裁判文书是裁判者展示心证形成的主要载体和平台,故裁判可接受性标准的确立主要应通过裁判文书的论证和评判来实现。裁判可接受性的现实标准可以通过逻辑、法律、事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预防乙肝宫内感染的作用效果,探讨孕期是否应用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37年4月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乙肝母婴阻断产科产前检
脑梗塞是神经内科的多发病,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多见的一种,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其发病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许多患者都留有智能或记忆障碍,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患者的康复。脑血管病
目的探讨胆道内置引流管对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4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先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放置胆道内置引流管,ERCP不成功则通过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