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特点及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多中心研究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收集广东省6家医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NEC患儿资料,对早产儿和足月儿、早发型与晚发型NEC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期间共有449例符合入选标准患儿,病死率为23.6%(106/449例),其中早产儿组为24.6%(58/238例),足月儿组为22.7%(48/211例),早发型组为22.1%(45/204例),晚发型组为24.3%(57/235例);早产儿NEC发病时间中位数为出生后11 d,足月儿NEC为出生后6 d;足月儿NEC更多表现为腹胀(52.1%比42.0%,χ2=4.597,P=0.032)、呕吐(36.5%比17.2%,χ2=21.428,P=0.000)、血便(30.3%比21.4%,χ2=4.653,P=0.031),症状明显,而早产儿NEC初期则主要表现为喂养不耐受(21.0%比12.8%,χ2=5.309,P=0.021);足月儿早发型NEC组中病例大多为双胎或多胎(9.4%比1.1%,χ2=6.226,P=0.013),并且手术治疗率更高(41.0%比27.0%,χ2=4.395,P=0.036),足月儿早发型NEC发生前母乳喂养率低于晚发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比32.6%,χ2=9.500,P=0.002);早产儿早发型NEC组病例的出生胎龄以及出生体质量均较晚发型大[(33.8±2.5)周比(32.2±2.8)周,t=4.261,P=0.000]、[(2.1±0.5) kg比(1.7±0.5) kg,t=4.619,P=0.000],住院天数少于晚发型(18 d比26.5 d,t=4.735,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足月儿NE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休克、腹膜炎及脓毒症;早产儿NE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小于胎龄儿、肺出血、休克、肠穿孔、脓毒症;足月儿早发型NEC组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休克,晚发型组为休克、腹膜炎;早产儿早发型NEC组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休克、脓毒症,晚发型组为肺出血、休克、肠穿孔、脓毒症。

结论

与早产儿比较,足月儿NEC的发病时间更早,临床表现更典型;早期识别并处理休克、腹膜炎、肠穿孔、脓毒症及肺出血可降低新生儿NEC预后不良的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KI)救治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开展CRRT技术救治住院治疗的17例危重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AKI 15例,收集并分析该15例AKI新生儿的临床资料。15例AKI患儿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CRRT,CRRT模式为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VVHD
期刊
囊性纤维化(CF)是一种侵犯多脏器的常染色体隐性单基因遗传的先天性外分泌腺疾病,相关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长臂3区1带(7q31.2),全长约250 kb,共27个外显子。其基因产物CFTR是一种环磷酸腺苷(cAMP)依赖性氯离子通道蛋白,CFTR基因突变导致的CF病变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多样。CF在新生儿期即明确诊断病例少见。在新生儿期及时做相关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防止漏诊。
目的通过分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EBPα)在大鼠肺发育中的动态表达及其与肺组织细胞分化成熟的关系,探讨C/EBPα在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大鼠肺发育分期,选取孕15.5 d(腺体末期)、17.5 d(小管期)和19.5 d(囊泡早期)肺组织和出生12 h(囊泡中期,肺发育膨胀期)、4 d(囊泡末期,肺发育膨胀期)、7 d(肺泡期,肺泡化阶段)和14 d(肺泡期,平衡生长阶段)肺组
目的评估儿童经逆行途径、前向途径或有无右心室起搏行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PBAV)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接受PBAV术的32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主动脉瓣残余狭窄与再狭窄、动脉损伤、主动脉瓣反流程度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2例患儿中男27例,女5例;年龄(55.8±52.0)个月(20 d~15岁);体质量(1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是T/B前体细胞罕见高侵袭性肿瘤,进展快,病死率高,T-LBL占LBL的85%~90%,典型临床表现为纵隔肿块,儿童和青少年发生率高。目前,很多诊断新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荧光原位杂交等,已用于淋巴瘤诊断,为淋巴瘤精准治疗奠定基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成人淋巴瘤诊断及分期中已有较多应用,而儿童甚少。采用ALL样化疗方案使LBL各年龄组治疗结
胃食管反流(GER)是早产儿常见的消化系统合并症之一,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GER大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病理性GER常表现为呕吐、奶液残留、哭闹不安及生长受限,严重时导致呼吸暂停、反复吸入性肺炎、反流性食管炎,甚至发生猝死。因此,了解GER的病因,及时诊断和慎重地选择治疗方案,对减少早产儿GER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目的评估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及其父母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现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血液科2016年收治的45例5~12岁规律输血的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量表(PedsQL™ 4.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儿平均生活质量总分为(74.58±7.29)分,其中社会功能维度得分最高,学校功能维度得分最低
目的分析儿童肾外非中枢神经系统(CNS)恶性横纹肌样瘤(MRT)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断为肾外非CNS MRT患儿共15例,行B超、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患儿分别为12例、10例及7例,分析总结其临床及影像特点。结果15例患儿中男8例,女7例;年龄11 d~12岁9个月,中位年龄4岁。原发瘤以实性为主,多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l例在确诊糖尿病2年后,临床反复出现皮肤出血点、鼻出血患儿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诊治经过。该患儿入院时初步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及糖尿病,入院前予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欠佳,经请耳鼻喉科、小儿血液科、内分泌科、药剂科、免疫缺陷病门诊医师进行查房讨论,考虑诊断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予激素治疗。后因激素治疗效果不佳,再次经多学科会诊,并在患儿及家长知情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