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作文教学中,一千个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一千种生活呢?原因是教师走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實反映。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这很值得今日的为“作文而作文者学习”。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其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心动的东西,教师需要对学生作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时应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进行细致的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自己要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觉得很有收获的就记下来。每天的生活仿佛就是一个万花筒,它色彩斑斓,丰富多彩。常常有的学生局限于在家就是一日三餐,在校就是读书作业,两点成一直线,思维狭窄,不能突破常规。事实上,每天上学去,只要留心,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上学的路上总会有三两个同学与他人不同;想想漫长而有趣的寒暑假;天真可爱的四季童年;平时生活中的琐事。我们班的学生大多是农村的孩子,大多数的父母在田里劳动。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有几个学生问:怎么写?我就笑着对他们说:同学们有没有到田里帮爸妈劳动过呢?你们知不知道他们的辛苦呢?那些学生就点了点头。一位学生写了《爸爸妈妈真辛苦》。因为亲身经历,有所思有所想,根据自己的回忆,这篇文章写得相当生动。“身边的一滴水虽小,也能见太阳,秤砣虽小压千斤”。
二、鼓励学生敢说敢写,让生活不再枯燥
社会上的一些“稀奇事”,能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是学生作文中的“新鲜”材料,学生如能从实践中发现,就能产生一些真实的内心体验。教师不应被旧的思想观念影响而视之为“不健康”,加以抹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写作意愿,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例如一名顽皮生在《课间活动》一文中,着重写了两个同学打架的经过。文中动作神态描写惟妙惟肖,语言风趣幽默,颇有武侠小说之风。对于其中的“不健康”成分,教师不能“一棍子”打死,还应评个“优”,并在作文辅导课上,念给同学听,让学生讨论文章的优缺点,总结表扬小作者敢说心里话,观察仔细,描写入微,并指明同学间该怎样相处。
三、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
题材可写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或误会与矛盾,对存在于同学中的某些现象的分析与看法,进而写自己与老师家人之间的关心、支持或误会,再写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帮助或矛盾,题材不断扩展,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至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让学生走出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的误区,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培养写作兴趣。如写写“身边的事情”,有些学生就能写出对一些破坏环境现象的厌恶之情,并表示要写一些宣传标语和图画,提醒所有人,让他们明白环保的重要性。这样,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让学生参与了社会,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一个文明的人。
综上所述,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当是真实的。叶圣陶先生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实的真理,切乎生活的状况。”这就告诉我们,摒除虚假浮夸,才能写出真实之文。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说真话,诉真情”的条件,强调是什么写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不虚假、不矫饰。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要我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實反映。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这很值得今日的为“作文而作文者学习”。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其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心动的东西,教师需要对学生作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时应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进行细致的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自己要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觉得很有收获的就记下来。每天的生活仿佛就是一个万花筒,它色彩斑斓,丰富多彩。常常有的学生局限于在家就是一日三餐,在校就是读书作业,两点成一直线,思维狭窄,不能突破常规。事实上,每天上学去,只要留心,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上学的路上总会有三两个同学与他人不同;想想漫长而有趣的寒暑假;天真可爱的四季童年;平时生活中的琐事。我们班的学生大多是农村的孩子,大多数的父母在田里劳动。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有几个学生问:怎么写?我就笑着对他们说:同学们有没有到田里帮爸妈劳动过呢?你们知不知道他们的辛苦呢?那些学生就点了点头。一位学生写了《爸爸妈妈真辛苦》。因为亲身经历,有所思有所想,根据自己的回忆,这篇文章写得相当生动。“身边的一滴水虽小,也能见太阳,秤砣虽小压千斤”。
二、鼓励学生敢说敢写,让生活不再枯燥
社会上的一些“稀奇事”,能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是学生作文中的“新鲜”材料,学生如能从实践中发现,就能产生一些真实的内心体验。教师不应被旧的思想观念影响而视之为“不健康”,加以抹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写作意愿,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例如一名顽皮生在《课间活动》一文中,着重写了两个同学打架的经过。文中动作神态描写惟妙惟肖,语言风趣幽默,颇有武侠小说之风。对于其中的“不健康”成分,教师不能“一棍子”打死,还应评个“优”,并在作文辅导课上,念给同学听,让学生讨论文章的优缺点,总结表扬小作者敢说心里话,观察仔细,描写入微,并指明同学间该怎样相处。
三、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
题材可写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或误会与矛盾,对存在于同学中的某些现象的分析与看法,进而写自己与老师家人之间的关心、支持或误会,再写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帮助或矛盾,题材不断扩展,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至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让学生走出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的误区,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培养写作兴趣。如写写“身边的事情”,有些学生就能写出对一些破坏环境现象的厌恶之情,并表示要写一些宣传标语和图画,提醒所有人,让他们明白环保的重要性。这样,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让学生参与了社会,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一个文明的人。
综上所述,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当是真实的。叶圣陶先生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实的真理,切乎生活的状况。”这就告诉我们,摒除虚假浮夸,才能写出真实之文。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说真话,诉真情”的条件,强调是什么写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不虚假、不矫饰。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要我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