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次论文以采访十余知识分子、科技工作者为案例资料,经抽样调查结果分析与个人总结感受进行阐述,对知识分子所存在问题进行主观分析,以成此文。由于本次采访设计知识分子,所以首先对“知识分子”的定义进行了解。在我们国家总以受过某种程度的教育为尺度来界定,这一点与国外不同。在国外,工程师、牙医之类只能算是专业人员,不算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应该是在大学或者研究部门供职,并且需要明确两个职能,一是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研究及见解,二是具备社会责任及人文关怀。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根据采访中的具体问题谈谈个人感受。
关键词:知识分子;犬儒心态;人文精神
一、知识分子的犬儒心态
犬儒主义已成为后现代社会的一种统治文化,进而转化为一种意识形态[1]。犬儒是一个词语,也是一个包含意义的概念,它用于指代社会中的一些人、一些事例或现象,如:随波逐流、阿谀奉承、看破不说破、倡导吃亏、揣着明白装糊涂、难得糊涂、习得性无助、习惯性怀疑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些理解为犬儒所包含的不同概念内涵,在采访过程中,这些现象依然充分体现。
在采访中涉及到了一些与知识分子职能相关的问题,以某教授的访谈内容为例。某教授认为知识分子需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一言一行需要给公民一个客观科学的回答,这样才能够使大众正确判断、分析社会舆论问题。某教授为我们分析了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及政治问题,颇显个人主观色彩,当我们问到有没有公开发表这些言论时,某教授思考了一下告诉我们并没有,他只会跟朋友同事及身边人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不会通过一些媒体或网络公开发表的,这样,其实丧失了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在不危害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教授、学者对于政治、社会问题的主观看法会带来很强的影响,公民需要这份影响力来做出自己的判断与正确的认识。这正是知识分子的犬儒心态,看破不说破[2],公共言论也会模棱两可、逐渐走向假大空,只管呼吁不管干,并且善用一种无主句:“要如何如何”。此种句式来源于《圣经·创世记》:“上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真是气魄宏伟[3]。
采访中涉及到关于愤怒的话题,“什么事情会让您感到愤怒?”这似乎成了整个采访的“敏感”话题,并没有在采访中得到客观公正的回答,并且老师们似乎不愿过多的涉及。愤怒作为人的情感存在于生活当中,某老师认为愤怒是素质低下的表现,只有没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会充斥着愤怒,如:“原来经常说打人是无礼的表现,没理了,他才打人,对吧?他有理怎么能打人家,是不是?这就是牵扯到经历、涵养、文化底蕴等等,为什么知识层面低就愿意打仗啊,对不对?”这样的说法可能存在一定合理性,但不完全正确。古人“拍案而起”体现的是一种愤怒,出自《东周列国志》第46回:“芈式大怒,拍案而起。”后有实例闻一多拍案而起,总不能说闻一多是素质低下的人吧?人们在关于愤怒的话题上,有意避讳使之愤怒的原因。某老师对于愤怒发表了些个人案例,当被追问道关于“群体愤怒”时,老师回避了愤怒的原因,并把责任归结在愤怒的个人身上。
二、学而多为功利
在整个采访中,工科类的老师及教授的实用主义略为浓重,在与艺术设计类(文学类)教师交谈的过程中,其也带有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并且要求学生做的作品一定要“正能量”,这点使我疑惑,可能是老师对于学生的一份关爱?艺术作品本身究竟肩负何职能?作品代表作者对于世界、人生、社会的感知与认识或是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显现,作品诉说的应当为作者本意,不是为了刻意迎合或看清局势后的有意避让,老师教会学生的是作品的呈现形式,多种的表达媒介经过筛选可供作品产生最大后效,具备存在价值,还应正确引导学士自识本心,以独立个体进行思考创作。实用主义还体现在与某教授的交谈中,老师时刻强调学以致用,读书、学习、经历,最终都要转化到工作上,转化为生存的技巧,这一点,听起来没什么奇怪的,与当下的家长达到了不谋而合。他们不在意知识本身,只在意能产生利益的“知识”,不在意你做什么学问,在意能不能赚到钱。“学以致用”作为我们学习的“准则”似乎是一个聪明的方法,但其最终走向畸形的功利主义,使知识失去“学以致知”的初衷。
三、人文精神只停留在道德层面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近几年,人文精神作为弘扬的对象似乎并没有产生太大作用,在采访过程中涉及到的更是寥寥,其相关方面只是涉及道德没有触及人文精神的本质。如在“您对她(自己的后代或者现在的年轻人)有哪些期望?”的访谈中,老师在对后辈学生的期望多涉及道德品质,如诚信、毅力、理想等,未涉及人文,如:“从我作为一个教师的角度,还是希望孩子们在大学这个阶段得学习,我经常跟他们讲要吃两种东西,一个是吃亏,一个是吃苦。你还得有两个翅膀,你得有理想,你有理想的翅膀才能飞,一个翅膀还不行,那还有毅力,你没有毅力,你飞不高。”看似没什么问题的话语其实出自大学教授之口,学生固然需要学会吃苦,要有理想有毅力,但作为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更需要的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在张岱年先生《中国知识分子与人文精神》一文中提到以人为本位的哲学、坚持人格尊严和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强调人格尊严与独立人格、重视社会责任心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2]。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关于人文精神方面,没有完全贯彻,在对后輩及学生的期望上没有得到落实,有待着重培养,从而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维,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 犬儒主义为什么是一种意识形态? 现代哲学[J].2012年第4期.
[2]颓废与沉默[M].东方出版社,徐贲,2015
[3]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东方 [J].王小波,1994年第3期
[4]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M].河南人民出版社,张岱年,1994
作者简介
安梦帆(1994.9~)女 河北省石家庄市 大连工业大学(17级硕士)当代艺术方向。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关键词:知识分子;犬儒心态;人文精神
一、知识分子的犬儒心态
犬儒主义已成为后现代社会的一种统治文化,进而转化为一种意识形态[1]。犬儒是一个词语,也是一个包含意义的概念,它用于指代社会中的一些人、一些事例或现象,如:随波逐流、阿谀奉承、看破不说破、倡导吃亏、揣着明白装糊涂、难得糊涂、习得性无助、习惯性怀疑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些理解为犬儒所包含的不同概念内涵,在采访过程中,这些现象依然充分体现。
在采访中涉及到了一些与知识分子职能相关的问题,以某教授的访谈内容为例。某教授认为知识分子需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一言一行需要给公民一个客观科学的回答,这样才能够使大众正确判断、分析社会舆论问题。某教授为我们分析了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及政治问题,颇显个人主观色彩,当我们问到有没有公开发表这些言论时,某教授思考了一下告诉我们并没有,他只会跟朋友同事及身边人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不会通过一些媒体或网络公开发表的,这样,其实丧失了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在不危害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教授、学者对于政治、社会问题的主观看法会带来很强的影响,公民需要这份影响力来做出自己的判断与正确的认识。这正是知识分子的犬儒心态,看破不说破[2],公共言论也会模棱两可、逐渐走向假大空,只管呼吁不管干,并且善用一种无主句:“要如何如何”。此种句式来源于《圣经·创世记》:“上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真是气魄宏伟[3]。
采访中涉及到关于愤怒的话题,“什么事情会让您感到愤怒?”这似乎成了整个采访的“敏感”话题,并没有在采访中得到客观公正的回答,并且老师们似乎不愿过多的涉及。愤怒作为人的情感存在于生活当中,某老师认为愤怒是素质低下的表现,只有没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会充斥着愤怒,如:“原来经常说打人是无礼的表现,没理了,他才打人,对吧?他有理怎么能打人家,是不是?这就是牵扯到经历、涵养、文化底蕴等等,为什么知识层面低就愿意打仗啊,对不对?”这样的说法可能存在一定合理性,但不完全正确。古人“拍案而起”体现的是一种愤怒,出自《东周列国志》第46回:“芈式大怒,拍案而起。”后有实例闻一多拍案而起,总不能说闻一多是素质低下的人吧?人们在关于愤怒的话题上,有意避讳使之愤怒的原因。某老师对于愤怒发表了些个人案例,当被追问道关于“群体愤怒”时,老师回避了愤怒的原因,并把责任归结在愤怒的个人身上。
二、学而多为功利
在整个采访中,工科类的老师及教授的实用主义略为浓重,在与艺术设计类(文学类)教师交谈的过程中,其也带有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并且要求学生做的作品一定要“正能量”,这点使我疑惑,可能是老师对于学生的一份关爱?艺术作品本身究竟肩负何职能?作品代表作者对于世界、人生、社会的感知与认识或是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显现,作品诉说的应当为作者本意,不是为了刻意迎合或看清局势后的有意避让,老师教会学生的是作品的呈现形式,多种的表达媒介经过筛选可供作品产生最大后效,具备存在价值,还应正确引导学士自识本心,以独立个体进行思考创作。实用主义还体现在与某教授的交谈中,老师时刻强调学以致用,读书、学习、经历,最终都要转化到工作上,转化为生存的技巧,这一点,听起来没什么奇怪的,与当下的家长达到了不谋而合。他们不在意知识本身,只在意能产生利益的“知识”,不在意你做什么学问,在意能不能赚到钱。“学以致用”作为我们学习的“准则”似乎是一个聪明的方法,但其最终走向畸形的功利主义,使知识失去“学以致知”的初衷。
三、人文精神只停留在道德层面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近几年,人文精神作为弘扬的对象似乎并没有产生太大作用,在采访过程中涉及到的更是寥寥,其相关方面只是涉及道德没有触及人文精神的本质。如在“您对她(自己的后代或者现在的年轻人)有哪些期望?”的访谈中,老师在对后辈学生的期望多涉及道德品质,如诚信、毅力、理想等,未涉及人文,如:“从我作为一个教师的角度,还是希望孩子们在大学这个阶段得学习,我经常跟他们讲要吃两种东西,一个是吃亏,一个是吃苦。你还得有两个翅膀,你得有理想,你有理想的翅膀才能飞,一个翅膀还不行,那还有毅力,你没有毅力,你飞不高。”看似没什么问题的话语其实出自大学教授之口,学生固然需要学会吃苦,要有理想有毅力,但作为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更需要的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在张岱年先生《中国知识分子与人文精神》一文中提到以人为本位的哲学、坚持人格尊严和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强调人格尊严与独立人格、重视社会责任心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2]。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关于人文精神方面,没有完全贯彻,在对后輩及学生的期望上没有得到落实,有待着重培养,从而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维,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 犬儒主义为什么是一种意识形态? 现代哲学[J].2012年第4期.
[2]颓废与沉默[M].东方出版社,徐贲,2015
[3]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东方 [J].王小波,1994年第3期
[4]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M].河南人民出版社,张岱年,1994
作者简介
安梦帆(1994.9~)女 河北省石家庄市 大连工业大学(17级硕士)当代艺术方向。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