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方见精神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n6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狗包弟》是巴金散文集《随想录》中的名篇,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章讲述了作者家中一条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疯狂年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同时,作者借助这个故事,对包括自己在内的病态思想的人们为了自己而出卖良知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和毫不留情的解剖,表现了一位世纪伟人的良心和勇气。
  文章题为《小狗包弟》,但作者并未直接从包弟写起,而是写了一条无名小狗与一位邻居艺术家的故事。参阅众多教学资料发现,一般的教者虽也关注到这段材料的意义或作用,但是,与对写包弟的文字进行重点教学比较起来,多半是笼统的提及,说它是文章的引子,是铺垫——由艺术家与小狗的故事,自然引出了“我”和包弟的故事;另有一说它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形成映照,说明包弟的遭遇更为悲惨;还有一说,在内容上,它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等等。
  这样概括并无错误,只是语焉不详,简单地向学生传授了知识,缺乏深入、实际的探究,未能让学生明了结论的来龙去脉,学术性探究的成分很少、很浅。我觉得,语文教学不单单是学点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探索知识产生的源和流,虽然,高中学习不是做学术研究,学生也不是学者,但我们应该借助教学的平台,努力培养他们研究问题的思维品质,这种品质,不独独在当前学习中至关重要,在今后乃至一生的学习、工作中同样重要,用句老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对文章开端写无名小狗与艺术家的故事,我们不妨深入一点,细致一点,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去揣摩,无论作家本人有无这样的本意。于是,我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他们去比较,去探究。
  1.小狗包弟与无名小狗有哪些相同的方面?
  ①都对人忠诚;②都表现了狗与人的关系;③都悲惨地死去。
  2.两只小狗死亡的原因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①无名小狗为邻居朋友而被踢、打,不食而死;②包弟是最亲近的主人因怕受牵连,被送上解剖桌。
  3.两只小狗在死亡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①无名小狗在人们的眼皮下被追打,哀叫、拖着伤残的身子,留下了血迹和爪印,哀叫着死去;②包弟似乎是在人们看不见的后台无声无息地死去的。
  4.对两只小狗的描写,作者突出了它们各自的什么特点?
  ①无名小狗忠诚勇敢,富有人性;②包弟乖巧伶俐,更具人的情味。
  5.对两只小狗描写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①对无名小狗的描写,突出了它对人的忠诚,目的是反衬人类的残忍冷酷,给读者视听上震撼;②对包弟的描写,突出了人对狗的背叛,目的是表现人类的自私怯弱,给读者灵魂上的震撼。狗为人而喋血,人呢?
  总之,两只小狗互为补充,互为表里,作者通过两只小狗的悲剧故事,完整地展示了那个黑白颠倒的疯狂年代,小狗生存的内外环境是多么地恶劣,它们的死在所难免的悲哀状况;同时也侧面表现了人性遭到扭曲,假恶丑代替了真善美,人为的浩劫波及了无辜生命的不幸现实。
  囫囵吞枣,固然可以填饱胃口,而细嚼慢咽,才能更好地吸收营养。语文教学担负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责任,需要我们与学生们一道认真研磨,而非面面俱到,浅浅蹚河。
其他文献
“解放个性、发展个性”,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作文教学环境则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基本条件和决定因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遵循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的教育原则,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发展学生写作个性,推动综合素质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海阔天高任驰骋——发展学生写作个性的前提  既然我们承认个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尊重学生个性,愿意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就要在作文教学设计上为学生的写作个性发展
在西安杜陵苏武庙有这样一副对联:“三千里持节孤臣,雪窖冰天,半世归来赢属国;十九年托身异域,韦鞴毳幕,几人到此悔封侯。”该联精辟地概括了西汉名臣苏武一生的业绩,传达了后人对苏武的景仰与赞美之情。千百年来,苏武“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的民族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斗苦寒、耐寂寞的坚毅刚强,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和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仁人志士建功立业不竭的精神动力。在今天
面对农村初中学生生活涉猎面、阅读面狭窄,作文素材匮乏的现实,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怎样突破这一困境呢?笔者着眼于发掘课本写作教学价值,探索启发学生作文的新路。  《那树》是人教版九下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台湾当代散文家王鼎均的作品。这篇课文描述那树的经历,探究那树的命运,启发身处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快节奏中的人们去思考:怎样科学地可持续地协调好关于自然、物质、精神、传统、发展、人性、生命等问题。在初中语文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虚无主义者眼中的纯粹的个人。文学反映人的生活整体,也只有通过生活本身的形式,才能得到完满的表现。因此,在艺术作品中对人物形象分析的关键在于个别的环境。在鲁迅先生的《祝福》中,四婶这个人物形象是作为祥林嫂的“个别的环境”而存在的,她是祥林嫂生存世界的冰山一角。本文试图就四婶个体意识的三阶段解读,来剖析鲁镇社会深层的生存悲剧。  一、集体无意识中极
2014年9月苏教版语文教材进行了改编,必修一中“向青春举杯”专题删去《致青年公民》《十八岁和其他》《我的四季》《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以及《我的五样》,保留《沁园春·长沙》《相信未来》《六月,我们看海去》,增加舒婷《致橡树》、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法国诗人保尔·福尔《回旋舞》、戴望舒《雨巷》、卞之琳《断章》以及郑愁予《错误》,这九首中外现当代诗歌分为三个版块——吟诵青春、回旋舞、光阴的故
【摘 要】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一旦仕途不顺,便生发出种种的情愫,移情于田园山水,盡抒隐逸情怀,诗作体现出恬淡、宁静、闲适,王维首当其冲,而他诗中的恬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衣食无忧,来源于他的坚实的物质保障。只有物质得到满足了,人才有更多的心力去追求精神上的享受。  【关键词】王维 山水田园诗 物质保障 恬淡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饱读诗书吟诗作赋,一方面为怡情养性,陶冶身心,另一方面则是为走上仕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人文视角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细节涉及到高中语文教学的很多方面,比如通过细节导入课题、巧妙地应对突发事件、恰当挖掘教材内容、选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一步提升高中课堂语文教学中对细节的运用等均是语文课堂教学细节的魅力所在。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教学案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运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随机资源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高中课堂教育教学中,把握细节往往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精彩,开出智慧的花朵。俗
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作文材料解读  1.材料类型  本次作文材料属于名人名言式。费孝通老先生在80寿辰聚会上,曾经意味深长地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
高三复习回归课本时,我让学生将《唐诗宋词选读》上的诗歌按照题材进行归类,学生提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好归类,不知道归在哪一类诗歌中。  我的回答是:这首诗应该归在送别诗。  只是学生不信服:判定诗歌的类型,我们可以参考诗歌的题目,送别诗的特点往往题目上有“送”、“别”等字样,如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李颀的《送魏万之京》、李白的《送友人》等均在标题上有“送”、“别”字样,本诗题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