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审美教学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115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145-01
  【摘要】
  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
  【关键词】中学语文 审美教学
  
  凭借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并通过阅读范文,分析内容,说写训练等各种形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这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在阅读范文中充分感受美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所以课文内容则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的最直接感知的材料,而阅读范文则成了激发学生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
  1.1 激发美的情趣。
  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即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反复品味,为其接受机制创造美的情绪氛围,诱发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比如教学说明文《核舟记》,在充分梳理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反复吟读,恰如一个聪明博识的导游,把学生带到一件新奇的珍品面前,将其部件的精细,机关的巧妙及前后关联一一化解展示于众,而学生种种巧语妙思随导游手指足引次第而来,将木舟诸多妙处逐一接受。一篇平实无华的文言说明文就这样把学生引入了意趣盎然情景之中,而教师的朗读就是由此岸到达彼岸的“木舟”。实践证明:朗读课文是激发情趣的关键。通过朗读,课文中的美学意蕴得到了初步的揭示,美学价值得到了相应的开掘。
  1.2 树立美的意识。
  学生美的意识是在美的情趣激发以后,潜移默化逐步确立起来的。教师要分外珍惜,精心呵护,要在阅读范文上下功夫,花气力。阅读范文既有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更有学生富有表情的朗读。如前者是导径的灯,后者则是寻路的杖。学生在寻路之时则能把教材中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戏剧,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体味出作品的美感,從而进入作品中特定的意境,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艺术效果,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发现美,感受美。
  1.3 增强美的感受。
  范读不仅要再现课文的情境,更要能深刻体会课文的情感,只有真正体会到课文的情感,才能获得最真切的感受。中学生正值青春萌动期,内心世界一刻也不会平静,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因势利导,使其从作品中吸取营养,产生爱心,升发美感。比如课文《春》,教师通过舒缓、欣喜的语调,再现了坚韧的青草,温柔的春风,湿润的春雨,璀璨的春花等形象,使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景。再如《回忆我的母亲》,教师通过平和温情的朗读,使学生从平实的叙述,诚恳的报答,深情的思念之中感受到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美好形象。
  2 在课文分析中正确鉴赏美
  中学语文课文中包容了各种美的形象和各种美学风格,如苏州园林的优美,松树风格的崇高,小桔灯的朴实等等。教师通过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调动学生想象,一方面又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2.1 抓住美的语言。
  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如《荷塘月色》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淡雅而富于诗意的图画,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淡淡的喜悦,交织着淡淡的哀愁,而这种朦胧隽永的情绪都是通过对荷塘及月色的描写传达来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象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韵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当教师讲析到这段文字时,一幅光彩相间,淡雅朦胧,明暗相宜的月色荷塘显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语言的中介使他们感觉出景物中所寄寓的至情至深的意境,激起了活跃的想象,升发出喜悦和满足。这正是美的语言产生的奇妙效果。
  2.2 抓住美的形象。
  美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的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具有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如《背影》中的父子情,《回忆我的母亲》中的母子情,《七根火柴》中的战友情,《藤野先生》中的师生情,均是通过生动而丰满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这些都是课文审美鉴赏的关键。抓住人物形象,并深刻体验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情感,细心揣摩,反复品味,必能使学生作出富有情感的审美评价,从而使审美鉴赏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2.3 抓住美的意境。
  分析意境美,就是要把作者“难写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把“言外之意”恰切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刻意追求的意境。实践证明,优美的意境能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课文《荷塘月色》的重点就是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要让学生想象出在清幽,寂静的夜里那流水一般的月光,月光下那绰约多姿、清香四溢的荷花,一切都显得那么恬静、淡雅。然后在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想,你可曾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意境。于是作品的艺术美唤起了学生心中生活美的回忆,从而加强了对《荷塘月色》作者创设的意境的理解。
  总之,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提供的美的人物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等因素,“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其他文献
人在成长过程中,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与身心并完,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以时代、社会发展需要为前提,属于国家的教育目标,也是人的权利.重读毛泽东《体育之研究》,联系高校体育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较全面调查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目的的理解程度及实施情况等内容.调查表明:教师对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目的是比较明确的,但对其的
作者针对初中数学中的变式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初中数学变式教学遵循的原则,并对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我国是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岁月的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民间文艺出现、成长、兴盛,最后衰落,这似乎是一个不变的规律,伴随着这个规律的是各种民间文艺的兴亡,当然
期刊
依托现有关于高校体育资源方面的研究文献,采用分类、归纳的方法分别对高校体育的人力、物质、信息资源及其配置方式与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予以评
摘要:自1928年广西大学建校以来,冶金专业发展较为婉转曲折,几经沉浮,本文基于广西区内的工业化发展现状,结合各方面专业支持及冶金工程的现状,对冶金工程的就业发展前景作了探究。  关键词:冶金 广西 发展 就业     冶金工程作为一个较为历史性悠久的专业,自广西大学建校以来发展较为婉转曲折,几经沉浮,本文基于广西区内的工业化发展现状,结合各方面专业支持及冶金工程的现状,对冶金工程的就业发
每当人们步入官亭镇街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树立于"三川科技文化中心"门口的两棵参天大树.这两棵树,每一棵上都长着两种树叶,原来这两棵树每棵都是一株榆苗和一株槐苗缠在一处
期刊
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影响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使我们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
当前我市上下正开展着以“履职尽责、精心育人”为主题的校本革命。以科学的态度、务实的精神、“革命”的行动重新塑造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模式。理念革命、生本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