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无张力修补术治疗中年疝气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年疝气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以及止痛剂的应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中年疝气患者实施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疝气中年患者无张力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17-02
疝气主要是指腹股沟区域缺损,导致腹腔内脏器突出而成疝,多发于中年人群。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疝气的常用方式,为深入探讨其临床疗效[1]。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中年疝氣患者应用无张力修补术以及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年疝气患者76例,其中,男51例,女25例;年龄在44-59岁之间,平均为(48.9±4.2)岁。其中,57例为斜疝,19例为直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经配对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观察组患者行疝气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于下腹以及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2cm部位行手术切口,切开腹外斜肌约5cm并延伸至外侧langer线,腹外斜肌腱膜下方以及精索钝性分离,将睾肌纤维以及精索提起,并于腹股沟后壁以及持股上将精索游离并离断,然后进入阴囊中的大疝囊内,将其缝合并翻转至腹腔内,对于未进入到阴囊中的大疝囊不予以切开,经内环口将其翻转到腹腔内,然后根据患者的腹横筋膜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疝片进行修补,如PHS补片、平补片、疝环填充式补片等。补片缝合方式选择连续缝合方式,将补片缝合至腹股沟韧带上以后,经内环口外侧将腹外侧的斜肌腱膜拉起。以单股线进行间断性缝合,使补片上缘保持与腹部直肌鞘水平并牢靠固定,缝合至内环口内侧,并于补片尾端下缘部位缝合1针,以固定腹股沟韧带。术后常规予以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删修补术,两组的常规消毒、提精索以及睾肌游离、术后护理方式等均相同。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以及止痛剂的应用率等。
1.4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并经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具体见表1所示。
3讨论
疝气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中老年人群为高发群体。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腹壁组织将逐渐变得薄弱,长期患病、便秘、慢性咳嗽以及前列腺肥大等疾病,都导致疝气的发生率增加。腹股沟疝是疝气中最为常见的类型,腹横筋膜缺损是疝气的根本病因,因此,临床治疗中,修复和强化缺损是治疗的关键,术后保护好腹横筋膜是预防或者减少疝气复发的重要手段[2]。
临床治疗疝气的方法主要是应用疝修补术进行治疗。传统的疝修补术主要是进行腹股沟管壁修补以及高位结扎疝囊等,手术创伤较大,患者的痛苦较大。此外,传统疝修补术主要是通过缝合组织而增加腹壁张力,术后康复较慢,也将增加患者的痛苦,且可导致复发率上升[2]。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是选择具有较好组织相容性的聚丙烯材料作为补片,利用补片自身的加固作用以及组织细胞在补片网孔上的生长进行再次固定,从而实现加强腹股沟厚壁的效果,且在加固修补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张力,因而称为无张力疝修补术。该术式适用于多种疾病,对于初发性疝以及复发性疝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在局麻下实施手术,手术创口较小,术中分离少,操作简便,术后复发率较低,并发症较少,目前已经被广大临床医师以及患者所认可[3]。但在行无张力疝修补术中,要求医师应熟悉腹股沟区域的解剖结构,在游离疝囊时应进行高位游离,并正确地辨认耻骨肌孔以及各个标志性结构,合理创建腹膜前间隙,正确的放置并固定补片。在分离疝囊时,应保护好髂腹下神经、精索血管以及髂腹股神经等,以免术后发生腹股沟术区疼痛、麻木等。术中分析腹膜间隙时应注意动作轻柔细致,以免造成神经或者血管误伤。对于直疝,不宜直接将精索游离,且在进行腹横筋膜的缝合时,注意不要伤及精索上的神经、血管以及输尿管[3]。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中年疝气,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传统修复术的对照组明显提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以及止痛剂应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中年疝气手术时间短、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育兴,郑永林,陈昭丰等.局部麻醉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6):947,949
[2]李德兵.浅谈无张力修补疝气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02(30):201
[3]刘传代.疝气无张力修复术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0):97-98
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年疝气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以及止痛剂的应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中年疝气患者实施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疝气中年患者无张力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17-02
疝气主要是指腹股沟区域缺损,导致腹腔内脏器突出而成疝,多发于中年人群。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疝气的常用方式,为深入探讨其临床疗效[1]。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中年疝氣患者应用无张力修补术以及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年疝气患者76例,其中,男51例,女25例;年龄在44-59岁之间,平均为(48.9±4.2)岁。其中,57例为斜疝,19例为直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经配对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观察组患者行疝气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于下腹以及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2cm部位行手术切口,切开腹外斜肌约5cm并延伸至外侧langer线,腹外斜肌腱膜下方以及精索钝性分离,将睾肌纤维以及精索提起,并于腹股沟后壁以及持股上将精索游离并离断,然后进入阴囊中的大疝囊内,将其缝合并翻转至腹腔内,对于未进入到阴囊中的大疝囊不予以切开,经内环口将其翻转到腹腔内,然后根据患者的腹横筋膜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疝片进行修补,如PHS补片、平补片、疝环填充式补片等。补片缝合方式选择连续缝合方式,将补片缝合至腹股沟韧带上以后,经内环口外侧将腹外侧的斜肌腱膜拉起。以单股线进行间断性缝合,使补片上缘保持与腹部直肌鞘水平并牢靠固定,缝合至内环口内侧,并于补片尾端下缘部位缝合1针,以固定腹股沟韧带。术后常规予以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删修补术,两组的常规消毒、提精索以及睾肌游离、术后护理方式等均相同。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以及止痛剂的应用率等。
1.4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并经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具体见表1所示。
3讨论
疝气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中老年人群为高发群体。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腹壁组织将逐渐变得薄弱,长期患病、便秘、慢性咳嗽以及前列腺肥大等疾病,都导致疝气的发生率增加。腹股沟疝是疝气中最为常见的类型,腹横筋膜缺损是疝气的根本病因,因此,临床治疗中,修复和强化缺损是治疗的关键,术后保护好腹横筋膜是预防或者减少疝气复发的重要手段[2]。
临床治疗疝气的方法主要是应用疝修补术进行治疗。传统的疝修补术主要是进行腹股沟管壁修补以及高位结扎疝囊等,手术创伤较大,患者的痛苦较大。此外,传统疝修补术主要是通过缝合组织而增加腹壁张力,术后康复较慢,也将增加患者的痛苦,且可导致复发率上升[2]。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是选择具有较好组织相容性的聚丙烯材料作为补片,利用补片自身的加固作用以及组织细胞在补片网孔上的生长进行再次固定,从而实现加强腹股沟厚壁的效果,且在加固修补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张力,因而称为无张力疝修补术。该术式适用于多种疾病,对于初发性疝以及复发性疝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在局麻下实施手术,手术创口较小,术中分离少,操作简便,术后复发率较低,并发症较少,目前已经被广大临床医师以及患者所认可[3]。但在行无张力疝修补术中,要求医师应熟悉腹股沟区域的解剖结构,在游离疝囊时应进行高位游离,并正确地辨认耻骨肌孔以及各个标志性结构,合理创建腹膜前间隙,正确的放置并固定补片。在分离疝囊时,应保护好髂腹下神经、精索血管以及髂腹股神经等,以免术后发生腹股沟术区疼痛、麻木等。术中分析腹膜间隙时应注意动作轻柔细致,以免造成神经或者血管误伤。对于直疝,不宜直接将精索游离,且在进行腹横筋膜的缝合时,注意不要伤及精索上的神经、血管以及输尿管[3]。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中年疝气,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传统修复术的对照组明显提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以及止痛剂应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中年疝气手术时间短、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育兴,郑永林,陈昭丰等.局部麻醉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6):947,949
[2]李德兵.浅谈无张力修补疝气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02(30):201
[3]刘传代.疝气无张力修复术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0):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