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例中年疝气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效果研究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_usern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无张力修补术治疗中年疝气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年疝气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以及止痛剂的应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中年疝气患者实施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疝气中年患者无张力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17-02
  疝气主要是指腹股沟区域缺损,导致腹腔内脏器突出而成疝,多发于中年人群。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疝气的常用方式,为深入探讨其临床疗效[1]。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中年疝氣患者应用无张力修补术以及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年疝气患者76例,其中,男51例,女25例;年龄在44-59岁之间,平均为(48.9±4.2)岁。其中,57例为斜疝,19例为直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经配对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观察组患者行疝气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于下腹以及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2cm部位行手术切口,切开腹外斜肌约5cm并延伸至外侧langer线,腹外斜肌腱膜下方以及精索钝性分离,将睾肌纤维以及精索提起,并于腹股沟后壁以及持股上将精索游离并离断,然后进入阴囊中的大疝囊内,将其缝合并翻转至腹腔内,对于未进入到阴囊中的大疝囊不予以切开,经内环口将其翻转到腹腔内,然后根据患者的腹横筋膜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疝片进行修补,如PHS补片、平补片、疝环填充式补片等。补片缝合方式选择连续缝合方式,将补片缝合至腹股沟韧带上以后,经内环口外侧将腹外侧的斜肌腱膜拉起。以单股线进行间断性缝合,使补片上缘保持与腹部直肌鞘水平并牢靠固定,缝合至内环口内侧,并于补片尾端下缘部位缝合1针,以固定腹股沟韧带。术后常规予以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删修补术,两组的常规消毒、提精索以及睾肌游离、术后护理方式等均相同。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以及止痛剂的应用率等。
  1.4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并经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具体见表1所示。
  3讨论
  疝气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中老年人群为高发群体。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腹壁组织将逐渐变得薄弱,长期患病、便秘、慢性咳嗽以及前列腺肥大等疾病,都导致疝气的发生率增加。腹股沟疝是疝气中最为常见的类型,腹横筋膜缺损是疝气的根本病因,因此,临床治疗中,修复和强化缺损是治疗的关键,术后保护好腹横筋膜是预防或者减少疝气复发的重要手段[2]
  临床治疗疝气的方法主要是应用疝修补术进行治疗。传统的疝修补术主要是进行腹股沟管壁修补以及高位结扎疝囊等,手术创伤较大,患者的痛苦较大。此外,传统疝修补术主要是通过缝合组织而增加腹壁张力,术后康复较慢,也将增加患者的痛苦,且可导致复发率上升[2]。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是选择具有较好组织相容性的聚丙烯材料作为补片,利用补片自身的加固作用以及组织细胞在补片网孔上的生长进行再次固定,从而实现加强腹股沟厚壁的效果,且在加固修补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张力,因而称为无张力疝修补术。该术式适用于多种疾病,对于初发性疝以及复发性疝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在局麻下实施手术,手术创口较小,术中分离少,操作简便,术后复发率较低,并发症较少,目前已经被广大临床医师以及患者所认可[3]。但在行无张力疝修补术中,要求医师应熟悉腹股沟区域的解剖结构,在游离疝囊时应进行高位游离,并正确地辨认耻骨肌孔以及各个标志性结构,合理创建腹膜前间隙,正确的放置并固定补片。在分离疝囊时,应保护好髂腹下神经、精索血管以及髂腹股神经等,以免术后发生腹股沟术区疼痛、麻木等。术中分析腹膜间隙时应注意动作轻柔细致,以免造成神经或者血管误伤。对于直疝,不宜直接将精索游离,且在进行腹横筋膜的缝合时,注意不要伤及精索上的神经、血管以及输尿管[3]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中年疝气,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传统修复术的对照组明显提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以及止痛剂应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中年疝气手术时间短、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育兴,郑永林,陈昭丰等.局部麻醉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6):947,949
  [2]李德兵.浅谈无张力修补疝气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02(30):201
  [3]刘传代.疝气无张力修复术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0):97-9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比较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空腹血糖(FPG)诊断糖尿病的价值,探讨HbAlc作为诊断标准诊断和筛查糖尿病的可行性。  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到我院内科就诊的26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PG2h≥11.1mmol/L为金标准,先后测定就诊者HbAlc和FPG,评价二者检测敏感度和特异性。  结果:(4.5~6.1)mmol/L FPG正常190
期刊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了解剖宫产时机的选择对母婴的影响,以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产妇术后伤口的愈合度提供依据。  方法:我院在2007年6月~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手术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产进行手术选择时间的不同性将产妇分为三组,比较各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和新生儿窒息等情况。  结果:本组研究的68例产妇均顺利完成生产,三组之间综合比较,1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B超如何诊断子宫肌腺症,总结分析其临床诊断方法和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共收治的100例子宫肌腺症患者,全部患者均进行B超诊断,分析其符合的概率。  結果:经过我院的严格诊断100例患者中,B超诊断证明为子宫肌腺症的患者为94例,和手术病理观察的符合率为94%。  结论:B超诊断子宫肌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结果,无创伤、方便、简洁和准确率高,故值得临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白色念珠菌引发腹泻的临床检验特点。  方法:对我院确诊的因白色念珠菌引起的46例腹泻患者进行粪便培养与检验分析,了解病情,并依照入院顺序平均将4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磷霉素钠治疗,治疗组对症使用抗生素、激素、免疫调节及灌肠、活菌剂治疗。  结果:粪便标本呈奶油色,有光滑、湿润的不透明菌落,无杂菌存在,菌落做糖发酵、血清芽管试验,并检查厚膜孢子,均提示为白色念珠菌。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运用负压吸引式人流术终止早孕过程中米索前列醇的实际效果。  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4月于我院进行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409例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观察组211例患者于术前施米索前列醇给药,对比组198例不予以米索前列醇给药,对比两组各项指标情况。  结果:观察组宫颈软化效果、手术镇痛效果、完全流产率均优于对比组;手术出血量、人流综合征发生比率均低于对比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中老年腹股沟疝患者36例,按数字法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微生态制剂的内容和现状,阐述了微生态制剂的分类与作用机理,并对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科学的探究,给概述微生态制剂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带来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27-01  微生态制剂主要是指能够改进人体肠道微生物平衡的一种口服制剂。它主要是结合一些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中随机选择30例进行研究,并将这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5例、25只患眼。分别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采用布林佐胺(1%)和马来酸噻吗洛尔(0.5%)进行治疗,均在每天早晚8∶00各给药一次,每次1滴,将药物滴入患者患眼下方结膜囊内后压迫泪囊区3min以上。  结果:两组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120例二次剖宫产手术中数据分析,研究剖宫产术后二种腹部切口对二次手术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120例二次剖宫产分两组:试验组A组(60例),第一次手术采用腹壁纵切口;对照组B组(60例),第一次手术采用腹壁横切口。以上二组二次剖宫产时仍选用第一次疤痕切口。  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腹壁粘连程度、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结论:腹壁纵切口剖宫产
期刊
摘要: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由于采用了MIPPO技术,减少了对患者骨折端血供的破坏,骨折愈合率高,加上患者早期髋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适应性广,术中患者創伤小,术后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及肢体功能恢复好等特点,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微创手术股骨骨折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