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还田对大蒜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15295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玉米秸秆还田经3年定点监测试验及大面积示范推广,结果表明,在玉米成熟收获后,及时将秸秆就地粉碎还田,同时每666.7m2,撒施尿素20 kg,土壤有机质增加,物理性状明显改善,土壤养分积累。大蒜长势健壮,平均增产18%~25%,直径达6 cm蒜头的比率提高15%~20%。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大蒜;产量;土壤;改良
  中图分类号:S141.4;S633.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4-0083-02
  
  金乡县常年种植大蒜35000 hm2。由于有机肥施用不足,土壤有效成分得不到及时补充,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致使土壤板结,地力衰退,造成大蒜长势弱,抗逆性差,对大蒜的产量提高和品质升级造成一定影响。同时,由于用于青贮饲料和燃料的比率很低,绝大多数前茬作物玉米收获后,秸秆在地头腐烂或焚烧,造成极大的污染和浪费。为了进一步研究玉米秸秆还田对大蒜生长、产量、品级及土壤的影响,获取系统的大蒜生长及土壤结构、肥力资料,为大蒜的优质高产、培肥改土提供科学依据,金乡县农业局于2004年至2007年进行了玉米秸秆还田3年定位监测试验示范,并将实用技术在全县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改良土壤和增产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点设在马庙镇徐寨门村,供试土壤质地为中壤,其基本理化性状为容重1.34g/cm3、有机质1.12%、速效氮42.3 mg/kg、速效磷(P205)30.2 ms/kg、速效钾(K2O)113.3 mg/kg、pH值6.8、总孔隙度40.8%、毛管孔隙度32.3%。大蒜品种为金乡纯白皮。
  田间试验设3个处理:A处理为对照,秸秆不还田,每666.7m2基施复合肥50 kg(N、P2O5K2O含量均为15%,下同);B处理秸秆还田,每666.7m2基施复合肥50 kg;C处理秸秆还田,每666.7m2施尿素20 kg+复合肥50 kg。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30 m2,共9个小区,小区间筑田埂,分别灌溉,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还田时,秸秆机械粉碎,旋耕灭茬,使秸秆残体分散均匀,与土壤充分混合,并进入0~20 cm的土层中。
  大蒜播种期为10月5日,播种方法及田间管理同大田一致。调查大蒜各指标时间为4月25日、5月1日(蒜薹收获)、5月25日(蒜头收获);调查土壤状况时间为5月30日。并于2005年开始以处理C的方法作示范推广,在示范区内设5%面积的对照处理,连续3年进行随机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秸秆还田对大蒜生理指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还田处理B、C与对照A相比,大蒜生物学性状得以改善,尤其是处理c,大蒜返青早,假茎粗壮,叶片宽厚,叶色浓绿;从直观看,大蒜长势强健,明显优于不还田处理。由表1数据可看出,B处理与对照相比,大蒜的单株根系条数、叶面积系数、假茎直径分别提高11.4%、3.8%、5.9%;连续3年B处理各指标数值变化很小;c处理与对照相比大蒜单株根条数、叶面积系数、假茎直径各指标数值均有明显提高,分别为32.3%、10.5%、14.1%;同时,c处理与B处理相比,以上三项指标分别提高18.8%、6.5%、7.7%;C处理年际间各指标数值变化较大,呈逐年递增趋势。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C处理效果比B处理明显,且随年份的增加其效果进一步增强。
  
  2.2 秸秆还田对大蒜产量和品级的影响
  从表2数据看,B处理与A处理相比,666,7rn2蒜薹、蒜头分别增产4 kg和17 kg,增产效果不明显,直径6 cm以上蒜头比率仅提高3.4个百分点;c处理蒜薹、蒜头产量较A处理均达到较高水平,增产幅度分别高达15.9%、20.9%,增产效果极为明显。同时,直径6 cm以上蒜头比率提高了18.3个百分点,极大提升了蒜头品级。同时,c处理年际间变化明显,说明秸秆还田对大蒜产量的增加和品级的提升具有累加效果。
  
  2.3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两个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容重相对下降3.7%~4.5%,土壤总孔隙度相对提高5.6%~6.6%,毛管孔隙度相对提高9.3%~9.9%。表明玉米秸秆还田使土壤结构得到了改良。有机质含量提高了6.2%~7.1%,速效氮、速效磷(P2O5)、速效钾(K2O)含量分别提高了2.5%~5.3%、1.9%~5.5%、8.0%~11.5%。明显看出,玉米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
  
  2.4 田间示范推广结果
  目前,全县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已推广8 000hm2,从田间对比测产资料分析,666.7m2蒜薹平均产量为265 kg,较不还田地块增产17%;蒜头平均产量1256 kg,较不还田地块增产21%,且品级明显提高。进一步验证了田间定位监测试验的结果。
  
  3 小结
  
  3.1 玉米秸秆还田的同时,666.7m2撒施尿素20kg,旋耕整地,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对提高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尤其是钾的含量均有良好的作用,并且增产和改良土壤的作用随秸秆还田年限的延续而迭加,因此,秸秆还田对作物增产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都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措施。
  3.2 在大田推广中,应注意几个细节:一是要趁青粉碎,青玉米秸秆较脆,不仅容易粉碎,还可以减少秸秆内糖分损失,对加快秸秆降解,增加土壤养分大为有益。二是还田时要每666.7m2增施尿素20 kg,否则秸秆在降解过程中要吸收土壤中原有的氮素,产生与作物争夺氮素的矛盾,引起作物生长不良。三是要深耕翻压,耕深要求20~25cm,使秸秆碎片既掩埋好,又保留在整个耕层中,促使秸秆降解,以充分发挥肥效。
其他文献
摘要:两年两地不同育苗方式对烤烟植物学性状及产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托盘直播苗烟株的茎高、叶数、最大叶面积均明显好于托盘假植苗烟株;托盘直播苗通过提高烟叶的上、中等烟比例、均价、单位面积产量等多种经济指标来提高产值;托盘直播苗能提高初烤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降低烟碱、蛋白质含量,使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关键词:育苗方式;烤烟;植物学性状;产质  中图分类号:S572.043 文献标识号:A 文
期刊
摘要:为探明番茄在温度逆境下抗坏血酸(AsA)代谢系统抗氧化的生理机制,以番茄幼苗为试材,分别研究了高温(40℃)和低温(5℃)胁迫(0、4、8、12、24、36 h)下,叶片AsA代谢的主要酶L-半乳糖-1,4-内酯脱氢酶(GalLDH)、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与AsA、脱氢抗坏血酸(DHA)和
期刊
摘要:以黄瓜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水杨酸(sA)和CaCl2单一及复配处理对热胁迫逆境下黄瓜幼苗的诱抗作用。结果表明,sA和CaCl2单一及复配处理黄瓜幼苗耐热性均有提高,其中SA处理的SOD、PoD活性增幅最大,在高温处理3天时SOD、POD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42.7%、77.1%,并且MDA含量降低42.6%;CaCl2处理的CAT活性和脯氨酸含量骤增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在处理3天
期刊
摘要:选用7种低毒广谱杀菌剂,对大蒜叶枯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每666.7m2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20g、50%翠贝干悬浮剂10 g和26.26%万兴乳油24 ml,可有效防治大蒜叶枯病。  关键词:大蒜叶枯病;有效药剂;防病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6.3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4-0056-04    近年来,大蒜叶枯病(Pleospora h
期刊
中图分类号:132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9—0112—03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力度,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然而,在以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为特征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其推广理念、推广内容、推广方式、运行管理等依然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发展不相适应,亟待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
期刊
摘要:用50%乙草胺乳油和50%异丙草胺乳油(地瓜草锄)两种除草剂进行甘薯田杂草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0%乙草胺乳油对甘薯地杂草的防除效果最高在80%左右,每666.7m2适宜用药量为180~200 ml;50%异丙草胺乳油可有效防除甘薯田的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并对甘薯安全,在防效上明显优于50%乙草胺,最高防效可达90%以上,是一种较好的甘薯田除草剂,每666.7m2适宜用药量为250~3
期刊
摘要:近年来烟粉虱Q型和B型在国内外许多地区混合发生并造成危害,2种生物型的快速鉴定对于烟粉虱有效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2005~2009年山东各地采集的烟粉虱样品(139头Q型烟粉虱、239头B型烟粉虱)微卫星位点BEM23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Q型烟粉虱只扩增到约400 bp的片段(占98.6%),而多数B型烟粉虱扩增到的片段约200 bp(
期刊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测定施肥、播种、浇水、品种以及因索间互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小麦节水省肥高效生产的技术方法。主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力依次为品种、浇水、施肥和播种,播种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因素间的互作显著并且作用大于品种以外的单因素。品种与施肥、浇水、播种的互作显著,品种与其它技术因素的配合是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品种间对肥、水、播种的反应敏感程度差异较大,品种选择需要注意品种对水肥条件的反应。 
期刊
摘要:选取山东省泰安市使用农用地膜栽培马铃薯的典型地区,对栽培马铃薯土壤农用地膜使用及残留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残膜一般集中在表层土壤即0~10 cm土层中,3个土层(0~10cm、10~20cm、20~30 cm)中的残膜数量依次约占总量的78.0%、16.9%和5.0%;土壤中残膜含量与覆膜年限有关,覆膜年限越久,残留量越高,连续覆膜1、3、5年的马铃薯田地膜残留量分别为4.33、6.2
期刊
摘要:研究了噻唑磷在毛芋头中残留的测定方法。毛芋头中噻唑磷经乙腈高速匀浆提取,减压浓缩、定容后进样。噻唑磷的最低检出量为1.0×10-12g,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平均回收率在80.2%~84.1%之间,变异系数为3.1%~4.2%,符合残留分析要求。  关键词:噻唑磷;毛芋头;残留;气相色谱  中图分类号:X839.20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