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历史课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思维方法,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根据历史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时,不是只把结果给学生,而应把得到结果的方法教给学生。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其分析思维的方法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色。在分析历史问题时,能从当时、当地情况出发,从不同视角,多方面、客观地去思考,锻炼了思维的周密性,克服主观性、片面性。更深入的目的在于:探索历史学科新的整体教学策略,对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发展 施加影响的客观规律,以期形成历史学科较完整的思维教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中学历史 分析思维 主导示范作用 能力培养 思维发展 课堂教学
历史分析思维方法,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几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一、以教师为主导、示范作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教师的导向作用举足轻重。在传授知识时,不追求知识的数量,而追求知识的质量。如高中部分教材,由于着眼于能力培养,较多地侧重于历史理论,给教学增大了难度。根据这个特点,我们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处理好教材内容,把握住教材结构与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注重传授知识的准确性、传授方法的实用性,让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全过程”一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构架是:
(一)将教材内容分成三个阶段来讲:一阶段(1789.7.14—1792.8)从巴黎人民第一次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外国武装干涉。第二阶段(1792. 8—1793.5)从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推翻君主统治到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和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第三阶段(1793.6—1794.7)从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到热月政变,雅各宾派专政被颠覆为止。然后强调指出: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推动并挽救了革命,使革命得以彻底进行。
(二)复杂问题简单化,用图式表示。可以让学生思想跳脱出来,鸟瞰历史全过程,对抓住知识主线,从宏观上把握历史来龙去脉及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深化理解教材,很有帮助。
(三)双管齐下,即学生阅读和教师讲述都用。学生阅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带问题独立阅读教材;教师讲,是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教材内容,针对学生实际进行讲授。
(四)把教材内容制成表格列出,然后再进行讲授。利用表格讲授,同时指明线索,学生便明白、容易懂,收效很好。
(五)为便于学生记忆,将教材内容列成要点。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可列成要点:1.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2.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3.统一币制,整顿财政。4.发展农业,改革土地制度。5.重视教育,实施义务教育。从每一个侧面汇合起来就是整个明治维新的内容,效果大不一样。
二、分析思维方法须有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作理论基础
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历史思维的理论依据,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钥匙”。辩证唯物主义中原因与结果、共性与个性、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继承与发展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与阶级斗争、人民与英雄等原理,常被用于历史思维过程中。利用好这把“钥匙”学习历史,进行思维,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社会现象,都能从背景、根源、特点、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得到正确结论。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理,就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的变化及变化根源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能发现和得出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认识上,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就能把它们放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去分析。
比如,中外历史上有许多著名历史人物,有些在历史进程中起过重大作用,但也存在不足的一面;有些反面人物,干了许多坏事,但也不能抹煞他一生中干了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像这样的事例很多。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中学历史学科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中心环节。它不仅成为同行们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而且是被公认的教学难题之一。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界的各种期刊上,绝大多数研究文章尚倾向于理论界定和经验型方法总结,真正把该课题当作教育科研进行研究的实验报告,则极为缺乏。而要建立起进行思维能力教育的理论,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进行专门的教育实验,将理论建构的过程融合在实验过程之中,不断地探索、验证、发展、完善有关的理论观点,逐步形成科学的教育理论与实验的体系。实施以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这几个层次引导学生思考,依据史实分析归纳,形成正确结论,使学生的判断力、想象力得到发展,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育科研.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张熊飞.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
【关键词】中学历史 分析思维 主导示范作用 能力培养 思维发展 课堂教学
历史分析思维方法,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几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一、以教师为主导、示范作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教师的导向作用举足轻重。在传授知识时,不追求知识的数量,而追求知识的质量。如高中部分教材,由于着眼于能力培养,较多地侧重于历史理论,给教学增大了难度。根据这个特点,我们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处理好教材内容,把握住教材结构与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注重传授知识的准确性、传授方法的实用性,让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全过程”一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构架是:
(一)将教材内容分成三个阶段来讲:一阶段(1789.7.14—1792.8)从巴黎人民第一次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外国武装干涉。第二阶段(1792. 8—1793.5)从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推翻君主统治到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和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第三阶段(1793.6—1794.7)从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到热月政变,雅各宾派专政被颠覆为止。然后强调指出: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推动并挽救了革命,使革命得以彻底进行。
(二)复杂问题简单化,用图式表示。可以让学生思想跳脱出来,鸟瞰历史全过程,对抓住知识主线,从宏观上把握历史来龙去脉及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深化理解教材,很有帮助。
(三)双管齐下,即学生阅读和教师讲述都用。学生阅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带问题独立阅读教材;教师讲,是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教材内容,针对学生实际进行讲授。
(四)把教材内容制成表格列出,然后再进行讲授。利用表格讲授,同时指明线索,学生便明白、容易懂,收效很好。
(五)为便于学生记忆,将教材内容列成要点。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可列成要点:1.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2.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3.统一币制,整顿财政。4.发展农业,改革土地制度。5.重视教育,实施义务教育。从每一个侧面汇合起来就是整个明治维新的内容,效果大不一样。
二、分析思维方法须有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作理论基础
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历史思维的理论依据,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钥匙”。辩证唯物主义中原因与结果、共性与个性、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继承与发展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与阶级斗争、人民与英雄等原理,常被用于历史思维过程中。利用好这把“钥匙”学习历史,进行思维,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社会现象,都能从背景、根源、特点、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得到正确结论。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理,就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的变化及变化根源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能发现和得出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认识上,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就能把它们放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去分析。
比如,中外历史上有许多著名历史人物,有些在历史进程中起过重大作用,但也存在不足的一面;有些反面人物,干了许多坏事,但也不能抹煞他一生中干了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像这样的事例很多。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中学历史学科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中心环节。它不仅成为同行们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而且是被公认的教学难题之一。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界的各种期刊上,绝大多数研究文章尚倾向于理论界定和经验型方法总结,真正把该课题当作教育科研进行研究的实验报告,则极为缺乏。而要建立起进行思维能力教育的理论,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进行专门的教育实验,将理论建构的过程融合在实验过程之中,不断地探索、验证、发展、完善有关的理论观点,逐步形成科学的教育理论与实验的体系。实施以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这几个层次引导学生思考,依据史实分析归纳,形成正确结论,使学生的判断力、想象力得到发展,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育科研.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张熊飞.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