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应对城市突发公共危机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ProDe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由陌生到熟知的城市突发公共危机,具有“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效应,危机诱因多,治理难度大,破坏力强,国际影响大。目前,如何科学应对城市突发公共危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城市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现实课题。从我国看,亟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提高科学应对城市突发公共危机的能力。
  以人为本,强化城市公共危机意识。培育公共危机意识,建立科学的城市公共危机应急体系,及时化解公共危机,保障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应作为城市政府的核心职能和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城市政府务必以人为本,居安思危,强化城市公共危机意识,将城市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作为政府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非常态的城市公共危机纳入政府的常态管理中去。“十二五”期间,应将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列为考核城市政府重要指标之一,敦促城市政府实现危机管理的全面转型,从事后仓促的“救火”式应对转为全流程管理;从单一部门管理转为有效整合管理。
  未雨绸缪,建立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危机管理机构。应对公共危机处理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更是个体制问题。必须建立健全权威性高、职责明确的统一指挥体系,各个部门统一管理,共同应对,把相关的力量和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一机构平时承担预警、咨询、应急人员培训等职能,一旦公共危机爆发,承担领导危机处置、紧急救助、危机善后等工作。努力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形成一套制度化、规范化的处理体系,使突发公共危机处理走上法制化轨道,并借此推进政府从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向现代服务型政府转变、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同时,建立起应对有力、反应迅速的应急管理模式,增强服务型政府应急职能。
  财政支持,建立高效的资源动员机制。政府财政预算投入不足,导致危机的预控、管控及善后恢复都严重滞后,难以应对突发险情。因此,应把应对城市公共危机纳入政府财政优先安排范围,并从法律上给予切实保障。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应急体系建设、应急管理和处置突发公共危机需由政府负担的经费。健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社会资源依法征用与补偿机制。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程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及时供应。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并建档建册,建立数据库,及时予以更新和补充,以备应急状态下的征集调用。组织经济、电力、市政、水务、燃气等部门和单位,按照分工做好煤、电、油、水、气等应急保障工作,交通、通信等部门负责合理配置和调度运输、通讯资源,保障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
  管理前置,建立科学高效的城市公共危机预警体系。预警是防范危机发生和应对危机的有效手段,在危机应对中作用重大,不可或缺。突发公共危机发生后的损失,远比事前预防大得多。著名公共管理专家奥斯本和盖布勒强调:“使用少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治疗。”一个明智的政府应该采用预警而不是治疗的管理模式,不应被动地接受突发公共危机给人民群众带来重大损失,而应将管理职能前置,将工作中心转移到预警预防上。通过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分析,从中发现和总结突发公共危机应急处置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预警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监测手段,建立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预警监测制度,定期、定点对险情的发生及其可能危及的范围进行科学预测,进而采取相应防范措施主动避害,或将危害的发生缩小在最小范围,将危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正面引导,完善城市突发公共危机信息披露机制。公众是城市危机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也是化解危机的重要力量。城市公共危机的复杂性及治理的不确定性,使公众高度关注危机相关信息。危机发生后,各种消息会以不同的渠道在社会迅速流传,很容易造成公众恐慌或社会混乱。政府领导者应在第一时间向公众提供关于事件的透明清晰、客观真实的信息,及时告知事件的处置进展情况,由此避免小道消息的干扰和影响,推动形成团结一致应对危机的有利局面。美国“9.11”事件发生后,时任总统布什立即发表声明,并随即采取若干措施,安抚人心。2002年,南京汤山投毒事件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一方面及时向公众发布事件信息,另一方面迅速查找原因,在最短时间内消除了民众的恐慌情绪,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成为国内早期成功应对城市突发公共危机的经典案例。要借鉴这些成功经验,重视加强与公众、与新闻媒介之间的沟通,建立制度化的信息公开和发布制度,有选择地控制信息源和信息传播渠道,妥善利用新闻媒体的力量,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通过发挥舆论正面引导作用,让公众对城市公共危机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将全面、准确的信息综合运用于对危机的预防和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多方参与,提高社会整体应急能力。在应急管理中,公众不是被动的管理对象,而是积极的参与主体。防止城市公共危机发生,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需要动员和使用全社会应对危机的力量。面对城市突发公共危机,政府要取得最终胜利,就必须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民参与的立体应急网络。一是建立一支高素质应急管理队伍。城市公共危机处置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相应的知识、技术和经验。而现行教育体系中,应急人才培训的力度和规模远远不够。因此,要加强应急骨干培训和应急力量建设,培养一批能胜任危机管理工作的领导人才和技术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应急管理队伍。二是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三是把危机管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培训,尤其是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培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四是加强宣传。对全社会加强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关注和重视应急工作的舆论氛围,努力形成全民动员、预防为主、全社会参与预防城市公共危机的良好局面。
  
  責任编辑:陈伟龄
其他文献
建立全民创业型社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建设创业型新农村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部分农民工返乡等待再就业。他们当中大多属于80后、90后的第二代农民工,不太熟悉也不愿再从事农业初级生产,返乡后以传统种植为业的可能性不大。针对这一新情况,亟需从各方面想方设法促进和帮助他们提升创业能力,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扶持他们创业。    激发主体促创业    新农村建设的主
【正】为有效破解农村基层民主监督难题,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泰兴市自去年以来,积极探索建立"村民直评村官"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
“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树立和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要被公众广泛接受、受社会广泛尊重,不断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就应该遵守新闻从业基本准则。”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世界媒体峰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我国地方新闻外宣网络工作具有非常深刻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淮安的经济社会正在面临又好又快发展的难得机遇,迫切需要新闻舆论善于担当社会责任,
西瓜嫁接栽培可有效地预防枯萎病的发生,但在管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目前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剂较多,但生产中存在着不知药效和滥用药剂的情况,对黄瓜的无公害生产影响较大.为了找出快速有效的防治药剂,
200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我省张家港、常熟、昆山、江阴四市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生态市”称号。全国获此殊荣的市(县、区)仅有6个。国家生态市的考核指标涵盖了经济发展、社
刚刚过去的2006年,全省各地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以“十大工程”和新五件实事为抓手,全面部署、广泛动员、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各地大力实施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00万亩、高效渔业面积75万亩,农产品出口增长32,6%,全年粮食总产超过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