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问题是打开思维闸门的钥匙。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有效追问,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思路与语文课堂形成有效共振,从而为有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课堂;追问;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追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上有效的追问,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闪耀瞬间的惊喜,而且,在教师的有效追问下,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充分展示自我,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交流的舞台。新课标强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而有效追问就很好的对此进行了诠释,可以说,有效追问让我们的更加精彩,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引起重视。
一、纠错追问,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掌握了知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理解能力的不足,出现理解偏差甚至错误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学生的理解错误,教师不能生硬否定,而是要抓住文本的关键进性适当的引导,同时激发学生反思、探究的热情,这样会收获意料之外的惊喜。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这篇课文时,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提出来这样的问题:“在文本中,还有一群冷漠的看客,这些人总是在嘲讽孔乙己,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这些人对孔乙己的命运有没有影响?”通过大家的分析讨论,形成了这样的看法:“正是因为周围人的冷漠,才让孔乙己最后悲惨地死去。同时这样的思想也影响了作者鲁迅,使他变成一个冷漠的人。”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发现,他们将文中的主人公“我”理解为就是作者鲁迅,这显然是错误的。于是教师追问:“这里面的‘我’真的是鲁迅本人吗?那么我们接触过的鲁迅先生的那么多作品,里面都是鲁迅先生吗?而且鲁迅立志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中国人,那么他还会以冷漠的态度对待孔乙己吗?”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恍然大悟:“小说里的‘我’不一定就是鲁迅本人,只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一个角色,但是却具有很深的意蕴。”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思维定势等方面的原因,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教师要抓住错误之处,及时追问纠错,引导学生在关键点深入探究,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正确的方向,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而且还会收获意外的惊喜,让课堂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启迪追问,画龙点睛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有教师的精心预设,也会出现动态生成,让我们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而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注意抓住这些生成性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启迪追问,让学生的智慧碰撞,深入思考,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在教学百草园一段的过程中,教师预设了这样的问题:“作者用了细腻的笔墨来描述百草园,从中不难体会百草园是‘我’生活的乐园,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关于美女蛇的内容呢?”这个问题已经提出,马上就有同学说:“这是在说长妈妈封建迷信,或者百草园中真的有不干净的东西存在。”这样见解可以看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不透彻,还流于表面,于是教师进一步启迪追问:“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对美女蛇的故事抱着怎样的态度?是感觉有趣还是害怕?”这个问题将学生的视线再次引向文本内容,在大家的深入思考下,学生发现作者当然非常喜欢听美女蛇的故事,这样对于这段内容就有了自己的理解:“作者之所以选择讲述美女蛇的故事,目的就是让百草园笼罩上一种神秘的色彩,這样的故事对小孩子来说更有吸引力,这样就让百草园更加充满趣味性,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孩子的乐园。”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可以发现,由于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对文本的关键内容掌握不够透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解读,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而教师通过有效的追问,将这种资源巧妙处理,画龙点睛,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入,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质量。
三、顺延追问,水到渠成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困难就会导致整个课堂的停止不前。这时,教师不能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要顺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拨开眼前的迷雾,找到突破点,获得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教学《十三岁的际遇》这篇课文时,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对“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这句话的理解出现了困难:“‘北大的书’,我们当然理解,因为在北大的图书馆中藏着的书籍浩如烟海,但是‘北大的人’怎么理解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北大的书和人”,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追问:“‘书’当然能读,‘人’怎么读呢?这里的‘读’我们怎么理解?”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再次深入文本解读,学生找到了北大学生身上的特殊气质——“敏感,纯洁,机智,生机勃勃”,还找到了北大的老师的内涵——“严谨治学,以诚待人”,于是体会到“读北大的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当学生的理解出现了困难,教师不要急于公布答案,而是要在学生基本了解的基础上顺势追问,引导学生在细节处反复品味,体会文本中的深刻寓意,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这样才能化难为易,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
总而言之,有效的追问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和活跃的状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获得深刻的认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追问的重要作用,顺学而“追”,以“问”促思,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让阅读课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语文课堂;追问;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追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上有效的追问,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闪耀瞬间的惊喜,而且,在教师的有效追问下,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充分展示自我,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交流的舞台。新课标强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而有效追问就很好的对此进行了诠释,可以说,有效追问让我们的更加精彩,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引起重视。
一、纠错追问,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掌握了知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理解能力的不足,出现理解偏差甚至错误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学生的理解错误,教师不能生硬否定,而是要抓住文本的关键进性适当的引导,同时激发学生反思、探究的热情,这样会收获意料之外的惊喜。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这篇课文时,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提出来这样的问题:“在文本中,还有一群冷漠的看客,这些人总是在嘲讽孔乙己,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这些人对孔乙己的命运有没有影响?”通过大家的分析讨论,形成了这样的看法:“正是因为周围人的冷漠,才让孔乙己最后悲惨地死去。同时这样的思想也影响了作者鲁迅,使他变成一个冷漠的人。”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发现,他们将文中的主人公“我”理解为就是作者鲁迅,这显然是错误的。于是教师追问:“这里面的‘我’真的是鲁迅本人吗?那么我们接触过的鲁迅先生的那么多作品,里面都是鲁迅先生吗?而且鲁迅立志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中国人,那么他还会以冷漠的态度对待孔乙己吗?”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恍然大悟:“小说里的‘我’不一定就是鲁迅本人,只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一个角色,但是却具有很深的意蕴。”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思维定势等方面的原因,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教师要抓住错误之处,及时追问纠错,引导学生在关键点深入探究,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正确的方向,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而且还会收获意外的惊喜,让课堂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启迪追问,画龙点睛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有教师的精心预设,也会出现动态生成,让我们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而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注意抓住这些生成性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启迪追问,让学生的智慧碰撞,深入思考,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在教学百草园一段的过程中,教师预设了这样的问题:“作者用了细腻的笔墨来描述百草园,从中不难体会百草园是‘我’生活的乐园,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关于美女蛇的内容呢?”这个问题已经提出,马上就有同学说:“这是在说长妈妈封建迷信,或者百草园中真的有不干净的东西存在。”这样见解可以看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不透彻,还流于表面,于是教师进一步启迪追问:“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对美女蛇的故事抱着怎样的态度?是感觉有趣还是害怕?”这个问题将学生的视线再次引向文本内容,在大家的深入思考下,学生发现作者当然非常喜欢听美女蛇的故事,这样对于这段内容就有了自己的理解:“作者之所以选择讲述美女蛇的故事,目的就是让百草园笼罩上一种神秘的色彩,這样的故事对小孩子来说更有吸引力,这样就让百草园更加充满趣味性,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孩子的乐园。”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可以发现,由于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对文本的关键内容掌握不够透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解读,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而教师通过有效的追问,将这种资源巧妙处理,画龙点睛,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入,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质量。
三、顺延追问,水到渠成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困难就会导致整个课堂的停止不前。这时,教师不能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要顺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拨开眼前的迷雾,找到突破点,获得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教学《十三岁的际遇》这篇课文时,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对“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这句话的理解出现了困难:“‘北大的书’,我们当然理解,因为在北大的图书馆中藏着的书籍浩如烟海,但是‘北大的人’怎么理解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北大的书和人”,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追问:“‘书’当然能读,‘人’怎么读呢?这里的‘读’我们怎么理解?”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再次深入文本解读,学生找到了北大学生身上的特殊气质——“敏感,纯洁,机智,生机勃勃”,还找到了北大的老师的内涵——“严谨治学,以诚待人”,于是体会到“读北大的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当学生的理解出现了困难,教师不要急于公布答案,而是要在学生基本了解的基础上顺势追问,引导学生在细节处反复品味,体会文本中的深刻寓意,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这样才能化难为易,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
总而言之,有效的追问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和活跃的状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获得深刻的认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追问的重要作用,顺学而“追”,以“问”促思,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让阅读课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