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怡平:懂得爵士乐,也就懂得自由

来源 :LADY专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uoli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黎电影院》、《安格尔的小提琴》、《寻味法国》、《爵士巴黎》……仅仅从已出版的几本书的书名,就可以看出彭怡平对于法国、对于巴黎有多么热爱。她说,自己之所以喜欢法国,是因为自己觉得法国人最懂得生活,最热爱自由。
  体现自由精神的,还有爵士音乐,这也是彭怡平的心头所爱。从1993年到2000年,她在法国巴黎生活了七年,在爵士俱乐部接触到爵士乐,就立刻迷上了它。之后,她又接触了不少的音乐家、爵士舞者、俱乐部老板、资深乐迷、爵士乐研究者、爵士唱片制作人、发行商、爵士电台节目主持人。这些有趣的人以及他们的故事引起她对巴黎爵士俱乐部以及法国爵士乐研究的兴趣。那段日子里,她白天研究,下午采访,深夜至凌晨待在爵士俱乐部拍摄,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但不会觉得累,因为有音乐相伴,不觉得时光流逝”。在亲访了数百位与爵士乐有关的人士之后,她创作了23万字和200多幅摄影作品组成的作品《爵士巴黎》。
  彭怡平说,在研究爵士乐的日子里,自己越来越能感受到爵士乐的魅力。“如果说摇滚乐引人沸腾是由于愤怒、狂野,那么爵士乐引人沸腾则是由于内在、优雅、感动。”在她看来,爵士乐有一种可以消弭仇恨的力量。二战时期,法国投降,抵抗组织转入地下。巴黎的夜晚,依然有爵士俱乐部营业。就在这里,抵抗组织人员与盖世太保时常狭路相逢,但是这丝毫不会影响音乐家的演出。每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盖世太保走一个出口,抵抗组织人员走另一个出口,井水不犯河水。“在爵士俱樂部里,敌我两方可以在爵士乐面前达成和解。”
  “巴黎爵士俱乐部带给我的感动,远非世界各地其他爵士俱乐部所能比拟。”彭怡平说,“在爵士大师纷纷凋零的今日,若想探寻爵士最初的面貌,或许只有在真正热爱爵士、真正了解爵士、并且尊重爵士乐手的Jazz Club里才有缘得见。也只有在Jazz Club里,我们才能品味原汁原味的爵士演出,和喜爱的乐手直接对话,感受朴实的爵士之美。”
  有音乐相伴,不觉时光流逝
  LADY:您在法国巴黎生活了七年,那段日子的生活节奏是不是与以往大不一样?
  彭怡平:有一部电影不是叫《维罗妮卡的双重人生》吗,我觉得自己那些年在巴黎过的就是一种双重人生。白天,我和其他人的生活节奏差不多,一到下午5点,我就开始不由自主地往爵士俱乐部走,进去和各种爵士乐手、乐迷聊天。待到晚上8点,仔细品味爵士乐演出,直到凌晨3点结束。如果此时赶不上巴黎夜间公车,我通常会去拜访一位在巴黎的日本朋友,她有抑郁症,发作的时候把门窗封得死死的,绝不应门,但是还好,我去的那些晚上都是她心情好的时候。到了凌晨5点钟,我就约上爵士音乐家到面包店,去吃刚刚出炉的羊角面包,我戏称为“爵士早餐”,然后各自散去,回家休息。那段时间,我就是这么昼夜颠倒,但不会觉得累,因为有音乐相伴,不觉得时光流逝。
  LADY:你怎么评价爵士音乐家的生活?
  彭怡平:事实上,爵士音乐家过的生活是昼夜颠倒的,普罗大众过的是朝九晚五,但是爵士音乐家过的是晚五朝九。因为爵士俱乐部晚上开张,他们大概晚上五点钟到,七八点的时候开始演奏,演奏到凌晨的两三点,结束之后街上空无一人,他们一般直接去吃早餐,然后回家睡觉。也因为这样,他们跟不从事音乐行业的妻子来说几乎是在两个世界。非音乐工作者的妻子也无法了解一个音乐家那样到处巡回演出生活的状态和方式、风格。
  LADY:这样他们的感情生活会不会很不稳定?对他们的创作有没有影响?
  彭怡平:作为音乐家的伴侣,如果你不跟着他们去做巡回演出,或者是不跟他们从事同样行业的时候,这样的婚姻出轨的几率很高。我很了解他们的生活,后来维持下来几乎全部都是两个人共同在音乐界工作。我遇到的爵士音乐家,有两种状况可以写出好的作品,一种是恋爱的时候,他一定会为他的恋人写情歌;另外一种是在失恋的时候,他会写出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作品。这两者都会刺激他们找到创作灵感。
  LADY:爵士乐风靡世界,包括毕加索、萨特、村上春树等等文艺工作者、知识分子都十分钟爱它。您觉得它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彭怡平:和古典音乐相比,爵士乐最大的一个特点是自由。古典音乐,表演者演绎每个段落很严谨,都不允许出错,即便是来聆听古典音乐的人,也要固定礼仪,盛装出席,正襟危坐。而爵士乐就不一样,一首乐曲,主题或许不变,但是表演者可以根据当天的心情、状态,自由选择配器,哪个乐句延长,哪个乐句缩短。由不同的人来演奏,更会让它变得丰富。而且,那些爵士音乐家用的乐器很多时候不是正规乐器行制作的乐器,是自己捡拾破铜烂铁自己拼装出来的萨克斯和小喇叭。
  艺术家、知识分子最向往的精神就是自由、独立,而爵士乐让他们的心灵解放了。爵士乐发展的高潮是上世界五六十年代,那也是法国存在主义思潮盛行的时候。那时的存在主义青年,很多人家里很有钱,却选择流浪,过着波西米亚式的生活。透过流浪,他们想找寻真正的自我。日日夜夜,他们就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写在厕所墙壁上面,在巴黎的某个爵士俱乐部或者任何一个角落,现在这些足迹还存在着。
  文化人要葆有自己的品味
  LADY:在巴黎七年的生活对您的影响是什么?
  彭怡平:那七年,我一直浸淫于那样一种氛围中,仔细地体会艺术的美妙。那些日子里,我的生活里不只有音乐,还有电影、话剧等等各种各样的艺术滋养。可以说,是那段经历让我真真正正了解艺术是什么,也让我后来成为了艺术家。《爵士巴黎》这本书的初版是我2001年完成的,它也是我后面一系列作品的起点。
  LADY:这些影响是艺术、创作方面的,生活方式上有没有?您是从哪个年代开始喜欢上夜生活的吗?
  彭怡平:说到夜生活,我觉得巴黎的夜比它的日来得更美。如果你真想了解巴黎最深邃的美,你一定要等到入夜之后,所有的街灯都打开,它才会打开所有的艺术之门,为那些渴望安慰的人提供温暖与慰藉。当然,我的夜生活也不是常态,在台北、在巴黎都会有,但是在北京我的作息是很规律的,没有什么夜生活。   LADY:为什么在北京没有?
  彭怡平:因为对于我来说,北京的夜晚没有什么可去的地方。比如说后海那些酒吧,一发展起来就挂上各种霓虹灯,显得很俗艳,千店一面,很没有个性,没有自己的风格。像台北,像巴黎,无论哪个城市,都不会说因为环境的变化而盲目地改变什么。比如你去巴黎,这条街上如果有3家爵士俱乐部,第一家主打摩登爵士,第二家主打拉丁爵士,第三家是以器乐演奏为主,它们都可以聚集到一批热爱此类风格的人,并且长常年如此。俱乐部的老板或者乐迷,不会因为今天别的俱乐部生意突然好了就改变自己的风格,他们始终葆有自己的品味。
  LADY:您觉得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彭怡平:拿北京来说,这些年城市发展得很快,因为地价的上升,店家租每一间店铺成本都很高,如果赚钱赚得慢,就有赔本乃至关张的危险。那么为了经济利益,多数人会选择赚快钱、跟风,今天流行什么就做什么。今天的北京,你可以说它是商业中心,但它不是文化中心。我记得90年代初我第一次来北京,在我住的酒店附近租了一辆脚踏车,一路骑过去,两侧都是法国梧桐,美极了,那时候空气也很好,我都忘了时间,一直骑到北京大学。那时的北大,是一个很悠闲的、可以读书的地方,几年前我再去那里,校园里贴满了各种实习、招聘信息,像培训工厂一样,变成一个很奇怪的地方。现在的北京也一样,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也有尴尬的一面:它让所有北京的原住民觉得自己是异乡人,又让所有外地人都拼命地想挤进来生活、集聚财富,可是他们却不爱这个城市。
  LADY:爵士乐自从20世纪初诞生,到登陆法国为人们所热爱。这种风潮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吗?
  彭怡平:当然,爵士音乐现在在法国依然受欢迎,时刻不停地流淌在法国人的血液里,就连空气里也无处不弥漫着慵懶的爵士情调。爵士乐给了法国人无穷的创意来源。比如上世纪50年代,爵士俱乐部“圣杰曼都雷”(Saint Germain des Pres)的创始人鲍里斯·维昂(Boris Vian)。他自制了一架钢琴,一弹下去的时候,压力会透过管子挤出啤酒,所以他的钢琴既是钢琴,又是啤酒制造机,这有多疯狂。这种氛围直到现在还在法国存在着。在中国,在北京,这种情况你能想象得到吗?今天看到一个东西在,明天就可能不在,所有人都认为“变”是唯一真理的时候,包括工作关系、朋友关系、夫妻关系,一切都在变,都那么不可靠。所以,你看在巴黎,所有人这么长时间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去呵护一件东西——爵士乐,始终不变。
  LADY:这看起来很有意思,最渴望自由的法国人,对于爵士乐的感情却这么坚定。
  彭怡平:对,只有真正自由的人才可能有信仰。比如说在中国,你对别人说自己要创业,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肯定有很多人会说“你不切实际”,“这是在中国”,这些人不相信世界上还有理想,还有自由,还有美好。当他自己的精神世界像个囚犯,什么都不相信、什么都不自由的时候,还能带给别人什么?热爱爵士乐的人,也必然会相信世界上还有美好存在。
其他文献
1.夏季“绿色正能量”  Lanc?me兰蔻根源补养美容液 520元/200ml  Lanc?me兰蔻根源补养洁颜啫喱 350元/125ml  Lanc?me兰蔻根源补养面霜 630元/50ml  Lanc?me蘭蔻根源补养晚霜 650元/50ml  产品属性:独具特色的女性西普香,伴以琥珀、广藿香、香根草为主的Lanc?me兰蔻标志性玫瑰花心芳香。为疲倦受伤的皮肤注入沁人心脾的绿色能量,令肌肤呈
期刊
轻断食是一种科学的瘦身方式,每周5天正常饮食,2天减少进食(进食量约为平时四分之一),让身体恢复到最自然的状态,达到瘦身的目的。轻断食于2012年兴起于英国,迅速风靡全球,并在明星圈和上流社会率先流行起来,大S、章子怡、杨幂、姚晨、乐嘉、蔡澜、张德芬、碧昂丝、卷福、珍妮弗·洛佩兹、辣妹维多利亚、帕丽斯·希尔顿,很多明星都公开表示过,正在轻断食。  轻断食原是一档非常火的健康类节目,发起人是医学博士
期刊
让人们真正注重起设计师品牌则要到80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服装以及其他前沿的电子设备成为了人们表明身份的标志。受当时风靡的美国肥皂剧影响,女性在着装上开始注重塑造自己强势的一面,例如宽大的肩线且搭配垫肩的套装。而带有户外风格的防水夹克也成为了人们喜欢的单品。因为它不仅意味着你在城里有一份优秀的工作,并且在乡下还有着可观的房产。  女性的自我主张愈加彰显,80年代一批前卫的时装设计师决定混淆内外衣的
期刊
据悉,轻断食这个秘密曾广泛流传在佛教僧侣、瑜伽行者之中。这些人身材精瘦,精神力超然,活得也很长寿。2500年来,断食的秘密却一直被忽视。在接受英国《每日电讯报》采访时,《轻断食》的作者莫斯利医生说:“很多宗教都有断食的传统,佛教的断食修行,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斋戒……几乎所有宗教都会提倡适当的断食。”麦克尔·莫斯利医生决定在有着2500年传统的断食中寻求答案。他走访最前沿的科学家,并大胆用自己做实验
期刊
春暖花开,在这个最清新的季节,我们都关注些什么?我们期望什么?一份轻松、恬淡的生活,一个活力、绿色的城市,一片湛蓝、有白云的天空。都市的年轻一代,即便还住在面积不是很大的两居室里,但明天,对于我们来说,总是新鲜的、未知的,有着最多希望。  三月,我们不仅仅让自己的家整洁起来,通过收纳和整理,呈现舒适美丽的氛围,也要尽可能利用环保自然的物件,切身实行理智的低碳环保行动,让即将到来的一天,比即将走过的
期刊
小时候,每逢要过年的时候,就特别盼望妈妈给我做新衣服。妈妈小时候没有特别学过,有一次,邻居家的阿姨一个人在家,晚上让妈妈陪她去作伴。那个阿姨是个裁缝,给别人做衣服,也教别人做衣服。妈妈陪她的那十几天竟然学会了做衣服,而且手艺特别好。所以小时候我可以穿各种样式的衣服,海军服、花裙子,那时我还经常穿男孩子的西装。妈妈的这门好手艺没有浪费,我有了孩子之后,孩子们小时候穿的中式棉衣都是妈妈一针一线做的,里
期刊
Michel De Maynard,中文名梅荫华,法国传教士。《梅荫华二十世纪初中国影像》是一组非同寻常的玻璃幻灯片,它可能是独一无二的。这组照片由圣方济会的传教士梅荫华(Michel De Maynard)拍摄。此系列包含230幅影像资料,约拍摄于1906-1912年间,其中部分影像涉及辛亥革命,这些珍贵的影像记录了激烈变化的清末中国。  这一系列作品主要记录的是中国北方地区当时的状况,也包含梅
期刊
2013年7月22日 ,英国凯特王妃在伦敦圣玛丽医院诞下一重逾8磅的男婴。这个孩子将成为英国王室第三顺位继承人,排在查尔斯王储和威廉王子之后。除了关心孩子,大家也关心一向以“英国国民级偶像”“全球最美女性”等形象示人的凯特王妃,产后如何恢复身材?果然没让大家失望,凯特王妃依旧神采照人,迅速恢复了身材。在采访中,凯特王妃也坦言,正在使用轻断食保持身材。  断食,对许多人来说,当然与信仰有关。基督宗教
期刊
孟庭苇的歌声可以说是上世纪90年代的符号之一,在那个年代,充满着琼瑶式惊心动魄的爱情、三毛式浪迹天涯的神往,以及孟庭苇的经典歌曲。因其嗓音空灵、清脆、收放自如,有抚慰人心的强大力量,孟庭苇被誉为继邓丽君之后最受欢迎台湾女歌手、90年代最畅销专辑女歌手和风靡80后十大女歌手之一,90年代的情歌天后,歌坛玉女掌门人。  出道二十多年,孟庭苇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及其他艺术作品。2000年底,她曾暂别演艺圈
期刊
一个阴天的午后,意大利驻华使馆外交官Sara Cucci暂停手中的工作,匆匆地从使馆赶回寓所接受我们的采访。“你们来杯咖啡吗?”把我们引进客厅入座后,她便转身走进厨房给我们弄咖啡。虽然身在厨房,却不耽误和我们聊天,“我喝咖啡不加糖和牛奶,我爱纯咖啡。”拥有棕色大波浪飘逸长发的Sara是典型的意大利美女,一身深色西服加白衬衣让她稍显职业和沉稳,但却掩藏不了那意大利人特有的热情外向的性格。  外交官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