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海怪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AO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6500万年前恐龙就已经灭绝了,可是人类对恐龙并不陌生,通过古生物学家的探索研究和宣传,人们已熟悉了恐龙的形象。一位年轻的古生物学家,把目光投向更深远的历史,发现了与恐龙有关的海怪。
  这个史前怪物远比恐龙古老,它的年龄可追溯到2.5亿年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淳发现并给它起了名字——混形黔鳄。
  混形黔鳄的身体展开长达3米,虽和恐龙有些相像但它不是恐龙,学术上称为“槽齿类”动物。
  古生物学教科书中记述,槽齿类动物生活在陆地上,没有进入过海洋。而李淳发现混形黔鳄有一些和陆地动物不同的明显特征。
  混形黔鳄的尾巴是侧扁的。侧扁的尾巴摆动时,推动自身前进,混形黔鳄的尾巴侧扁得很厉害,所以它的游泳能力很强,这表现出它的水生动物特征。(图1)
  混形黔鳄鼻孔靠后,更适于在水面上呼吸;斧头状的肩带骨骼大而扁,只有史前海洋里的爬行动物才有这种特征。可以肯定,混形黔鳄是海中的动物。
  李淳的发现打破了古生物界“槽齿类没有进入海洋”的结论。混形黔鳄这种2.5亿年前的海滨霸主因此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
  如此重大的发现,对于只有36岁的李淳来说还不只这一个。
  李淳在一堆石头中寻觅了10年,石头中凝固的生命给了李淳一次又一次的回报,给古生物学界一个又一个惊喜。这些惊喜源于1999年李淳研究生毕业前老师给他的一张照片。
  李淳说,毕业前夕一个偶然的机会,所里一位老先生送我一张照片,说你看这是什么。我看了看,不认识,就问了所里的人,也都不知道,我想肯定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爬行动物化石。
  好奇心驱使李淳追寻这张照片的来历。
  在贵州省地矿局,李淳结识了对贵州地质了如指掌的王立亭老师,二人以照片上的线索为起点,沿着海怪的脚步,在关岭、兴义、盘县一带展开了搜寻。
  他们从冈乌坐船顺盘江下漂,一直漂到盘江桥下。10年间,走遍了周围的所有山谷,也走出了无数惊喜,好像进入了海生爬行动物的公墓,相继发现了三叠纪多个门类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
  这一发现意义非同一般,因为自从1956年在贵州发现了胡氏贵州龙以来,中国,甚至亚洲就一直没有出现三叠纪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
  2002年,在一个小村子,老乡的房顶盖着薄薄的石板,他们立刻想到薄石板上有没有化石。因为他们的研究工作中,不少重要的标本都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在老乡家的建筑上找到的。
  他们顺路来到一户人家,喝了点儿水。在院子里看见一块灰色的化石,刹那间,李淳意识到这是长颈龙化石。
  长颈龙,是有史以来最为奇特、谜一般的爬行动物。
  19世纪早期,欧洲学者发现了几块零散的骨骼化石,后来随着较为完整标本的发现,学者们复原出的长颈龙是一个具有超长脖子的四足动物。
  长颈龙的身体完全不合比例,它的脖子由12节极度拉长的颈椎组成,每节颈椎的长度远远超过现代动物中脖子最长的物种——长颈鹿,总长度竟是身体的三分之二。这么长的脖子,身体得保持着怎样的姿态呢?长长的脖子又如何运动呢?(图2)
  学者们提出多种假设,但无论哪种姿态,都不符合生物力学。长颈龙身上这个不合理的骨骼结构,被古生物学家和古生物爱好者称为“生物力学噩梦”,人们一直努力寻找答案,但100多年来没有人能够破解。
  李淳问院落的主人还有没有类似的化石碎片,多碎都没关系。他们把碎石片全捡起来,就在这家的台阶上拼了起来。虽然拼得有些不吻合,甚至脖子和尾巴两处有些错位,但是李淳一眼就认出,这就是生物力学噩梦的长颈龙。毫无疑问在中国它首次被发现了。
  别人眼里的一堆碎石头,李淳却看到了长颈龙的神秘影子。
  化石运到中科院古脊椎所,修理人员借助高倍显微镜和各种精细专业工具,使动物化石从岩石中显露出来,这项工作如同显微手术,丝毫的失误都会影响下一步研究,虽有多年修复经验的丁今朝仍然不敢有丝毫怠慢。
  丁今朝说,它的颈肋细长,有的甚至像头发丝那么细,修复的时候要屏住呼吸,如果呼吸急促,不小心会把颈肋剔掉或剔出印痕。
  化石修复过程是漫长的,在李淳看来,沉睡的动物已经等了他两亿多年,眼下自己的等待实在算不了什么,但李淳还是急切地想看到动物的全貌。10个月后,一件精美的骨架显露出来。
  但李淳发现这不是长颈龙,是与长颈龙亲缘关系非常近的物种,一个新物种。因化石头骨显得有些狰狞,牙齿形状犬牙参差,就给它起名恐头龙,意思是有恐怖头骨的爬行动物。
  虽然不是长颈龙,但是恐头龙的骨骼结构也足以揭开那个“百年噩梦”中的一些秘密了。
  进一步仔细观察,他们看到在它脖子的两侧排列着很多细长的类似肋骨的骨头,每根骨头都沿着切线龇出来。打个比方,根根骨头就像人类的手指头那样排列着。
  李淳判断,恐头龙的脖子不能灵活运动,很可能是僵直的。但恐头龙的牙齿显示它是一种肉食动物。那么靠一个僵直的脖子怎么掠食呢?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然而李淳寻找答案的方式、途径,也让人不可思议。他居然从鱼和乌龟的捕食方式中得到了启发。 (图3)
  李淳认为恐头龙捕食功能在它的头上,很可能像硬骨鱼、乌龟一样,靠由嘴到脖子的这根管道猛烈扩张产生吸力,把猎物吸进去。这种捕食方式,就能弥补长颈僵直、不灵活的缺陷。这是有效的捕食机制,也是对恐头龙身体结构与捕食方法比较合理的解释。
  这一假说完美地解决了长脖子海怪看起来互相矛盾的身体结构,为“生物力学噩梦”提供了新的解释,于2004年发表在美国的《科学》杂志上。
  2007年,李淳又在云贵交界地区发现了我国第一块真正的长颈龙化石,这件并不完整的幼年个体化石为“生物力学噩梦”带来了最新的答案。
  李淳在标本的腹腔中发现了破碎的鱼类骨骼,以及腕关节上特殊的骨骼结构,证明了长颈龙从小到大都是在海洋里生活的爬行动物,从而澄清了100多年来人们对长颈龙生活环境的猜测。然而围绕着长颈龙的谜团还有很多。
  李淳说,还有一些疑问,比如恐头龙到底怎么游泳,它的游泳能力强不强等。后来我们又发现了一些标本,证明这种动物游泳能力很弱。它可能采取伏击的方法,等猎物过来猛地一张嘴,脖子一伸就吸进来了,它不太可能主动游过去追击猎物。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用标本来证明。
  李淳的办公室里摆着的龟标本,是李淳学生时代饲养的20多只乌龟中的一只。由于产自南方,水土不服,养了没多久就死了,李淳把它制成标本,用以提醒自己:野生动物是不该被圈养的。
  但有两只龟,李淳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养到现在,除了喜欢养动物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龟本身有许多至今没有解开的谜。
  龟类为什么是唯一没有牙齿的爬行动物?作为脊椎动物,为什么只有龟类具有甲壳?这些迷团一直深埋在李淳的心中。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修理师丁今朝说,2007年我们拿到一件标本,这件标本来自贵州关岭,从外观上猛一看很像一楯齿龙。化石的后肢爪尖在老乡野外发掘时露出了一点,我们顺着爪尖往里面修,爪子还没修完,能够看到爪尖侧面的沟痕时,发现这只爪不同于楯齿龙的爪。
  丁今朝打电话给李淳,李淳去技术室看到那个爪子,顿时一愣,想到了龟。
  李淳说, 那一瞬间,勾起了我过去养龟的感觉,我养了那么久龟,每次给龟换水拿龟的时候,它的爪子就在我手上挠,所以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龟的爪子。但是我又否定了,不敢相信。因为现在已知最早的龟,是德国的原颚龟。
  原颚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古老的龟类,但是这个2.1亿年前三叠纪中期的龟,和现在的乌龟没有任何本质区别。按照生物进化的理论,最原始的龟应该和现在的不一样,更为原始的龟类是什么样呢?世界上没有人知道。李淳眼前的这个龟化石难道比原颚龟还古老吗?
  经过漫长的等待,修完后呈现在李淳面前的确是个龟化石,而且是已知最古老、最原始的龟类。然而李淳看到的只是龟的腹甲,它的背甲是什么样子还是个谜。
  在随后的时间里,李淳又先后发现了两块类似的龟化石,经过修复,3块龟化石让李淳找到了乌龟祖先的秘密。
  李淳说,通过这三块标本可以肯定地说,这是已知最古老的龟类化石,比德国的原颚龟早一千万年以上。而且,不仅是年代上的古老,它的特征、性状非常原始,属于达尔文理论中所说的“缺失的环节”,也就是它具有过渡特征。
  所谓过渡特征,是指这种2.1亿年前的龟虽然还没有完整的背甲,但已经具有背甲的雏形,并显示出背甲是怎样形成的;这种龟还长有细密的牙齿,这都是龟类在整个进化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于是李淳给这种古老、原始的龟起名为“半甲齿龟”。(图4)
  李淳的发现揭开了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龟甲形成之谜”。
  英国《自然》杂志在报道这一重大发现时,配发特约评论文章写道:“这一发现清楚表明,重要的化石标本可以改变人们对脊椎动物历史的认识。”
  李淳说,现在我们站的云贵高原一角,2.2亿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在这片大海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爬行动物,它们是名副其实的海怪。
  我每次站在这些山上,就感觉到来自史前世界巨型海怪的呼唤,感觉它们就躺在脚下。历经两亿多年,我们让它重见天日,我们是最早和它谋面的人,这种感觉非常刺激,非常神秘。
  这种浸入骨髓的神秘感,诱惑着你一次又一次来到到这里翻山越岭,爬遍每座山、每条沟,去寻找它们,它们在等着我们。这种感觉,就是古生物学的魅力所在。
其他文献
在云南普洱,有人见过用蜘蛛丝做的衣服,并且珍藏了一件。   在当地工作了几十年的郑显文老师便是珍藏蜘蛛网衣服的人。郑老师对这件珍藏多年的衣服情有独钟,他介绍说,这件用蜘蛛网做成的马甲,穿上还很暖和。由于这件特殊材料制成的衣服,在收藏前已经穿了很久,上面有许多破洞,摸起来很扎手,里头还有些树叶子。  面料显得很牢固,没有弹性,这是蜘蛛丝做的吗?经郑老师同意,专家从马甲上取下一小块蛛丝,来到专业纤维检
期刊
翟志刚(中国航天员大队航天员):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  时间是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  这是一个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时刻。中国航天员翟志刚身着“飞天”舱外航天服顺利出舱。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飘扬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图1)。      (1) 翟志刚顺利出舱,五星红旗在茫茫太空飘扬     这是中国
期刊
什么是低碳?通俗地讲,就是指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开幕。会议开幕仅仅几个小时,就被冠以“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等各种重量级头衔。这次会议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纵然世界各国仍就减排问
期刊
仿人机器人    现有的机器人无论在外表上与人类有多么相似,它们体内一堆堆杂乱的电线却永远无法与人类体内复杂的器官相媲美。但是,欧洲一支科学家团队正致力于缩小这种差距。他们所研制的一种机器人原型在高度模仿人类的特点。在这种仿人机器人体内,有一副由热塑性塑料所制成的骨架;有一组模仿人类肌腱的驱动器。2010年,科学家们的目标是利用这个原型制造出一种更像人类的实体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可以像我们人类一样对
期刊
成都电视台《相亲进行时》节目记者邹雪,几天来不断接到一位男子的电话,说要为自己的前妻征婚。节目开播3年多,还从来没有碰到过为自己前妻征婚的。    不知情的征婚    这位男子叫曾凡杨,家住成都市郊区。问及征婚事宜,他称前妻并不知道此事,记者没有接受他报名。在遭到婉言拒绝后,他恳请记者到他家里去一趟。他说,也许在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后,记者会明白他这样做的原因。曾凡杨的举动让邹雪感到非常困惑。  记
期刊
夏季的某个周末,丹麦哥本哈根的中心河道吸引了600多名游泳爱好者。从15岁的少年到70多岁的老人,在他们奋力跳入水中的时候,验证的不仅是他们的泳技,还有河水的清洁度。因为几年前由于水质问题,这里的河道还被禁止游泳。    有500多年历史的哥本哈根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最早建成的教学楼带有拉丁文化的印记,庄重而恢宏,但是底楼的窗户却非常低矮,令人奇怪。  哥本哈根大学历史学教授艾文·斯拉兹
期刊
世界上有些动物携带着毒液,它们当中有的因此声名远扬,有些却不为人知。其实,无论是爬行动物还是鱼类,很多动物都有可能携带这种完全天然的生物武器,而且很多毒液是致命的。  在这些携带毒液的生物中,哪一种对人类的威胁最大?有人设计出了一套先进的评估系统,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毒液排名。  它分为五大标准。  第一项是攻击概率。生物攻击你的机会有多大?生活在人口密集地区的有毒生物得分最高。  第二项是攻击性。好
期刊
人类的战争,经历了冷兵器、热兵器到机械化战争的演变(图1)。          (1) 图组:战争形态的演变    发端于上世纪后期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刻最广泛的军事变革,是当代各国尤其发达国家综合国力在军事领域的反映(图2)。      (2) 新军事变革显示了国家综合国力    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爆发。伊拉克在边境陈兵百万,没等和敌人面对面交手,就在突然袭来的高技
期刊
象海豹以长长的象鼻而闻名,雄象海豹长达4米,体重3吨。雌象海豹的身型较小,体重大约600公斤。  对象海豹来说,回到陆地上是件辛苦的事。体重使它们很笨拙,不过在水里,它们的行动迅速而优美。(图1)  一年中象海豹会回到陆地两次,一次在10月上岸生育和生育后的交配;另一次是1月份到陆地上蜕皮毛。人们不太清楚其他10个月里它们如何在海洋中度过,这正是科学家要探索的秘密。  克里斯多弗(法国科学家)发起
期刊
都江堰,大约建造于公元前200多年的秦代。至今依然完好,还在使用,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却仍然在造福人类的古代水利工程。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天府之国四川突然间山崩地裂,一场特大的地震发生了,震级8级,震中汶川。  距震中仅20公里的都江堰市,房倒屋塌。但都江堰水利工程几乎完好无损,清清的岷江水滚滚而来,经过宝瓶口流向成都平原,滋润着成都平原1370万亩良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