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描述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例个案,因为在童年时期误认为自己害死了最忠实的玩伴——小狗,从而形成情结,遇到现实刺激后,表现出疑病、强迫倾向。咨询师使用绘画疗法进行心理疏导,经过4次疏导后,解开了来访者的情结,基本解决了来访者的问题,使其重新回到正常学习、生活的轨道上。
【关键词】绘画疗法;中学生;情结;童年
绘画疗法(Drawing Therapy,DT),指的是运用非言语工具的象征方式及绘画的方式表达潜意识中的冲突与问题,宣泄不良的情绪,从而达到改善或治愈的目的。主要受弗洛伊德(Freud)精神分析以及荣格(Jung)的集体潜意识、象征作用与意向作用的影响。关于绘画疗法的相关文献报道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对精神病艺术家的研究观察,最近十几年,我国研究者也开始广泛把绘画疗法应用于心理咨询中。绘画疗法具有安全性、隐蔽性、无需言语表达等优势,而且干预的过程就是情绪宣泄的过程,因此,绘画疗法对于干预敏感多疑的初中生的焦虑情绪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阐述的正是在课题“绘画疗法对初中生焦虑情绪的干预研究”中发现的一例个案,笔者运用绘画疗法帮助他解开童年情结的故事。
一、案例描述
(一)一般资料:小威,男,八年级,本地人,独生子。
(二)案例介绍:小威在参加绘画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表述了自己的烦恼,害怕自己突然死去、总是重复整理书包及玩具。小威说自己对死亡很恐惧,担心自己或身边的人会突然死去。两个多月前,他感冒引发肺炎,住院一周后,尽管医生确认其已康复,但他总感觉自己的病没治好,担心自己会随时复发或者突然死去。于是,家长带他去做全身检查。当医生确认其身体没有问题时,他才稍微放心一些,可是,过几天又莫名地担心起来。为此,他不敢与生病的同学接触,因为担心被传染;不准别人碰他的东西,总觉得别人的手有细菌。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离他。除此之外,小威还会不自觉地重复整理书包、房间里的玩具,自述很不想这样做,但是不这样做又不舒服,为此无法专心学习,甚是苦恼。小威的童年比较孤独,父母都是生意人,常年奔波在外,奶奶也经常外出打零工,童年时最忠实的玩伴就是一条小狗,但在小威8岁那年,小狗因误食有毒食物离世了。
二、案例诊断
小威的内心冲突属于常形冲突,是由现实刺激(小狗的离开、肺炎住院)引起的,恐惧、焦虑的情绪只持续了2个月,所以不能判断为疑病症、强迫症。根据病程、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判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三、案例分析
(一)不安全型依恋关系
依恋,一般被定义为幼儿和他的主要照顾者(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是影响个体性格发展的重要因素。总的来说,儿童的依恋分为两种:安全型依恋、不安全型依恋。
小威父母自小就不在他身边,幼儿时期小威的需求被忽视,或者等到某些活动结束以后才得到满足,形成了不安全型依恋。这种孩子更容易出现社交退缩、社交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进而产生在认知和语言、情绪情感、社会性、人格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二)“自责”情结解不开。
情结指的是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藏在一个人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小威的童年非常孤独,小狗是唯一的精神支柱,但是偏偏这精神支柱是因为自己而被毒死。小狗死前痛苦掙扎的情景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中,小威心如针扎,他很后悔带小狗出去!当时家人并未恰当处理这份愧疚,形成情结:是我害死小狗的,我连自己最珍惜的伙伴都保护不了。
(三)现实刺激:肺炎住院
有些童年形成的错误观念储存在大脑中,以后如果遇到突发事件或不良刺激,一些错误观念就会被激活,形成心理问题。当小威遇到“肺炎住院”这个现实刺激后,疑病以致恐惧死亡的错误观念被激活,重复整理书包、玩具的根本原因是害怕这些忠实的伙伴再次因自己的疏忽离开自己。
四、辅导建议
(一)自由涂鸦,缓解焦虑
在简单地向小威介绍了自由涂鸦后,我拿出彩笔和纸张,让小威拿自己最喜爱的色彩笔在纸上随意涂鸦。他犹犹豫豫地拿起了棕色彩笔,在纸上小心翼翼的画了几下,我鼓励他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小威由开始的慢慢画几下,渐渐的加快,在纸上涂画了起来,长一笔,短一笔,开始是一个方向,慢慢的多个方向,由一个点蔓延到整一张纸,看得出情绪流动出来了。他完全在跟着感觉走,从试探,到行动,由小心翼翼到随意,内心的情绪随着画笔一点一滴的流淌,尽情发泄着,抒发着,调整着。看起来有些累了,他停笔了,深深地舒了一口气,脸上有了一丝笑意,看得出是轻松了很多。
(二)四步画图,释放自己
经过两次的自由涂鸦后,小威的情绪逐渐稳定了下来。在第三次访谈中,我指导小威分别在四张白纸上画四个图形。这一步是根据萨提亚家庭研究中治愈童年创伤的四个步骤设计出来的。
第一步:承认那个不公和困难。我鼓励小威选一种颜色,画一个图形代表发生在他身上的创伤事件。
第二步:欣赏和感谢自己活了下来。我鼓励小威选一种颜色,画一个图形代表自己经历了那次创伤事件后的感受。虽然承受了这么多,但还是一段段的捱过来,经过荆棘、沼泽、黑暗,那么久,那么远,终于来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我们为自己的顽强、执着点赞!小威的眼眶红红的……
第三步:宽恕自己。我鼓励小威选一种颜色,画一个图形代表假如事先知道事件会发生,他会怎么做。小威在这个环节已经泣不成声了,他断断续续地说:“如果……我知道……你会死,我……我一定……不会……带你出去的……”宽恕自己吧,宽恕自己作为一个小孩对情形的把握有限,宽恕自己不能预先掌握情况。小威听完后又喃喃道:“对不起!小狗,对不起,是我害死你的,我真的很抱歉!”
第四步:热爱自己。我鼓励小威选一种颜色,画一个图形代表假如他是小狗,它会希望主人怎么样。
(三)回忆小狗,直面情结
为了彻底解开童年的情结,我建议小威在一张画纸上画下印象中的小狗,并在旁边写上想对小狗说的话,他写到:“狗狗,我真的很想念你,很对不起你,希望你原谅我,希望你在那边过得好。”然后,我问小威有什么想法和决定,小威又写到:“我会好好的,我不会再胡思乱想了。”最后,我请小威以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处理这张图画。
实际上这是一个情感寄托和直面情结的最后一步。小威把对小狗的思念和愧疚寄托在这幅画(实体)上,为飘渺的情感找到归宿,珍藏图画暗示情结的解开。另外,这幅图画还是小威对小狗和自己的承诺,即使在未来遇到其它的负面情感,小威也可以借助这次顺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力量鼓舞自己积极面对生活。
经过4周,每周1次的心理辅导,小威已经逐渐回到正常的生活、学习轨道。
五、讨论
绘画疗法给来访者创建了一个安全的空间,在绘画的世界里,来访者能够安全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释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案例中的来访者,乍一看具有疑病、强迫倾向,但真正打开心墙,才发现,所有的问题源于来访者认为自己害死了小狗的这份愧疚、埋怨、自责,在当时没能得到恰当的处理,形成情结,演变成焦虑。使用绘画疗法对初中生的焦虑情绪进行干预,效果良好,值得尝试。
【参考文献】
[1]李春伟,张熹.绘画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减压的案例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3,516(06):283.
[2]Woolford J,Patterson T,Macleod E,etc. Drawing?helps children to talk about their presenting problems during a mental health assessment[J]. Clin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2015,20(1):68-83.
[3]韩流,李丹.团体体育游戏改善幼儿不安全依恋行为的个案研究[J].体育科学.2015,35(2):41-47.
[4]姬丽,翁美绦.自由绘画疗法解决新生适应问题一例[J].校园心理.2013,11(6):418-419.
【关键词】绘画疗法;中学生;情结;童年
绘画疗法(Drawing Therapy,DT),指的是运用非言语工具的象征方式及绘画的方式表达潜意识中的冲突与问题,宣泄不良的情绪,从而达到改善或治愈的目的。主要受弗洛伊德(Freud)精神分析以及荣格(Jung)的集体潜意识、象征作用与意向作用的影响。关于绘画疗法的相关文献报道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对精神病艺术家的研究观察,最近十几年,我国研究者也开始广泛把绘画疗法应用于心理咨询中。绘画疗法具有安全性、隐蔽性、无需言语表达等优势,而且干预的过程就是情绪宣泄的过程,因此,绘画疗法对于干预敏感多疑的初中生的焦虑情绪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阐述的正是在课题“绘画疗法对初中生焦虑情绪的干预研究”中发现的一例个案,笔者运用绘画疗法帮助他解开童年情结的故事。
一、案例描述
(一)一般资料:小威,男,八年级,本地人,独生子。
(二)案例介绍:小威在参加绘画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表述了自己的烦恼,害怕自己突然死去、总是重复整理书包及玩具。小威说自己对死亡很恐惧,担心自己或身边的人会突然死去。两个多月前,他感冒引发肺炎,住院一周后,尽管医生确认其已康复,但他总感觉自己的病没治好,担心自己会随时复发或者突然死去。于是,家长带他去做全身检查。当医生确认其身体没有问题时,他才稍微放心一些,可是,过几天又莫名地担心起来。为此,他不敢与生病的同学接触,因为担心被传染;不准别人碰他的东西,总觉得别人的手有细菌。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离他。除此之外,小威还会不自觉地重复整理书包、房间里的玩具,自述很不想这样做,但是不这样做又不舒服,为此无法专心学习,甚是苦恼。小威的童年比较孤独,父母都是生意人,常年奔波在外,奶奶也经常外出打零工,童年时最忠实的玩伴就是一条小狗,但在小威8岁那年,小狗因误食有毒食物离世了。
二、案例诊断
小威的内心冲突属于常形冲突,是由现实刺激(小狗的离开、肺炎住院)引起的,恐惧、焦虑的情绪只持续了2个月,所以不能判断为疑病症、强迫症。根据病程、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判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三、案例分析
(一)不安全型依恋关系
依恋,一般被定义为幼儿和他的主要照顾者(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是影响个体性格发展的重要因素。总的来说,儿童的依恋分为两种:安全型依恋、不安全型依恋。
小威父母自小就不在他身边,幼儿时期小威的需求被忽视,或者等到某些活动结束以后才得到满足,形成了不安全型依恋。这种孩子更容易出现社交退缩、社交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进而产生在认知和语言、情绪情感、社会性、人格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二)“自责”情结解不开。
情结指的是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藏在一个人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小威的童年非常孤独,小狗是唯一的精神支柱,但是偏偏这精神支柱是因为自己而被毒死。小狗死前痛苦掙扎的情景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中,小威心如针扎,他很后悔带小狗出去!当时家人并未恰当处理这份愧疚,形成情结:是我害死小狗的,我连自己最珍惜的伙伴都保护不了。
(三)现实刺激:肺炎住院
有些童年形成的错误观念储存在大脑中,以后如果遇到突发事件或不良刺激,一些错误观念就会被激活,形成心理问题。当小威遇到“肺炎住院”这个现实刺激后,疑病以致恐惧死亡的错误观念被激活,重复整理书包、玩具的根本原因是害怕这些忠实的伙伴再次因自己的疏忽离开自己。
四、辅导建议
(一)自由涂鸦,缓解焦虑
在简单地向小威介绍了自由涂鸦后,我拿出彩笔和纸张,让小威拿自己最喜爱的色彩笔在纸上随意涂鸦。他犹犹豫豫地拿起了棕色彩笔,在纸上小心翼翼的画了几下,我鼓励他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小威由开始的慢慢画几下,渐渐的加快,在纸上涂画了起来,长一笔,短一笔,开始是一个方向,慢慢的多个方向,由一个点蔓延到整一张纸,看得出情绪流动出来了。他完全在跟着感觉走,从试探,到行动,由小心翼翼到随意,内心的情绪随着画笔一点一滴的流淌,尽情发泄着,抒发着,调整着。看起来有些累了,他停笔了,深深地舒了一口气,脸上有了一丝笑意,看得出是轻松了很多。
(二)四步画图,释放自己
经过两次的自由涂鸦后,小威的情绪逐渐稳定了下来。在第三次访谈中,我指导小威分别在四张白纸上画四个图形。这一步是根据萨提亚家庭研究中治愈童年创伤的四个步骤设计出来的。
第一步:承认那个不公和困难。我鼓励小威选一种颜色,画一个图形代表发生在他身上的创伤事件。
第二步:欣赏和感谢自己活了下来。我鼓励小威选一种颜色,画一个图形代表自己经历了那次创伤事件后的感受。虽然承受了这么多,但还是一段段的捱过来,经过荆棘、沼泽、黑暗,那么久,那么远,终于来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我们为自己的顽强、执着点赞!小威的眼眶红红的……
第三步:宽恕自己。我鼓励小威选一种颜色,画一个图形代表假如事先知道事件会发生,他会怎么做。小威在这个环节已经泣不成声了,他断断续续地说:“如果……我知道……你会死,我……我一定……不会……带你出去的……”宽恕自己吧,宽恕自己作为一个小孩对情形的把握有限,宽恕自己不能预先掌握情况。小威听完后又喃喃道:“对不起!小狗,对不起,是我害死你的,我真的很抱歉!”
第四步:热爱自己。我鼓励小威选一种颜色,画一个图形代表假如他是小狗,它会希望主人怎么样。
(三)回忆小狗,直面情结
为了彻底解开童年的情结,我建议小威在一张画纸上画下印象中的小狗,并在旁边写上想对小狗说的话,他写到:“狗狗,我真的很想念你,很对不起你,希望你原谅我,希望你在那边过得好。”然后,我问小威有什么想法和决定,小威又写到:“我会好好的,我不会再胡思乱想了。”最后,我请小威以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处理这张图画。
实际上这是一个情感寄托和直面情结的最后一步。小威把对小狗的思念和愧疚寄托在这幅画(实体)上,为飘渺的情感找到归宿,珍藏图画暗示情结的解开。另外,这幅图画还是小威对小狗和自己的承诺,即使在未来遇到其它的负面情感,小威也可以借助这次顺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力量鼓舞自己积极面对生活。
经过4周,每周1次的心理辅导,小威已经逐渐回到正常的生活、学习轨道。
五、讨论
绘画疗法给来访者创建了一个安全的空间,在绘画的世界里,来访者能够安全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释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案例中的来访者,乍一看具有疑病、强迫倾向,但真正打开心墙,才发现,所有的问题源于来访者认为自己害死了小狗的这份愧疚、埋怨、自责,在当时没能得到恰当的处理,形成情结,演变成焦虑。使用绘画疗法对初中生的焦虑情绪进行干预,效果良好,值得尝试。
【参考文献】
[1]李春伟,张熹.绘画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减压的案例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3,516(06):283.
[2]Woolford J,Patterson T,Macleod E,etc. Drawing?helps children to talk about their presenting problems during a mental health assessment[J]. Clin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2015,20(1):68-83.
[3]韩流,李丹.团体体育游戏改善幼儿不安全依恋行为的个案研究[J].体育科学.2015,35(2):41-47.
[4]姬丽,翁美绦.自由绘画疗法解决新生适应问题一例[J].校园心理.2013,11(6):418-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