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anvt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中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远远高于专科大学、本科大学,但是中职生高就业率的背后,却存在就业层次低、就业稳定率低、劳动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职业生涯发展难以取得成功等隐忧,中职教育仍然是学生和家长的次等选择,中职教育仍然面临发展的困境。本文分析了中职教育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其社会吸引力低下,并从国家的中职教育政策、法律、劳动制度等宏观层面与中职教育加强自身发展的微观角度提出了非常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职教育 问题 对策
  
  一、中职教育面临的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国家宏观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目前中职教育每年入校人数达到了800多万人,在校中职学生人数达到了2000万人,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基本达到了1∶1的比例。但如此庞大规模的职教面临着难以持续健康发展的难题,主要表现在中职教育的社会吸引力低下,社会普遍鄙薄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
  有调查表明:只有13.3%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认为职业教育很重要,13.8%的初中毕业生认为很有必要接受中等职业教育,15.6%的学生家长认为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非常有必要,却有42.5%的学生家长认为子女上中等职业学校低人一等。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初中阶段被“淘汰”掉的孩子才会进入中职学校读书,绝大多数中职学校招生要靠行政手段和花费较大的成本,学生质量大幅下滑,教育管理难度加大,教育质量难以提升,中职学校办学水平低下,中职教育的社会吸引力进一步降低,如此恶性循环。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低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这在资金的保障上可以体现;二是职业教育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尤其是法律执行力度不够,有法不依;三是职业教育积弱太久,基础太差,自我提高的能力不强,办法不多;四是低学历的职业教育毕业生难以在职业生涯发展中获得长远发展,社会中对人才的使用、判断存在着严重的学历本位思想。
  三、继续推进中职教育发展的对策
  1、进一步加大对中职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指出:“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当中,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我们已经实施了如国家重点中职学校建设、中职学生资助政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等政策,以及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推进职教课程改革、加强职教实训基地建设、举办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等相关措施。但是,与普教相比,职业教育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2001—2006年以来,中职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总投入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中职教育由于其必须进行实训操作、建设实训基地、大量消耗各种教学材料,所需要的经费却远远高于普教,经费成为中职教育无法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制约因素。经费才是最实际、最有效的政策,譬如职教师资紧缺、教师待遇低、设施设备落后等诸多问题,若有经费支持便能很好地解决。因此,要增强中职教育的社会吸引力,首要的问题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加职业教育经费。
  2、完善保障职教发展的法律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因为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保障,主要有《基本法》、《学校法》和《青少年劳动保护法》中针对职业教育的相关规定,还有《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促进法》、《手工业规则》为主的专门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我国还需从三个方面完善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一是修改完善现有法律中内容不明确的部分。我国职业教育相关法律规定对概念、禁止和许可的内容都比较模糊,在执行上有很大的操作空间,难以真正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以法律手段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资金投入、师资建设等进行要求和规范,职业教育的部分政策必须以法律形式来强制要求,如校企合作中学校、企业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等就需要以法律形式来进行要求。三是必须加强法律的执行,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在我国诸多领域都存在着虽有法律规定,但执法不严的严重问题,这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面临的最重大问题。
  3、中职教育要以多种措施加强自身发展
  一是中职学校自身要练好“内功”。中职学校要在实践中发现自身存在的种种不足,找到并实施在现有制度条件下所能够努力提升的方法。如构建起一支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提高业务素质,对学生和社会负责;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尽力进行教学设施设备等硬件的建设,满足实训操作课程的要求;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和文化建设,让有限的资源在广大的师生中发挥最高效率和作用;加强校企合作,主动与企业建立良好深入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建实训基地,从而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加强教育科研,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回归职教的本质;加强自身形象宣传,引导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正面认识等。
  二是实施中职教育品牌校发展战略。要借鉴普通教育名牌中学、名牌大学的成功典范,在职业教育中树立起一批典型的名校、示范学校。这种品牌发展战略一方面可以刺激职业学校间相互竞争,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另一方面在社会中形成对职业教育积极的追捧效应,有利于改变职业教育长期受到鄙薄的尴尬现状。2003年至2010年,教育部在全国共评审建设了2343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从2010年起又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这些都是很好的举措,但需要加强实施过程的监管,加强后期管理和跟踪服务,一所好学校的建设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积淀,不能“一评定终身”。
  三是逐步完善职业教育层级形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形态主要包括中职(中专)、高职(大专)两种主流形态,此外还有部分民营的培训考证机构。存在三个严重问题:第一,职业教育没有更高层次的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层次教育;第二,义务教育阶段都是围绕学科体系设置课程、以升学为取向进行教育,没有渗透任何职业意识、技能教育的内容;第三,在普通教育如高中、本科大学及以上阶段,专业设置都仍以学科体系为导向而非工作过程为导向,所培养的毕业生只适合从事学术研究而非一般职业岗位,但绝大部分毕业生又必须从事其他岗位,因此导致毕业生“不适应社会”、“大学无用论”、“重新回炉”、“眼高手低”、“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企业求贤若渴”等等问题,总体上职业教育力量薄弱、孤立存在。所以,首先,必须在其他教育形态中融入并加大职业意识和技能教育力度,毕竟教育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任何毕业生都将从事某种职业。其次,要拓宽中高职“立交桥”,现有高等职业院校招生绝大部分是通过普通教育的高考,而中职学校进入高职院校的不足10%,必须扩大这一比例,或者建立5年制、6年制职业教育,使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更高,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更宽、更高、更远,不致于“读中职后等同农民工”。再次,要逐步调整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层级形态,必须逐步建立本科职业大学,要设立职业教育的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只有这样,技能型人才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职业教育才能被社会所重视。
  四是建立终身学习机制,扩大职教服务范围。终身学习应该成为国民普遍具有的理念,职业教育中,因新技术、新职业的不断出现,所以更需要终身学习。虽然中职招生不限应往届毕业生,但报读的往届毕业生极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中职教育也必须扩大服务范围。公办职业学校不能仅仅局限于学历教育,要大力开展短期培训、企业员工培训、证书培训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在社会形成广泛的职业教育认同感。至于学员从哪里来,就需要劳动人事部门严格执行劳动准入制度,破除学历本位思想的痼疾。
  4、改革劳动制度,大力改善技能工作者的境遇
  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随着产业升级换代和社会经济发展,廉价劳动力时代正在成为过去。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更加重视技能人才的作用,改善技能工作者的发展境遇。目前技能工作者在各行各业中发展受阻的最大问题是学历本位思想严重,可以从三个方面解决:
  一是提高技能工作者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2004年国家统计局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城镇居民的平均年收入中,小学文化程度为8744元,初中为10269元,高中为12204元,大专为17290元,本科和研究生分别为22995元、37880元。由此可见,学历仍是收入高低的决定因素,这一格局至今仍然没有较大变化。虽然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实行优秀技能人才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但是提高技能工作者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仍然十分艰巨,任重而道远。
  二是严格执行劳动准入制度,增加社会(包括企业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镇近2.6亿从业人口中,技能型劳动者仅占32.9%,且技术等级偏低,一些大城市技能型人才缺口高达30%;1亿多进城务工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7.5%,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仅占2.4%,受过培训并获得证书的仅占18.5%。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但这项措施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因此劳动部门要继续落实劳动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持证上岗的规定,对企业用人进行检查落实。
  三是加强职业技能证书的规范管理。目前我国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职称证书以及其他证书种类繁多,颁发证书的机构有劳动部门、人事部门、建设部、教育部、财政部、旅游局、行业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其他一些业务部门,证书管理机构多头混乱,职业资格、等级鉴定存在标准落后、考核不严、管理混乱等问题。为了提高职业技能资格和等级鉴定的价值,保障劳动者权益,必须加强各种证书的规范管理,建立成立统一的权威证书管理部门,根据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定期修订鉴定标准,用完善的技能鉴定标准指导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中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5-10-28。
  [2]光明日报《职业教育“路线图”亟待重新调整》[N],2009-07-29。
  [3]张源泉 德国职业教育之法体系及其发展趋势[J].教育资料集刊,2009(43):263。
  [4]庄西真 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5):34-35。
其他文献
体育游戏可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过游戏教学,可以在寓教于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体格、体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行为。不同的体育游戏具有不同的教育作用,运用不同的体育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合作、遵守规则、勇敢顽强等精神品格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信心、荣誉感等。由于一些游戏具有一定的竞赛性,易使学生激动兴奋,容易表现出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在游戏竞赛
期刊
摘 要:英语教学承担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怎样发挥它的这一重要的作用呢?本文通过全面发挥“因材施教”传统教育方式的灵性和“任务教学法”与“兴趣教学”相结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两方面阐述了初中英语教学的思考与未来发展的趋势,认为建立一套“任务教学法”与“兴趣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会产生“1+1>2”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 兴趣教学 任务教学法    在一个孩子系统的受教育过程中,初中教育担任着承
期刊
摘 要: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不断革新,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也油然而生,而高中学生如何培养独立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锻炼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就成为新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新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使高中体育教学更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造就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新体育课程 高中生体育意识 培养    一、新体育课程改革中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的课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把初中语文活动课在初中教学过程中长期贯彻下去,能够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并且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然而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很多因素制约了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有效开展,整体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本文根据初中语文活动课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希望对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期刊
在日常生活中,真诚的微笑被誉为“解语之花”、“忘忧之草”,是“社交的通行证”。微笑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在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偶发事件时,教师的微笑更具魅力。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告诉我:一个微笑,能化解师生间的情感隔阂;一个微笑,能传播教师的爱与鼓励;一个微笑,能使学生免挨打击,重新鼓起努力学习的信念;一个微笑,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自信和勇气。  那是一堂七年级的音乐欣赏课,那天我上课的内容是舒伯特
期刊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普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专业音乐教师应高度重视唱歌教学,并以其为主要教学内容,此外,还应围绕着唱歌教学来进行读谱知识、综合训练和欣赏的教学。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这样更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更佳。  一、能准确表现体裁和音色  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
期刊
“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是指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随父母一起生活,被遗留在出生地,平时寄宿在学校,周末与爷爷奶奶生活,或与亲戚朋友生活的学生。这些学生远离了父母,缺少了家庭的温暖和呵护,同时面对着复杂的社会,在行为、学习、生活、心理上很容易受到伤害。在这种形式下,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主任、我们的教师应该担任多重角色,对留守学生要更加关心和爱护。  现在我校2400多名学生当中,有800多名是来自乡镇农村
期刊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数学课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整合将带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变革,使数学教学融入现代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艺术,使数学教学真正实现改革。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整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课程标准下改革与探索的重点。要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及现代的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事物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结构之一,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及必要性。情感教育不仅是学科教学手段、方法,更是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有了新的推进。首先要求教师对职业教育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