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3-000-01
摘 要 大学体育教学必须建立全新的素质教育模式从确立以人为本理念入手、终身体育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注重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改革体育教学内容,选择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培养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坚强的意志,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关键词 大学体育 教学 问题 措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经历30多年发展虽在教学改革方面作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呈现教学理念陈旧、课程设置简单、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单一的近况。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确立终身体育理念,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力度,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实现世界体育强国的战略重点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关键。
一、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现状
(一)体育教学理念相对滞后
现行的大学体育教学传统模式,由于体育教学理念滞后而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发展的体育和锻炼需求。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所遵循的教育、教学理论,虽然到八十年代有所改进,但在体育教育理念仍存在许多弊端,教材不具备前瞻性,缺乏综合提高的科目和内容,尤其是理念滞后的教学材料和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改革目标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这是大学体育教学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依然遵循教师在讲解示范法、竞赛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教材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格局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传统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体制为中心的新格局尚未广泛形成,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对运动动作技术的掌握,这种重技术、轻理论,重共性、轻个性的传统教学方式束缚了大部分学生的手脚。片面强调发展运动技能的做法,其结果只会造成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压制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阻碍了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课程设置陈旧、教材老化
大学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过于统一、细化、规范性过强,教学内容陈旧,脱离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且教学形式单调枯燥,课程结构单一,课堂教学的程序化,对大学体育教师的思想造成定的束缚,同时也削弱了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尽管现在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仍然停留在球类、田径、武术、健美操等传统项目上,大部分学生对这些常见项目失去兴趣,激发不起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1]。
(四)体育课考核评估制约创新
时下大学在体育课考核评估依然把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竞技体育标准作为主要考评系数,要求学生片面地追求预定的达标分数,限制了自主选择性学习的权利,不利于大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深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与探讨
(一)教学理念亟待强化
大学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为此大学体育教育应该继续强化教学理念:一是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终身体育的理念。高校体育工作始终是围绕学生全面发展而展开的,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良好品质。逐步完善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与健康”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得到主动性发展[2]。
(二)建立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实施学校体育改革主体,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主、辅修专业的经历,而且要有将丰富的教育科学理论转化成实践的教学能力。首先是稳定教师队伍,大胆选聘提拔工作拔尖、取得突出贡献青年教师。其次是锤炼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提高道德素质以与时俱进的素质教育理念激发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通过形式多样的研讨培训,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知识素质,增加知识储备和提高教育教学的研究创造能力,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三)教学模式多元化
大学体育教学应以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培养,建立多元化的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模式上从以传统的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为中心,转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本,强调运动体验与感受,特别在教学内容上,将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要。课程设置上做多层次、多类型,教学内容要多样化,为不同身体素质、体育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与锻炼[3]。
同时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例如体育社团俱乐部,它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的标志,而且弥补了体育课堂锻炼时间较少的缺憾,根本原因在于体育教学的课内外一体化,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丰富的体育课程,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
三、小结
大学体育教学必须建立全新的素质教育模式从确立以人为本理念入手、终身体育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注重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改革体育教学内容,选择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培养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坚强的意志,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黄利落.大学体育教学现状浅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164-165.
[2] 张远武.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考试周刊.2011.72:17-18.
[3] 张丽男.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思考[J].体育教育.2011.19:122-123.
摘 要 大学体育教学必须建立全新的素质教育模式从确立以人为本理念入手、终身体育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注重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改革体育教学内容,选择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培养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坚强的意志,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关键词 大学体育 教学 问题 措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经历30多年发展虽在教学改革方面作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呈现教学理念陈旧、课程设置简单、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单一的近况。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确立终身体育理念,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力度,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实现世界体育强国的战略重点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关键。
一、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现状
(一)体育教学理念相对滞后
现行的大学体育教学传统模式,由于体育教学理念滞后而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发展的体育和锻炼需求。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所遵循的教育、教学理论,虽然到八十年代有所改进,但在体育教育理念仍存在许多弊端,教材不具备前瞻性,缺乏综合提高的科目和内容,尤其是理念滞后的教学材料和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改革目标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这是大学体育教学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依然遵循教师在讲解示范法、竞赛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教材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格局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传统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体制为中心的新格局尚未广泛形成,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对运动动作技术的掌握,这种重技术、轻理论,重共性、轻个性的传统教学方式束缚了大部分学生的手脚。片面强调发展运动技能的做法,其结果只会造成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压制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阻碍了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课程设置陈旧、教材老化
大学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过于统一、细化、规范性过强,教学内容陈旧,脱离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且教学形式单调枯燥,课程结构单一,课堂教学的程序化,对大学体育教师的思想造成定的束缚,同时也削弱了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尽管现在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仍然停留在球类、田径、武术、健美操等传统项目上,大部分学生对这些常见项目失去兴趣,激发不起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1]。
(四)体育课考核评估制约创新
时下大学在体育课考核评估依然把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竞技体育标准作为主要考评系数,要求学生片面地追求预定的达标分数,限制了自主选择性学习的权利,不利于大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深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与探讨
(一)教学理念亟待强化
大学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为此大学体育教育应该继续强化教学理念:一是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终身体育的理念。高校体育工作始终是围绕学生全面发展而展开的,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良好品质。逐步完善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与健康”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得到主动性发展[2]。
(二)建立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实施学校体育改革主体,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主、辅修专业的经历,而且要有将丰富的教育科学理论转化成实践的教学能力。首先是稳定教师队伍,大胆选聘提拔工作拔尖、取得突出贡献青年教师。其次是锤炼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提高道德素质以与时俱进的素质教育理念激发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通过形式多样的研讨培训,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知识素质,增加知识储备和提高教育教学的研究创造能力,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三)教学模式多元化
大学体育教学应以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培养,建立多元化的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模式上从以传统的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为中心,转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本,强调运动体验与感受,特别在教学内容上,将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要。课程设置上做多层次、多类型,教学内容要多样化,为不同身体素质、体育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与锻炼[3]。
同时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例如体育社团俱乐部,它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的标志,而且弥补了体育课堂锻炼时间较少的缺憾,根本原因在于体育教学的课内外一体化,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丰富的体育课程,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
三、小结
大学体育教学必须建立全新的素质教育模式从确立以人为本理念入手、终身体育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注重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改革体育教学内容,选择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培养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坚强的意志,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黄利落.大学体育教学现状浅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164-165.
[2] 张远武.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考试周刊.2011.72:17-18.
[3] 张丽男.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思考[J].体育教育.2011.19: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