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展现人物性格 立体塑造人物形象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zhang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把文学叫做“人学”,说明文学必须以人为描写的中心,必须创造出生动的典型形象。而要“以人为描写的中心”来“创造出生动的典型形象”,就应全面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立体地塑造人物的典型形象,从而达到像高尔基所说的“文学的目的”:帮助人了解他自己,提高他的自信心,并且发展他追求真理的意向,和人们身上的庸俗习气作斗争,发现他们身上好的品质,在他们心灵中激发起羞耻、愤怒、勇气,竭力使人们变为强有力的、高尚的、并且使人们能够用美的神圣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
   关键词:小说创作 性格展现 形象塑造 方法技巧
  我國著名文艺理论家钱谷融先生在他的《论文学是人学》一文中指出:“高尔基曾经作过这样的建议:把文学叫做‘人学’。我们在说明文学必须以人为描写的中心,必须创造出生动的典型形象时,也常常引用高尔基的这一意见。但我们的理解也就到此为止,——只知道逗留在强调写人的重要一点上,再也不能向前多走一步。其实,这句话的含义是极为深广的。我们简直可以把它当做理解一切文学问题的一把总钥匙,谁要想深入文艺的堂奥,不管他是创作家也好,理论家也好,就非得掌握这把钥匙不可。理论家离开了这把钥匙,就无法解释文艺上的一系列的现象;创作家忘记了这把钥匙,就写不出激动人心的真正的艺术作品来。……文艺的对象,文学的题材,应该是人,应该是时时在行动中的人,应该是处在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人。”(原文刊于1957年5月《文艺月报》)钱先生在60多年前的这段论述,仍然可以作为当代微小说创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我认为下面所列举的这篇微小说《负担》,就符合上面的创作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原文如下:
  负 担
  李冷云
  老杜今年光荣退休,每天生活依旧严谨有序,一大早起床买好菜送回家,再和老伴一起送小孙女上学。老杜多年来依旧舍不得老伴泡厨房,总是亲自下厨,偶尔对着菜谱,大多时候都是自创佳肴。虽然厨艺不及老伴,几十年来却乐此不疲,老杜的好,多年来都在圈子里传为美谈。
  有一天老杜在大街上收到一张超市打折宣传单,超市较远,需要走一段路,老杜勤快,向来爱走路,这天比平时起得更早,老杜迈着矫健的步伐,流露着三十多年练就的和平微笑,和熟识的人客气地招呼着。
  老杜买了些蔬菜,转到海鲜柜台时,一眼看到,有老伴喜欢的蛤蜊。老杜随意看了看价格。老杜心想,长得差不多,价格差别还挺大呢。
  “是买花蛤呢还是买大蛤蜊呢?”老杜自言自语。
  “算了吧,还是买大蛤蜊吧,省得老太婆又说我小气。”老杜捡了约两斤大蛤蜊,一边排队称重,一边琢磨着,回家是做麻辣蛤蜊呢还是蛤蜊蒸蛋呢。很快就轮到老杜了,营业员是个中年瘦高个,一脸和气,轮到老杜时,拿着老杜递过来的袋子看了半天,问老杜,大叔,这是什么东西?叫花蛤还是叫青蛾还是叫什么来着?什么价格?
  老杜一听:“什么,什么嫦娥青蛾的?你不认识?”
  营业员说:“麻烦你去看一下,这是什么,我不认识,太忙我也走不开,不知道名字没法输入。”
  老杜乐呵呵地说,没问题没问题,我也糊涂了。
  老杜一看,水产那一片牌子上果然有青娥、花蛤、蛤蜊,价格相差很大,青娥和花蛤都是6元,蛤蜊19元。老杜看完后跑过去,对营业员说,小伙子,我看了,这个叫青娥。于是老杜的袋子上贴了张12元的标签。老杜心想,这个不怪我,谁让你不认识来着。
  老杜拎着袋子,心思恍惚了半天,老杜心想,我要不要再买几斤呢?老杜跑到蛤蜊摊前边挑选边纠结。算了算了,万事毁于贪,占点小便宜已经很好了。于是老杜很果断地倒出了已经拣好的另一袋蛤蜊。
  从超市出来的时候,老杜心里还是很开心的,但是也是很纠结的,老杜觉得自己堂堂一领导,占几块钱便宜就乐成这样,真是没格局。
  路过一个市场门口的时候,老杜看到一个断胳膊断手的乞丐趴在地上,在路口暴晒。从前老杜看到类似场景是绕着走过去的,今天老杜没有绕路,他走到乞丐前,掏出了一张崭新的20元人民币,轻轻地放在乞丐的碗里。走远了回头的时候,老杜发现,乞丐已经被人推到阴凉的地方了,手里还多了一块馒头一样的东西,趴在地上努力地啃着。
  老杜没有了任何心理负担。
  (摘选自《今日头条》“校长传媒”头条号)
  读完全文,我发现这篇微小说不仅生活味儿浓、很接地气,而且叙事清楚、故事完整,主要讲述了一位刚刚退休的领导出门到超市买菜,由形成心理负担到消除心理负担的全过程。实事求是地说,该微小说所讲述的故事内容并不令人觉得新奇,但是读着读着却又十分引人入胜。究其原因,是这篇微小说能“以人为描写的中心”来“创造出生动的典型形象”——老杜,尤其是从这“典型形象”——老杜身上所展现出的各种性格,让我们读者觉得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立体的人,一个虽然偶有不良心理和不检行为、但却仍然受人尊敬和被人喜爱的人。
  创作者在这篇微小说中,全面地展现人物性格,立体地塑造人物形象。然而,刻画“老杜形象”和表现“老杜性格”所采用的手法,则主要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描写,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用得不多,基本上没有用到人物的外貌(肖像)描写,所以读完这篇微小说,我们还不知道作品中的主人公“老杜”到底长的是个啥模样儿。然而,我们仅从作品中对“老杜”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看,一个活脱脱的、性格鲜明的“老杜”已生动地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下面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作品中的主人公——“老杜”的具体身份。从作品开头的第一句话“老杜今年光荣退休”和文中的一句心理描写“老杜觉得自己堂堂一领导,占几块钱便宜就乐成这样,真是没格局”来看,作品中的主人公“老杜”是一位刚刚退休下来的领导干部。既然“老杜”在退休之前是位“堂堂一领导”,那么必然应该具有与“领导”身份、“领导”角色相符合的性格特征。所以,我们接下来再看看,创作者是如何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描写,来全面展现“老杜”的性格特征和立体塑造“老杜”的人物形象的。   作品中为我们展现出的“老杜”的性格特征之一是:一贯勤快和勤劳、生活严谨有序(如果反映在工作上也许就是“勤政”和“严谨”)。如作品在开头一段中这样综合介绍道:“老杜今年光荣退休,每天生活依旧严谨有序,一大早起床买好菜送回家,再和老伴一起送小孙女上学。老杜多年来依旧舍不得老伴泡厨房,总是亲自下厨,偶尔对着菜谱,大多时候都是自创佳肴。虽然厨艺不及老伴,几十年来却乐此不疲,老杜的好,多年来都在圈子里传为美谈。”这里的“每天生活依旧严谨有序”,表明“老杜”几十年如一日已经养成了好习惯;“老杜多年来依旧舍不得老伴泡厨房,总是亲自下厨,偶尔对着菜谱,大多时候都是自创佳肴。虽然厨艺不及老伴,几十年来却乐此不疲”,表明“老杜”不是退休后才关心老伴、学着下厨的,而是“几十年来却乐此不疲”,体现了一种勤快和勤劳的好品质;“老杜的好,多年来都在圈子里传为美谈”,表明“老杜”身上的这些好习惯和好品质是被大家所公认的。
  作品中为我们展现出的“老杜”的性格特征之二是:脾气温和、平易近人、不摆官架子。这一性格特征集中在作品第二段的一个动作描写细节上反映出来:“老杜勤快,向来爱走路,这天比平时起得更早,老杜迈着矫健的步伐,流露着三十多年练就的和平微笑,和熟识的人客气地招呼着。”我们仅从他“流露着三十多年练就的和平微笑,和熟识的人客气地招呼着”这一细节就可以看出,“老杜”平时注重领导形象,非常平易近人,丝毫不摆官架子,特别是那“三十多年练就的和平微笑”显得十分自然而亲切,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装显得出来的。
  作品中为我们展现出的“老杜”的性格特征之三是:为人大气、毫不吝啬。这一性格特征具体体现在这两处心理描写上:在超市里,“是买花蛤呢还是买大蛤蜊呢?”老杜自言自语。“算了吧,还是买大蛤蜊吧,省得老太婆又说我小气。”老杜捡了约两斤大蛤蜊,一边排队称重,一边琢磨着,回家是做麻辣蛤蜊呢还是蛤蜊蒸蛋呢。——由此可以看出,“老杜”平时不是一个小气和吝啬的人。在家对待老婆是如此,不言而喻,在工作中也一定不会是一个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的人。
  作品中为我们展现出的“老杜”的性格特征之四是:具有与普通人一样的狡黠、想占点小便宜心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能被普罗大众认可和喜爱的人物形象,一定不是那种“高、大、全”似的毫无缺点的人。而生动的、立体的人物形象,一定会或多或少地带有某些方面的缺点与不足,就跟这位“老杜”在超市买了“两斤大蛤蜊”一样,由于收银员不识货,不知道怎么按价收费,于是信任地叫“老杜”自己去看所买货品的价格。而等到了水产货架跟前,“老杜一看,水产那一片牌子上果然有青娥、花蛤、蛤蜊,价格相差很大,青娥和花蛤都是6元,蛤蜊19元。老杜看完后跑过去,对营业员说,小伙子,我看了,这个叫青娥。于是老杜的袋子上贴了张12元的标签。老杜心想,这个不怪我,谁让你不认识来着。”分明自己挑的是19元一斤的“大蛤蜊”,却对收银员说是6元一斤的“青娥”,从而被少收了26元钱(两斤大蛤蜊应收38元钱)。“老杜心想,这个不怪我,谁让你不认识来着。”这里的心理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老杜”的狡黠和不拘小节地偶尔占点小便宜。多么真实而可爱的人物性格啊!多么生动而立体的人物形象啊!
  作品中为我们展现出的“老杜”的性格特征之五是:能自我克制、有道德底线。作品中写道:在超市付完“两斤青娥”(实则是“两斤大蛤蜊”)的钱之后,“老杜拎着袋子,心思恍惚了半天,老杜心想,我要不要再买几斤呢?老杜跑到蛤蜊摊前边挑选边纠结。算了算了,万事毁于贪,占点小便宜已经很好了。于是老杜很果断地倒出了已经拣好的另一袋蛤蜊。”我们从“算了算了,万事毁于贪,占点小便宜已经很好了”的心理描写和“于是老杜很果断地倒出了已经拣好的另一袋蛤蜊”的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到“老杜”是一个在诱惑面前能自我克制、毫不贪婪的人,因为他懂得做什么事情都得有“度”,都得坚守一定的道德底线,既然成为不了一个高尚而纯粹的圣人,那么也要做好一个正直而清廉的凡人。正因为“老杜”具有这样思想品质,所以才有出现在微小说开头第一段最后的那句“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杜的好,多年来都在圈子里传为美谈。”
  作品中为我们展现出的“老杜”的性格特征之六是:善于自我反省。如作品中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从超市出来的时候,老杜心里还是很开心的,但是也是很纠结的,老杜觉得自己堂堂一领导,占几块钱便宜就乐成这样,真是没格局。”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老杜”对自己之前在超市占了点小便宜一事是心里纠结与懊悔的,从而反映出“老杜”在本质上还是一位人性纯朴、品德纯正的人。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古人又云:“知耻近乎勇。”所以,敢于自我反省,既显示了“老杜”的思想觉悟,也反映了“老杜”的勇毅性格。
  作品中為我们展现出的“老杜”的性格特征之七是:心地善良、勇于自我救赎。在作品的倒数第二段是这样写的:“路过一个市场门口的时候,老杜看到一个断胳膊断手的乞丐趴在地上,在路口暴晒。从前老杜看到类似场景是绕着走过去的,今天老杜没有绕路,他走到乞丐前,掏出了一张崭新的20元人民币,轻轻地放在乞丐的碗里。”我们从“从前老杜看到类似场景是绕着走过去的”的动作描述中,可以知道“老杜”对这种施舍帮助乞丐的事情是平常从没做过的,而“今天老杜没有绕路”,表现出的是“老杜”对自己之前占超市小便宜的行为的一种悔改之心;“他走到乞丐前,掏出了一张崭新的20元人民币,轻轻地放在乞丐的碗里”,体现出了“老杜”是在通过某种方式来改正之前所做的错事,即把自己多占超市的钱以一种做慈善的方式还了回去。这就不仅反映出了“老杜”心地善良的品质,而且体现出了“老杜”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一种自我救赎精神。
  作品中为我们展现出的“老杜”的性格特征之八是:性格开朗、心胸宽阔、不背任何思想包袱。这篇微小说的结尾段虽然就只一句话:“老杜没有了任何心理负担。”但这句话除是说明了故事结局,使全篇脉络清晰——从心理负担的形成到心理负担的消除,让故事的结构显得完整外,同时也是在篇末点题——因为微小说的标题是“负担”,而“老杜”经过了上面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救赎”两个阶段,及时纠正了自己之前的错误想法与错误行为,所以不再有任何纠结、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于是格外轻松和愉快,使故事结局显得十分圆满。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创作者是在用这句“老杜没有了任何心理负担”,来进一步展现“老杜”性格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他性格开朗、心胸宽阔,对过往已发生的事情不纠缠着不放、不背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而这些也正是作为合格的“堂堂一领导”的人物角色,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与思想素质。
  综上所述,创作者在微小说《负担》中,既为我们全面地展现了“老杜”的性格特征,又为我们立体地塑造了“老杜”的典型形象。最后,用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在他的一篇题名《读者》的特写中的一段话为本文作结:“文学的目的是要帮助人了解他自己,提高他的自信心,并且发展他追求真理的意向,和人们身上的庸俗习气作斗争,发现他们身上好的品质,在他们心灵中激发起羞耻、愤怒、勇气,竭力使人们变为强有力的、高尚的、并且使人们能够用美的神圣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转引自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原载1957年5月《文艺月报》)
  (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其他文献
我读完傅炯业的诗《武汉记忆》,久久不舍辞卷。它让我感觉是一曲历史乐章,在时间音符里演绎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全书分四大部分,《历史勾沉》《峥嵘岁月》《江城新歌》《改革开放》;二十六首诗,以五千多行长诗续写。纵观本书,看似轻而不薄,实则薄而不轻。它可以作为历史探讨,也可以作为诗词鉴赏。全文笔力强健,凝炼节制。结构缜密,通俗易懂。文字清晰明澈,豪放大气又朴实稳健,读来朗朗上口。突出了诗歌的特性。
内容摘要:语文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当前高中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中语文素养教育逐渐趋向弱化、淡化和边缘化,语文素养呈下降趋势。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要体现出一种人文素养,来构建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让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当前语文素养教育现状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在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提高高中语文素养教育提出针对性建议。在古诗词教学中,也应培养学生的
赵目珍的双刃剑同时锋锐地劈向了创作与研究,他既是学者型散文诗人,也是长于诗歌创作的批评家,在纷繁复杂而偌大无边的诗坛上,找准了自己的角色定位与创作向度。其作品频频见诸国內纯文学及理论刊物,著有诗集《外物》《假寐者》。二〇一八年,赵目珍先生由北京燕山出版社推出了散文诗精品集《无限颂》。诗人击壤而歌,致力于古典文学的进化,取其性情相近而精耕,摄其魂魄巧合而细作,并且以一个礼敬者的初心,浸润时空中的古典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对科技德语语料库建立可行性及其呈现形式的调查研究情况和实际研究成果,介绍了该科技德语语料库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关键词:科技德语 语料库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多掌握一门语言对于自身发展和未来职业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德语作为世界大国语言之一,并且德语国家的经济实力强大,在世界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中国多数大学都设有德语专业,并且很多综合类大学、语言类大学以及众多偏理工类的大学都将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家庭双语教育的优越性逐渐突出。本文阐述了目前家庭双语教育现状,并就当前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如家长口音,孩子学习积极性、瓶颈期,外文环境等,并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家庭 双语 教育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公民的流动性不断增强、贸易范围不断扩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掌握双语的技能逐渐成为一种需求。因此,许多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语言教育,一些家
内容摘要:智慧是一种科学的观念和方法,教育智慧表现为一种理念,是一种反思和研究的观念和方法。 作为班主任大家都奢望着自己能有满脑子的“灵丹妙方”可以治愈孩子们的“百病”。但教育真是这么轻松的一件事,教育的智慧真这么简单吗?  关键词:教育智慧 小事谈起  提到教育智慧,在工作岗位上的老师们肯定不会陌生,因为现在大家无不竞相追捧,都奢望着自己能有满脑子的“灵丹妙方”可以治愈孩子们的“百病”。那些深入
西方现代化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表现为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在这一系列演变过程中,文学作为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社会生活和精神状态的折射,足以成为观照西方现代化进程的一面明镜。然而为何从英美文学中能够窥探西方现代进程呢?究其根源,英美两国国力的强大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而且文化上的输出也远远超过其他西方国家,英美文学的繁盛足以代表了整个西方文学。而且英美文学既是英语文
记得当初,刚刚读罢黄石作家、鲁院湖北班同学陈凯雯散文集《茉莉花开》里头几篇的时候,我便敏锐地觉出了她的与众不同。之后继续读,直到读完,并不断回味,这种感觉更加明显、强烈以至更加清晰。我个人认为,陈凯雯散文的与众不同,很大成分在于文本的不同。她的散文,应该称之为诗散文。  什么是诗散文?顾名思义,诗散文就是诗一样的散文,应该说,它与我们惯闻常见的散文诗是不同性质和不同体裁的文体。散文诗,是散文化的诗
我最近读到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写的随笔式散文《别说你的眼泪我无所谓》,很有感触。原文不长,先阅读后欣赏:  别说你的眼泪我无所谓  沈谊芳(湖北孝感)  一年前,你和我一起逛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你欢喜不已。巧克力,你要了一包;油画棒,你拿了一盒;酸牛奶,又买了一提。后来,漂亮的芭比又吸引了你的目光。你紧紧抱着芭比,恳求的目光望向我,许久许久。而我,只是微笑地摇头摇头再摇头。不得已,你放下了芭比。默默
内容摘要:诗作者陈阳是革命老区红安县的一名现在校高三女学生,她创作的一组小诗《春暖花开》《时光不老》《夏至将至》,以季度时令为中心来抒情咏怀,表达了一位高三在校生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和对青春未来的憧憬。尤其是这组小诗都很好地学习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秀创作传统,善于把抽象意念化为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虚中见实,实中含虚。三首小诗既有各自的独立标题,又有主题的前后连贯,还有节奏的变化对比,从而构成了一支青